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九百八十九章朱瀚,朱标大胜而归

一日午后,阳光斜洒在军营的青石路上,朱标身着铠甲,步伐稳健地在营地中巡视。突然,他的视线捕捉到了一抹熟悉的身影——赵将军正指挥着士兵进行日常训练,动作利落,指挥有方。

“赵将军,辛苦了。”朱标快步上前,语气中满是关怀,“近日边疆可还安宁?将士们的士气如何?”

时光荏苒,转眼间,朱瀚在御医们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日渐康复。一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帐篷的缝隙,轻轻拂过朱瀚的脸庞时,那双曾经因伤痛而黯淡的眼睛,此刻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皇叔,您终于好了!”朱标恰好此时踏入帐篷,见到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他快步走到床边,蹲下身子,关切地询问:“感觉如何?可有哪里感觉不适?”

朱瀚微微一笑,那笑容虽略显苍白,却温暖如春:“标儿,我无碍了。多亏这些御医妙手回春,让我得以重获新生。”说着,他轻轻转头,向一旁忙碌的御医们投去感激的目光,那眼神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医术的敬仰。

御医们见状,连忙躬身行礼,谦逊地回应:“殿下与瀚王谬赞了,救死扶伤乃我等医者本份,瀚王能康复如初,实乃上天庇佑,臣等不敢居功。”

朱标转头看向御医们,眼中满是感激,点头致谢后,又转而对朱瀚说道:“皇叔,边疆战事既已安稳,父皇在京中亦是日夜挂念您的安危。我们是否该筹备班师回朝之事了?”

朱瀚闻言,目光变得深邃而坚定,他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是啊,边疆之事既已尘埃落定,是该回去向父皇复命了。不过,在离开之前,我希望能亲自去巡视一下防线,确保一切万无一失。”

朱标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敬佩与理解,他轻声细语道:“皇叔深谋远虑,标儿明白了。我即刻去安排,确保一切妥当,待皇叔身体允许,我们便启程。”

朱瀚微笑着拍了拍朱标的肩膀,那眼中满是信任与期待。“去吧,准备周全些,别让将士们久等。”

几日后,朱瀚在朱标及诸位将领的搀扶下,缓缓步出营帐,准备开始这趟意义非凡的巡视之旅。

一路上,他详细询问着每一处关卡的布防情况,与将士们亲切交谈,那份平易近人与深切关怀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李将军,这里的哨塔修建得如何了?”朱瀚站在一座新建成的哨塔前,目光锐利地审视着每一个角落。

李将军连忙上前,恭敬地汇报:“回瀚王,哨塔已按最新图纸建成,视野开阔,防御力大增。”

朱瀚听后,满意地点点头,拍了拍李将军的肩膀:“好样的,你们辛苦了。”

大军班师回朝的日子终于到来,京城内外一片欢腾。

朱元璋站在皇宫门口,望着远方尘土飞扬的归途,心中既有期盼也有激动。他轻声对身旁的马皇后说:“瀚弟与标儿回来了,他们带着胜利的消息,也带着边疆的安宁。”

“皇弟!标儿!”朱元璋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他大步流星地迎上前,双手紧紧握住朱瀚与朱标的手,那双手仿佛承载着千言万语,传递着无尽的温情与力量。“你们辛苦了!这趟交趾之行,凶险万分,朕与百官在此恭候多时,只为亲眼见证你们凯旋的荣耀时刻。”

朱瀚的脸上洋溢着谦逊而温暖的笑容,他轻轻回握着朱元璋的手。“陛下,此言差矣。身为大明子民,保家卫国乃我等分内之事。”

夜幕降临,皇宫内灯火通明,一场盛大的庆功宴正式拉开序幕。宴席上,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朱元璋高坐于主位之上,目光慈祥地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位功臣。

