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二十一章 杯弓蛇影(4k)

晋庭汉裔 第二十一章 杯弓蛇影(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在另一边,安置好绿珠后,刘羡还有一件事要处理,那就是和李盛进行一次详谈。

说起来,虽然全天下的人都把巴蜀视作安乐公府的龙兴之地,也就是刘羡的家乡。而在这近二十年的岁月里,他也曾无数次,在父母叔伯的描述里,在苍头女仆的追忆里,在李密陈寿的教诲里,听说过巴蜀的风光、气候、人文等等。好像他出生下来,就与这片土地有不可割舍的宿命。

但文字到底是文字,很难在脑海里变成具化的现实。这么多年来,刘羡也始终未能踏上过巴蜀的土地。

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他认识的所有人里,只有李密一家是真的在巴蜀。而随着李密的早早病亡,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还有什么联系。他只能相信李密所说的,有人在蜀中等待他,而他也必然有使命去那儿,只是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只是正如老师李密分别前所言,到底什么是合适的时机,李密不知道,刘羡也不知道。他只知道现在大概是不合适的,如今贾氏如日中天,他若是逃到蜀中,恐怕立刻就是大军围剿,而在洛阳的家人们,恐怕也要因自己的牵连而尸骨无存。

可即使如此,他还是需要了解一下现在的巴蜀,最少也要了解一下武阳李氏,好为自己以后的计划做一些准备。

所以和绿珠结束的次日,刘羡先忙了一天的庶务,等到夕阳像被吕梁山的山野给吸了进去似的,漫天彩霞,他就去拜访李盛。

李盛这一天就一直待在刘羡院落的客厢内,等刘羡敲门的时候,他随即起身开门迎接,露出一副等待已久的神情说:

“原来是小主公,欢迎,欢迎。”

刘羡寒暄道:“真是委屈宾硕了,近来县务繁忙,我身为县长,需要以身作则,让宾硕久等了。”

李盛很暧昧地笑了一笑,回道:“小主公怎么这么客气?我在家乡等了几年,也不怕多等这一会儿。”

此时已是黄昏,屋中的视线有些昏暗。两人入屋后,刘羡就找了盏油灯点亮,然后两人对坐榻上,相互打量。

虽说之前两人在县门前见了一次,但当时已是深夜,看得并不真切。如今在对视的情况下,刘羡再看李盛,第一印象还是感觉到硬朗,因为他的眉骨和下颌非常突出,显得棱角分明。不过李盛的仪态非常得体,行礼的尺寸把握得也好,让人看了觉得有风骨而不感到倨傲。

不过刘羡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在这份得体的表面下,李盛带有一些对自己的质疑,正如同自己想通过他来了解蜀中一样,李盛也想通过这次谈话来了解自己。

刘羡先开口说:“这段时间,麻烦你们照顾绿珠一家了,没少让你们操心吧?”

“怎么会?大人去世前,对我们几兄弟嘱咐过,小主公是要做大事业的人,我们要尽心辅佐,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要有怨言。”

“这么说就太让我惭愧了,如果不是没有办法,我也不会出此下策。这其中牵连到很多人,本该是我的责任,最终却转交到你们身上,实在是我的过错,我向你道歉。”

老实说,李氏兄弟对刘羡的这个安排,私底下确实是有腹诽的。毕竟李密回乡之后,长篇大论地对儿子们夸赞旧主,让他们放弃仕途,专心等待安乐公府的召唤。

可结果,这位小主公与武阳李氏联系的第一件事情,是送来一名美女,很难不让人怀疑刘羡的德行。若非他们特别尊敬父亲,恐怕根本不会接纳绿珠。

虽然绿珠一家到来后,和李氏上下相处得很融洽。但有了这层怀疑,李氏兄弟都难以安坐,故而在收到主母尚柔的书信后,就想着借此机会,亲自来夏阳看看刘羡,确认父亲的眼光。

在来之前,李盛脑海中的刘羡,是一个非常狂傲的形象,不料乍一接触,却发现这位小主公谦和有礼,好似一位谦谦君子,如今见他极为自然地道歉,不似虚伪,不禁将他心中的隔膜冲淡了不少。

故而李盛回复说:“小主公不必介怀,家母很喜欢绿珠与小梅,愿意认她俩做女儿,绝称不上什么麻烦。”

