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五十六章 等待在东宫(4k)

晋庭汉裔 第五十六章 等待在东宫(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司马玮进京的同时,他与杨骏的谈判还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着。

负责这件事的是李肇,他与杨骏的下属朱振在云龙门反复磋商,李肇咬死了司马玮的条件,一定要太傅让出尚书令和中领军两个职位。

而朱振则试图讨价还价,听他的意思,太傅想以尚书省的四曹尚书做交换,保下杨珧的尚书令职位;而对于中领军,太傅同意让给楚王,但希望能够把光禄勋、冗从仆射、虎贲中郎将三个下属的禁军要职留给杨党。

双方你来我往,在和谈上唇枪舌剑,杀气十足,但越是如此,杨骏一党反而越发安心,因为这种杀气是诚意的表现,连带着对于楚王在洛阳毫无遮掩地大肆串联,他们也没有任何动作,反而自欺欺人地当做了谈判的施压。

当然,杨骏一党即使现在反应过来,他们没有任何的手段来阻止,唯一的出路也只有出逃,而这恰恰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的。

可侥幸的结果多半是不如人意的,在三月辛卯这一天,楚王司马玮入宫面见天子,而这就是事先约定好的信号:楚王何日入宫,政变就在当夜开始。

而这重要的一天,刘羡待在东宫中。

东宫位于洛阳建春门与宫城之间,是洛阳城中的第二大建筑,也是自东汉以来,太子的一贯居所。

作为储君之所在,东宫也以太子为核心,打造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机构:有太子保傅,有太子詹事,有天子洗马,有太子舍人,有太子卫率,可以说除了与地方军政上没有对接外,连三省六部与禁军都有了雏形,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小朝廷。

不过也就是个架子。

在司马遹刚刚继任太子的时候,朝廷任命何劭为太子太师,王戎为太子太傅,杨济为太子太保,裴楷为太子少师,张华为太子少傅,和峤为太子少保。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朝廷又任命卫瓘之子卫庭、司马泰之子司马略、杨济之子杨毖、裴楷之子裴宪、张华之子张祎、华暠之子华恒为太子伴读。

名义上可谓是高朋满座,但实际上,这些人的来源错综复杂,背景相互抵牾。诸如杨济与张华,在武帝朝时就是政敌,如今在东宫中共事,能够和平相处就大不容易了,更别说在东宫尽心尽力。其余人也大抵如此,所以直到现在,司马遹真正能用的班底,仍然是广陵王府就追随的那些人罢了。

如今朝局波诡云谲,别看此前两次大宴热闹,但实际上,整个洛阳的气氛已经变得极为紧张,大部分政客除了自己的要务外,基本都不再露面,东宫的这些保傅伴读尤其如此,往日还会到东宫报个到,近来更是接连请了病假,人影都看不见了。

太子司马遹看着东宫这幅空荡荡的景象,是不甚满意的,他在用午膳的时候,对刘羡王敦等近臣抱怨道:“越聪明的人啊,就是不能信任。”

“愚笨的人啊,他们不擅长口齿,不会给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他们只能说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想干什么,可能会帮助别人,也可能会伤害别人,但是他们的想法是无法掩饰的,你一眼就知道怎样和他相处,他们答应的事情,就算最后成不了,你也知道是尽了力的。”

“但聪明人啊,他们做什么和说什么,简直就像是一个谜。因为他想的和说的从来都不一样,表面上说要干一件事,可实际上呢,他是根本不想干,只是借着由头做另一件事,把自己的目的达成了,原本的事情却什么都没做。但他们却偏偏口头说得七拐八弯,能找一百个理由,让你挑不出刺来。”

“国家难以治理,我看就是聪明人太多了,愚笨的人太少了。”

太子这么抱怨的时候,一众陪臣都很尴尬,搞不明白太子说的“聪明人”里包不包括自己。

但太子的抱怨显然不会就这么结束,他突然问刘羡说:“怀冲,今天的事情一定能够成功吗?”