“朱瀚,”朱元璋举起酒杯,目光中满是敬意,“你不仅是我的亲弟弟,更是大明的守护神。你的英勇无畏、智勇双全,让朕深感自豪。此战之后,你功不可没,朕决定加封你为‘护国亲王’,世代享受荣华富贵,以表彰你的卓越贡献。”

朱瀚闻言,连忙起身离席,跪倒在地,声音诚恳而谦逊:“陛下隆恩浩荡,臣感激涕零。但臣深知,一切荣耀皆源于陛下与将士们的信任与支持。”

四皇子朱棣,身着华服,举止间透露出一股不凡的气质,他缓缓起身,手持精致的酒杯,步伐稳健地走向朱瀚。他停在朱瀚身旁,脸上挂着一抹温和而又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轻轻碰了一下朱瀚的酒杯,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皇叔,今夜星光璀璨,宴乐融融,实乃庆贺我朝又一辉煌篇章之时。目睹您与太子殿下并肩作战,共创佳绩,侄儿心中满是敬仰与钦佩。”

朱瀚抬头,目光与朱棣交汇,那双眼中既有对晚辈的慈爱,也不乏对复杂局势的洞察。他微微一笑,举杯相迎,语气平和而谦逊:“四皇子过誉了,瀚不过一介武夫,幸得陛下与太子殿下信任,方能在边疆略尽绵薄之力。”

朱棣轻轻摇晃着手中的酒杯,酒液在杯中轻轻旋转,仿佛也在诉说着未尽之言。片刻后,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声音里多了一份不易察觉的认真:

“皇叔,世人皆言您智勇双全,太子殿下的威望稳固,背后少不得您的默默支持。侄儿时常想,若论治国安邦之策,皇叔之才,未必在太子之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周围原本热闹的氛围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凝固,宾客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杯盏,或惊讶,或好奇地望向这边。

朱瀚的眉头轻轻一皱,但很快便恢复如常,他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语气依旧平和:“四皇子此言差矣,瀚不过尽忠职守,怎敢与殿下相提并论?太子殿下乃是大明未来的希望,其德才兼备,瀚自愧不如。”

朱棣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眼神中闪过一抹精光,他压低声音:“皇叔过谦了。

侄儿以为,真正的贤能之士,不应局限于幕后之功。我朝正值变革之际,内外交困,正需有识之士挺身而出,共谋国家大计。

皇叔若有此心,侄儿愿与皇叔携手,共赴时艰,共创大明新篇,岂不快哉?”

此言一出,宴席上的气氛更加微妙,宾客们交换着眼神,心中暗自揣度着四皇子的真正意图。

朱瀚的面容在烛光映照下显得格外凝重,他微微低头,目光在酒杯中流转,片刻之后,他缓缓抬头,目光坚定地对朱棣说道:

“四皇子谬赞了,瀚身为臣子,职责所在便是辅佐太子,忠君爱国,其他念头从未有过。太子殿下德才兼备,乃是大明未来的希望,瀚自当全力支持。”

朱棣闻言。他轻轻拍了拍朱瀚的肩膀,语气中多了几分亲昵:“皇叔言之有理,是侄儿唐突了。不过,正如皇叔所言,世事难料,未来的路还长,谁又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故呢?来,侄儿敬皇叔一杯,愿我们都能顺应时势,把握自己的命运。”

两人举杯相碰,清脆的碰杯声中似乎蕴含着无数未言之语。朱瀚一饮而尽,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也有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

放下酒杯后,朱棣缓缓转身,他的眼神在宴会上扫视一圈,最终定格在朱瀚身上,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冽笑意。随后,他轻声召唤身旁的心腹谋士靠近,两人低声交谈起来。

“先生,你觉得皇叔对我们真正的态度如何?”朱棣的声音虽轻,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谋士躬身答道:“殿下,瀚王为人谨慎,心思深沉,今日之言恐难窥其真心。但观其行为举止,对太子殿下确是忠心耿耿,对我等则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朱棣点了点头,眉头微蹙:“这正是我所担忧的。皇叔威望甚高,若他日太子登基,他恐成最大变数。我们需未雨绸缪,早作打算。”

