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六十三章 稷山之战(4k)

晋庭汉裔 第六十三章 稷山之战(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羡站在左军最前方,视线尚算清晰,张方出阵后,距离刘羡大约有百余丈,刘羡还是能依稀看到两人的身影和动作,并在心中叫好。

那两人交手不过是一瞬间,但张方的动作确实极为简练漂亮,在匈奴人射箭的一瞬间,他仅用目光就看穿了对方的箭路,然后用刀背往上一压,轻易地就把箭矢挡飞出去。

而后是一个相当漂亮的拦腰横斩,七尺长刀最少也有三十斤,他居然如此干脆利落地将对方一刀两断!虽然也有对方未披重甲的原因,可这同时也说明了,张方的劲力之大、对刀筋的理解,以及控制力的巧妙,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刘羡平心而论,自己应该是做不到的。

没想到,一个营门军候,武力竟还在自己之上!

但接下来张方的所作所为,则是让刘羡目瞪口呆。虽然不能清晰看见细节,但根据张方的动作,刘羡也能猜到他干了什么。他竟然当众吃掉了对方的眼珠!

也不只是他,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都忍不住拉紧马缰,握紧武器,浑身绷紧,好像被箭矢击中了一样。以致于一时间马匹嘶鸣出声,而将士噤若寒蝉。

刘羡回过神来后,那些与张方对峙的匈奴骑兵已经受不了了,立马拨马回逃,张方也没有追的意思,而是好整以暇地在阵前拨马嘲笑,挑衅一刻后,才提了脑袋,慢悠悠策马返回阵中。

而此时的晋军将士也无不视他为魔鬼,纷纷让开一条道路。

刘羡见他淡然归阵,心中也不禁震悚。

他听陈寿说,当年曹操麾下诸将中,也有喜食人肉的,甚至有王忠这般把啃干净的人头串成一圈挂在自己脖子上的。陈寿拿不准有多少可信度,所以没有在《三国志》里记载,刘羡也以为这是以讹传讹,就像当年孙皓喜欢剥人脸皮一样,民间总有些猎奇的谣言想要传播。

不料在今时今日,竟然撞上了真实的场景!刘羡顿时记起与张方初相见时,他说要把难民下锅的话,原来这竟不是假话?!一念及此,刘羡起了一身疙瘩。

但不得不说,这一招在战场上的威慑力太过可怕,恐怕没有人想与张方这样的敌人做对手。从今天开始,张方确实是名扬天下了。

刘羡随即又想:不过对于已经身处绝境的叛军来说,这种威慑真的有效果吗?

将眼光投射过去,刘羡见叛军群情激动,他们摇晃旗杆,苍狼逐日旗在风中上下翻飞,可以看见数十名骑士正在叛军阵前飞驰,而后匈奴人开始向天高呼,一阵一阵犹如浪涛滚滚。

刘羡反应过来了,这是对方要发起进攻的象征。他也立刻打马,在自己的部属中奔走着说道:“准备应敌,叛军要杀过来了!”

就这样,他把有些出神的士卒又一一唤醒,略微松散的阵型又再次变得严整,刚刚走回到阵前,立刻就听到了一阵响彻云霄的号角声。

这号声苍凉且悠扬,宛若一只巨兽在苍穹中号角,又似乎是天地间开出了洞口,让天河的波涛翻滚而来。在场所有人都听见了,随后他们也看见了。

蓝色的旗帜随风而动,叛军进军的脚步声也如雷鸣般响起,与此同时响起的,还有甲胄撞击的脆响。漫山遍野的脚步声,令大地也开始颤动。起初只是那种轻微的抖动,等到敌人越来越近,地面的抖动已经好似地震,似乎随时会炸裂开一般。而叛军们挥舞的刀剑,阳光下,更似光河流动,耀眼夺目。

刘羡等待了片刻中军的号令,发现并无动静,他不禁有些纳闷,难道孙秀是打算就这样等叛军冲击?或者是直接对冲?

结果还真是如此、等到叛军们终于走到离阵前两百步的距离时,中军终于响起了擂鼓之声。鼓声隆隆如雨点,表达的意思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军进攻。

刘羡听闻到鼓声,立刻呼喝道:“立盾!前进!”

