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六十四章 封赏与警告(4k)

晋庭汉裔 第六十四章 封赏与警告(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世人来说,倒杨的政斗是血腥且残酷的,一整夜的火光与厮杀之后,紧接着是洛水之滨的惨相,尸积成山,哀泣如雨。

但对于参与政变的当事人来说,这些并没有什么值得在意的,有成功就有牺牲,而杀戮不过是通往成功与荣华之路上必须的祭品,现在祭品已经献上,他们更关注该如何分享战果。

此次诛灭杨骏,几乎半个朝廷都有参与,但是如何封赏,怎么封赏,却是一个大学问。

封赏的本质,就是权力资源的再划分,它将直接决定各势力的实力对比,以及未来的政局走向。如果稍有不慎,封赏不能让各方势力心服,那就会积怨生恨,说不得还得再生出一些动乱来,重蹈三杨灭门的覆辙。

朝廷对此事的棘手也是心知肚明,故而在诛灭杨骏一党后,他们并没有急着封赏,而是先尝试着商议出一个合适的主持封赏的人选,毕竟这种事很难做到全然公平,如果主持的人有一定的声望,说不得就能压服这种不满。

按理来说,作为此次奉诏倒杨的第一功臣,楚王司马玮来主持封赏是再合适不过的。

可有得就有失,司马玮自己虽想争得这个位置,但他在倒杨中的表现过于激进,引起了其余一众大臣的不安,加上多方都倾向于避免朝局中有一家独大,故而对于司马玮的要求都是推诿驳斥。

到最后,还是菑阳公卫瓘出面,在朝堂上说,不妨让汝南王司马亮来主持封赏。

这个人选倒是百官眼前一亮。

虽然司马亮在倒杨一事上并未出多少力,但他毕竟是司马炎时期就和杨骏一起辅政的大臣,又是宗室中的长者,威望和德行都是足以服众的。

且恰恰因为他没有参与政变,那就无法给自己加官,在封赏时反而能一视同仁,至少不受人猜忌。

于是在得到公侯的一致认可后,皇后即刻拟出诏令,令汝南王司马亮回京。授予其太宰之职,令其录尚书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府中各掾属皆赠十人,给千名甲士百名骑兵为护卫。又令菑阳公卫瓘为太保,两人共同草拟封赏之事。

元康元年三月壬寅,汝南王司马亮返回洛阳,并在三日之内,向尚书省递交了一份封赏名单。很快,这份草案引起了轩然大波,朝野震荡。

原因无他,只因这份封赏名单太不可理喻了。

对于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楚王司马玮,司马亮以其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加授侍中、代理太子少傅。

授予楚王的这个头衔看似唬人,但细究下来,卫将军是二品虚职,名义尊贵但是无用,侍中是能入门下省参政的敲门砖,可实际上也是虚职,并没有具体的实权,代理太子太傅则更加空洞,虽然也是位极人臣的一品官位,可依旧没有实权,何况还加上了代理两字。

整个封赏里唯一有用的,只有北军中候一职。

北军中候是东汉时的禁军职位,负责领导洛阳的北军,即禁军。

曹魏时一度将此职改称为中领军,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师就是因为担任了中领军,才发展出了三千死士,助司马氏成功夺权。而到了司马炎时期,司马炎因其权势过大,将此职拆分出二卫、前、后、左、右、骁卫等各将军。

如今司马亮复置北军中候,就是为了褒奖司马玮的功劳,将整个洛阳的兵权都交给了司马玮。

但却没有给出参政辅政的权力。

当然,到这里还可以理解,毕竟楚王获得了兵权,再给予辅政之权,政治上就无人能与其抗衡了,为此稍加手段,司马玮即使不满,也得不到众人的支持。

但接下来的封赏名单,就可谓是让人费解了。

在任命完司马玮后,司马亮又以秦王司马柬为大将军,东平王司马楙为抚军大将军,下邳王司马晃为尚书令;

东安公司马繇为尚书左仆射,进封东安王;

陇西王世子司马越受封五千户侯,升任散骑常侍、辅国将军;

征东将军、梁王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西诸军事;

原太子少傅阮垣为平东将军、监青徐二州诸军事,太子太傅王戎为尚书右仆射。

在这个封赏名单里,只有下邳王司马晃、东安公司马繇、陇西王世子司马越三人还说得过去,他们毕竟参与了讨伐杨骏一事。可秦王司马柬,梁王司马肜、原太子少傅阮垣、太子太傅王戎这几人,也不过就是口头表示支持而已,根本连戒严都没有参与,更别说杀敌了,有什么可赏赐的呢?

