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晋庭汉裔 > 第五十章 婚宴之一(4k)

晋庭汉裔 第五十章 婚宴之一(4k)

作者:陈瑞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元康元年元月辛卯,襄阳侯府。

“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李肇对刘羡低声说道。

“尚书省已经下了诏令,不日将召唤殿下和淮南王一齐回京了。”

刘羡露出笑容,也低声感叹道:“杨骏沉不住气了,他的胆量也就如此而已。”

自司马玮洛阳奔丧以来,已经过去了半年,在那次万众瞩目的拜祭之后,出乎所有人预料,司马玮营造了这么久的反杨气氛,却没有立刻爆发,而是按照朝廷规定,带着卫队重返襄阳。

就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以为一场冲突已经消弭无形的时候,不想楚王却再次触动了太傅敏感的神经。

司马玮在荆州大肆点兵练军,短短半年之间,竟然拉出了十万之众。只要是路过襄阳的河南商旅,回到洛阳后,无不极言荆州兵马之盛,说什么精甲曜日,旌旗蔽天,堪比魏武远征赤壁当年。

而且这次还不是司马玮一人的行为,淮南王司马允在返回封地后,也大肆招募淮南剑客,治军点将,习兵讲武,大有与司马玮联动之势。

这两人占据了东吴所有的旧疆,若一同起兵,国家顷刻间就会回到司马炎伐吴之前的局面。

太傅杨骏对此深感忧虑,终于在最近做出了征召司马玮入洛的决策。

而这,恰恰是司马玮想要的。

“哈哈,是啊!”李肇笑道,“殿下在地方上,再怎么经营,也是以一方对抗九州,总归是有风险的。”

“可杨骏把他招到洛阳,他才是真正的龙归大海,京师朝野都是殿下的人,杨骏拿什么跟他斗!”

刘羡虽然也觉得政变的成功十拿九稳,但李肇未免有些太乐观了,便劝诫道:“这说得有些太远了,李兄,还是说回正题吧。召殿下进京,杨骏准备给什么职位,你有听说吗?”

“我听说,好像是准备让殿下领卫将军。”

“嗯……有无其余兼职?”

刘羡之所以如此问,是因为如今的卫将军只是一个虚职,并不涉及到具体实权。

“没说,应该是没有的。”李肇看得非常清楚,他哂笑道,“杨骏以为他给一个虚职,就能看住殿下,这不过是做梦罢了。”

刘羡接道:“这只会让他的人望愈发低迷。”

“据说杨骏最近和杨济、杨珧都吵起来了……”

“今天是弘远的喜事,就不要讨论这些了,等到了人都到齐了,再讨论不迟。”

正说话间,两人的对话被孟观打断了,他立在这府邸之中,用眼光四处打量着往来的人群,感叹道:“唉,好端端的一件亲事,却用来密谋,真是煞风景。”

两人顿时不说话了,因为孟观说得很对,在朋友娶亲的时候,不进行祝福,反而在一旁讨论些官场的蝇营狗苟,实在是玷污爱情的纯洁。

更何况今天还是颍川公主司马脩华出嫁的日子。

颍川公主和王粹的婚事,其实早在太康十年年初就由先帝敲定了,只是由于脩华年纪还小,所以就推迟了一段时间,然后就等到先帝司马炎驾崩,于是婚事就跟着又延迟了一年,一直到了眼下改元后,才正式举行。

作为武帝司马炎生前最疼爱的小女儿,颍川公主的婚礼可谓是空前盛大,全洛阳六品以上的官员,基本都收到了邀请。

而为了应付婚礼,襄阳侯府几乎是包下了门前的整条街,专门用来作为迎接宾客的场地。紧接着,他们又在街巷中铺满了红布,屋檐间挂满了灯笼,侍女们捧着白色的粉色的梅花,站在中间迎客,几乎叫人看花了眼。

客人们自然也不敢轻怠,除了实在生病的不能赴宴的人以外,名单上的名字几乎都到齐了,不管是开国八公,藩王宗室,名臣俊彦,都来到襄阳侯府捧场。

光带来的礼物,就足以叫人大开眼界。士族送的礼物就有:贾谧送来了一副蔡邕的名帖《青衣赋》,王恺的礼物是一只白雪貂,王济送的则是焦尾琴,更别说还有什么白马寺的玉佛像、东海陈氏的红珊瑚、颍川荀氏的金腰带……

