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五十二章 婚宴之三(4k)

晋庭汉裔 第五十二章 婚宴之三(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间过得也真是快,和贾谧决裂,继而导致刘羡不得不参与党争,转眼已经过去一年时间了。

经过一年多的发酵,虽不知缘由,但两人的矛盾可以说闹得众所周知,可对于两位涉事人来说,两人自那之后,却再也没有相见过了。

刘羡是想眼不见心不烦,他一想到贾谧那套不愿意做他的狗就是要与他为敌的歪理,就感到有一只黏糊糊的毛虫在身上爬,浑身汗毛竖起,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而贾谧则是忌惮于刘羡的武力,虽然在那一日,贾谧口头上并不认输,但他也不愿冒什么风险,再给刘羡对他施加暴力的机会。

所以还在宫中的时候,两人基本都是相互躲着走的,而在刘羡转到广陵王府,也就是如今的太子府上,更是毫无交集。

但大家毕竟都在洛阳,还是同朝为官,有时候低头不见抬头见,躲是躲不掉的。

只是平时躲不掉的时候,两人都当对方不存在。而眼下,为了商量反杨大事,两人还是不得不在一个屋檐下相见了。

刘羡进门的时候,看见贾谧在屋内,几乎下意识地打算掉头就走,而贾谧正在和身边的几位同伴谈笑风生,他听见脚步声,眼神瞟过来,发现刘羡的身影后,身体也不可避免地抖了一抖。

好在今日所谓的这个密会,并不是只有几个人,两人在一瞬间的失态后,很快就用城府遮掩过去了。屋中的灯火又暗,故而并无人注意。

话说回来,这次的密会,涉及的人员未免有些太多,几乎已经不能叫做一个密会了。

屋内不大,但围坐的人却有三四十人,除去原本就已经约好同进退的楚王与皇后势力外,刘羡看到了很多熟面孔,如和自己同在东宫为官的王敦,开国八公中的石崇、王济、荀辑,甚至还看见了前国舅王恺。而那些刘羡不相熟的面孔,只听名字,就知道他们要么位高权重,要么身份敏感,代表着一位大人物的意志。

这么多人,其中相互有仇怨的,自然不会只有贾谧与刘羡两人,甚至可以说,诬告在党争中不过是家常便饭,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而现在,但为了反杨这个共同的目标,大家都放下了过去的恩仇,聚集在此处。

因为这意味着一场腥风血雨。

更意味着朝堂权力的一次洗牌。

大家都渴望在这次洗牌中名正言顺地获得高位,那杨骏的思退之举,自然是不可能被承认的。

果然,等现场的人到齐了,贾谧作为现场爵位最高的人,亲自主持密会,他不开门见山,而是非常做作地指着烛火道:“士衡,我今日喝多了酒,眼睛已花成一片,看烛火是人,看人是烛火,不知你能不能为此赋诗一首啊!”

坐在他旁边的正是陆机,他如今的官职是杨骏府中的祭酒,同时也是贾谧的门客,他闻弦歌而知雅意,对说道:“鲁公,今日要讨论的是国家大事,诗赋一事,方才在酒宴上,谈得还不够多吗?”

“不够!不够!”贾谧长吁短叹道:“我恨不得一辈子都只谈诗词歌赋,与你们这些好友日夜畅游金谷园,写些玩物丧志的文章,过些清平闲适的日子。”

“那鲁公为什么身在此地呢?”

“当然是为了国家和社稷。”贾谧说到此处,正襟危坐,娇媚的容颜上竟罕见出现了缕缕正气,自然道,“我身为名臣之后,世受国恩,如今国家有奸臣作祟,要破坏全天下百姓的清平日子,我怎能坐视呢?”

石崇接话道:“不知鲁公说得奸臣是谁呢?”

贾谧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断然道:“就是当今的太傅杨骏!”

“这位太傅的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

“先帝驾崩时,他隔绝内外,做下了多少乱政之事,已经没有必要再说了!到如今陛下登基,委他以国家重任,结果呢?”

“他排挤汝南王等贤臣,重用朱振等小人,擅自居住在太极殿,短短几个月,就弄得朝堂乌烟瘴气!”

