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二十四章 黄钟之音(4k)

晋庭汉裔 第二十四章 黄钟之音(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也不知是从哪儿回来的,刘羡赶了一个时辰的路后,那马腹的障泥上涂满了一层黑色的泥浆,他的裤腿和皮靴也是如此,可谓是风尘仆仆。

与他同行的还有县尉张固,主簿吕渠阳,功曹李盛,他们都差不多打扮,脸上露出来回奔波的疲态。所以一下马,几个人就先到县府前院的井水旁舀水喝。

大概是关西的风霜更加刺人的缘故吧,经过一年的时间后,时年二十岁的刘羡样貌虽未大变,但文人的气质有所削弱,言行间更显武人的刚健。他和几位同伴抢水的时候,已经不剩下多少洛阳的风雅,反而更多了几分关西的率直。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羡从属下的口中得知了辛冉的消息。

“征西军司的集曹掾,说我们县里的度量衡有错?可能要上报给朝廷,问我们的罪?”

刘羡拿起一面湿巾,擦了擦脸上的尘土,不禁有些失笑,他将湿巾拧干水,递给一旁的张固,笑说道:

“赵王抵达长安后,我就一直在想,贾谧的人会拿什么来试探我,没想到憋了大半年,给我来这一套。”

张固则面色冷峻,他感叹说:

“辟疾,气势汹汹,来者不善啊!”

李盛却不为所动,面露讥讽道:

“一群蠢材,敢从度量衡入手,我看他们是不要命了。”

如此大的事情,吕渠阳初闻言时,本以为大祸临头,脸色都白了。但回头一看刘羡和李盛两人,不仅毫无忧色,反而露出成竹在胸的笑容,实在有些奇怪,于是问道:

“县君,这里面有什么蹊跷吗?”

刘羡摆摆手,答道:“渠阳,你是氐人出身,和别的那些外行一样,不懂情有可原。但是贾谧手下这批人,说是管集曹的,居然连度量衡的来源都不懂,真是可笑。”

刘羡这么说,吕渠阳反而感到糊涂了。在他看来,度量衡不就是朝廷定的吗?朝廷说你有错,那就有错,难道还有什么回旋的余地不成?

但刘羡并不解释,他简单清理一番后,立刻领着人往府库走。不多时,就看到了噤若寒蝉的下属们,还有洋洋得意,趾高气扬的辛冉一行人。

刘羡先是活跃气氛,他刚一进来,就玩笑道:“这是怎么了?莫非今天有人出殡了?不都好端端地站在这吗?”

他这句话很不礼貌,但是其中的自信与无畏还是感染了在场的县吏们,原本众人都有些不知所措,但在看见这位年轻县君后,就好像有了主心骨,担忧也就不翼而飞了。

但这样的话语显然也冒犯到了辛冉,他斜着眼看着这位得罪了鲁公与皇后的县长,只觉得此人当真是该死,面对上官也不懂得先说些好话。

所以辛冉决定继续摆威风,也杀杀这个年轻人的锐气,他装模作样地问道:“你就是夏阳县的县长刘羡?”

刘羡站得挺直,不卑不亢地回答说:“是,在下正是夏阳长刘羡。”

“我乃征西军司的集曹掾辛冉,这次奉命来你县征收户调,结果却出了一些问题,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

“哦?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

“你今年的户调,与府库相比,足足少了一百七十一匹绢帛,一百三十七斤丝绵。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怎么会?”刘羡瞪大了眼睛,故作吃惊地回答道,“这里的每一匹布我都亲手量过,每一斤丝绵我都称过,绝不可能出错。”

辛冉等的就是这句话,而一旁的县吏们都暗叫糟糕,他们知道,这位征西军司的贵人又要故技重施了。

果然,辛冉闻言,又是佯装大怒,脸色阴沉如雨地说道:“可事实如此,我也是亲手丈量,亲手称秤得出来的。”

“会不会是您的尺和秤有问题?”

刘羡的表现实在是太过安之若素,他以极其坦然的神情说出这句问话,却让辛冉感到非常恼火。因为他并没有从中感受到恐惧,也就是自己的权威,这令他忍不住抬高了自己的声音,朗声道:“你在说什么鬼话!这尺与秤,是赵王长史孙秀亲自交给我的,说这就是赵王殿下定下的,征西军司的官尺与官秤!绝不可能出错!”

