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九百三十八章 户部尚书病倒。科举改革

两人继续漫步在御花园中,朱瀚忽然话锋一转,沉声道:“标儿,朝中之事错综复杂,除了贪腐,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你身为储君,还需多留意朝中各派势力的动向,确保大局稳定。”

朱标闻言,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点了点头,道:“瀚王叔所言极是。侄儿近来也在密切关注朝中动向,发现有几位重臣私下里来往甚密,似乎有所图谋。”

朱瀚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地看向朱标:“哦?你可有确凿证据?”

朱标摇了摇头,眉头紧锁:“目前尚无确凿证据,只是他们之间的交往过于频繁,且常在父皇面前进言,试图影响朝政决策。”

朱瀚沉吟片刻,道:“此事不可掉以轻心。你需暗中派人监视,同时加强与其他忠臣的联系,确保一旦有事发生,能迅速应对。”

朱标点头应允,随即又问道:“瀚王叔,朝中人才济济,但真正能为国分忧者却不多。侄儿欲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却不知从何着手。”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殿下所言极是。选拔人材,首在公正无私。你可从科举之外,增设特才举荐之制,鼓励地方官员举荐有真才实学者入朝为官。同时,对于在任官员,也应定期考核,优胜劣汰,确保朝廷之中皆为能者。”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瀚王叔此计甚妙!侄儿即刻着手准备,力求为大明选拔更多英才。”

两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间已走至御花园的尽头。朱瀚停下脚步,转身望向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你肩上担子沉重,但切记,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保持冷静与坚定。只要心中有民,手中有策,便没有克服不了的挑战。”

朱标郑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决心与信心:“瀚王叔的教诲,标儿铭记于心。标儿定当不负所托,为大明江山鞠躬尽瘁。”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间的信任与支持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后,朱瀚拍了拍朱标的肩膀,道:“时候不早,你早些回去休息吧。明日还需早起处理朝政。”

朱标躬身行礼,道:“侄儿告退,瀚王叔也请早些歇息。”

朱瀚目送朱标离去后,独自站在御花园中,望着满天繁星,不知在想些什么。

次日清晨,朱瀚早早起身,准备前往户部继续推进改革事宜。然而,刚踏入王府大门,便见一名侍从匆匆跑来,神色紧张地禀报道:“殿下,不好了!户部尚书李大人今早突然病倒,无法处理公务!”

朱瀚闻言,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速去请御医前来诊治!”朱瀚沉声吩咐道。同时,他心中已开始盘算如何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

不久,御医匆匆赶来,为户部尚书诊断后,神色凝重地禀报道:“殿下,李大人乃是积劳成疾,需好生休养。短时间内恐难以处理公务。”

朱瀚闻言,心中更加焦急,但此时绝不能自乱阵脚。他立刻召集了心腹幕僚,商讨应对之策。

“李大人病倒,户部之事不可一日无主。”朱瀚沉声道,“我们必须迅速找到合适的人选代理户部尚书之职,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一位幕僚建议道:“殿下,不如暂由张先生代理户部尚书之职。张先生多年来一直负责户部事务,对户部情况了如指掌,且为人公正无私,定能胜任此职。”

朱瀚微微点头,觉得这个建议颇为可行。他当即决定,由张先生暂时代理户部尚书之职,并亲自前往户部宣布这一决定。

在户部大堂内,朱瀚环视四周,沉声道:“诸位,李大人病倒,乃我户部之大不幸。但改革之事不可停滞。本王决定,暂由张先生代理户部尚书之职,继续推进改革事宜。”

张先生闻言,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表示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厚望。

朱瀚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官员,沉声道:“户部乃国家财政之根本,关乎国计民生。本王希望诸位能齐心协力,共同支持张先生的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众官员纷纷表示定当全力配合张先生工作,共同为改革贡献力量。朱瀚见状,心中稍感宽慰。

随后,朱瀚又亲自前往宫中,向朱元璋禀报了户部尚书病倒及张先生代理之事。朱元璋听后,眉头紧锁,但最终还是点头应允了朱瀚的决定。

“瀚弟,你行事向来稳重可靠。此事便交由你全权处理。务必确保户部事务不受影响,改革顺利进行。”朱元璋沉声道。

朱瀚躬身行礼,道:“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退出御书房后,朱瀚心中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回到王府,朱瀚并未急于休息,而是立刻召集了张先生及几位心腹幕僚,进一步商讨户部接下来的工作安排。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众人严肃而专注的脸庞。

“张先生,你暂代户部尚书一职,责任重大。”朱瀚的声音沉稳有力,“我们必须确保改革措施不仅不中断,还要加速推进。”

张先生躬身行礼,眼神坚定:“殿下放心,属下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殿下与陛下厚望。”

朱瀚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户部事务繁杂,我们必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李先生,你负责继续清查账目,务必确保每一笔开支都清晰可查;王先生,你则负责新财务管理制度的细化与实施,确保制度能够有效遏制腐败。”

