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二十章 长安交接(4k)

晋庭汉裔 第二十章 长安交接(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腊月中旬,随着平阳令张瑜的病情好转,李矩一行人告别夏阳,再次踏上了长安之旅。

由于生病在途中耽误了十几日时间,张瑜不敢再有所怠慢,上路之后,就打算日夜兼程地往长安赶。奈何天公不作美,他刚从夏阳赶到颌阳,突然天降一场大雪,几乎大如鹅毛的雪花铺天盖地,一夜间就令关中尽素,雪层也积累到三尺之深,令人寸步难行。

这样的天气,使得他们只能一天慢行十来里,原本打算三天就走完的路程,他们不得不又花费了十来日,等抵达长安的时候,一转眼,已经是元康二年的孟春时节了。

说是孟春,关中的春天总是要比关东来得晚一些,一行人抵达长安的时候,南北上下一片苍白,渭水也还在结冰,没有丝毫将化冻的征兆。

李矩还是第一次来到这么远的地方,也是第一次看到长安这座古城。平阳的人口虽然与长安相差不远,但毫无疑问,这座城池的宏大与庄严,是只有洛阳才能相提并论的。

走过汉帝诸陵,经渭桥入长安城,一路走来,可见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等高大建筑,如同巨人般崛地而起,这不禁令他想起前汉的种种功业:韩信扫北、飞夺龙城、封狼居胥、东征朝鲜、经略西域……

数百年前的辉煌历史,似乎都与这种古老的城池绑定在了一起。再看到长安城中处处可见的征西军司旗帜,李矩继而心生向往:自己是否也能参与其中,同样开创一片辉煌的历史,为世人所铭记呢?

这个疑问他一时是得不到回答的,眼下还是要和县君张瑜一起,等着拜见梁王司马肜。

此时正是冬春之际,正是州郡人员调动最多的时候,张瑜之所以赶时间,就是想早些来,早些把事情办完。可耽搁了就是耽搁了,在这个时候想拜见司马肜,就只能老老实实排队等候。

这一等又是十来日,直到雪水消融,渭水化冻,灞桥上的杨柳吐出新芽,终南山的山腰遍开桃花。而随着一个庞大的车队抵达长安城下,带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消息:赵王司马伦将顶替梁王司马肜,出任新的征西大将军,都督雍梁诸军事。

而梁王司马肜,也将办完交接后,于二月调回洛阳,改任为卫将军。

这则消息无疑是代表着巨大的政治变动,能够出任征西大将军,坐镇关中的,基本都是宗室中最有威望,最受信任的领袖。这一任命的出台,无疑表明了朝廷对梁王的不信任,毕竟梁王的资历有些太高了。

但这个坐镇关中的新人选,却叫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是赵王?作为晋武帝司马懿的幼子,司马伦这一生没有任何功绩,当然,梁王也一样。但司马肜好歹在军中熬了这么多年的资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相比之下,赵王的资历则有些太浅了,根本无足可取。

人们对梁王的卸任已经有所预料,但对于接替的人选,基本都是往陇西王司马密去猜测的。结果没想到,来的竟然是赵王。征西军司内部一片议论纷纷,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大概是赵王会讨贾后欢心吧。

李矩也差不多是一样的结论,他因此很是失望,私底下对张瑜说:“县君,皇后如此用人,不是自毁社稷吗?”

张瑜则说:“我们在平阳不就知道了吗?哪里还要到长安才知道。还是早点述职吧,原本我还想在征西军司谋个差事,现在想来,还是直接辞官回乡吧,我想好好休息了。”

这位平阳令的语调中满是疲惫,显然这段时间的等待让他精疲力尽,魂魄都已经飞回了家乡,无心再想什么官场上的事情了。

李矩也察觉到了这一点,继而感到有些迷茫:他以后的仕途该怎么办呢?莫非继续去给新县君当县吏吗?可新的平阳令大概是那个宋太守的亲戚,回去了大概也没有前途,总不能真去夏阳当县吏吧?

