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六十七章 力挽狂澜的决心(4k)

晋庭汉裔 第六十七章 力挽狂澜的决心(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元康四年八月甲辰凌晨丑时一刻,郝散率领骑军越过汾水,突然袭击了晋军驻防的古木原时,营垒中的大部分晋军仍然在昏睡。

这次夜袭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在取得稷山之战的胜利后,郝散考虑形势,深知局势仍然险恶:若不能趁早攻破汾阴大营,匈奴人仍然被封锁在河东,举众渡河将是痴人说梦。而若以正常的方式进攻汾阴大营,恐怕胜算也不大,故而在仅仅休整两天后,他孤注一掷,策划了这次夜袭。

郝散先是将大部分步卒都留在了稷山打扫战场,作为吸引晋军的疑兵,暗地里则是趁势收拢了自己已有的所有马匹,组成了一支六千人左右的骑军。而后他选取了一支极为偏僻的道路,即在平阳与河东两郡之间的山塬密林中前行。

为了保密,他们昼伏夜出,日行六十里,成功躲过了晋军斥候的侦察。终于在第五日晚上,悄无声息地登上了古木原东面的玉泉原上。

而晋军此时尚在准备第二日的战事,巧合般的,夜里的哨兵也都收回来了。郝散撒出去几个斥候去打探消息,十分顺利地摸到了晋军的营垒旁,他们惊喜地发现,此时的晋军大营,除去极少数夜巡的士兵外,几乎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郝散闻言喜不自禁,当机立断,令随行将士就地饮食一番,趁天色未亮,偷偷从营墙处翻越进去,拆出了一道小门,令将士从中鱼贯而入,而后一声令下,麾下将士突然发难,对营中尚在梦想的晋军大打出手,辅以火箭乱矢,顿时令晋军营垒陷入火海。

刘羡反应过来的时候,大部分士卒也都刚刚醒来,他们先是茫然不知所措,紧接着便恐慌的发现,叛军竟近在眼前,但没有兵器,他们又能如何反应呢?所以大部分人本能地开始逃窜,拥挤,失序,绝望,造就了一番凄惨无比的情景,让不知多少人倒在了屠刀下。

甚至有不少人试图翻西墙而走,但他们未料到的是,郝散还分派了一部分骑兵绕到营垒的西面,就在这里恭候多时。那些慌乱间逃出来的人,甚至还来不及站稳脚跟,就被墙外的骑士们拿起长刀,像驱赶牲口一样进行砍杀。

那些被匈奴人攻入的地方,几乎都成了屠宰场,短短的两刻钟之间,就有近千人的性命丧失了。

晋军在北面被封锁,就只好往南面跑,各部营垒之间的通道,此时已人满为患。李盛、薛兴、张固、孙熹、吕渠阳等人此时也都惊醒了,急忙跑到刘羡身边,对刘羡道:

“县君,赶紧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此时的刘羡已经一身戎装,腰间配剑,牵着翻羽马,他听闻这个建议,立刻反问道:“走?走到哪儿去?”

“回夏阳吧!眼下我军已经败了,孙长史的营帐都逃得没人了!”

听闻孙秀再次逃跑的消息,刘羡却丝毫未动,对属下道:“他是他,我是我,谁说已经败了?”

不等薛兴再次劝说,他果断道:“我若逃了,你以为这次败仗,孙秀会拿谁当替罪羊?全军中所有人都可以退,就我决不能退!”

“你们如果想走,那就走吧,去留随意,我绝不连累你们!但对我而言,只有一条路,要么死在这里!要么反败为胜!”

这段话是如此的决绝,令在场所有人都如置雪地中,瞬间清醒了。刘羡说得去留随意自然是气话,所谓主辱臣死,在场的人大部分都是刘羡的随从,除了吕渠阳能够逃回略阳外,其余人怎么可能独得善终呢?

刘羡看着自己的这几位部下,语言缓和下来,继续道:“不管怎么说,孙秀现在走了,没有人掣肘,虽然到处都是乱兵,但我们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机会?”