最令人莫名其妙的还是东平王司马楙。他在此前一直被杨骏拉拢,是公认的杨骏一党,如果说其余藩王对政变还有口头支持,这位更是连表态都没有,到底是怎么混进这个封赏名单的?

而其余亲自参与了戒严的藩王,如齐王司马冏、清河王司马遐、长沙王司马乂、淮南王司马允、成都王司马颖等人,竟然都一无所获。尤其是淮南王司马允,朝廷已经下了诏令,令他早日返回封国,继续坐镇扬州。

到了这里,司马亮的意图已经是昭然若揭了,这位大家公认的有德长者,其实在借着封赏的名头来营造党羽。

而他的思路也很清晰,就是打压在政变中立功的年轻一代宗室,而启用那些和自己相熟的老一辈藩王。

因为年轻一辈的宗室,多以楚王司马玮为首领,他们年轻气盛,不好控制。而老人,尤其是没有功劳却为汝南王提拔的老人,他们更加油滑,更加易于妥协,虽说没有资历,却更需要汝南王的支持。

如此一来,汝南王司马亮虽然对倒杨毫无贡献,却凭借着一封赶制的封赏名单,一夜之间就把握了整个朝堂。

而在冒着风险政变,又得罪了一大批人的楚王司马玮一党,最终却没能在朝堂上占得块砖片瓦。

在名单列出后,洛阳气氛顿时大为紧张。原本汝南王入京,百官是期待他一碗水端平,没成想这份期望反成了他来结党营私的工具,简直不可理喻!

一时间,参与政变的禁军将士群情涌动。有不少人联名上书,呼吁朝廷重议封赏。更有甚者,直接串联了一群禁卫到司马门前游行示威,数百人身穿厚重的甲胄,手持明晃晃的刀戟,在宫门前高声呼喝,弄得过往的行人胆战心惊。

面对激愤,司马亮只好连夜又草拟了一份新名单,说是作为前一份名单的附录,这才勉强将舆论压制下去。

这第二份名单确实是第一份名单的补充,对第一份名单的任命并无改变,主要是对非宗室官员的封赏,安抚禁军中的怨气。

其中孟观功劳第一,是他策划了整个倒杨的布置,虽然出现了些许意外,但终归是有惊无险,将三杨尽数剿灭,所以他直接从八品殿中中郎升至四品黄门侍郎,特准亲信四十人,又封上谷郡公,封邑六千户。

这个封赏不可谓不重,国家的爵位虽多,但能至公爵的仍寥寥无几,何况还是郡公。要知道,连安乐公的爵位,也不过是个县公罢了。

但这里面也藏着司马亮的小心机,他将孟观从军职改调成文职,却没有多少实权,但爵位赏赐又如此之重,让人根本无法挑刺。从而达到了事实上废除司马玮一臂的效果。

负责居中联络各倒杨势力的李肇功劳第二,司马亮以其为四品积弩将军,封平舒县侯,封邑两千户。

刘羡则位列第三,他力战东宫,挫败杨济,自六品太子舍人被提拔到五品太子左卫率,封卢乡侯,封邑千户。在太子司马遹的争取下,还赐他锦布四百匹,赏金一千。

刘乔是太子洗马,与刘羡是同僚,他在杨济夜袭之际,趁乱去孟观那搬救兵,因此被封关内侯。

除此之外,名单中值得一提的还有董猛、贾模、郭彰、王恺等人。

董猛以贾后嫡系,参与政变有功,封为武安侯;

贾模同理,他虽是杨骏的心腹,实则是后党派在三杨中的卧底,因功被平阳乡侯,邑千户;

郭彰亦是如此,他出身太原郭氏,与贾充妻郭槐同族,因此成为后党核心,此次被加封为冠军县侯,邑千户;

