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八十八章 张光在马兰山(4k)

晋庭汉裔 第八十八章 张光在马兰山(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光之所以还幸存着,当然是因为他并未参加盘龙山之战。

当初皇甫重和张损受命汇合南下时,考虑到两万大军的后勤路线过长,而泥阳西北方的马兰山中,有大量羌人活动。如果不加提防,可能会出现辎重丢失,前线断粮的情况。所以几人商议后决定,为确保粮道不受马兰羌的影响,就派八百人到马兰山扎营防卫,负责此事的正是时任北地都尉的张光。

这项安排下来后,张光的属下们对此抱怨不断,都道都尉吃了大亏:

“哎呀,真是倒霉!去马兰山提防羌人,每日费时费力不说,还没有什么奖赏,干好了理所应当,干差了还要受罚,白辛苦人!”

“对啊,南下虽有风险,但军人本来就是靠卖命换取富贵的。在战场上奋力厮杀,搏一个功成名就,这才是我们的心愿啊!”

面对士卒们的抱怨,张光宽慰他们道:

“不管怎么说,这些事总是要人去做的。”

相比于士卒,张光是一个更加纯粹的军人,他深知大局的重要性。

虽说由于没有背景,导致他经常被上级安排一些苦活累活,甚至会失去在前线立功的机会,但张光很少抱怨,而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因为每一次的战役其实都是一次漫长的分娩,如果没有这些琐碎又耗时的准备,成功是不会简单顺产的。

故而他在马兰山中精心考察地形,历经三日,最终在一处山塬上进行扎营。

这处山塬传闻是杞梁妻孟姜女的家乡,如今虽荒无人烟,但名字还是保留了下来,名叫梁塬。即是山塬,地形自然与许多关中山塬一样,居高临下,地形逼仄,山塬最窄处仅有不到八十丈。立营以后,仅仅百余人就能固守。

但这样的山塬在北地到处都是,张光之所以在此立营,最主要的考量是,在梁塬下就是一道山口,宽度仅三十余丈,且是马兰山到泥阳的必经之路。若是有羌人试图从马兰山袭扰泥阳粮道,立即会被塬上的晋人发现。一阵箭雨就能覆盖山口,可谓是兵家要地。

扎营时,由于要来回上下搬运物资,士卒们多向张光抱怨,认为并无在此处扎营的必要。但没想到,没过几日,就收到了晋军在盘龙湾大败的消息。紧接着,铁弗人赶至泥阳,马兰羌蜂起响应,向梁塬上的张光部发起围攻。

自此张光与外界消息断绝,在梁塬固守至今,已经差不多有两个月了。

一开始进攻梁塬的胡人极多,外来的铁弗人加上本地的马兰羌,差不多有八千人,几乎是塬上晋人的十倍。

若是寻常合战,这种人数差距,淹也能将张光淹死,但奈何张光的事前准备做得过于充足,让志得意满的胡人撞到了一面铁壁。

说起扎营,其实无非就是运沙袋,做栅栏,堆土堆,囤积粮食和弓箭这些琐碎的事情。但张光他做得不厌其烦,不仅以身作则,而且每日都检验进度和质量,确保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就在扎营完成后,还有一定的闲暇时光,张光都利用起来,砍伐光了塬上的所有树木。一部分作为滚木,一部分作为耗材,就好像小山一样堆在山塬中央。

虽然这些准备都很辛苦,但等到羌人进攻的时候,辛苦立刻就派上了用场。

那些羌人们来到梁塬前,看着高耸的山塬就有些傻眼,能够上塬的路只有两条,但都为梁塬上的箭雨所覆盖。羌人们又没有晋人那样坚实的铁甲,只能自己制作木楯举在头上,硬顶着靠过去。结果在付出了数十人的生命后,他们上了梁塬高台,看见晋人森严的工事,再次傻了眼:

眼前的已经不是一座普通的营寨了,在外围布着三层结实的栅栏,士卒们手握着可以透过栅栏穿刺的长枪,根本没有办法靠近,而栅栏内还立着两座望楼,可以居高临下地向下射箭,压得人根本抬不起头。而在栅栏中间,赫然是一座沙袋与土堆构成的小城,看上去极为牢固。

在这种预设的战场下,塬上只能供两三百人同时与晋军厮杀,形势是一边倒地对晋军有利。

羌人当然明白这一点,因此,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们为了攻破梁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一开始,他们是找来了大斧,先用最常规的办法——砍伐栅栏,正面突破防御。