“如果仅仅是如此也就罢了,杨骏毕竟是太后的生父,皇后和我说,如果只是平日受点气,那也就受了。可杨骏他大权独揽,竟然还不知足!”

“前天,在宫中面圣的时候,他喝醉了酒,竟然对陛下和皇后说什么,‘汝家无德,坐不稳江山社稷,不妨退位让贤,还能保一条生路’,哈!他心中在谋划什么,莫非还藏得住吗?”

“杨骏是打算谋反啊!”

这一句话说出来,在场所有人都是眼皮一跳,都感受到了言语中的腾腾杀气。大家都猜想过,皇后会给太傅定个什么罪名,结果不出所料,贾后如此阴毒的人,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既然给出了谋反的罪名,那目的自然是奔着杀光杨骏全家去的!

这时菑阳公卫瓘有些坐不住了,他咳嗽了一下,贾谧顿时噤声,所有人都向他望去。

作为场上年纪最大,资格最老的人,卫瓘已年过七十,头发基本全白了,面容上的皱纹堆叠如陇右的高坡。但众人却不敢小觑他,因为这位老人是灭蜀的元勋功臣,伐蜀之役的魏军监军。

当年成都之乱,是他看穿了钟会的布置,佯装生病,骗过了钟会,而后绝地反击,率众诛杀了姜维与钟会,又半路唆使兵士,做掉了槛车中的邓艾父子。可以说,在成都之乱中,卫瓘便是最后的胜者,是谋胜三位名将的不朽传奇。

而在之后的岁月里,这位老人历任边疆各地要职,扫平边患,皆有政绩,也是唯一一位活着的开国县公。

如今的卫瓘,已经是半退隐之身,而他之所以退隐,就是遭受了杨骏的排挤。而在场诸人看见卫瓘也身在此地,无不感到万分振奋,大家都想,有菑阳公在,政变就一定可以成功。

现在卫瓘说话了,他的音调很疲倦,但言语的份量却很重,他道:“谋反这样的大罪,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定下的,敢问鲁郡公,可有杨骏造反的实证?”

“哦?”贾谧眯起眼睛,问道,“菑阳公是什么意思?”

卫瓘没有因为贾谧的年纪小,就产生任何的轻视,他苦口婆心道:“鲁公,谋反这种罪名,祸及三族,不提则已,一提则血流成河,故而不可妄论。哪怕是皇帝亲自定罪,如果没有实证,也是难服人心的。”

“要么会令朝野离心,甚至会引发更大的动乱。”

“如果没有实证,我建议还是谨慎一些,以现在的情形,也足以用大不敬之名,来治罪杨骏了。”

出人意料,这是反杨的密会,可卫瓘的字里行间,竟然是想保下一部分杨党,这让贾谧的笑容有些生硬。他喝了一口水,笑道:“菑阳公确实是好心,但是如果连陛下与皇后的话都不算实证,那莫非要等到杨骏真的篡位自立了,我们再动手不成?”

“这是国家社稷生死存亡的时刻,除恶务尽,当时菑阳公在成都,不也是这么做的吗?”

贾谧说得很和善,但是言语中对卫瓘的不满,也是毫无遮掩,两人相互注视着,使得场面上的气氛有些冰冷。

片刻后,卫瓘移开眼神,对众人说:“我只是提出一点见解而已,鲁公听与不听,或者说皇后听与不听,都不是我能左右的。”

言下之意,是他让步了。众人松了一口气,但大家也听得出来,这话语中带着三分讽刺。

贾谧狠狠盯了卫瓘一眼,继续对众人道:

“事情就是这样,今天我来见大家,是受了皇后的嘱托,希望诸位能够同心协力,勠力诛贼,还大晋一个朗朗乾坤!”

说罢,他振臂一呼,对众人郑重行礼道:“就拜托诸位努力了!”