“我看敌人发起的攻势,人不多,似乎只有五千人左右。”

“现在我的帐内有军旗与军鼓,可以振奋军心,指挥各部,我的帐后,现在堆着搜罗来的四百二十七张弩机,还有一万支弩箭。叛军如此夜袭,必然是轻骑远来,劳顿疲惫,只要我们能聚拢两三千人,依据营垒和地形,我军依然可以对敌!”

“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动作要快,现在营中的士卒并非是没有战力,而是缺乏人组织!只要我们能够敲响军鼓,奏响鼓舞人心的曲子,就有反击的可能!”

“在如今这个局面,我手里有这些致胜的法宝,这莫非不是天意吗?我如果就此放弃逃避,岂不是违背了天意,而成为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吗?”

这一番话说完,在场所有的人都愣住了。

尤其是李盛,他本来已经想好策略,说此时向叛军投诚,也不失为一条策略。听到刘羡的话后,他默默地咽下了这些言语,立刻调转身体,对诸位同僚道:

“主公说得极是!古往今来,只有非常之人,才能立非常之功!县君能看到这一点,我们怎能落后呢?!”

说罢,他立刻又回首对刘羡道:“主公,请下令吧!”

时间不等人,此时刘羡的思绪奇快无比,想到什么,口中顿时就说出什么:

“宾硕,你立刻把这些军鼓带到最高的古木上去,在所有人都能看见的地方,点亮火把,敲集合鼓!让所有士卒向你那里靠拢!”

“遵命!”

“阿田,我看我部中还没有多少人跑开,你立刻把这些人调过来,把弩机和弩箭都搬到古木下的营垒,火速进行布防,那里的人应该都逃光了,没有人会拦你!”

“遵命!”

“渠阳,你去找蔡方,他应该还在这西营里,你去见他后,立刻带兵去堵北面的营门,把跑的人都堵回来。有不听劝的,不要犹豫,不论官职大小,一律杀了立威!”

“遵命!”

“季达,孙熹,你拿上刀剑,带上剩下能带上的人,马上就跟着我走!我们把路口上的人都堵下来,我倒要看看,叛军一群乌合之众,凭什么敢来夜袭!”

“遵命!”

几乎是片刻之间,所有的命令都已经下达结束。就像是高手下棋一样,在这种关键时刻,刘羡已经在心里精密计算过,算好之后,便如疾风暴雨一般落子如飞。当然,这些既是从他所倾慕的那些名将身上学来的,同时,又是从他与生俱来的缜密头脑和大胆性格中磨炼出来的。

眨眼间身前的人都消失了,而薛兴把周边的三十余名亲兵带过来后,刘羡未做停留,说了一声“我们走!”后,他翻身骑上翻羽马,立刻就朝着营中主干道上的人流走去。

此刻他策马跑在最前面,心中的所有情绪都已经忘却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颗没有任何畏惧的心灵,领着他闯入到乱哄哄的人流中。

“停下。”

刘羡先是轻声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前尚没有人。

“都给我停下!”

这一句大喝,伴随着翻羽的高声嘶鸣,这匹骏马轰然跃入人群中,如一座小山横压而来。伴随着一声巨大的响动,马蹄溅起烟尘,周围的人们也都呆住了。

他们看见刘羡如同一座铁塔般横隔在众人之间,举起手中昭武剑,在火光中映照得闪闪发光。

一片寂静中,刘羡高声道:

“你们都是蠢货吗?敌人一百里奔袭到这里,能有多少战斗力?现在却只想着光脚逃跑!人家骑着马来的,你们的脚跑得过马吗?露出后背给敌人,结果只能是被杀!”

“就算侥幸逃出去,你们已经连着打了两次败仗了!军法能饶过你们?最好也是再来打这一战!”

“眼下敌人只有骑军,显然人数并不多,不过是利用夜色来恐吓你们。其实他们是自投罗网!知道吗?”

说到这里,终于有人有反应了,在人群中发声道:“你是谁?有什么资格?我凭什么听你的?”

话音刚落,薛兴已经一箭射过去,直接贯穿那人的脖颈,那人捂着脖子,支吾了两声,顿时倒下了。

刘羡赞赏地看了薛兴一眼,回头继续道,他此时的声音比雷鸣还大:“我是刘羡刘怀冲,夏阳令,刘玄德的子孙!我的祖先告诉我,决不能因为逆境就放弃希望!所以我选择走向胜利!你们呢?”

