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五十章 元康第一乱(4k)

晋庭汉裔 第五十章 元康第一乱(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元康四年四月,潞县县外的漳水静静地流着,一春来没有什么灾害,今年看上去应该是个好年景,庄稼也比往年好些。城头野外到处都是麻雀的叫声,还有许多蓝色的粉色的丁香花盛开。

在这种静谧的环境下,按理来说,是应该有很多商人在潞县官道上往来的,因为这座城池乃是上党郡的郡治,也是滏口陉中最险要的据点,并州与冀州邺城相连的核心。

往年的夏天,这里应该人来人往,形成络绎不绝的人流,到处都是人们的喧哗声。但在现在,除了潞县市集还有些小商小贩外,官道上行人寥寥,似乎这关卡通向的并不是什么国家重镇,而是通往荒无人烟的大漠一般。

上党太守孙元对这样的情景很不满,虽然说他自己也知道,对于商道的萧瑟,他是要负有一定责任的,甚至可能是主要责任。但搞成现在这个样子,郡里的那些胡人难辞其咎。

收税是哪里都免不了的事情,不就是收胡人一点税么?竟然有人敢顶着官府闹事。从元康三年年底开始,到这个孟夏四月,差不多六个月时间了吧。月月都有胡人出逃,还到处宣扬说,官府收重税,不肯给他们活路,这样下去,他们走投无路,哪怕是忠于朝廷,为了讨一口饭吃,也是要造反的。

这种话最初也不知道是哪个杂碎说的,可一说出来后,顿时传的上党郡到处都是。连带着雁门那边的宁朔将军刘弘都收到了消息,来责问太守孙元到底是怎么回事。

孙元给刘弘的回复是:这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虽然确有少量的胡人不服管教,但这很正常,其实是几个胡人首领在暗中纵容传谣,想以此坐抬身价,来达成免税的目的。

孙元是这么写的,心底也确实是这么想的。毕竟上党这个地方,北面是并州都督府和宁朔将军府,南边出了天井关就是河内郡,再过河桥就是洛阳,东边是邺城和镇东军司,西边又有高山隔离,过去后还是征西军司。在这样一个国家腹心之地,为各大重兵集团包围的地方,什么人敢造反?他就是吃定了这一点,所以才在上党肆无忌惮。

但眼下的情况确实有点脱离掌控,自从去年在太行陉,也就是天井关也加税后,谣言传播的速度确实也太快了些。似乎上党的所有县民都在讨论这件事情,就连上党郡府内,孙元也经常能听到府吏们的窃窃私语:

“这样下去真没事吗?若胡人真造了反,郡里可没有多少郡兵啊!”

“是啊,他们可有好几万人,这闹起来可怎么得了?!”

按照晋武帝司马炎的诏令,在灭吴之后,除去各军司各都督府以外,非边疆郡县,一律罢兵。上党也是如此,每县仅有百余名左右的县卒,上党郡统共十个县,也不过就是一千名县卒,而且承平日久,并没有什么战斗力。

但孙元闻言,却难免嗤之以鼻,对手下训斥道:“有什么好怕的?莫说现在没事,就是有事!这些胡人能干成什么?”

“听说过凉州和幽州的鲜卑能闹事,还没听说过,匈奴人能成什么事的。”

“不过是一群寄居在我中国的丧家之犬,不剥了他们的皮吃肉,已经是我大发善心了!”

所以,身处这样的言论中,孙元不退反进,他在郡府下令,让把上党郡内大大小小的胡人部族首领,差不多有四十来号人,统统都叫到潞县内的郡府内,要让这些人好好知道朝廷的威风。

也就是这一天,他们到齐了。里面既有郝散这样朝廷任命的匈奴后部帅,也有如同阿符勒这一级别的小部小帅。大家都沉默不语,各自带着四五名侍卫,一脸阴沉地站在郡府前面。

听说人都到齐了,孙元就让郡兵们把侍卫都拦在外面,再把这些首领大人的兵器都卸了,领到大堂内。而他自己则穿了一身奢侈至极的金丝云纹紫绸大道袍,手持效仿诸葛亮风度的羽扇,捻着胡子,施施然地坐在首席上,他没有先立即说话,而是先以自认为威严的眼神扫视了这群人一圈,让他们罚站了一会儿。而后才对为首的郝散斥责说:

“郝大人,现在外面到处在传谣言,说你们有人要造反,你知道不知道?”

