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二十三章 度量衡(4k)

晋庭汉裔 第二十三章 度量衡(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古以来,度量衡都是一个极其容易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问题。

度,指长度;量,指体积;衡,指重量。这三者,皆是抽象的概念,既不能看,也不能摸,更不能吃。但是实际上,在人们的生活中却又无处不在。

人类之所以能够摆脱愚昧,走向文明,就在于人类懂得思考,懂得化实际为抽象,用抽象来布置计划,然后获得长远的发展。所以就有了度量衡。

人所穿着的衣物,居住的房屋,饮食的饭菜,乘坐的车驾,乃至搏杀的兵器,无不需要度量衡。

但当人发明度量衡之后,度量衡的含义又发生了衍生。因为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度量衡皆是不同的,不同的度量衡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继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国界。

而在形成了这种国界后,度量衡就成了权力的象征。灭国,既是废除对方的文字,也是消灭对方的度量衡。秦始皇消灭六国后统一度量衡,就是这种至高权力的体现。

在这个时候,度量衡是否真的一致,真的重要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能够定义度量衡。权力说多长为一尺,那就是一尺;权力说多大为一斗,那就是一斗;权力说多重为一斤,那就是一斤。

而辛冉此次所来,就是替孙秀彰显权力的。他并没有收田租的打算,所以没有带斗,但他却带来了一把铜尺与一杆木秤。

而肉眼可见的是,这把铜尺要远比夏阳县府的铜尺要长,最少长出三分之一。那杆秤所用的砝码,也比夏阳县府的砝码要大。

当郤安看见这两样东西的时候,脸色顿时变得极度勉强。

古往今来,世人多知道,商人们做生意,都喜欢在尺寸上和重量上做手脚。但实际上,官府也同样喜欢在动手脚。

自汉朝财政崩溃以来,曹魏由货币税改制成为实务税。名义上,什么苛捐杂税都被合并了,官吏们只需要整顿实务税即可,也省去了百姓们自己贩卖作物换取钱财的流程。

但实际上,可以做手脚的流程却多了。收货币税,税是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但是实物却不一样。体面一点的可以说,中间有部分物资损耗了,所以不算数,要把损耗的部分给补齐。不体面一点,直接利用权威,改动官府的度量衡。

尺寸偷偷加长一些,升斗加大一些,砝码加重一些。你自己测出来的物资,原本是够用的,但是到了交税的地方一看,哪哪都少一些,这就没办法了。

在如今官方的默许下,各地的官尺都有偷偷加长的习惯,而后官方进行追认。以泰始十年中书监荀勖复原的光武建武尺(21.3厘米)为例,前汉标准尺比之为一尺三分七毫(23.1厘米),曹魏官尺比建武尺为一尺四分七厘(24.2厘米),而刘羡来到夏阳时,夏阳县用的官尺比建武尺为一尺六分二厘(25.8厘米),呈现一个不断加长的趋势。

可即使如此,辛冉手中的这杆铜尺也太过骇人了,简直是名目壮胆地更改度量衡,比建武尺大概有一尺三寸长(31厘米)。

由此可知,那秤上的铜码恐怕也相差不远,最少也加重了两成。

面对这种有恃无恐、颠倒黑白的行为,郤安的眼皮不停地跳动着,他强自维持着笑容,想心平气和地和辛冉说话:

“哈哈哈,辛椽,您这是在玩笑吗?”

辛冉看着这个勉强的笑容,来时的烦闷顿时不翼而飞了,这回他的脸上焕发出由衷的笑意,笑答道:

“我只不过在例行公事,郤县丞何出此言啊?”

“您手中的铜尺,恐怕不太对吧?”

“郤县丞说笑了,这是我从征西军司带来的铜尺,有哪里不对?”

“这很明显不对吧!您手中的铜尺之长,刻的是一尺长吧?”

“对啊!正是一尺之长。”

“可这一尺长,未免也太长了!我们俗话常说,两指之长约为一尺,您这铜尺,怎么看也超过了。”

面对这种质疑,辛冉显然想笑,他握紧手中的铜尺,敲了敲县府的库门,问道:“俗话说的东西,莫非就一定准吗?在几十年前,关中还谣传说,魏武是天官圣君,有四只眼睛,两张嘴巴呢!”