但羌人劈砍栅栏的时候,晋人们就躲在栅栏后面,肆无忌惮地用长枪攒刺,虽然很难刺到要害,但却不难造成伤口,刺得敌人腿上手上满是鲜血,很多羌人之所以退出战场,是因流血过多而硬生生倒下的。

付出了一些伤亡后,羌人们就换了策略。他们想晋人没有外援,长枪是有限的,如果忍痛吃亏,把晋人们的长枪夺走一些,或许就能取胜了。

结果张光反应得极快,他亲临最前线,晋军才被夺取了十余支长枪,他就有所察觉,令士卒在火堆上加热枪头,等枪头烧得发白了,再到栅栏前去刺。羌人们不知所以,再去抓枪头的时候,顿时被烫得满地哀嚎,接触的部位直接脱了一层皮,近乎烂掉了。

这些变故使得羌人们不得不暂停进攻,修养一段时间,恢复士气。等他们再次出现在梁塬上时,不由愕然地发现:在他们休息的这段时间,晋军又用耗材修复好了那些栅栏,他们的攻势不得不重新开始了。

在反复尝试了四五次正面进攻后,羌人很快意识到这样下去是徒劳无功的。于是他们开始尝试从别的方向进攻,诸如制作木梯从山塬的两边攀爬上去,结果晋人们用滚木裹了枯草,点燃后朝着攀爬的羌人迎头砸下,顿时惊起一片惨叫。再往下看,只见熊熊燃烧的滚木下依稀可见几块烧焦的尸块。

如此又来回几个回合后,羌人付出了近千人的伤亡,可谓是气沮至极。但他们仍不放弃,干脆利用自己人多的优势,不顾伤亡,同时从正面和山崖进行猛攻,力图用这种方式来摧垮晋人的防御。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张光竟然从中发现了战机。

羌人四面出击,就代表着每一面都兵力不足。他竟然收缩兵力,搬开栅栏,奋不顾身地向北面山塬的羌人发动冲击。羌人措不及防,晋军又居高临下,竟然一举将北面的羌人驱赶下山塬,很多羌人推攘着从山道上挤落,摔死摔残的多达数百人。

其余羌人还以为晋军是要突围,连忙放弃了对梁塬的进攻而前来支援,结果他们刚刚赶到,晋军又不慌不忙地退了回去,再次化解了羌人的这次攻势。

在经历了这样一场恶战后,羌人终于放弃了攻下梁塬的想法,转而进行长期地围困。

他们已经不做正面破营的奢望,便一面向晋人通告关中晋军的坏消息,打击晋人士气,一面等待晋人们吃光自己的粮食,饿得没有力气后,他们再像摘果子一样拿下这座土塬。

这一招确实有用,张光事先并没有想到晋军会遭遇如此惨败。他在营地里囤积了足食两月的粮秣,心想这怎么都足够了。若节省一些食用,甚至能吃三个月。三月时间,莫非还不能平定关中的乱事吗?没想到却变成眼下这个情形,战士伤亡已经不小,粮食也渐渐不够吃了。

好在多数的马兰羌都已追随齐万年西征秦州,剩下的四千余羌人则是在塬下继续等待,他们并不知道张光的粮食能支撑多久。

但他们也知道只要等待下去,一定会有收获胜利的这一天。

张光带领着晋人同样在梁塬上守望,也等待着晋室援军到来的那一天,虽然他不清楚到底要等待多久。他能够鼓舞自己的就是,至少打了几次胜仗,军中的士气还不错。

这一日一觉睡醒,张光从营帐里出来,发现早晨就开始下雨,从梁塬上往下一看,只见东边流过来的红彤彤的漆水浊流在山谷口打了个急弯,溅起一阵阵波涛,山塬下羌人说话的声音都遮盖住了。秋雨潇潇,天地间的阴色似乎也带来了许多冷气。

但他扫视之下,敏锐地发觉出了些许不对,他唤来正在造饭的都尉丞刘义,指着塬下同样在造饭的羌人说:

“昭伯,你看看,塬下的羌人是不是变多了?”

刘义是徐州彭城人,今年刚满三十岁。他擅长弓术,眼力也好,顺着张光所指的方向看去,端详了片刻,回答道:

“都尉,好像是多了几百人。嗯,不对,差不多有小一千了吧?”