贾谧这么一说,来参会的人自然都卖他面子,纷纷说些什么“为国尽力,臣子岂敢推辞”之类的话。

但上面说了这么多,只不过是这次密会的由头罢了。

反杨,到现在几乎已经成为所有政客的共识。但不管怎么说,杨骏是武帝钦定的辅政大臣,在此之前,也总领朝政七八年,经营的势力已是庞然大物,在三省、禁军、地方多个方面盘根错节,涉及到的官员不下千人。故而在面对杨骏时,就连汝南王司马亮这样的宗室领袖,也难以下定决心,最后吓得仓皇出京。想铲除这样一个势力,将他连根拔起,必须要有周详的准备。

而这次密会,就是为了在司马玮进京前,先拿出一个基本的草案来。

不过在此之前,还要顺带清点一下倒杨派的实力。

贾谧道:“诸位也不用有什么后顾之忧,杨骏虽然势大,但忠于国家的人更多,这就是邪不压正!今天我来之前,也没想到会见到这么多忠志之士!诸位不妨先相互通报一下,也好展现一番,诸位王公大人们的拳拳报国之心。”

由于众人此前多是暗地里交流,各自发展,谁也不知道,倒杨派这个大联盟到底发展到了何等地步,而现在,就是崭露峥嵘的时刻。

孟观先道:“楚王殿下已经和清河王、长沙王、成都王三位殿下商议好了,等他一到京师,就可以共同进退!亲率禁军讨伐逆贼!”

“而淮南王也愿与楚王一同进京,匡扶国难!”

这两句话,威力极大,直接代表了四位皇子对倒杨的鼎力支持。

卫瓘接着道:“我已和汝南王联络过了,他镇守许昌,不能先至,但可以领军摇为声援,作为威慑。”

原来他代表的是司马亮,不过司马亮的这个表态未免有些没有诚意。

石崇道:“下邳王也愿倒杨,并已承诺,愿拿出一万匹绢,赏赐倒杨的将士。”

下邳王司马晃是如今的车骑将军,而且还兼着护军,有他加入,对于禁军的掌控就稳定了。

而随着一些生面孔的表态,刘羡也逐渐听到了梁王司马肜、赵王司马伦、陇西王司马泰等人的名字,毫无例外,他们或在京师,或在军镇,但都不妨碍积极参与这场倒杨风波。而这一连串名字的出现,也基本代表着宗室对杨骏的集体排斥,已经不需要再追问有谁参与倒杨,而要问还有几人没有参加倒杨。

事实也正是如此,成年的宗王里,除去秦王司马柬与河间王司马颙、东平王司马楙三人外,其余所有宗王皆表示了对倒杨的支持。

而刘羡则是作为司马遹的代表,最后表态道:“太子也同意讨伐杨骏,他说,只恨年纪太小,不能亲自持剑杀贼!”

至此,大家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如果说来时大家就已经感到乐观,此时更是由内而外地容光焕发,恨不得立刻就带兵去剁了太傅。

因为倒杨的势力已经庞大到一个难以形容的地步。

这些表态的宗王,几乎囊括了地方上所有的封国与军镇,而他们的门客,也几乎遍布朝廷的所有职能司曹,加上几乎已经站定了立场的几家勋贵,几乎就是一个完整的小朝廷,更何况其中还有皇后和太子。

只要大家能够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就不存在做不到的事情。

杨骏的所谓太傅府,所谓的苦心经营,在这样的倒杨势力面前,不过是汹涌浪潮前的一块小石头罢了,根本不值一提,只要一个潮头打过来,瞬间就会被席卷而走。

可以说哪怕现在公开撕破脸,杨骏也无可奈何。

而与此同时,刘羡隐隐有了猜测:杨骏亲自到婚宴上表态退让,是不是就是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做出了如此决定呢?

又或许,这位老人是得到了消息,知道在王粹的婚礼后会有这么一场密会,但却根本想不出阻止的办法,所以才如此仓惶地认输求饶吧?

可惜,与太傅议和的讨论,从头到尾没有出现在这场密会上。

但这还不是杨骏的全部劣势。

贾谧等众人表态完毕,微微敲击桌子,又对一旁的陆机道:“士衡,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身为太傅府的祭酒,把太傅最近的布置,也跟大家谈一谈吧。”

陆机身为杨骏的幕僚,却出现在倒杨的密会上,这本身非常讽刺,但与会众人却丝毫都不感到吃惊。

毕竟直到现在,皇后表面上仍是太傅的盟友,暗地里却不知透露了多少机密,杨骏从一开始没察觉到这点,败亡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求票!求订阅!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