他的话音还未落,最前排的士卒已经把盾牌都立起来,把目光看向他,并随着刘羡的步伐向前前进。当然也不只有刘羡这一部,所有的晋军都行进起来,以一种缓慢但又义无反顾的态势,组成了一道坚实的人墙,向拥挤过来的人潮压推过去。

此时正值晌午,太阳照在头顶,放出最灿烂的光芒。阳光下的人们终于展开了第一波攻势。

首先来的当然是箭雨,双方在踏足到箭程之前,不少人就已经搭弓引箭,蓄势待发。也不知道是谁射的第一支箭,后面箭矢就紧跟着飞射而出,瞬间就像是下了一场不期而至的骤雨。

有不少箭矢射空了,直接扎在草地上,或者盾牌上。但也有一些箭矢打在双方的兜鍪上,顿项上,肩膀,胳膊,胸前的甲片,战马的前胸,马腿。这里面有些箭矢没有破甲,仅仅是入肉而已,但也不乏凶狠如鹰鹞的箭矢,直接把骑士从马上打下来,也把战马射得左右乱跳。

箭雨甚至会钻过马腿的缝隙,穿过马尾,穿过骑手的腋下,飞向后面的目标。

这时是双方箭矢最充足的时候,所以大家甚至不会刻意瞄准一个明确的敌人,而是搭上弓,直接对着前面一个活动的目标,不管是人还是马,马上就放箭,然后低头弯腰,伸手到背上的箭囊中取下一支箭。而此时,正好可以供后面的人射箭。

所以,第一波箭刚出去,第二波的箭追着就赶到了。甚至士卒们自己射出的箭还会在空中发生撞击,好像互相追逐的鸟似的。

这密集的箭矢合拢在一块,噼噼啪啪地打在两军之间。叛军的人数多,但甲胄少,晋军的人数少,但甲胄多,结果造成的杀伤好像是差不多的。中箭的人好像是暴雨中的枯枝落叶,直接倒在地上,后方的士卒们竭力不想踩中自己的同袍,但显然,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刘羡此时也举起盾牌,不过片刻,两三轮箭雨下来,他的盾牌上就中了十来支箭矢,胯下的翻羽也中了三箭。好在刘羡事先给翻羽披了一具马铠,铁面、胸甲一应俱全,这三支箭都只是撞了一下铁甲,擦出点划痕,就落来了地上。

但箭雨仅仅持续了一刻钟,而在此时,两部军队终于碰撞到了贴身肉搏的位置,人与人近得能听到对方的呼吸,箭矢也就不敢那么肆无忌惮了。

于是人们挥舞起手中的刀剑,面对面地进行搏斗。你一刀,我一剑,或砍在甲胄上,或砍在血肉上。或是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或是发出疼痛难忍的哀嚎。

血水很快就在人墙下滴落,而后汇聚成一道道潜流,在还未枯黄的草地里渗透到土壤中。

场面很快变得混乱,刘羡很清晰地可以看到,自己部下所组成的人墙,正在厮杀中不断地扭曲,撕裂,而后扩大。他带着自己的数十名从骑在战场上来回支援,看哪里出现劣势,他就快速地奔走过去,短暂地打退叛军的冲锋,帮助部下重整阵线,如此循环往复。

很快,地上就开始堆砌尸体,一具、两具,转眼到数十具,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毫不动摇地来到了上百具……

总体来说,晋军还是占据上风的。毕竟无论是在经验上,还是装备上,晋军对叛军都呈现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叛军往往要用三四条性命,才能换得晋军一条性命。

虽然叛军的人数远较晋军要多,但是这样持续下去,叛军的士气必然会先一步垮塌。

可即使如此,刘羡在这场战事中还是感到了一些疲惫。

这不是他畏惧战争,事实上,自从十五岁第一次杀人以来,到今年二十四岁,刘羡的手下已有三十余条性命。他在战场上,常常感到自己如鱼得水,似乎自己天生就属于战争。

但这样呆板的战事,他还从未打过。

越是托付性命的大事,越是需要人绞尽脑汁地动用智慧,可现在这个场面,却让刘羡感到由衷地感到无奈与郁闷。没有规划,没有计策,竟这么直白地领着人在一片平地上捉对厮杀。

孙秀确实是不懂打仗,若自己是主帅,肯定会把重骑兵放在两翼,等到叛军进攻的时候,就用骑兵在两翼进行包抄,绕后突袭,敌方只有轻骑和步卒,根本挡不住冲击,若是直接凿个对穿,眼下恐怕就大局已定了。