“一千人……”张光轻轻点了点头,“奇怪,如果是要围困我们,现在羌贼应该够用了才对。他们怎么会加人?”

“八成是围不下去了,准备强攻吧!”

若是在两个月前,刘义还有些畏惧,但在现在,他已经视若等闲,对着张光取笑这些羌人道:

“不过这有什么所谓呢?多亏了都尉挑的好地方,不管他们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进攻,我都毫不畏惧。”

“人马再多,你也不惧?”

“别说现在他们有五千人,就是再来七千人八千人我也不怕,照样痛击他们。”

“要是齐万年亲自来了呢?”

“哈哈哈……”刘义大笑起来,他的笑声让周围士卒都感到振奋,然后道:“齐万年带着叛军主力亲自来,这样的仗才值得一打。”

虽然刘义说得夸张,但周围的士卒们都露出赞同的神情,因为这两个月来,他们已经不知道打退了叛军多少次进攻,这是事实带来的信心。

张光为此倍感欣慰,可这并不能解除他心中的疑惑:“还是有些不对劲,这些乱羌吃过教训,所以应该明白,若只增加一千人马,是攻不下梁塬的。”

“是吗?”刘义对此也有些迷惑,但他到底不是张光,不需要为决策负责,故而想不明白就不去强求,笑道,“不过既然对我军没什么影响,都尉也没有必要操心。”

但张光仍然在思考,此前在河东的失利令他不敢放松警惕,在心中猜测可能会发生的一些情况:

如果对面不是援军,那要么就可能是前来投奔的羌人,按照此前他们宣传的那样,朝廷又打了一个大败仗,那羌胡前来投奔响应也很正常。

不对,若是前来投奔,为什么不去泥阳呢?泥阳应该也被羌胡占领了啊?这是否意味着,在泥阳方向出现了变动?

莫非是胡人内部出现了分歧,开始进行内斗了?亦或是塬下的羌人久围无功,叛军决定替换掉他们?

张光想了很久,数个可能在脑中斗来斗去,到底没有斗出一个结果。至于有人收复了泥阳这件事,他更是想都没有想过。毕竟身为晋朝官僚十数载,张光再迟钝,多少也了解朝廷反应的速度了:打成现在这个局面,朝廷八成还在为出兵的人选争吵,理想状态下,今年十一月左右,或许他能看见援军吧。

为了确认这不是羌人的什么诡计,等雨稍微停歇的时候,张光还特派人到营寨前,朝塬下射了几箭。结果只惹来了塬下羌人们的一阵叫骂,回射了几箭后,骚动就又消失了。

这种种一切都似乎在说明,自己是过虑了。

等到了傍晚,张光到士卒间用膳,随从给他递来一只烤好的田鼠,说是士卒无意间挖到的,献给都尉让他补补身体。但张光哪里听不出来?这分明是士卒们也预感到粮食不足,开始想办法节省粮食了。

这让张光原本有些放松的心情又蒙上了一层阴翳。转而思考那些他已经沉思过一段时日的严肃问题:

若是营中的粮食吃光了,自己该怎么继续坚守?是否该效仿臧洪,用尸体的人肉作为食粮?

在大军溃败后,自己坚守在此地,可谓是付出了空前的心血,但朝廷的救援又在何处?

到这个时候,张光觉得自己有些可笑了,他知道自己在为一个腐败的朝廷而奋战。但冥冥之中,他又觉得并非如此。

张光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军人并非意味着拒绝思考,只是更相信直觉与本能。张光在战斗中感受过神明的呼声,让他潜意识里相信,在现实的皮囊之下,有着一个更崇高的东西存在,或许继续战斗,直至死神逼近时,它就会破开皮囊,随之浮出水面。

不过在这种时候,他的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个人影来,心想:如果是刘怀冲的话,或许是知道答案的吧。

在河东的并肩作战,刘羡不知缘由的苦战给了他极为深刻的印象。可惜,战后竟然没能正式分别,这让他倍感遗憾。

半夜,张光又在塬上巡营,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无数遍。路过一处西侧悬崖的时候,他意外发现土堆上落着一支箭,这本是很寻常的事情,但他发现了不寻常的地方,就是箭尾上带有一小块青帛。

何时来的箭书?

张光取下青帛,到火把边展开读道:

“景武吾兄在上,请再坚守数日,我奉朝廷令,已星火赶至泥阳,今整顿郡卒,秣马厉兵,不日将率众解围,愚弟暂领北地太守刘羡敬上。”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