这句话一说出来,场内一片骚动,而为首的一个中年人压压手,声音又降下来了,正是匈奴后部帅郝散。

郝散身材高大魁梧,但相貌却长得比较木讷朴素,比较有特点的地方,就是他的眼角形状奇怪,像鱼尾一样,中间微微凹陷进去了,这更加重了他的淳朴刚健气质。

但在孙元面前,他不得不佝偻着腰,低着头回答道:

“孙府君,您也知道,这不过是谣言罢了,我们在上党定居已经过了三代人,五十多年了,从来都是遵纪守法,没有出过任何乱子,还希望孙府君明鉴。”

但这句话并没有令孙元满意,反而更令孙元心生鄙视,他忿忿不平地想:是啊,五十多年了,这群胡虏,什么都做不成,只配做奴婢。可旁人却不了解这个道理,仅仅因为这一点谣言,就影响到了我清白的官声,真可谓是天大的耻辱。

这种愤怒和鄙视在他的心中酝酿了片刻,很快化为讽刺和嘲笑:“哈哈,郝大人倒是挺会顺杆爬。谣言?先不说到底是不是谣言,就算是谣言,也没有凭空而来的谣言。如果不是你们干了一些违背朝廷的事情,怎么会出现这些谣言?”

孙元的态度可谓是咄咄逼人,但低头的郝散却不为所动,像一座石雕似的立在原地,仍旧闷声问道:

“孙府君说的话?在下不甚明白。”

“不明白?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孙元在四十多位胡人前嗤笑了一声,用手指一一指点过去,而后道:“你们这些人啊,也不要跟我装糊涂。”

“这两年,有多少人违规北逃?又有多少人私进山林?我都没有计较,因为我身为朝廷任命的父母官,还是把你们当做是我大晋的子民。”

“但你们呢?却屡次不遵朝廷法令,私自逃卡,私贩盐铁,你们当我不知道么?我本来也不想对你们说些恶话,但你们这群吃猪肠的东西!还纵容底下人传谣?你们以为我会怕?”

一名胡人首领试图辩解道:“府君误会了……”

孙元果断截断道:“得了吧!我现在不想听什么解释!我只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现在,就在这里,你们这些人,给我一个传谣者的名单,写好了,我就派人拿着名单,到你们部里一个个去抓!”

“如果抓完了,谣言停下来了,你们就可以回去了。如果抓完了,谣言还停不下来,你们就住在这里,给我继续写!一直抓到风平浪静为止!”

话音落地,他也就不再看场上的这些胡人,起身一指,七八名郡兵就拿着刀枪围上来,说要押着这些胡人到郡府里的牢房去。

这场面颇为滑稽,这些胡人首领都人高马大的,没有一人低于七尺,而郡兵们人又少,用刀锋押着这些人,就像是狐狸在看押老虎一样。

但是为首的郝散一声不吭,其余的首领也都不说话,竟就这样被押走了。这更让孙元由衷地鄙视他们,心想:这样的人,也敢传谣造反?我就是把刀递到他们手上,伸脖子给他们杀,他们也只会下跪求饶。

孙元想的是真的吗?胡人当真是这样一种下贱到不知荣辱的东西吗?接下来的事情将给予他答案。

这群胡人被押进郡府东边的一座大厢房里,随即就有郡吏给他们拿来笔墨纸砚,让他们交代。

而一名名叫五斗叟的胡人递给郡吏一块金饼,求情道:“麻烦给我们的侍卫们传句话,让他们别忘记到城郊把带来的山货卖了,部里都指着这点东西换粮呢!”

郡吏听了这话不免好笑:都这个时候了,还惦记着卖山货,真是山里来的猴子啊!但看在金饼的面子上,他还是答应了,点点头,把门一关,让看门的六名侍卫看管好,也就自顾自出去了。

等那郡吏一走,房中的气氛就变了,一部分首领站在房门边,装作大声相互指责的模样,实则是打探房门外的情况,为屋内的人打遮掩。

而另一部分人,则围着铺开纸张的桌案,牢牢地聚在一块,一面磨墨在纸张上写字,一面用极轻的声音窃窃私语。

壶关匈奴卜稚先笑骂道:“老贼今天真是昏头了,我还以为他会玩什么手段,结果就是纯粹的吓人……”

高都杂胡金休闻言,也露出不屑的神色,说道:“他就是这样的人,自以为有了朝廷的关系,把我们都看做是蚂蚱,以为一脚就能踩死,所以也懒得提防。不然,我们也不敢来这里。”

长子羯人乔虎更是难掩心中情绪的激动,他问一旁的郝散道:“大人,这狗官根本没想过我们会造反,这次起事,是不是十拿九稳了?”