正当他准备继续指责刘羡,进一步恐吓他的时候。刘羡却突然也抬高了音量,大声道:“你说话当真?!”

他这一声音量极高,大如雷霆,一下就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镇住了,辛冉的恐吓顿时噎住了,他看着刘羡郑重其事,一副要跟人玩命的神情,气势跟着就弱了下来。

但他紧接着又意识到不对,他代表着征西军司,怎么能在一个县长面前示弱呢?于是又强撑着底气说道:“怎么,你有什么不服?”

而刘羡仍绷着一张脸,一字一句地说道:“请辛椽把刚才的话,再复述一遍。”

辛冉见他气势如此之足,好像已经捏住了自己的把柄一般,一时心中有些畏惧。

可他转念一想,他确实代表征西军司,手里拿的度量衡,也确实是孙秀给他的,虽然确实与常例不同,但是自己背靠鲁公和皇后这两座大山,有什么可怕的呢?

这样想着,辛冉又慢慢镇定下来,徐徐说:“这尺与秤,是赵王长史孙秀亲自交给我的,也是赵王殿下定下的,征西军司的官尺与官秤,绝不会出错。”

“好!”刘羡向前走近几步,逼近辛冉,笑道,“请辛椽将这尺与秤,借在下一观。”

辛冉心里一阵发虚,但还是点点头,示意一旁的下属,把尺与秤交给了刘羡。

谁知刘羡看也不看,直接拿来了一个布袋,将这尺秤扔了进去,然后又拿来一张纸,现场磨墨,在纸上写着什么。写完后,刘羡拿着一个朱色印泥过来,对着辛冉道:“麻烦辛冉看看,我写得有没有错,如果没错,您就在上面按个手印。”

辛冉莫名其妙,接过纸张,看见上面写着自己刚刚说的话,声称袋中装的即是征西军司的官尺与官秤。

这时辛冉有些明白过来了,他有些啼笑皆非地拿着手中的纸张,对刘羡道:“你想跟我打擂台?”

刘羡脸色不变,他手中提着装尺秤的袋子,徐徐道:“你现在还来得及撤回你刚才的话。如若不然,你就按上手印,我们把这件事直接报到朝廷,我找太子,你找赵王,看看这袋子里的尺秤到底有没有问题。”

果然是这样!辛冉见刘羡如此镇定,不由在心中冷哼一声,无非就是依靠太子的权势罢了。在临行前,孙秀特地嘱咐过辛冉,如今是贾氏当政,根本不需要害怕太子,刘羡越是搬出太子,越是趁机打击太子党的好机会。

所以辛冉稍作沉思后,毫不犹豫地刮了刮印泥,盖下了指印,而后说道:“是非公道自在人心,刘县长想吓唬我,可我为国家做事,堂堂正正,可不会被你吓住。”

而刘羡则收下纸状,当着众人的面,将其捆起来,然后在封口处盖上胶泥和小印。

然后,他带着胜利者的表情说:“辛椽,您见过太极殿的编钟吗?”

面对这个问题,在场诸人多不明所以,不知道刘羡为什么突然转到这个话题。

辛冉还以为,刘羡是在炫耀自己的京官经历,以及在洛阳人脉深远,不禁冷笑一声,提醒道:“我是没见过,可又如何呢?刘县长就是见过,不也在夏阳当县长吗?”

“不,不,不,辛椽您误会了。”刘羡摇首笑道,“我是说,您知道朝廷是如何用太极殿的编钟定尺的吗?”

这句话一出,辛冉顿时慌了神,他不可置信地看向刘羡,又看向身边的这些随从,在场的大部分人都露出茫然的神情。

他们都不知道刘羡在说什么,但听得出来,似乎朝廷有一种标准定尺,放之四海而皆行的方法。

奇怪,难道不是朝廷说度量衡怎么算就怎么算吗?

刘羡也不卖关子,说道:“《汉书·律历志》中有载,我们现用的尺寸,源自于黍,一黍之广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所以,将一百粒黍米排开,就是一尺的长度。”

“辛椽,要不要我们现场量一量,我们县的这个官尺,对得上一百粒黍米吗?”