郤安焦急道:“可您手中的铜尺,与我们县府的铜尺明显不一致啊!”

“哦?怎么个不一致法?”

夏阳县的度量衡,就挂在县府府库的门口,一个县吏听到郤安话语,慌慌张张地把其中的铜尺拿下来,递到郤安手中,郤安拿着县尺,往前走了两步,与辛冉手中的铜尺进行比对说:“辛椽,您手中的尺,明显要比县里的尺长一寸多,这绝不合适!”

“唉呀呀,还真是不合适!”辛冉接过县尺,与手中的铜尺撞了一下,发出叮当响声,而后露出责难的神情,说道,“你们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出这么大的纰漏?莫非你们少收了税赋?”

他不等郤安等人回答,又故作大声地喃喃自语道:“又不是第一年做官,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纰漏?若是真少收了还好说,就怕是收足了赋税,然后换上了小尺,把多的部分给贪污了啊!”

这句话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污蔑,郤安闻言,气愤得浑身都在发抖,但还是强自镇定,不卑不亢地回答说:

“辛椽如果真是这么觉得,觉得夏阳县都是这种吃人不吐骨头的小人,那可以到田间的百姓家中去访查一番,如果真的有按辛椽所说的情况,我等愿意受罚!”

而辛冉却笑道:“哈哈,郤县丞何必着急呢?我只不过是说说而已。而且我赶时间,哪有空去民间访谈呢?”

“我只跟你讲究一件事情,那就是眼见为实。”他脸色随即一变,口中的话语就像连弩一样接连射出,“你递给我的尺,与我从征西军司带来的官尺不符合,对不对?”

“同理,你这县府的秤,好像也和我从征西军司带来的秤对不上,对不对?”

“那我今年此来,要征调的军资数量应该是对不上了,对不对?”

辛冉这么劈头盖脸地说完后,看看眼前郤安涨得通红的脸色,以及周围县吏们战战兢兢的窘态,不禁大为愉悦,这就是权力带给人的快乐。

在去年,他与孙秀都不过是洛阳默默无闻的小卒,根本不被士人们所重视。可能刘羡这位楚王党和太子党的中坚,压根都没听过他们的名字,可在现在,他在关中手握大权,可以肆意作威作福,堂而皇之地颠倒黑白。这种反差给人一种升仙般的快乐,又如同让人饱饮美酒,昏昏沉沉不知所以。

而在另一边,郤安还在试图做最后的挣扎,他说:“辛椽,在现在的县集内,就有平阳、长安等地来的商人,他们都自带有尺寸,大人可以招来比对,绝非我县内出错。”

薛兴也在迎接辛冉的队伍里,他见此情形,也出面说:“辛椽,在下是汾阴人,愿以性命担保,对岸的汾阴尺寸,也与县府等同,绝不是出错!”

辛冉闻言,脸色顿时一变,大骂道:“你们是什么意思?听不懂人话?!自古以来,度量衡是以上为准,还是以下为准?”

“你们如此汲汲于证明自己没错,意思是,征西军司的度量衡错了?赵王殿下的度量衡错了?朝廷的度量衡错了?”

“所谓度量衡,就是王家的度量衡!朝廷说一尺多长,那就一尺多长!”

“我手中这杆尺,不只是针对你们夏阳,现在关中所有郡县,包括那些什么胡人,一律按照我手中的这个尺寸来交税。朝廷是一视同仁!”

这番话说完,在场的县吏可以说是面如死灰。郤安更是露出绝望之色,他这时候才明白过来,有时候,拥有权力的人想要整死一个人,是完全不需要讲任何道理的。而他居然自作聪明,以为清正廉洁就可以做到无懈可击。

实际上,自古以来,这种陷害忠良的事还少吗?当年赵高害死扶苏,曹操杀死孔融,钟会陷害嵇康,无不是如此混淆是非。只有像阮籍那样装疯卖傻,说不定才能有一线生机。

这一刻,郤安心中的第一反应,其实就是后悔派人去找刘羡,应该让他趁机离开才对。

而另一边,辛冉表面是勃然大怒,心中则是洋洋得意,他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动权,因此也不再看郤安等人,直接对自己的手下道:

“你们去查一查这些绢帛丝绵,看看到底短缺了多少?”