“这就太好了,我有很多话想问你,正好是吃饭的时候,我们一边吃一边说。”

这么说着的时候,绿珠正好端了晚膳进来,是两碗热腾腾的麦饭,配一些酱烧的芜菁。

刘羡朝她笑笑,接过饭食,而后在分配餐具的时候,笑谈道:“我阿母在世的时候,常常说,洛阳的芜菁没有蜀中的甜,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你给我说说吧。”

刘羡和李盛就从蜀中的风情开始谈话。

出乎李盛的预料,刘羡虽然从来没有去过蜀中,但是他对蜀中的特产、风光、人物、习俗,似乎都一清二楚,其中有很多事物,李盛自己都习以为常,并没有特别注意,而刘羡一说,他才反应过来,似乎确有其事。

乡土永远是化解隔阂的最好话题,不知不觉间,李盛就放下了旁听的姿态,开始主动和刘羡说一些话。

起初是刘羡说得多,他说得少,但慢慢地,两人说话的内容相平衡,到最后,就是刘羡在听,李盛在说了。

这时他们聊到李密的六个儿子,也就是李盛的几个兄弟,李盛介绍说:

“我同辈有六人,我排第六。”

“大兄名赐,字宗硕,今年三十有四,文章得大人真髓,可谓华盖全州。”

“二兄名偃,字学硕,今年三十有二,他为人谦和有礼,在县中担任县丞,精通庶务,颇有令名。”

“三兄名超,字公硕,今年三十,他擅长经学,精通《史》、《汉》。”

“四兄名堪,字元硕,今年二十七,他有志隐逸,颇修清谈,在乡里从无敌手。”

“五兄名兴,字隽硕,今年二十三,他虽年轻,但亦有文才,并不逊色于我二兄。”

“这都是得益于我家大人的精心教导,也有赖于他的名声,所以当地的人谬赞我们六兄弟为‘六龙’。”

这么说着的时候,李盛突然话锋一转,说道:“小主公,我有一件事要请教。”

刘羡此时已经是一副侧耳倾听的神情,他见李盛有话说,便摇了摇上身回答道:

“有什么事,你但说无妨。”

“说实在的,我衷心敬佩我的几位兄长,但是若真论才华,我哪样都不比不上我的这些兄长们,但偏偏乡人们将我们兄弟并称六龙,这让我压力极大……可我又想,这些名声对我有什么用呢?我自己本就没什么才华,是怎样就是怎样,这是装不出来的。所以我想从此以后,就做一个普通人,您看对不对呢?”

这个问题非常的突兀,刘羡这样一个聪明人,很快就听出了话语的弦外之音。

李盛当然不会是没有才华的人,他其实就是以这样一种自比,来形容他们兄弟对于父亲李密安排的看法。他们显然不太能认可李密的安排,也不觉得自己有复国的责任。虽然世人常常讲究忠孝,但是为了父亲的愿望,就把脑袋赌上,也有点太过激了。

所以李盛用这种话语来试探自己,如果刘羡回复得好,武阳李氏可能会继续押注。如果回复得不好,两家可能就会从此诀别了。

刘羡想了想,便摇摇头回答说:“也对,也不对。”

“哦?为什么这么说?”

“人做什么选择,归根到底都是要由自己来决定的。如果背负六龙的压力,真的让你很痛苦,那也无须在意别人的目光,只要下定了决心,就没有人能阻拦你。所以我说,这是对的。”

“那又为什么说不对呢?”

“因为人自己思考的时候,总是会有错误的地方。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就是这个道理。”

“但世人的评价,却并非是凭空而来的,他们之所以认定你为六龙,一定是因为你有杰出的地方,说不定只是因为你没发现。如果因为妄自菲薄,就放弃了一种可能,那实在就太可惜了。时光可不会倒转,等渡过碌碌无为的一生后,若是后悔,可不能重头再来。”

李盛听到这段话,不由得低下头去,满怀感触。

刘羡算是给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回答,虽然眼下非常困难,但他没有以父亲的遗愿来要挟自己,而是把选择权交还给他,并试图耐心地说服,让李盛慎重考虑。

所以李盛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位小主公确实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只是,面对眼下这种受到后党针对的困局,他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挺过去呢?这也是李盛此行来到夏阳,最想搞明白的事情。人当然该有伟大的梦想,可要是梦想大到无法实现的地步,那就不是在追梦,而是在自讨苦吃了……

