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六十八章 血战古木原(4k)

晋庭汉裔 第六十八章 血战古木原(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鼓声响起的时候,距离匈奴人夜袭晋军,已经过了五刻钟。谁也说不好,此时的汾阴大营还剩下多少晋军,因为无论是被杀死的,还是已经逃出的人,都绝不是一个小数字。

但依然有相当的晋军留在营垒之内,理由无他,在夜袭不久后,各部匈奴人也失去了秩序和联系。

大胜之余,他们在一些晋军军官的营帐里发现了绢帛财货。尤其是杀到营垒中央的孙秀大营,发现了难以计数的金银玉石,绫罗细软,美酒骏马,里面甚至还有孙秀来不及带走的几十名侍女。

伸手触摸到绘着鱼龙的牛尾毛织地毯,闻到营帐中仍熏着的交趾瑞龙脑熏香,再看到各种珠光宝气的珍珠金银装饰,还有那些躲在角落里如貂鼠般瑟瑟发抖的侍女们的美貌,都远远超乎匈奴人的想象,他们都是些贫苦人,无法想象竟然还有这样一种奢侈美妙的生活。情不自禁地就在这里流连起来。

然后他们开始争夺、分抢、享受,这没什么值得犹豫的,毕竟听着帐外的哀嚎,瞥见门外的火光,说明这已经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为什么不能先进一步享受享受呢?

于是,有相当的匈奴人没有参加到对剩余晋军的追杀中,反而忙于往腰间添塞财物,这给了刘羡极为宝贵的时间和机会。终于成功地在古木原上奏响了鼓点。

对于那些匈奴人来说,鼓点是空中的惊雷,而对于晋军而言,鼓点便是灭火的甘霖。

军人最茫然和绝望的时刻,并非是死战不退的时刻,而是没有命令的时刻。眼下有人在指挥,那便是有了主心骨,将士们也就有了底气。有相当多的人停下了溃逃的脚步,他们相互环视一圈,看见有人正在往纷纷朝着鼓声的方向聚集而去。

刘羡此刻在奋战的地方,是在整个汾阴大营的西北部,而古桑所在的地方,则是在汾阴大营的东南部。他此刻被越来越多的匈奴人围攻,纵使剑术超群,也难免有些左右支拙了。

但在鼓声响起后不久,匈奴人的背后也响起了角声,这角声刘羡在稷山听过,此刻与鼓声争锋相对,互不相让。那些正在围堵的匈奴人闻讯后,逐渐减轻攻势,小心翼翼地脱离一段距离后,立刻解围而去。

薛兴作势就要追击,但被刘羡拦下了,随即解释道:“现在胜负不在于这一小伙匈奴人,不用追了,我们立刻去和宾硕他们汇合!”

方才匈奴人的号声只有一个意思,那也是全军集结。集结后下一步想要干什么,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古桑下的旗鼓正在重振晋军军心,匈奴人必须猛攻旗鼓所在,趁早扼杀掉晋军可能产生的反扑。

而这也是刘羡想要的局面,敌人的集结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会给所有的晋军士卒机会喘息。他要借此机会,尽可能地守住旗鼓,只要旗鼓仍在,拖得时间越长,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晋军士卒反应过来,加入到自己的麾下,只要拖下去,别说是击退匈奴人,就是乘胜追击,大破叛军,也不是什么痴人说梦的事情。

稍稍喘息了片刻,刘羡领着手下这些人,迅速朝旗鼓处奔去。

整个汾阴大营占地不算小,从南到北大约有七里,刘羡骑马在其中飞奔,从所在到旗鼓下,不过是两里多的距离。但与初时遭遇夜袭的情况不同,这时的道路上,已经不再有那种茫然恐慌的兵士,不管是正在往旗鼓下集合的,还在道路上观望形势的,又或是那些仍然决心逃跑的,至少没有了仓皇感,一步一回顾,也希望能发生些什么。

刘羡奔到古桑下时,可以看到旗鼓前已经聚集了一些军官,他们看见刘羡过来,立马迎上来道:

“县君(怀冲)!”

刘羡下了马,定睛一看,发现李矩和张光都在,不由得非常高兴,这两人的出现,表明至少有两千人马已经汇集到此处,这就有资本可以和匈奴人打一场有来有往的合战了。

他先是对张光说:“景武兄,上一次就是我们一起整军撤退,不料这一次合战,我们又成了难兄难弟啊!”

张光愤然回道:“败了一次就已经是耻辱,怎么能一而再,再而三?怀冲,这一战,我必陪你打到底,若不胜,我也要死在战场上!”