说罢,刘羡立刻把夏阳县的官尺拿来,然后从府库里挑了黍米,一粒一粒跟着排,细数下来,这个官尺能排出一百零六颗黍米。

辛冉见状,顿时松了一口气,像抓住什么救命稻草一般说道:“哈!我差点被你唬住了!这个方法,你自己的尺尚且对不上,怎么可能是真的?”

刘羡仍无丝毫急躁之色,笑道:“您先别急,现在县府各地偷偷加尺,早已不是秘密,对不上是正常的。所以在十年前,也就是中书监荀勖公荀中书执政的时候,他在太极殿内造了一套编钟,用音律重新标定了天下的度量衡。”

“音律?”

“您知道黄钟吗?就是十二律的第一律。”

“一支用标准九寸长、三分内径的竹管,吹出来的音,就是黄钟音。过长就会音沉,过短就会音高。”

“而竹管内所能容纳的黍米的数量,便是一龠,两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这便是升的由来。”

“一龠应该能容千二百黍,而它的重量便是十二铢,也就是半两,这便是两的由来。”

“所谓的度量衡,就是取自音律,上合天意,下应民意,为我圣朝之神器,不可轻易改动。”

“您如今的尺和秤都在这里,我把它呈交给东宫后,制作一个九寸的竹管。然后与太极殿上的编钟比一下音高,再看看重量对不对得上您的秤,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若这个尺与秤是对的,我就该死。”

“若这个尺与秤不对,到底是您该死,还是孙长史该死,或是赵王殿下论罪,这就是说不好的事情了……”

一番话说罢,辛冉已经是冷汗直流,此时明明是凉爽的秋天,可他却如置冰窖之内。他全然没有想到,这度量衡还有这样的讲究。

这也难怪,自曹魏以来,文坛就一直流行清谈和文学。导致文人们虽多熟读诗词歌赋,甚至能够写下不错的文字,但真论起对庶务的研究,却远远不及两汉。

正始年间,浮华达到极致的时候,以致于晋宣帝司马懿考察官僚,发现朝中四百余位公卿,能够写正经政论的人,竟不超过十人。

到了眼下,常人若是能通读《汉书》的本纪列传,就已经算得上是有才了。像刘羡这样,经过李密和陈寿教导,不仅精通术算,还对《律历志》、《食货志》都深有研究的,更是寥寥无几。

话说回来,荀勖考订音律这件事,其实知道和在意的人也不多。

若不是荀勖和小阮公在音律上较上了劲,甚至因为嫉妒小阮公的音感,特地将他贬出洛阳。刘羡甚至也不会把太极殿的编钟放在心上。

但现实就是这么滑稽,孙秀这一招试探,正好撞在了铁板上。不仅无法给刘羡安上罪名,反而将自己跌入了坑内,而且是亲自将罪证送到了刘羡手里。

白纸黑字,人证物证俱在,什么叫自讨苦吃?这就叫自讨苦吃。

刘羡现在好整以暇地坐下来,对着县吏们挥挥手,示意他们先退出去,辛冉的随从们见状,也都识趣地随之退后,让整个府库只剩下刘羡和辛冉两人。

面对着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的辛冉,刘羡笑笑,漫不经心地说道:

“辛曹掾,我知道,有些事情,你也做不了主,你也是受背后人的指使,所以我并不想太与你为难。”

“但你背后的人做得也太过分了,如果是只针对我也就算了,但拿着这种东西来收税,那就是增税三成,是要官逼民反的。”

“我个人的安危无足轻重,但别闹到最后,弄得关中皆反,也会危及到赵王殿下的名声,那就不好了。”

“你帮我给你身后的人带一个话,这件事,我可以当做没发生。若是有什么不算很过分的要求,我也可以谈,都是给百姓做事。早在离开洛阳的那天起,我就已经做好了赔笑脸的准备。”

“但如果有人硬要和我斗个你死我活,我也不介意来个鱼死网破。毕竟,眼下我手中就有一个现成的把柄。”

“我这边时间比较紧,没时间备您的晚膳,就不送客了。”

话说到这个地步,辛冉也没脸再待在此处了,离开县府后,他几乎是夹着尾巴,连头都不敢回地离开夏阳。

孙秀对刘羡的第一次试探,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