而孙秀却把骑兵放在中军,这很好理解,孙秀是为了自己有安全感。可实际上,真打起来的话,中军的骑兵如果不率先冲锋,左右都是人挤人,哪里有发挥自己机动性优势的空间呢?完全是一步废棋。

可考虑到李含、北宫纯等人的私议,刘羡也不由得暗叹,这就是上下不和带来的坏处,明明知道有人做了错的决策,也不站出来进行纠正。但大家既然都决定给孙秀脸色看,自己也不好不合群。

只是一时的上下不和,带来的却是大量不必要的损失。刘羡看着眼前正浴血拼杀的士卒,还有脚下越来越多的尸体,心中暗想,如果张轨还在担任主帅的话,这一战恐怕都已经打完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太阳渐渐西移,眼前交战的双方也渐渐感到了疲惫,相互搏杀的烈度也开始迅速降低。刘羡见状,令后面的士卒趁机换上,让前列的士卒们都后方微微喘息休息,并吃些干粮补充体能。

到了这个时候,麾下的将领也不禁对刘羡开始抱怨,就连平日一向沉默寡言的李盛,也忍不住踢了一脚尘土,说道:“主帅无能啊!这是打得什么呆仗?明知道对方人多,也要和对面这样硬拼吗?”

这些话令刘羡心中吃了一惊。他回头打量士卒,发现大家也都露出忿忿不平的神色,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临阵换将比自己预想的危害还要大。

不只是高层将领,就连中层军官和底层士卒都怀有不满。若是仗打得顺还不好,此时一旦陷入僵持,士卒的怨气很快就朝着主将发泄过来了。

这样看来,自己对己方的士气也有高估,这战并不一定取胜。

刘羡连忙安慰众人道:“再忍忍吧,再过一阵,估计匈奴人也受不了了,他们就退了,我们回营好好休整一番,明日再战。”

可这么说着的时候,刘羡在心中也在问自己:匈奴人真的受不了吗?

按理来说,如果是继续这样兵对兵,将对将的打下去,确实是会受不了的。可敌人并不是木头人,刘羡不相信,对方在这种绝境下,会毫无应对地打这么一场毫无前途的仗。

何况,这次合战还是对方主动发起的。占据主动权的一方,总不会是毫无准备的。

想到这里,一种警惕感从刘羡心底油然而生,他再次拍马到阵线前列,打探那些还在与己方拉扯的叛军。

厮杀了这么久,稷山上可谓是尸首成堆,血迹斑斑,充斥着浓烈的血腥味。那些还在前列的匈奴人们,眼中多半已没有了杀气,反而有很多畏惧的色彩。而他们进攻的密度也远不如之前密集,反而变得稀疏松散,似乎既想要离开,但又有什么任务在身上,只能硬盯在这里。

对方的攻势是怎样的?刘羡举目眺望,想要从中探知一二,可除去眼前的这片战场外,他最多也就能看见不远处白允部的情形,与自己相仿。再远的地方,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战斗仍然在继续,到处都是喊杀声,将这片战场覆盖住了,可刘羡感受得到,这里面应该有什么奥妙和玄机自己还没有看透。

他开始把自己换成敌军统帅来设想:如果自己是叛军,在得知晋军来进攻后,会采取什么方法来应对呢?有什么火中取栗扭转战局的办法呢?

刘羡这么思索着,心想,实在很难啊!虽然有人数优势,可实际上,人数优势仅在双方水平相近的时候才能发挥。眼下的匈奴人连包抄后路都不敢,他们能怎么办?去吓孙秀么?

可想到这里,一道灵光从脑海中闪过,令他豁然开朗,同时又感到有些啼笑皆非,他觉得这确实是个办法,又觉得非常离奇,忍不住心底暗道,就算对方得知了己方换将,中军有张方、李矩在,孙秀还不至于顶不住吧。

答案在两刻钟后揭晓了。

征西军司主帅,赵王长史孙秀,在中军顶不住匈奴人的进攻压力,直接弃军而逃。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