“何至于此?”刘羡笑笑,接着又对李矩道:“世回,我们这是兄弟第一次合力作战吧!让匈奴人看看你的本事,我军必能取胜!”

李矩也沉声回答道:“兄长放心,我身为牙门将,手下虽只有两百人,但无不是精挑细选的壮士,必叫这些匈奴人无功而返!”

刘羡闻言大感慰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中层晋军军官,刘羡并不是特别相熟,但在此时此刻,刘羡也一一握手过去,对他们道:

“现在数百万关中百姓的平安都在我们身上,此战若胜,诸君都将是万口相传的英雄!朝廷也不会薄待!勉之!”

已经来不及说更多话了,时间紧迫,刘羡立马站在土塬的最高点上,眺望匈奴人的动向。

可以看见,匈奴人正在三里外集结,在黑夜里,军势壮观好似一条巨蟒,虽然尚未布阵完全,但依稀可见,其被分为头、身、尾三段,正对着自己蓄势待发。而两者相隔之间,无非只有两道略有起伏的山坳,只有古桑所在的平地,是一个天然的小高台,差不多有三丈高低。

刘羡心中盘算一番,指着第一处山坳,对张光道:“景武兄,麻烦你去此处,给我争取一些时间,纠缠即可,若是阻拦不住,也不必强求。”

张光是一个极好的军官,他在此刻也不问缘由,立刻就领着八百名兵卒摸爬过去了。

刘羡随即又招呼薛兴,对他道:“季达,我给你一千人,立刻把周围能拆的栅栏和鹿角都挪过来,给我移到这里!”这里所代指的,便是第二道山坳。

最后对李矩道:“世回,叛军一定会拼尽全力进攻此处,你和我就钉在这里,一定要打灭敌方最强的一波攻势!”

除此之外,刘羡又令人去找吕渠阳,让他与蔡方火速赶到古桑下,不管之前拉了多少人,现在决战在即,每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面对着匈奴人将要发起的三波攻势,刘羡也相应地布下了三道防线,但接下来谁能取得战事的胜利,便只能由刀剑给出答案。

战鼓仍然敲响着,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在这浩瀚地星空下,感觉鼓声要比白日里更加寂寥,在苍穹下涤荡出回音。而远处的匈奴人,也渐渐停止了喧嚣。

刘羡的心情沉了下来,他知道,这是敌人发动攻势前,最后的寂静。

果然,号角再次长鸣!

叛军开始移动,他们起初走得并不快,就好像是闲庭散步。但很快,在接近第一道山坳的时候,叛军的第一阵开始加速,两千名骑士的马蹄声,很快就像要踏平张光所部般,在地上卷起了一阵狂风。

张光所带领的都是步卒,他们站在山坳后面,无论是人数还是兵种,都不占优势,可这些人毫不畏惧,在强大的骑兵面前,爆发出了惊人的勇气。竟然一动不动地伫立在原地,眼看着匈奴人踏马而来。

进入箭程后,张光果断下令道:“放箭!”

八百名士卒一起放箭,黑夜中箭矢顿如飞蝗而出。他们用的箭矢都是鸣镝箭,在空中会发出极为尖锐的响声。但在黑夜中,这些箭矢又隐隐约约,肉眼难以看见。

第一波冲向晋军的匈奴骑士虽有准备,但在这样的情形下,坐下的马匹皆是一惊,紧跟着速度就慢了下来。在马匹们顿足的这一个片刻,也有数十名匈奴人随之倒下。

但这仅仅是令匈奴骑士为之一滞,后面的人绕过那些前面倒下的人,也没有花去更多的时间,就已经接近山坳。这山坳不过六尺来高,马匹一个飞跃,就足以直跳上去。

张光眼见敌军已近,紧接着又道:“持槊!”

此前步卒们都在身后背了一根一丈三尺长的长槊,命令下达后,他们立刻放下弓箭,身体半蹲,将槊把倚靠在地上,槊尖则斜立起来,山坳间似乎瞬间长出了一片钢铁荆棘,这让那些直面晋军步卒的匈奴人惊慌失措,但是撤走又来不及了,后面的战友拥挤过来,逼迫他们继续向前,硬生生撞了上去。

一瞬之间,槊尖不知扎出了多少个窟窿。

但这还不是结束,张光再次高声道:“立槊,抽刀!”

