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九百九十章 朱棣野心浮出水面

与此同时,在城南的一座古朴书院里,几位士子文人正围坐一起,品茗论道。窗外竹影婆娑,室内书香四溢,一派文雅景象。

一位手持折扇的青年才子轻摇折扇,缓缓开口:“古人云,功高震主,非智者所为。瀚王虽功勋卓著,但若不能适时退隐,恐有树大招风之虞。”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几分忧虑与深思。

“此言差矣。”对面一位身着儒衫的士子反驳道,“瀚王乃忠贞之士,一心为国,岂是贪恋权势之人?然则,身为臣子,确需懂得进退之道,以免君臣失和,国家动荡。此乃古训也。”

“兄台所言极是。”青年才子点头赞同,“我等身为读书人,当以笔为剑,不仅颂扬功臣之德,更要警省世人,君臣之义重于泰山,需时刻铭记于心。”

几位士子继续深入讨论,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像是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虽无声却有力,悄然影响着周围人的思想与看法。

而这一切,都是四皇子谋士精心策划的一部分,谣言与议论交织成网,悄然改变着京城的氛围。

几日的时光匆匆而过,朱瀚的府邸内,夜深人静之时,书房内仍灯火通明。烛他正与几位心腹幕僚围坐于案前,气氛凝重而紧张。

“诸位,”朱瀚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却难掩心中的忧虑,“我朱瀚虽无帝王之志,但对大明的忠诚之心天地可鉴。如今太子殿下正值壮年,心怀仁德,乃是我大明未来的希望。我誓要助他稳固这江山社稷。”

一位年长的幕僚,面容慈祥,捋了捋斑白的胡须,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瀚王所言极是,太子殿下乃天潢贵胄,仁德兼备,定能引领大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只是,近日京中流言四起,直指瀚王,实则意在离间您与太子殿下之间的关系。此等阴谋,不得不防。”

朱瀚轻轻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冷冽:“流言蜚语,自古有之,不足为奇。但此次不同,它像是一把无形的刀,企图割裂我们之间的信任与情谊。我们必须找到这背后的黑手,将其绳之以法。”

这时,一位年轻的幕僚挺身而出,眼神中闪烁着激昂与决心:“瀚王,我有一策。我们可以借由举办宴会、狩猎等活动,邀请太子殿下与您共同参与。在这样的场合下,增加您二人接触的机会,让世人亲眼见证您与太子殿下的深厚情谊。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朱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计甚好,既能增进我们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又能向外界展示我们的团结与和谐。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长远来看,我们还需要有更周密的布局。”

擅长谋略的幕僚见状,上前一步,压低声音,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瀚王,我有一计,或可助您一臂之力。

我们可以暗中支持那些忠于太子殿下、有才华却未得重用的官员。通过提携他们,让他们在朝堂上逐渐崭露头角,形成一股支持太子的强大力量。

同时,对于那些心怀不轨的藩王和大臣,我们可以采取分化瓦解之策。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冲突,逐步削弱其势力,让他们自顾不暇,无法再对太子殿下构成威胁。”

朱瀚听后,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他轻轻拍了拍桌案,语气中充满了决心:“此计甚妙!既符合道义,又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不过,此事需极为隐秘,不可走漏半点风声。你们且去准备,务必谨慎行事。我们不仅要守护大明的江山社稷,更要守护太子殿下的安全与尊严。”

众人领命退下,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朱瀚独自坐在案前,凝视着跳跃的烛光,心中思绪万千。

太子朱标得知朱瀚正身处流言蜚语的漩涡之中,心中焦虑万分,决定即刻动身前往朱瀚府邸,以实际行动表达他对叔父的坚定支持与信任。

推开门扉,一股淡淡的书香与沉静的氛围迎面扑来。朱瀚正端坐于案前,眉头微蹙,似乎正在沉思。见到朱标进来,他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化作温暖的笑容,连忙起身相迎:“标儿,你怎的亲自来了?快请坐。”

朱标快步上前,几步跨到朱瀚面前,两人的目光在瞬间交汇,无需言语,那份深厚的叔侄情谊已传递得淋漓尽致。

“叔父,标儿得知您近日受困于流言之中,心中实在难以安宁。标儿深知叔父对大明的忠诚与付出,更不愿因为这些无稽之谈而伤了我们叔侄之间的感情。”朱标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眼中闪烁着真挚与急切。

朱瀚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轻轻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气中满是慈爱与安慰:“标儿,叔父明白你的心意。

这些谣言不过是些宵小之辈的无端猜测罢了,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做好自己的事情,自然能够让那些流言不攻自破。”

两人并肩坐下,书房内的气氛变得格外凝重而又温馨。朱标开始详细询问朱瀚对于当前局势的看法,以及他心中的打算。

“叔父,标儿以为,我们不仅要加强朝中的情报网络,确保能够及时掌握各方动态,更要注重培养一支忠诚可靠的官员队伍。”朱标语气坚定地说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朱瀚点头表示赞同:“标儿所言极是。朝中局势错综复杂,非一人之力所能扭转。我们需要更加紧密地联合那些忠良之士,共同为太子殿下铺设一条稳固的登基之路。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先稳固自己的根基,确保在风雨来临之时能够屹立不倒。”