然后他就好整以暇地搬了张胡床坐下,一面看手下们在县库里来回翻检,心里则已经盘算起该如何善后了。

辛冉当然知道自己手中的铜尺过长,但他方才所言的也不全是瞎话。至少那句并非是专门针对刘羡一人,让关中所有郡县都按新度量衡交税的话,还是非常情真意切的。

赵王司马伦身为晋宣帝司马懿的幼子,这些年一直担任一些不痛不痒的职务,还是第一次得掌大权。赵王府邸上下,无不是如同久旱逢甘霖的枯苗一样,要趁着司马伦这次发达的机会大捞一笔。

如果按寻常那种收受贿赂的方式,未免钱财来得太慢。赵王不满意,孙秀也不满意。加上孙秀在来之前,是向鲁公贾谧做了承诺的,以后每年都要向宫内输送大量的钱财,不然,皇后不满意,赵王这个征西大将军的位置也坐不稳。

所以孙秀就想了这么个办法。他这一行,明面上是替鲁公贾谧出气,但实际上也是杀鸡儆猴,做给整个雍梁的官吏看,让他们自己主动把赋税提高两到三成。而这多出来的部分,就全进了赵王王府与平阳贾氏的腰包了。

当然,作为主办这件事的辛冉,好处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辛冉在等待结果的时候,忍不住开始畅想自己要娶几房小妾了。

清点县库的过程很快,大概两刻钟,辛冉带来的胥吏就已经清点结束,他们总结说:

“回禀辛椽,这里的绢帛,每一匹都少了近一丈。丝绵,每一袋都少了近五斤。”

“因此,总共短缺一百七十一匹绢帛,一百三十七斤丝绵。”

得到这个数据后,辛冉悠悠然站起,对郤安道:“怎么办?郤县丞,县府里平白少了这么多户调,我该拿什么向赵王殿下交代呢?”

他的言语是如此饱含讽刺,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无可奈何。郤安只能低声问说:“那敢问辛椽,征西军司想要要我们怎么做?”

这是一个标准的弱者态度,不做任何反击,任由强者予取予求,只希望以此能换得强者的一丝怜悯。但强者在这种时候,恰恰是不会怀有任何怜悯的。

辛冉做出一副假惺惺的正经脸色,说道:“郤县丞,我也没有什么办法,这都是公务。我既受朝廷信任,又食朝廷俸禄,自然也只能秉公处理。”

“关于今天的事情,我会一五一十地写成公文,上报给征西军司,然后由征西军司转交给朝廷,至于朝廷怎么处理,就不在我的职责内了。”

旁边的薛兴听了,几乎都要站不稳了。作为狱司空,他自然明白朝廷会怎么处理。

这个罪名可大可小,按照过失罪算,顶多就是将人免职,可若是违忠欺上来算,恐怕就要将相关渎职人员尽数抓捕,槛车送往京师,那就是斩首,其实也说得过去。

但眼前这群人,摆明了就是来找茬的,怎么可能将事情按过失罪来算呢?恐怕槛送京师的囚车,此刻已经在洛阳准备好了。

郤安也是做同样想法,只是他在脑中盘算的,是在这个时间内,能不能先和县府的人串供,让自己顶下全部的罪名。他已经不奢望能够在此次的风波中全身而退了。

这么打定主意后,郤安的脸色倒恢复得坦然,他不再和辛冉纠缠此事,而是像闲谈着,留这位征西军司的红人在夏阳用膳,然后等刘羡归来,再和他细说此事。

说来这一切发生得也快,从辛冉掏出尺与秤,到清库结束,连一个时辰都没有花费。

而随着太阳渐渐升到中天,夏阳长刘羡才骑着翻羽马姗姗来迟。

“什么?县里的度量衡有错?这是什么笑话?”刘羡听到这个消息后,难免感到有些好笑。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