听着部下们的吵闹,郝散面色沉静,他仅是抬头看了一眼周遭,周围的人就再次静下来了。他这才重新低头写字,一边写一边慢条斯理地说道:

“眼下还没到可以高兴的时候,事情没成之前,谁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意外。”

“老贼这次还是打乱了我们的计划,我们原本说好五天后,在屯留起事,现在被迫把地点和时间都改在这里,你们各部来了多少人,我都还不清楚,先把人数都对上吧。”

“从左到右,你们一一说起。”

话音一落,众人神色顿为肃然,立刻汇报起自己带来的人马。

正如此前阿符勒所言,这一次起事,除了少数极个别的部族外,一共有四十七个部族,大者四千余口,小者仅两百余口,但汇拢起来,就足有三万余名青壮,如今正从四面八方,向潞县周遭汇聚而来。

听到和事前安排的一样,没有人缺席,郝散脸色稍霁,他问道:“你们还记得起事的时间吧。”

众人齐声答道:“今日酉时,日落之刻。”

郝散又问道:“起事的信号呢?”

众人再答:“朝天射四鸣镝,燃三篝火。”

“好!”郝散点头道,“等到听到鸣镝声,我们就直接杀出去,捉了孙元那老贼,和弟兄们汇合后,先剥了他皮,再杀他全家!”

众人齐声叫好,没有人问没有兵器该怎么办,因为他们都知道,门前只有六个兵,他们则有四十多个人,难道胡人真的会一味地害怕刀剑吗?

就在他们议论纷纷的时候,门外的侍卫们已经收到了转达的命令。两百来名侍卫不约而同,心领神会地往市集走,所谓卖山货,其实就是到市郊的集市做接应的意思。

而在此时,潞县城南城北的山林里,正暗中隐藏着大量的潜流,不对,已经不是潜流了。在此时的山径上,官道上,郊野上,其实已经到处都是正在赶来的胡人们,这是他们已经决定好发泄愤怒的日子,根本没有必要遮遮掩掩。

县外田野里目睹这些场景的农人们,他们对此先是迷茫,而后是惶恐,显然是想到了上党郡流传已久的流言,知道马上就要有人造反了。但他们没有选择跑到潞县去通知郡府,而是慌张地锁上院门,在院墙上小心翼翼地观看着这些人流的动向。

因为他们知道,孙元是绝无可能抵挡这波怒涛的。

时间其实还没到约定的时刻,但县外巡逻的郡兵们已经发现有些不对了,他们开始下意识地呵斥着聚集起来的胡人,想让他们驱散开来,大概是觉得这样就能保证郡治的安全吧。

但是实际上,他们正身处在胡人的海洋里,渺小到微不足道。

这时,郡兵们看到了市集里聚集的胡人侍卫们,立刻大声叱责道:“你们这么多人,聚在这里干什么?想要造反吗?!”

话音刚落,一支箭矢从人群中飞射而出,正中张口怒斥的郡兵脖颈,那郡兵捂着脖子,痛苦顿时扭曲了他的神情,让他跌倒在地上。

现场顿时一片死寂,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这时,有人高呼道:“我们就是要造反!如何?”

残阳下,人潮中顿时掀起一股滔天声浪,覆盖了整座潞县。

紧接着,是茫茫的人海,再然后,是滔天的火光。

古老的城池开始增添上崭新的伤痕。

阿符勒叼着草根坐在山头,吊儿郎当地遥望着这幅场景,人群如同蚂蚁,火光如同水浪,不禁微微咋舌道:“呀呀呀,这就是元康年的第一把火吗?”

硝烟在天空划出一道巨大的伤痕,他拎着斗笠起身,翻身至黑龙驹上,压低帽檐,喃喃自语道:“不够美丽啊。”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