又有人问道:“可现在,我们很多人连刀剑都没有,凭什么跟敌人打?”

“扔在地上的刀剑到处都是!”刘羡断然道,“没有刀剑的,现在就在地上捡。有刀剑的,跟在我后面,看我打得怎么样,你们再决定上与不上,如何?”

说到此处,他顿了顿,又一个转身,环视身边的所有人,高呼道:“但你们要记住了,跟不上我步调的人,你将会永远的落伍!”

话音一落,他顿时策马从人群中向匈奴人攻杀的地方奔驰而去,在地上刮起一阵旋风,薛兴等人也不敢耽搁,也急匆匆跟了上去。

那些被拦住的人看着刘羡的背影,又看看地上的尸体,一时间面面相觑。一些人稍作犹豫后,咬咬牙,还是拿起刀剑,追随着那道高大的背影反扑回去。

这次训话,再次为刘羡在乱军中拉到了两百余人。

他不知道吕渠阳是否成功找到蔡方,也不知道现在到底死了多少人,又逃了多少人,他至少已经成功地先说服了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无法感动的话,又如何来感动别人呢?

这十数日来的苦闷和不满,也化作了养料,让刘羡感觉到自己在沸腾,在燃烧。他听见了左前方有惨叫,似乎有正在追杀溃兵的匈奴人,然后他产生出一种本能的欲望,要将这些所有人都踩在脚下。

他也正是这么做的,手持利剑,在翻羽的狂奔下他划出一道光弧,手勒马缰,一个急停,剑尖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三名匈奴人面前。

这三名匈奴人本来正乘胜追击,颇有几分得意忘形,不料一个转角,忽然窜出一个骑士,都下意识地一愣,而这也就决定了他们三人的命运。刘羡这蓄势待发的一剑有如神助,竟一剑穿透正面敌人的胸甲,而后剑锋如庖丁解牛般瞬间抽出,毫不停顿,直接刺入到另一个人的头骨上,手腕一抖,竟直接将额间的盖骨给挑飞了。

最后,他在第三人不可置信的眼光中,以一个回身挥斩,干脆利落地斩断脖颈,匈奴人的头颅也如同皮球一般掉落地上,竟还滚了两下。

在这三人的背后,还有数十名匈奴骑士,他们见状都惊呆了。但随即又自恃人多,立刻逼斗上来。但孙熹、薛兴等人立刻赶到,随即就打成了一团乱斗。

这在整个大营中仍然微不足道,但有战斗,就会有人加入战斗,渐渐地,大批匈奴人开始往刘羡所在的方位赶,也陆续有逃窜的晋军士卒重拾信心。

不过总体来说,晋军还是劣势的,因为一个局部的战场,不能改变整个战场的态势。

但刘羡从来没有指望过只靠自己的战斗就能改变大局,他时而在人群中厮杀,时而向营垒北面最高处的古木盼望,那里才是他扭转溃败的胜负手。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时间,刘羡心中还是有一分焦急,因为时间是不等人的,如果计划落实的速度慢一刻,那胜算降下的可不止是一成。

所以只是厮杀了三刻钟,刘羡却煎熬地仿佛像是渡过了三年。

终于,在纷乱喧嚣的夜空中,突然响起了“咚”的一声,这一声并不清脆,但刘羡还是分明地捕捉到了,他又杀死了一人,再次回头向古桑树望去。可以看到,那里已经亮起了火炬,高举着三面旗帜,两面白虎旗放在左右,中间一面雁书八字大旗,赫然写着“克危定难,扶安卫乐”八字。

李盛在旗下已经摆出了军鼓,方才只是一次试敲,这时他望着整个营垒中仍旧乱糟糟的局面,稳了稳心神,手持鼓槌,亲自领着士卒们敲击起来。

“咚,咚,咚咚咚,咚咚……”

熟悉又沉闷的鼓声响彻在整个古木原上空,所有正在营垒中的人,无论是杀人的,逃跑的,等死的,咒骂的,此刻都忍不住抬头望去,正好看见了桑木下的八字安乐大旗。

那是集结反攻的声音。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