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九百九十七章铸钟过程再遇坎坷

”说着,老李接过凿岩锤,找准角度,一声低喝,凿岩锤重重落下,花岗岩上终于裂开了一道明显的裂痕。

“看到了没?找对方法,用对劲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老李边说边将凿岩锤递回给小陈,小陈接过,眼中重燃斗志,再次挥动凿岩锤,每一次击打都更加坚定有力。

坑洞外,阳光炽烈,朱瀚急匆匆赶来,脸色因担忧而略显凝重。他站在坑洞边缘,目光扫过每一位辛勤工作的工匠,心中满是敬意。

“老李,情况如何?”朱瀚的声音穿透嘈杂,直接传入老李耳中。

老李抬头,擦了一把汗,露出朴实的笑容:“王爷放心,咱们正按计划推进。只是这花岗岩确实难缠,不过大伙儿都没退缩。”

朱瀚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我知道大家的辛苦,我已经加派人手送来更多的工具和清凉物资,务必保证每位工匠的体力。”

这时,一位工匠气喘吁吁地搬着一筐碎石经过,朱瀚伸手接过,亲自将其搬到坑洞边缘。

朱瀚站在坑洞边缘,目光紧盯着下方的工匠们,心中满是关切与期待。他时不时地与老李交流着挖掘的进展与可能遇到的问题。

“老李,坑洞挖掘得如何了?”朱瀚的声音透过雨声,清晰地传入老李耳中。

老李抬头望向朱瀚,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回答道:“王爷,坑洞挖掘正在稳步进行,但土质复杂,加之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朱瀚点了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坚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必须克服。老李,你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吗?”

老李沉吟片刻,指了指坑洞一侧的裂缝,说道:“王爷,您看这里,土质松软,如果再继续挖掘,很可能导致坑洞塌陷。我计划在这里增设支护结构,确保挖掘工作的安全进行。”

朱瀚顺着老李的手指望去,仔细观察了一番裂缝,随后点头表示赞同:“你的考虑很周全,就按你说的办。需要什么材料或人手,尽管开口。”

老李感激地看了朱瀚一眼,随即转身对身旁的工匠们大声喊道:“大伙儿听好了,我们现在要在这里增设支护结构,防止坑洞塌陷。小张,你速去准备木桩和木板,越快越好!”

小张闻言,立刻应声而去,不一会儿便带着几名工匠搬来了所需的材料。工匠们迅速行动起来,按照老李的指示,在裂缝两侧打入木桩,并用木板固定,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支护结构。

然而,暴雨并未因此停歇,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雨水如注,不断灌入坑洞,让工匠们的努力面临严峻考验。

“这可如何是好?”一名年轻的工匠焦急地问道。

老李眉头紧锁,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不屈的光芒:“我们不能被这场雨打败!所有人立刻动手,用沙袋和泥土在坑洞周围筑起防水堤坝,减缓水流速度。”

工匠们纷纷响应,迅速投入到筑堤工作中。他们齐心协力,冒着大雨,一铲铲地将沙袋和泥土堆砌起来。

朱瀚站在一旁,看着工匠们不辞辛劳地工作,心中满是感动与敬佩。他高声鼓励道:“大伙儿加把劲!等雨停了,本王定重重有赏!”

雨势终于渐渐减弱,最终停了下来。工匠们疲惫不堪,但脸上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他们迅速投入到排水工作中,利用水泵和排水沟将坑洞内的积水迅速排出。

随着积水的消退,坑洞再次露出了干燥的底部。朱瀚走下坑洞,亲自检查挖掘成果。他满意地点了点头,对老李说道:“老李,你干得漂亮!坑洞挖掘得既深又稳,本王十分满意。”

老李憨厚地笑了笑,摆手道:“这都是大伙儿共同努力的结果。王爷过奖了。”

随着坑洞的挖掘工作顺利完成,佛的铸造工程正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范模制作。

朱瀚站在新挖成的巨大坑洞旁,心中满是对接下来挑战的期待与忐忑。他转身对身旁的铁匠师傅老李说道:“老李,坑洞已成,接下来的范模制作便是关键。内范与外范的制作必须精确无误,稍有差池,便可能功亏一篑。”

老李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对工艺的敬畏:“王爷放心,老朽定当竭尽全力,确保范模万无一失。

只是这内范与外范的制作,需极为精细,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还需众工匠齐心协力。”

朱瀚微微颔首,随即召集所有工匠,围坐在坑洞边缘,详细部署接下来的工作计划:“诸位,坑洞既已挖好,接下来便是范模的制作。

内范为钟体之形,需以粘土塑造,务必精准;外范则围绕内范,用以容纳青铜溶液,亦需稳固可靠。大家需分工合作,务必精益求精。”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站起身,拱手问道:“王爷,内范与外范之间如何确保间隙均匀,以防铸造时产生气泡或裂纹?”