众人纷纷领命,书房内气氛一时之间变得更为紧张而有序。朱瀚见状,心中稍感宽慰,知道有了这些得力助手,户部的工作定能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东宫内,朱标也正与几位忠诚的大臣商讨着朝中的局势与改革事宜。御书房内,烛光柔和,映照出朱标凝重而坚毅的面容。

“诸位大人,瀚王叔在户部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我们必须在朝中给予他最大的支持。”朱标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改革之事,刻不容缓,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一位老臣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所言极是,老臣虽年迈,但仍愿为殿下与瀚王殿下效犬马之劳。只是朝中局势复杂,我们需步步为营,谨慎行事。”

朱标点头赞同:“大人所言有理,我们必须加强朝中的监察力度,确保每一项改革措施都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也要广泛听取朝臣与百姓的意见,确保改革措施符合民意。”

另一位年轻的大臣补充道:“殿下,臣以为我们还可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收集与处理朝臣与百姓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改革策略。”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计甚妙!我们可设立一个‘民意监督司’,专门负责此事。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气氛一时之间变得热烈而积极。

数日后,朱瀚与朱标再次在御书房内会面,向朱元璋汇报改革的最新进展。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深邃而威严。

“瀚弟、标儿,改革之事进展如何?”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朱瀚与朱标躬身行礼后,朱瀚首先禀报道:“陛下,户部在李大人病倒后,张先生暂代尚书之职,改革措施得以继续推进。账目清查工作已接近尾声,新财务管理制度也正在逐步实施。”

朱标接着补充道:“父皇,朝中监察力度已加强,同时设立了‘民意监督司’,负责收集与处理朝臣与百姓的反馈意见。目前看来,改革措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认可。”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二人行事果敢而周密,朕心甚慰。改革之路虽长且艰,但只要心中有民,手中有策,便无惧任何挑战。”

朱瀚与朱标齐声应道:“臣(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君臣三人又就朝中诸事商议良久,直至夜幕降临,方始告退。走出御书房,朱瀚与朱标并肩走在回廊上。

“瀚王叔,此次改革能够顺利推进,多亏了你与诸位的鼎力支持。”朱标感激地说道。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标的肩膀:“殿下言重了,此乃我等分内之事。只要殿下能够坚定改革决心,我等自当全力辅佐。”

朱瀚与朱标并肩走出御书房,夜色已深,宫灯昏黄的光晕洒在两人身上,为这静谧的夜晚添了几分温馨。朱瀚停下脚步,转身望向朱标,眼中满是关切与期望。

“标儿,改革之路虽已初见成效,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朱瀚语重心长地说,“朝中势力错综复杂,我们不仅要应对明面上的阻碍,更要提防暗中的算计。”

朱标点了点头,神色坚定:“瀚王叔放心,标儿明白。标儿会时刻保持警惕,绝不让任何奸佞之徒有机可乘。”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标的肩膀,继续说道:“你有这份决心,我甚感欣慰。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同时着手解决其他紧迫的问题。”

朱标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片刻后他开口问道:“瀚王叔,除了贪腐之外,朝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朱瀚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人才选拔与任用,乃是国家之根本。我们必须确保每一位入朝为官者,皆是德才兼备之人。因此,科举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应广开才路,不拘一格。”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瀚王叔所言极是,标儿也正有此意。科举虽好,但过于僵化,难以全面考察人才。我们或可增设实践考核,让真正有能力者脱颖而出。”

朱瀚赞许地点了点头:“此计甚妙。实践考核不仅能更全面地评估人才,还能激励士子们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官员的日常考核,确保他们始终勤勉尽责。”

朱标点头赞同,接着说道:“瀚王叔,还有一事标儿颇为忧虑。朝中派系林立,各自为政,长此以往,恐生内乱。”

朱瀚神色凝重,沉声道:“此事确需重视。标儿,你可尝试推行一些跨部门的合作项目,让各派系官员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进了解与合作,逐步消除隔阂。”

朱标眼睛一亮,点头道:“瀚王叔高见!标儿即刻着手安排,希望能借此机会促进朝中的团结与和谐。”

两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间已来到王府门前。朱瀚停下脚步,望着朱标,语重心长地说:“标儿,你肩上担子沉重,但切记,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保持冷静与坚韧。大明江山的未来,就寄托在你身上了。”

朱标郑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决心与信念:“瀚王叔的教诲,标儿铭记于心。标儿定当不负所托,为大明江山鞠躬尽瘁。”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去吧,早些休息。明日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你处理。”

朱标躬身行礼,转身离去。望着朱标远去的背影,朱瀚心中既有欣慰也有忧虑。

回到王府书房,朱瀚并未立即休息,而是召来了几位心腹幕僚,继续商讨接下来的改革计划。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众人严肃而专注的脸庞。

“诸位,今日与标儿一番长谈,我深感朝中之事仍需我们共同努力。”朱瀚沉声道,“接下来,我们要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科举制度改革和跨部门合作项目。”

一位幕僚躬身问道:“殿下,科举制度改革具体应如何实施?”

朱瀚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我们可增设实践考核环节,让士子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可考虑引入外部评审机制,确保考核的公正与透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