很明显,他在问刘羡今夜政变倒杨的事。

对于这位聪明过人的太子,刘羡也不打算隐瞒什么,直接回答说:“凡事不能说绝对,但是从双方力量的对比来看,杨骏没有得胜的可能。”

“哦?怎么布置的?”

“楚王殿下亲自镇守司马门,长沙王殿下镇守阊阖门,清河王殿下镇守万春门,淮南王殿下镇守崇礼门,陇西王殿下镇守西掖门,其世子司马越殿下镇守神虎门,东安公殿下镇守云龙门,下邳王殿下镇守东掖门。还有刘尚书他们镇守殿中,宫中可谓是稳如泰山。”

“宫外呢?”

“宫外由右军将军裴頠与东安公司马繇负责戒严,司隶校尉石鉴,河南尹王济,洛阳令满奋,悉数听命。”

“听起来是十拿九稳了。”但他突然冒出一个问题道:“可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呢?”

“这……”刘羡一时苦笑起来,对于太子司马遹来说,这次政变确实没有任何利益可言,他既不能提前得到亲政的实权,也不能收获什么名声,甚至连些基本的钱财都收不到,反观参与的其余势力,在这次政变后,加官的加官,封赏的封赏,也难怪太子心生怨怼了。

“可殿下若是反对这件事,则一定会有很大的坏处。”刘羡叹道,“想太傅死的人太多,殿下若是不同意这件事,或许可以不死,但进金墉城的结局却是逃不掉的。”

金墉城是晋武帝司马炎生前在洛阳西北角修建的小城,专门用来管制那些被废除爵位不得自由的宗室。在以后的中国历史里,这座小城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到目前为止,金墉城内倒还没什么太有名的人物。

司马遹其实也同意这个观点,但同意归同意,抱怨归抱怨,很多情绪不是一句理解就能消解的,尤其是他身为太子,却只能眼见着各种政局动荡,有损国家的根基,自己却无能为力,这不禁让司马遹哀叹道:“世上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就是人生啊!”

听到这句话,刘羡又感到非常好笑,司马遹身为太子,都要说这种话,那其他人呢?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贫民呢?或许人的念头和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也不会得到满意。

而一旁的王敦则沉着进言说:“本也不是什么大事,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殿下只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等待就好了。”

“等待?”司马遹听后一愣,随即笑道:“处仲倒是看得很开,不过说得也好,既然没我的事,我也不需要怎么操心,不等待消磨时光,还应该干什么呢?”

论消磨时光,司马遹可是个好手,他立刻对一旁的江统道:“应元,趁着还没有戒严,你去把金市回春坊的乐师舞姬们都请过来,今夜我们就在宫中酩酊大醉!”

“殿下,”江统有些无奈,他说道:“这个月的例钱您上个月就已经预支了,这个月的也只剩下不到一半,再要花钱,就又要找少府预支,殿下您身为太子,国家的储君,还是要勤俭一些,不然以后殿下治理国家,又有谁给您预支呢?一年可收不了三年的税。”

太子洗马刘乔也在一旁劝谏说:“殿下,非常时期,总还是要体面一些。”

按照朝廷规定,每月太子的例钱有五十万钱,也就是五十金,但这不包括东宫的开销,林林总总算下来,一个月一千金总是有的,这已经是一笔巨款,刘羡当年打劫一趟金谷园,也只能够东宫花三个月,可即使如此,司马遹仍然能轻松用超。

他特别喜欢花钱在看起来毫无用处的地方。

比如常人喜欢高头大马,可司马遹偏偏喜欢小马,他四处重金求购那种比驴还要矮小但是又长得匀称好看的矮马。然后七八匹小马拉一辆矮车,慢悠悠地好似在湖上泛舟;

又比如士族喜欢吟诗作对,可司马遹偏偏喜欢打架摔跤,他时常花钱去请一些身份低下但是又会摔跤的人到东宫来,看他们扭打在一起,然后自己也参与其中,旁人也不敢真用力,而他则把人摔得东倒西歪,满身泥土也不在乎;