朱瀚沉吟片刻,看向一旁的书法家代表老张:“张先生,关于此点,你可有何建议?毕竟经文需铸于钟体之上,间隙的控制尤为重要。”

老张捋了捋胡须,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王爷,老朽以为,可在内范表面均匀涂抹一层细砂与黏土混合物,既便于脱模,又能有效控制间隙。

同时,在外范制作时,可预留排气孔,确保青铜溶液顺利填充且排出气体。”

“张先生所言极是,此法既精妙又实用。工匠们务必按照此法操作,确保范模制作无误。”

老李随即补充道:“王爷,内范的制作需要极为精细,我们要先根据设计图纸,用黏土逐步塑造出大钟的内部形状。这一过程需要极高的耐心和技巧,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成品。”

朱瀚见状,心中稍感宽慰,他转身对老李说道:“老李,你经验丰富,内范的制作便由你全权负责。务必确保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设计进行,不得有丝毫马虎。”

老李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责任与荣耀的光芒:“王爷放心,老朽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随后,朱瀚又将目光投向老张:“张先生,外范的制作同样重要。它不仅需要稳固可靠,还需预留排气孔,以确保青铜溶液能够顺畅填充并排出气体。此任务便交予你与书法家们共同负责,务必确保经文在铸造过程中不被破坏。”

老张同样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决心:“王爷放心,老朽定当与诸位工匠齐心协力,确保外范制作万无一失。”

随着朱瀚的安排完毕,工匠们迅速行动起来。老李带领着一队擅长塑形的工匠,开始着手制作内范。他们先将坑洞底部铺上厚厚的一层黏土,然后小心翼翼地按照设计图纸,一点一滴地塑造出大钟的内部形状。

“王爷,陛下急召您入宫,请速速前往。”传旨的太监手持圣旨,面色凝重地宣布道。

朱瀚心中一凛,预感到可能有要事发生,连忙整理衣冠,随太监匆匆赶往皇宫。

穿过一道道宫门,朱瀚来到了御书房前。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轻轻叩响了门扉。

“进来。”朱元璋那沉稳有力的声音从门内传来。

朱瀚推门而入,只见朱元璋正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太子朱标则站在一旁,面色同样凝重。

“臣弟朱瀚,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朱瀚行礼道。

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朱瀚起身。“瀚弟,不必多礼。朕召你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朱瀚心中虽有疑惑,但面上却不动声色,静待朱元璋下文。

朱元璋沉吟片刻,缓缓开口:“瀚弟,朕已决定铸造这尊佛钟,然而,这尊钟需有一个响亮而富有深意的名字,方能彰显其不凡。”

朱瀚闻言,心中一动,他略作思索后,恭敬地回答道:“陛下所言极是,此钟之名,当蕴含大明之威仪,又寄托对万民之福祉。臣以为,可称其为‘大明洪福钟’。

朱元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他轻轻点头,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大明洪福钟’,好名字!既体现了大明的威严与福祉,又易于传颂,正合朕意。瀚弟,你果然才思敏捷,不负朕望。”

朱标站在一旁,眼中也满是敬佩之色,他轻声附和道:“皇叔所言极是,‘大明洪福钟’之名,不仅响亮且寓意深远,实乃上上之选。”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再次投向朱瀚:“瀚弟,这尊‘大明洪福钟’的铸造之事,便全权交由你来负责。”

朱瀚躬身领命,神色凝重而坚定:“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铸造出这尊寓意深远的大明洪福钟。”

朱瀚从皇宫返回工地,一踏入工地,朱瀚便看到工匠们正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铁锤敲击声、锯木声和工匠们的交谈声交织成一首劳动的交响乐。他径直走向铁匠师傅老李,眼中闪烁着关切与期待。

“老李,我回来了。”朱瀚的声音沉稳有力,打破了工地的喧嚣。

他缓步走向老李,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关切:“老李,内范的制作进展如何了?”

老李停下手中的活计,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回答道:“王爷,内范的制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按照设计图纸,一步步用黏土塑造钟体内部,力求每一个细节都精准无误。”

朱瀚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那些精心雕琢的黏土模型,满意地说道:“很好,内范是铸造的基础,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工匠们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等佛钟铸成之日,我定会重重有赏。”

老李闻言,憨厚地笑了笑,拱手道:“多谢王爷体恤,我等自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这时,一名年轻的工匠匆匆跑来,神色略显焦急:“李师傅,外模的材料似乎不够了,我们需要更多的黏土和木材来搭建外模。”

老李眉头微皱,转头看向朱瀚:“王爷,这可如何是好?”

朱瀚略一思索,沉声道:“你速去城中调集材料,同时,我写封信给工部,让他们也协助筹备。我们必须确保材料供应充足,不能因短缺而延误工期。”

老李领命而去,朱瀚则继续留在工地,监督并指导工匠们的工作。

正当他沉思之际,一名侍卫匆匆跑来,手中拿着一封信件,气喘吁吁地说道:“王爷,工部回信了。”

朱瀚闻言,眼睛一亮,连忙接过信件,迅速拆开阅读。信中,工部表示愿意全力支持佛钟的铸造工作,并承诺将调配足够的黏土和木材,以解燃眉之急。朱瀚看罢,心中大石落地,对身旁的侍卫吩咐道:“即刻派人前往工部,协调运输事宜,务必确保材料尽快送达。”

侍卫领命而去,朱瀚则转身对身旁的老李说道:“老李,工部已经答应协助我们解决材料问题,你即刻安排人手,准备接收和储存新到的材料。”

老李闻言,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拱手道:“多谢王爷费心,我这就去安排。”说罢,他便匆匆离去,开始着手准备接收新材料的事宜。

然而,就在朱瀚以为问题即将解决之际,一名工匠突然跑来,神色焦急地报告道:“王爷,不好了!新挖的坑洞底部又发现了地下水,而且水量比之前更大,排水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朱瀚闻言,眉头再次紧锁。他沉吟片刻,对身旁的侍卫说道:“立刻召集所有工匠和负责人,到坑洞边集合,我们要重新评估情况,制定新的解决方案。”

不一会儿,工匠们和负责人纷纷赶到坑洞边,围拢在朱瀚周围。朱瀚站在高处,环视众人,沉声道:“诸位,我们遇到了新的难题——坑洞底部再次发现大量地下水。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解决方案,否则整个铸造工程将无法继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