这时两人的饭食都已吃完了,刘羡收拾了一下袖子,走下坐榻,对李盛说道:“宾硕,我看外面月色不错,要不我们出去走走,边走边谈吧。”

“也好,我也想吹吹夜风。”

两个年轻人就打开门,从院落里走到县衙外,然后绕着县衙的围墙开始绕圈子。

虽然是走夜路,但是刘羡并没有举火,因为黑夜里的光芒依然明亮。

此时两侧的道路上,全是凋谢得光秃秃的树干,这让两人可以清晰地看到头顶美丽的银河星辰,和那银河融合在一起的是月亮的光辉。树枝的影子洒落在地上,也从他们两人的脸上飞逝过去。

李盛一转首,看到刘羡坦然的神色,问道:“主公,您怕过黑吗?”

“怕黑?为什么问这个?”

“哈,说来不好意思。我小时候,也就是四岁时,大人就去京城为官了,家母那时候身体不好,在家里养病。我大兄就请乡里的道士来看,道士说,是屋子里有鬼魂作怪,黑夜里尤其猖獗。”

“然后道士就在我们家摆了个祭坛和油灯,祷告一番后,把油灯点亮,说这盏油灯能够驱邪,我们要日夜照看,一刻也不能让油灯熄灭,直到家母好转为止。”

“所以那段时间,我天天熬夜照看灯火,也特别怕黑,生怕灯火灭了,恶鬼不仅会害死家母,也会害死我。”

“直到现在,我一个人在夜里睡觉,也习惯点一盏油灯,在纯粹的黑暗里,我就恐惧得无法入眠。”

这又是一次旁敲侧击,李盛并不掩饰,刘羡也听得出来。

刘羡便站定了,对李盛徐徐道:“宾硕,我也曾经怕过黑。”

“哦?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五岁的时候,有个男人死在我面前,是被乱刀砍死的,血流了一地。所以之后的夜里,我经常会做噩梦,怀疑自己被恶鬼缠身。”

“原来如此……”

“但我现在已经不怕了,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

“因为我结识了彦辅公,你应该知道那是谁吧?”

“您说的是乐广乐彦辅公?”

“是,彦辅公曾经有一次招待好友,让他在家中喝酒。结果好友在他的杯中看见了一条蛇,误以为彦辅公要害他,但又想不到法子拒绝,就还是把这杯有蛇的酒水给喝了,喝完后回去就生了大病。”

“彦辅公见好友生病,就去探望他,结果好友不愿相见。彦辅公不明所以,就硬闯了进去,对好友百般追问,这才得知了缘由。”

“他很奇怪,自己并没有在酒水里放蛇啊!于是他就回到当时好友喝酒的桌案上,自己倒了一杯同样的酒,结果发现,酒水里确实有蛇!但他端起来酒盏后,酒水中的蛇又不见了!”

“彦辅公莫名其妙,抬头四顾,才发现座位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把弓,弓的影子照在酒水上,就像是一条蛇,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蛇。”

“彦辅公把这件事告知给自己好友后,好友恍然大悟,没多久就恢复如初,重病也就不翼而飞了。”

讲完了这个后世知名的故事后,刘羡对李盛徐徐道:“从那以后,我就知道,生病是这样,怕黑也是这样。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吓唬自己,除去有些天灾实在应付不了外,寻常的生活里,实在没有必要去害怕。”

“如果你对我没有信心,可以在这里多待一段时间,我会证明给你看,或许我现在还没有办法回到洛阳,也没有办法直奔巴蜀。但那些想要害人的阴谋,也不过就是杯弓蛇影。”

这只是一番对话,两人并没有讲什么非常实际的事情。但李盛还是吃惊于刘羡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度,因为他身上同时拥有着谦和、狂傲、真诚、虚伪、冷漠、仁慈等气质,这种种矛盾似不可调和的事物,却奇妙又融洽地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深不可测的人。

这就像是一条隐藏在云雾之中的龙,时而能看见它的首尾和鳞爪,却难以窥测到它的全貌。

“社稷神器,唯有他可负担。”想起父亲去世前斩钉截铁又显得夸张不实的遗言,李盛不禁抬头仰望明月,月光黯淡却又清晰,使得他不得不承认,这个荒唐的计划,或许,大概,确实,有一丝成功的可能。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