他看着长安繁华的人流,还有街道上飘扬的军旗,心中很有些不甘心,想到怀里刘羡写的举荐信,他还是想在征西军司里搏一个出身。

到了正月辛巳这一天,他们终于排到了号,进入了征西大将军府。

征西大将军府,也就是征西军司,位于长安原汉宫未央宫处。由于县令只能带一人面见征西大将军,而李矩平日做事又最尽心尽责,所以张瑜就令李矩作为随从,一起进去。

正如大部分的院落一样,此时的征西军司也分为办公的前院与私密的后院。前院里人来人往,到处都是校对文书的官员。

但到了梁王司马肜的住所后,环境又变成另外一种风格,怎么说呢?非常的怪异。

按理来说,梁王司马肜是一个非常闲适的人,那么他的住所无非就是两种风格。要么是传统文人的那种典雅清幽,放一些屏风挂画之类的东西;要么是老人那种生活物件极少的慵懒疏旷,只摆弄些花草盆栽之类的玩意。

但在这个住所内,却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

首先是有一堆美丽的侍妾,莺莺燕燕,打扮得花枝招展极为艳丽,她们毫不避讳地在府院中荡着秋千,笑声让李矩等人心惊胆战,误以为闯入了谁的内室。

但领路的官员却有些见怪不怪,继续往里走,然后李矩就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长幡、烛台、焚香,然后又听到了路过房屋中似有似无的呢喃唱经声,好像是在做什么大型法事一样。

而在正厅旁边的湖水里,可以看到一个正儿八经的祭台,上面还摆放着羊羔之类的祭品。一个身穿皂色道袍的人正背对着他们,高举着香火,对着祭台念念有词,只是声调更像是在唱歌。

这一切见闻都让李矩感到迷惑,这好像是一个道士的府邸,而非是亲王的了。

不过这不是他一个小县吏可以置喙的事情,他想明白这点,就装作什么也没看见的样子,随着张瑜继续走。

等领路的府吏说了一声到了,李矩这才抬起头,然后就看见了两个老人正在里面谈话,虽然都是满脸皱纹,可一个头发花白,神态温和,另一个则发丝乌黑,坐姿挺拔,好像很有精力似的。

稍稍旁听后就知道,原来那个年老一些的就是梁王司马肜,年轻一些的就是赵王司马伦。

而此时的司马伦,手中抱着一盆青铜做的小树,上面的树枝挂着日、月、龙、虎、麒麟、凤皇等各种形状的青铜片,下面则挂着上千枚铜钱,轻轻一摇,铜钱铜片撞在一起,便发出叮当当的声音,非常的脆耳。他就是要把这株青铜树,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兄长。

“八兄,这是我请过天官赐福的摇钱树,上可以祈福消灾,下可以承运招财,你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可以用这个来挡一挡。”

梁王司马肜颇为无语地看着这株摇钱树,叹道:“九弟,不是我说你,我们这些宗室,私底下信这个,没人会说你,但有些事,还是不要放到台面上,会被人诟病的。”

司马伦捋着须髯,不以为然地说道:“诟病什么?那是那些愚人不懂!不信道,别说生前要受苦受难,就是死后,也不得灰飞烟灭,不得如我等能进入仙堂。”

“八兄,这些年,我正是日服丹药,祷罪请神,才能延年益寿,身体强健,即使到现在,都能一夜御三女而不倒。”

“你看看你,也就比我大八岁,现在都老成什么样子了,搞到现在,别说儿子,连个女儿都没有,这就是你不信道害的。”

司马肜听了哭笑不得,他说:“我有没有儿女倒在其次,九弟,关中是我家龙兴之地,你来到征西军司,可不是来玩乐的。”

“当然不是来玩乐的。”司马伦摆弄着摇钱树上的铜片,好整以暇地答道:“八兄,你没看见我正安排人祈福、改善风水吗?只要上苍赐福,关中必定平安无事。”

听到这个回答,司马肜更是一个字都说不出,只能不断地叹道:“你呀,你呀……”

而门外的李矩也反应过来,原来府邸里的装修是赵王安排的。没想到,这位新任征西大将军,竟然打算用祈福的方式来治理关中,这不禁让李矩产生出一种荒谬感。难道祈福后,坐下来就能让天下大治吗?