步卒们毫不犹豫地将长槊插在地上,组成了一道铁墙,而后在张光身先士卒的示范下,他们抽出腰间的环首刀,低着头猫着腰,从槊林间的缝隙钻了过去,活像老鼠般钻到了匈奴人的马下。然后他们不管不顾,握紧了刀,看见眼前的马腿就乱砍一气。

骑兵虽然冲阵的本领了得,可这种战斗根本不叫冲阵。茫然之间,相当多的匈奴人发现自己的马匹无端被砍,紧跟着就摔倒在地,被晋军士卒砍了头颅。那些后知后觉的人,想要杀敌又找不到敌人,想下马又会先露出破绽,根本没有办法抵抗,只能一面拖拽着缰绳拉动坐骑躲避,一边盲目地对着下方乱挥。

如此一来,两千名匈奴骑兵,竟然被张光用这种奇怪的战术给成功拖住了,一时间人仰马翻,难以前进。

刘羡远观到如此情景,心中大喜。他其实对张光并没有抱很高的期望,但没想到的是,这位荆州来的宿将名不虚传,竟有如此高超的战术,在如此劣势下,竟然能做到以步克骑!虽然有匈奴人没有经验的原因,但能做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了!

对面的匈奴人显然也没有料到,但仅仅是片刻之后,他们果断派出了第二波骑兵,绕过了张光厮杀处,轻松跨过第一道山坳,直接向第二道山坳处奔来。

这是最正确的选择,对于晋军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所以匈奴人要以怒涛一般的攻势,在最短的时间内摧毁晋军。

在第二道山坳处,张固和薛兴已经立起了一道简易的栅栏,然后把已有的四百架弩机架在栅栏后,对着狂奔过来的匈奴骑士,他们严阵以待。

这一波匈奴人要比上一波匈奴人更加精锐,可以看见,他们身上披有在上一战缴获的晋军甲胄,且身形也比较高大。他们手持武器,在栅栏前此起彼伏地呼喊着,座下的马匹更是舍命狂奔,千百双马蹄踩在干涸的土地上,溅起一阵黑夜里也足以看见的灰尘,令他们的身影又多了一丝朦胧。

匈奴人狂喊着朝栅栏冲过来,迎接他们的,正是晋军准备已久的第一阵箭雨。这些弩箭可非比寻常,相较于普通士卒射出的箭,弩箭的威力更大。一排箭打过去,那些匈奴人就像葫芦一样滚落在地上,即使是铁甲也无法阻挡。

可面对这种景象,匈奴人仍然不退。弩箭的射速到底太慢,这威力无比的第一轮过去后,就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装卸。这时晋军便只能用普通的弓矢再射,而匈奴人在这个时间内,硬顶着箭雨,身上插着几支箭也勇往直前,像刺猬一样地向栅栏飞奔。

刘羡骑在马上观看,心情沉重。他的手攥住缰绳,看着匈奴人不断靠近栅栏,似乎手心要攥出血来。他盯着匈奴人和栅栏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终于,第一个匈奴骑士冲到了栅栏前,这就像是有一个点,随后有更多的点,点之间开始连接了起来。

这就是血战的开始。

栅栏毕竟是由别的地方拆过来临时搭建的,并不牢靠。匈奴人利用人数优势,在三刻钟左右的时间后,成功打开了三个缺口。后面的匈奴骑士一拥而上,还是从中成功突破,然后他们开始左右驱逐晋军,试图把这些缺口扩大。

这场面极为血腥,双方都不顾死伤,隔着栅栏相互挥砍,无数刀剑在人群的缝隙中你来我往,被刺中头、颈、胸腹等要害的人立刻倒下,而更多的人,则是砍在手臂上、腿脚间,地上很快就落满了可以见骨的种种残肢。哪怕是那些肢体健全的人,手臂上都是血红的划痕。

依稀的火光照过,也可以看见,双方的槊尖、刀尖都染成了鲜红色。

这时吕渠阳与蔡方赶回来了,他们大约带回来了七百人,可作为晋军的生力军。

蔡方见己方似乎正陷入劣势,立刻向刘羡请命道:“县君,让我带人去厮杀吧!”

不等刘羡回话,李矩先说道:“要相信兄长的判断!他不下令,不要自行其是!”

刘羡闻言,对着李矩微微点头,再次把目光投向前线。在如今这极为惨烈的厮杀中,他不能先动,因为对方也还未倾尽全力。

匈奴人的第三波骑兵,如今已经行进至第一道山坳与第二道山坳之间,似乎正打量着战场的情形。

刘羡知道,这一定是匈奴人最精锐的骑兵,一旦他选择进军,就将决定这次合战的命运了。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