王恺身为已故文明皇太后(王元姬)之弟,主动结好贾后,又积极参与倒杨,加封为山都县公。

这些人得到重赏,可见是贾后与汝南王的政治交易,后党因此得以稍加起势。

至于其余人,受封赏的当然也有不少,但大抵也都是一个逻辑,除去受封爵位的约有数百人,但真正获权的却没有几人。而且里面有多少人真有军功,多少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总得来看,与其说汝南王是在论功行赏,倒不如说,这是一次直白的收买人心,也就比杨骏此前那次先帝驾崩后的论功要体面一些,但到底体面多少,这又是一个说不好的问题了。

不过这么一通大大小小的打点,舆论上的难关总算是让司马亮给糊弄过去。

到了四月甲辰这一日,新任的中书省著作郎陆机,到安乐公府来看望刘羡,同时也带来了此次宫中给他的赏赐。

养了快一个月,刘羡其余的跌打伤都好得差不多了,当然,骨折的右臂还在继续疗养,但至少可以自己独立行动了。陆机来的时候,刘羡正在房里练字,用左手。

刘羡抄的是祢衡的《鹦鹉赋》,由于他还不习惯左手写字,所以字帖上的书法歪歪扭扭,好似乌鸦跌落了一地。

而看到陆机进来,刘羡不禁笑说:“来来来,士衡,快来看,我已经领略了一种新书法。”

陆机见刘羡精神很好,也很是欣慰,笑问道:“什么书法?”

“用左手写字,如不饮酒而自醉,可称为醉鸦书。”说到这,两人都哈哈笑了起来。

随口寒暄了几句后,陆机开始说回正事,他打开一直捧着的漆盒,从中拿出两章印绶,继而对刘羡微笑道:“怀冲,祝贺你啊,这是太子卫率与卢乡侯的印绶。”

“朝廷给的封赏,我也交给令夫人了。”

“从今日开始,你就是朝中的要员了。”

这句话并非是过誉,刘羡如今年方十九,却担任五品实权官职太子卫率,手下掌管有一千余名东宫宫卫,即使是在勋贵遍野的洛阳城里,也称得上是举足轻重。

相比之下,陆机虽然在政变中有过参谋,但到底不算是贾氏的心腹,如今才到中书省里担任著作郎,两人差得有些太远了。

刘羡见陆机脸上露出落寞之色,也为他感到难过,就劝他说:“贾谧到底不是宗室,在朝中没有多少话语权,士衡不妨跟我到楚王这边来,以你的才华和名声,想必楚王一定会重用你的。”

不料陆机听闻此言,却微微摇首,对刘羡正色说:“怀冲,我今日来找你,除了奉朝廷诏令外,也是想私下里给你一些衷告。”

“衷告?”

“你最好离楚王远一些,一张针对他的大网已经布下了。”

陆机的神色是如此郑重,以致于刘羡第一时间就将警惕提到了最高,他反复斟酌这句话,联想最新的政局变化,一时间脸色变得极为阴冷,他问道:

“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恐怕不行。”陆机摇首说,“我只能给你提个醒,如果要消息泄露出去,我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陆机虽然语焉不详,但提示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说贾氏最近有动作。到目前为止,贾后虽说一直在朝堂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却并未暴露出多大的政治能量,这毫无疑问是不正常的。

当一个政客拥有发难的能力,却从不发难,这不代表她不会发难,只是说明,她目前未到发难的时机而已。

不对,其实她已经发难过一次了,刘羡闭上眼,立刻想到那一夜东宫的金铁声,他现在必须找陆机确定这件事。

“士衡,杨济那件事,和……”刘羡往宫中的方向指了指,问道,“有没有关系。”

陆机微微颔首,说道:“我不知道中间到底涉及多少人,但应当是有关系的。只是当时事发紧急,我来不及告诉你,才一度闹成这副模样……”

“你不用多说,我都明白了,多谢你的提醒。”

等陆机离开后,刘羡伸手拿起太子卫率的印绶,他摩挲着印章下的文字,心中却没有升官的喜悦:

倒杨的政变结束了,但政局的动乱还没有结束,自己接下来该如何抉择呢?

求票!求订阅!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同时感谢圣裁·七罪与书友20180702165239333的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