正思考间,两位亲王也收到了通报,唤张瑜进去述职。

李矩赶紧整理心情,随张瑜进去。对于这次述职,他准备了很久,不管是什么刁难的问题,他都自信能圆满回答。如果能够借此机会表现一番,给自己谋得一个前程,就再好不过了。

但是出乎他的预料,张瑜的述职非常简短,两位亲王也都没有详细追问,只是在得知了张瑜准备辞官归乡的时候,询问了一下他辞官的理由,还有平阳的近况,似乎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可这也很合理,毕竟再怎么说,张瑜也不过是一个县令,充其量是一个大一点的县令,在管着几个州的亲王眼里,完全是司空见惯,无足轻重的。

等李矩认识到这点后,不免有些懊恼,他只能在心中安慰自己:自己还年轻,在平阳多熬几年也没什么,总会有出头机会的。

很快到了述职的尾声,按照惯例,梁王司马肜问了一句:“你卸任前,有没有什么人想要举荐?”

平阳令张瑜当即说道:“殿下,臣这位随从,也就是平阳传舍李矩李世回,实有奇才,恳请殿下录用。”

“哦?”司马肜将目光移到李矩身上,一面上下打量,一面追问道,“他有什么实绩吗?”

张瑜答道:“世回他前年方才元服,非常年轻,但处事却极为谨慎,对于过手的每件事,都精益求精,毫无浮躁之气。而且他敏而好学,甘于向各类同僚求问,县府之中,就没有他不会的庶务。加上他自幼修武,练得一身好本领,可谓是文武俱全。”

“更难得的是,他德操过人,此次我来述职,路途遥远,又多有贼患,县吏多不肯随行,被我挑中的几人,多是哀声怨道。而世回不仅毫无怨言,还多次看护于我,打退了沿路遇到的一些贼寇。”

“在路过夏阳时,他还曾在百丈外一箭射中马贼,助夏阳长平了贼患,夏阳长万分感激,还给他写了一封举荐信。”

说罢,张瑜伸手到李矩面前,李矩愣了愣,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把怀中的举荐信拿出来递到张瑜手中,心下感动不已。

张瑜从袖袋中摸索出一块玉佩,不动声色地压在信下,一块递给梁王司马肜,司马肜顺手接过,司马伦则目不斜视,也当做没看见。

一场明目张胆的行贿就这样顺利地展开与结束了。

但司马肜也不是毫无波澜,在听到夏阳两个字后,他眼皮一跳,看了一旁的赵王一眼。见他还在摆弄自己的摇钱树后,梁王展开信件,粗粗一看,不禁讶然道:“咦,刘怀冲已经稳住局面了?”

读罢,司马肜思忖了片刻,又打量了李矩片刻,转首对司马伦笑道:“九弟,我做个主,把这个年轻人提拔为牙门将如何?”

牙门将?李矩闻言,喜悦到有些茫然。他知道这个职位,简单来说,就是征西大将军的亲卫,所统人数不多,职权亦不大,可官品却高达五品。

而一旁的司马伦却只当是寻常,他口中说:“八兄都这么说了,那我也没什么意见。”

说罢,司马伦拍拍手,对门外道:“孙师宝!孙师宝!你过来一下!”

一个长相像猴子又像老鼠的人跑了进来,李矩定睛一看,发现这人是那个在门外祭祀唱经的道士。他动作非常麻利地靠过来,像条黄鼠狼一样趴在赵王面前,问道:“殿下,有什么吩咐?”

司马伦接过刘羡的信,转递给孙秀,又指着李矩说:“把这个小子调为牙门将,你带他走一下流程。”

这人像狐狸一样谄媚地应是,然后就带着李矩出来了,往前院走的时候,他主动对着李矩自我介绍道:“我是赵王长史孙秀,你称我职务便可。”

李矩不太喜欢这人的谄媚气质,但碍于人际交往,还是点点头,拱手道:“见过孙长史。”

孙秀对他的生硬毫不在意,挥挥手,而后笑着看向自己手中的信件。

看到末尾的夏阳长刘羡几字,他忽然觉得有些眼熟。回想了片刻后,他记起金谷园贾谧的吩咐,不禁击掌道:“呀,原来是这个倒霉蛋啊!”

李矩听到这没头没尾的一句,完全不明所以。但他看见孙秀的笑容又是一变,咧着嘴像一只叼着老鼠的夜枭,令他忽然有些不寒而栗。

求票!求订阅!请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