随着对话的深入,书房内的气氛愈发凝重而又充满希望。朱瀚缓缓说道:“标儿,你要记住,作为未来的君主,你不仅要有宽广的胸怀去容纳百川,更要有深邃的智慧去洞察人心。

朝中势力盘根错节,我们不必急于求成,而是要一步步来。首先,我们可以设立一个机制,鼓励百官畅所欲言,提出真知灼见;同时,也要加强监察力度,确保朝廷的稳定与秩序。”

“叔父,您刚才提到的这个‘谏议局’,具体是如何设想的呢?”他的语气中满是好奇与求知欲。

朱瀚微微一笑,他轻轻敲了敲桌面,仿佛是在整理思绪。“标儿,我想的是,我们可以借鉴古代先贤的智慧,设立这样一个机构。

它不仅仅是一个讨论国事的场所,更是一个汇聚各方智慧,共同为大明谋福祉的平台。我们可以邀请朝中德高望重的重臣,以及地方上那些有识之士,定期汇聚一堂,畅所欲言,无论是朝政得失,还是民生疾苦,都可以成为讨论的话题。”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叔父此计,当真是高明!这样一来,不仅能让更多的声音被听见,也能让太子殿下的仁德之名远播四方,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前来效忠。”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这也符合父皇一贯的开明政策,定能得到他的支持。”

朱瀚轻轻点头,但随即话锋一转,显露出几分深沉。“不过,标儿,设立谏议局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朝中树立起几个鲜明的榜样。

对于那些忠诚正直、勤政为民的官员,我们要给予他们应有的奖赏与提拔,让他们的事迹成为激励后人的典范。这样,才能引导整个朝局的风气,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愿意为大明效力。”

朱标沉思片刻,眉头微皱,显然是在认真考虑朱瀚的话。“叔父言之有理,只是这朝中奸佞小人不在少数,他们若是阻挠我们的计划,又该如何是好?”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几分忧虑。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标儿,对于这些人,我们不能硬碰硬,要以智取胜。我们要找到他们的弱点,或是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让他们自己先乱起来。

当然,也要准备好合法的手段,一旦时机成熟,便可以将他们逐出朝廷,还朝堂一片清明。”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大悟的光芒。“叔父的意思是,我们要像下棋一样,步步为营,以智取胜?”

“正是如此。”朱瀚点头赞许道,“标儿,你身为太子,未来的君主,必须学会运用智慧与谋略。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驾驭这大明江山,让百姓安居乐业。记住,权力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来造福苍生的。”

朱标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更加坚定的光芒。“叔父的教诲,标儿铭记于心。从今往后,标儿定当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父皇与叔父的期望。”

次日清晨,阳光还未完全驱散书房内的阴影,朱瀚便已端坐在案前,眉头紧锁,沉思着国家大事。书房内静谧无声,只有偶尔翻动书页的细微声响打破这份宁静。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扉被轻轻推开,一位身着便服的亲信匆匆步入,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之色。

他快步走到朱瀚身旁,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几分紧张与忧虑:“瀚王,有紧急消息传来,恐怕事情不妙。”

朱瀚闻声抬头,目光锐利如鹰,直射亲信而来:“何事惊慌?细细道来。”

亲信躬身行礼,声音虽低却清晰:“回禀瀚王,据可靠消息,四皇子朱棣近日在朝中活动异常频繁。他不仅私下里与几位重臣频繁会面,而且在地方上也有所布局,意图似乎并不单纯。”

朱瀚闻言,眉头紧锁得更深了,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他沉默片刻,似乎在消化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随即缓缓开口:“朱棣?他终究还是按捺不住了。你继续说,具体情况如何?”

亲信点了点头,开始详细汇报朱棣的种种举动,从每一次会面的细节到地方布局的具体内容,无一遗漏。

待亲信汇报完毕,书房内再次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朱瀚转头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繁星点点,却照不亮他心中的阴霾。“朱棣此人,野心勃勃,行事又极为隐秘,确实不容小觑。”他喃喃自语道。

这时,一位幕僚从旁轻轻插话,打破了书房内的寂静:“瀚王,既然朱棣已有所动作,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或许,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利用他的野心,反过来为我们所用。”

朱瀚闻言,目光瞬间转向那位幕僚,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哦?愿闻其详。”

幕僚上前一步,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决绝:“我们可以故意放出一些风声,让朱棣误以为我们对他放松了警惕。

比如,在某些不触及根本利益的事情上,我们可以适当给予他一些便利,让他误以为自己的计划正在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暗中加强对他的监视,收集他的罪证。待时机成熟,我们便可一举揭露他的真面目,让朝野上下都看清他的野心与阴谋。”

朱瀚听后,眼中闪过一抹赞许之色,但随即又流露出一丝谨慎。“此计虽精妙,却也如履薄冰。

我们需步步为营,确保每一步都精准无误,以免打草惊蛇,更不可让太子殿下因此受到丝毫伤害。”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大局的深思熟虑。

另一位幕僚轻轻点头,补充道:“瀚王所言极是,我等需谨慎行事。同时,我认为我们可以双管齐下。

一方面,我们暗中布局,防范朱棣的阴谋;另一方面,公开场合则需大力宣扬太子殿下的仁政与德行,让天下百姓皆知太子之贤能,以此巩固其在朝野中的声望。”

朱瀚闻言,眼中光芒大盛,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正是如此!我们要让太子殿下的仁政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同时,也要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明白,大明的未来,非他们所能动摇。”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书房内弥漫着一种团结一致、共赴时艰的氛围。朱瀚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声音洪亮而有力:“好!那我们就分头行动,务必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