而宗室们送的礼物也不遑多让:秦王司马柬送的是五十匹五色马,淮南王司马允送的是一千匹金丝锦布,司马玮则是提前送来了两百斤武夷山名茶……

就连刘羡自己都不例外,他知道公主喜欢剑术后,就和祖逖商量了一下,咬咬牙,忍痛花了小一百金,从黑市里淘了一把陈藩曾用过的名剑作为贺礼。

哪怕保守估计,光这一场婚礼涉及的钱财,恐怕就抵得上一个大郡一年的赋税了。

李肇立在迎客的巷门前,左右扫视着,感慨道:“弘远真是好福气,国家有这么多驸马都尉,没有一个有他这么铺张吧!”

刘羡则道:“这也很正常,这是先帝驾崩之后,洛阳的第一件喜事,大家既是高兴,也是借此表达对先帝的追思吧。”

尤其是在这个司马玮即将进京的敏感时刻,越是可能引发冲突,大家越要表现得若无其事。

虽然众人都知道这是虚假的平静,但对于政斗的双方来说,这又是必要的平静。这就好比绝杀的一剑,出剑者一定要通过平静来掩饰自己的意图,又积蓄自己的力量,然后在最合适的时机突然发难,一举占得先机,奠定胜局。

在这个看似喧闹喜庆,甚至可以说是十数年来未有的婚宴上,实则酝酿着帝国里无法抹平的政治动乱。

孟观突然说:“我还是挺喜欢公主的。”

“啊?”旁听的两人都吃了一惊。

“不是那种喜欢。”孟观知道他们误会了,便解释道:“你们想哪里去了?我说的不是男女之情,我都已经三十四了,成家立业这么多年,长子都十七了,怎么会对公主动那种念头?”

“我是说,我看见公主,就经常会想起我早夭的女儿。”

“我二十一的时候,曾有一个女儿,也叫脩华,她长得古灵精怪,和公主差不多可爱。我是真喜欢她,只要看见哪家的臭小子和她靠得近,我就忍不住要发脾气,但她一对着我哭,我的心就化了……”

“孟兄还有千金?我怎么没听说过?”

“她五岁的时候,得了天花,我当时家贫,没钱带她看病,就早夭了。”

孟观这么说的时候,语气没什么波澜,但是旁人都能听出他平静语气下的深刻哀伤,也都感同身受。

可正如他表现出来的那样,这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这种事情太多见了,哪怕是皇帝的儿女,也不是个个都能存活的。大家只能把这种苦楚当做一种岁月的波纹,正如同行路时会踩到一颗石子。

“唉,如果我女儿现在还活着,大概也该考虑出嫁了。”

孟观的话语很让刘羡感慨,到目前为止,他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个合格的父亲,而孟观此刻表现出来的,恰恰就是他心目中理想中的父亲形象。

他想,如果刘恂能像孟观,大概自己的童年也会幸福不少吧。

刘羡下意识拍了拍孟观的背,转移话题说:“不管怎么说,弘远真是好福气。”

“我还记得三年前,他和我一起做殿下伴读的时候,他一眼就看中了公主,说非她不娶,这下让他得偿所愿了!”

“还有这等事?”

“当然,当年公主才十二岁,他瞟过去的时候,眼睛都直了,话也不会说,就抖得像个筛子,吓得公主直接躲到……”

正说话间,几人听见街巷的人群中传来一阵欢呼声,他们循声望去,只见王粹正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三辆马车,从街巷中缓缓行驶。

王粹的脸色春光无限,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得偿所愿的欢喜,哪怕他的相貌比较平常,在喜悦的加成下,也会让人产生一种亲近感。

这个环节刘羡很熟悉,他是要去迎接新娘了。只不过当年刘羡去的是鄄城公府,而王粹是要直接领车去到洛阳宫中。

孟观看着王粹的样子,呵呵笑道:“真好啊!我长子和弘远也差不多大,如果他也能娶这样一位公主,我就安心了。”

“孟兄想得很好,可惜!这颍川公主,可是先帝最后一个女儿了!”

面对李肇的揶揄,孟观不为所动,他笑着说:“想想又不犯禁,有什么好说的?”