谋士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殿下,若瀚王不能为我所用,确实是一大隐患。但直接动手,确非上策。不如我们借民间之力,造势而为。”

“哦?先生有何妙计?”朱棣饶有兴趣地问道。

谋士压低声音,详细阐述了他的计划:“殿下可暗中派人散布舆论,称瀚王朱瀚乃是我大明的守护神,其功勋卓著,威望极高,已至功高震主之境。

民间向来敬仰英雄,此言一出,定能激起百姓对瀚王的无限敬仰与依赖。届时,我们再适时引导,让这份敬仰转化为对瀚王权势过大的忧虑,如此,朝野上下自会有人站出来,为陛下分忧解难。”

朱棣的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阴鸷,但随即被一抹温和的微笑所取代,他轻声对谋士说道:“此计确实精妙,但需谨慎行事。

我们要确保每一步都走得滴水不漏,既要巧妙地在太子朱标心中种下疑虑的种子,又不能让父皇朱元璋察觉到我们的丝毫动作。民间舆论,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为我所用,亦能伤人伤己,务必小心驾驭。”

谋士微微躬身,眼中闪烁着对朱棣策略的认同与钦佩,他细细分析道:“殿下言之有理,臣已精心布置,所选之人皆是口风紧、心思细腻之辈。

他们在散布言论时,会巧妙融合对瀚王功绩的赞美与对太子殿下能否驾驭如此重臣的微妙忧虑,让这一切听起来更像是民间自发的声音,而非人为操控。

如此,太子殿下自然会心生警觉,而陛下即便耳闻,也只会视其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难以追查到殿下头上。”

朱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满意,随即话锋一转,语气中多了几分深沉:“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在朝堂之上布局。

你需秘密联络几位有才情的士子文人,让他们在撰写文章诗词时,不经意间流露出‘功臣当适时退隐,以保君臣和谐’的意味。

这些文字需含蓄而深刻,既能引起朝臣们的共鸣,又不会显得太过刻意,从而进一步在太子与瀚王之间构建起一道无形的隔阂。”

谋士听后,眼中精光一闪,拱手领命道:“殿下深谋远虑,臣佩服之至。臣即刻着手安排,确保每一步都按照殿下的布局精准执行,让这一切看似自然发生,实则尽在掌握之中。”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京城的青石板路。街巷间,茶馆、酒楼、市集相继开门迎客,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在这喧嚣之中,四皇子的谋士精心编织的谣言,如同春日里不经意间飘散的柳絮,轻轻柔柔地落入了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城东的一家老茶馆内,茶香袅袅,几位茶客围坐一桌,享受着这清晨的宁静与闲适。

其中一位年长的茶客,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对同伴们说道:“诸位可知,近日京中流传着一则秘辛?”众人闻言,纷纷竖起耳朵,好奇地凑近。

“说来听听。”一位急性子的茶客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你们可曾记得瀚王朱瀚?那可是咱们大明的守护神啊!”年长的茶客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敬畏的光芒,“想当年,瀚王驰骋沙场,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让北边的蛮子闻风丧胆。没有他,哪有咱们今日的太平日子?”

“哎呀,瀚王的事迹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另一茶客接话道,“只是,如此大功之人,太子殿下真能驾驭得了吗?”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几分忧虑。

“正是啊!”年长的茶客叹了口气,“瀚王战功赫赫,威望极高,太子殿下虽英明神武,但毕竟是初出茅庐,二人之间若有分歧,只怕……”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言下之意已不言而喻。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点担心。”旁边一位看似文弱的茶客忧虑地说道,“大明可不能因内讧而动荡不安啊!”

“是啊,是啊。”众人纷纷附和,议论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莫名的紧张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