最奇特的还属他那个喜欢掂重的喜好,大概是因为生母谢才人是屠夫家子女的缘故,司马遹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当屠夫,宰牛杀羊,放血割肉,然后就用手掂量每块肉的份量,竟然分毫不差。往往一个月东宫便要购买数千头牛羊,也算是改善了东宫的伙食了;

当然这些都是小头,花钱的大头基本都在经商上,从这个方面来说,司马遹完全是散财童子,他经常是凭着一时兴起突发奇想来买卖,给盲人卖画,给光头卖梳子,给胡商卖船,根本没有赚钱的道理。加上他偶尔还赌博斗犬,花销就更加无度了。

对于一个储君来说,这些爱好既不能为他增添半分光彩,也不能帮他获得多少实利。但他大概是太过聪明了,聪明到认为光彩和实利都比不上让自己开心重要,故而任由大家劝谏,他也都只当是耳旁风,刮过去就刮过去了,也没什么值得在意。

哪怕是在今天也是如此。

“那不是现在还有国库预支嘛!”果然,司马遹蛮不在乎道,“应元,我现在又没有别的事情可干,难不成,你去和陛下还有母后禀告一声,让我带兵讨贼?”

他轻而易举地就令江统哑口无言,然后又对刘羡说:“怀冲,你耳朵好,跟着应元一起去,要挑几个最善乐的,不要省钱,别弄些什么五音不全的人跑来滥竽充数。”

刘羡和江统就这样被打发了出来,整得江统唉声叹气,对着刘羡连连抱怨:“太子这么下去怎么得了?”

和江统相处久了,刘羡也看得出来,他和周顗是同一类型的人,对国家积弊痛心疾首,发自内心地希望国家未来能走上正道。刘羡对这种人一向是非常亲近的,他劝慰道:“太子只是有些小的毛病,至少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你这个安慰人的法子倒是新鲜。”

“哈哈,那也是事实,至少这一点啊,朝中至少有一半人就做不到……”

刘羡就这样成功转移了话题,把对太子的劝谏转到了对朝中种种怪现象的怒斥上。

不过刘羡内心总觉得,太子的荒唐不过是一种假象。

与其是说司马遹真的想干这些事,不如说他是刻意想这么表演,想欺骗一些人,为自己塑造一个年轻的不知所谓又狂妄的形象。

毕竟他行为的尺度总是拿捏的很好,浮夸但是有趣,可能会伤害他人,但总是适可而止。就像是小孩子发脾气一样,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你让他坐着吃饭,他偏要站着饮食。可能很让人头疼,但实际上却无伤大雅。

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经商还是赌博,他甚至一直在向身边的人施恩。所以即使行为荒诞不经,但仍然有许多人愿意追随他。

这些都足以说明,这位太子的行事里不是没有理智,甚至可以说,他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这么做的。

但他到底想干什么呢?刘羡隐隐有了猜测,但一时也难以确定。

正如同司马遹抱怨的聪明人难以琢磨一样,太子自己也是顶难以琢磨的聪明人。

刘羡想,或许这位太子有什么说不出来的苦衷吧,在他明说之前,自己不妨配合他。

故而刘羡找乐师的时候,也是当真不省钱,直接挑了三十名最名贵的乐师,琴瑟琵琶一应俱全,一天就要花二十金。管账的江统听了要价,一路上都对他白眼以对。

刘羡笑道:“今天这么个特殊的日子,太子却还能等闲听曲,说明他修心有成啊,应元,我们怎么能不成人之美呢?下不为例便是。”

其实刘羡想得和王敦差不多,在政变的当夜,能够在东宫悠然等待结果,也本身也是气量和沉着的表现,未尝不是一件美谈。

只是令刘羡没想到的是,这件美谈注定要泡汤了。

刘羡回来时突然发现,在他和江统出去的这半个时辰里,东宫多了一个完全不应该出现此处的人——颍川公主。

这位已经嫁给王粹的公主正梨花带雨地向太子哭诉着什么。

这是今夜在东宫发生的第一个意外。

求票!求订阅!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