而刘羡则是有些好奇,问:“孟兄的儿子都这个年纪了?”

“是啊,我成婚早,生子也早。”这段时间的相处下来,孟观非常欣赏刘羡,毫无藏私地说道:“我现在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孟平,老二叫孟讨,老三叫孟和。”

“老大如今正在太学读书,考了两次太学射策,嗨,不成器,到现在都没中第!”

孟观口中说着不成器,但刘羡看得出来,他对家里的三个儿子都很满意,脸上的溺爱和自豪几乎是溢满出来的。

这位三十四岁的殿中中郎,借着这股兴头,紧接着就谈起自己的生平来。

他出身河南孟氏,高祖是汉灵帝时期的太尉孟郁,也是当时中常侍孟贲的弟弟。

在这两人当政的时候,孟氏家族一度非常显赫,但在十常侍之乱后,家族因为和宦官有联系,就很快衰败了。

孟观的祖父孟沈,一度在曹操军中担任过校尉,但是在定军山之战中,他因作战不力被降职。到了孟观这一代,当年的三公之家,现在已经是最贫贱的寒门,可谓是尝尽了士族白眼。

“所以我从小就立志,一定要洗刷家族污名。十岁的时候,我练箭练得手指都被割伤了,当时疼得厉害,又怕别人笑话,就借口说回家读兵书,结果掉了一夜的泪,现在想想真是好笑。”

“可惜啊,直到二十多岁才当上了殿中中郎,到现在也还一事无成。”

这么说着的时候,孟观看着自己满是老茧的手指,一时唏嘘万千,他对刘羡说:“怀冲,人这一生啊,最重要的就是事业和家庭,你年纪轻轻,就有县公的爵位继承,真让我羡慕啊!”

“我投奔殿下后,能立下一些功劳,让儿女们不用像我一样打拼,也不用再遭人白眼,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是刘羡在进入官场后,听过的最朴实的话。孟观既不像周顗那样大义凛然,也不像贾谧那样睥睨自傲,就是非常简单地想让自己的生活好一些,更有自尊一些。但正因为原因如此质朴,也根本让人无法反驳。

只是刘羡想,为什么这样简单的追求,会让人参与到政变这样的大事里来呢?

答案是很容易得到的,因为别的路都被勋贵们占得七七八八了,孟观并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刘羡因此得到了明悟:国家乱局的症结表面在于忠孝之道的沦丧,但用人制度的不合理才是更直接的原因。

正在沉思的时候,孟观突然问他道:“怀冲,我听说你成亲已经很久了吧!”

“喔,我成亲才三年吧。”

“三年不短了,怎么还没有孩子?”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刘羡颇为狼狈,入仕这么长时间,还是第一次有外人问他这个问题。家里人其实也催过,但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为止,阿萝的肚子还没有鼓起来的迹象,刘羡也不明白,就说:“没注意过,可能是时机还未到吧。”

“哈哈,传宗接代可不是小事,尤其是我们这种把脑袋系在刀尖上的人,更要万分注意。”孟观显然是把刘羡当了朋友,和他传授一些人生心得,“不然有朝一日死了,后世哪还有人记得你呢?”

“虽说世上有很多不孝的子孙,但也没有比子孙更信得过的人了……”

“别说了!”李肇忽然出声打断道,“快看!弘远回来了!”

在他说话的同时,喧嚣的人声中也渐渐响起一阵鼓乐,喜庆的音乐让大家欢呼,而华丽的车队也随之映入眼帘:

王粹去时带了三辆墨车,十数名随从,回来时队伍则变得浩浩荡荡,除去公主自带的五辆婚车外,还有上百名宫女手持灯笼前行,在傍晚的天色下,一左一右宛如两条长龙。

前面鼓吹的也是宫中御用的乐师,在后面还列有御用的旗帜,这无不体现出当今天子对颍川公主的重视。参会的人们高声喝彩起来,向行进的车队与即将成亲的夫妇献上自己的祝福。

只是在载着公主的车队停在府门后,人们不免愕然的发现:来得不只是公主。在迎亲车队的后面,还跟着一行车队,他们由虎贲护卫而行,车上招展着旗帜,赫然写着“杨”和“太傅”几字。

原来是太傅杨骏也紧跟着迎亲车队到了。

求票!求订阅!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

感谢枸橘湘江的5000点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