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九百三十七章 设立审计机构,北方部族异动

朱瀚耐心倾听,不时点头,偶尔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讨论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在宫中,朱标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自己作为储君,不仅要支持朱瀚的改革,更要稳定朝局,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于是,他亲自召见了几位朝中重臣,商讨如何为改革试点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

御书房内,气氛同样凝重而热烈。朱标端坐在书案后,面色严肃而专注。几位重臣依次上前,表达了对改革试点的看法与建议。

“殿下,改革虽好,但难免触动既得利益者,恐生变故。”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朱标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老大人所言极是,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坚定决心,勇往直前。本王已命人加强宫中守卫,确保改革期间的安全稳定。同时,本王将亲自监督改革试点的实施过程,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得到有效执行。”

另一位大臣补充道:“殿下,臣以为,我们还应加强舆论宣传,让朝臣与百姓都明白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只有赢得民心,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朱标点头赞同:“此言有理。本王已命人起草改革宣言,将改革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公之于众。同时,加强与各地官员的沟通,确保他们理解并支持改革。”

讨论在御书房内热烈地进行着,每位大臣都积极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而朱标则耐心倾听,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改革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一位中年大臣站了出来,声音沉稳而有力:“殿下,臣以为,改革不仅需要朝中的支持,更需地方官员的积极配合。若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改革措施恐难落地。因此,必须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

朱标闻言,目光微微一亮,点头道:“大人所言极是。地方乃国家之根本,若地方不稳,朝中改革亦是空中楼阁。本王已命人着手制定地方官员的考核新标准,并增设巡视御史,定期巡查各地,确保改革措施得以贯彻执行。”

另一位年轻的大臣接着说道:“殿下英明,但臣以为,改革还需注重民生改善,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惟有如此,方能赢得民心,巩固改革成果。”

朱标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赞许:“大人所言甚是。改革之本,在于利民。本王已命户部着手制定减税政策,并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以期改善百姓生活,增强国家根基。”

讨论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最终朱标站起身来,目光扫过众位大臣,语气坚定而有力:“诸位大人,今日之议,本王受益匪浅。改革之路虽长且艰,但有诸位鼎力支持,本王信心倍增。望诸位能继续为本王出谋划策,共谋大明江山之繁荣。”

众大臣纷纷起身,躬身行礼,齐声应道:“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殿下,共成大业。”

朱标微微颔首,随即挥手示意众人退下。待大臣们陆续离去后,他独自站在御书房内,望着窗外深邃的夜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与此同时,在王府的书房内,朱瀚也正与几位心腹幕僚商讨着改革的具体细节。烛光摇曳下,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专注与认真。

“殿下,关于新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臣以为需明确各级官员的财务权限与责任,确保每一笔开支都有据可查。”一位幕僚躬身说道,语气中透露出对制度的深思熟虑。

朱瀚微微点头,赞许道:“先生所言极是。新制度不仅需明确权限与责任,更需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与监督机制,防止官员滥用职权。”

另一位幕僚接着说道:“殿下,臣以为,在推行新制度的同时,还需加强对官员的财经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能力,确保新制度得以顺利实施。”

朱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深思:“培训之事确为关键。本王将命户部设立财经学院,定期为官员提供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讨论逐渐深入,各项改革措施逐步细化。朱瀚深知,改革之路虽充满挑战,但只要步步为营、精心筹划,定能取得成功。

几日后,朱瀚与朱标再次相聚于御书房内,向朱元璋详细汇报了改革的最新进展。朱元璋听后,面色凝重却难掩赞许之色。

“瀚弟、标儿,你二人行事果敢而周密,朕心甚慰。”朱元璋缓缓说道,目光中透露出对两位侄子的信任与期待,“改革之事,关乎大明江山社稷,望你二人能继续努力,不负朕之厚望。”

朱瀚与朱标躬身行礼,齐声应道:“臣(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朱元璋微微颔首,随即话锋一转:“不过,改革之路必多波折。你二人需时刻保持警惕,既要防内忧,亦要御外患。朕已命锦衣卫加强监察力度,确保改革期间朝野稳定。”

朱瀚与朱标闻言,皆是神色一凛,深知改革之路虽已启程,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朱瀚微微欠身,沉声道:“陛下所言极是,臣等必当谨遵圣意,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朱标也躬身行礼,语气坚定:“父皇放心,儿臣定当与瀚王叔携手,共克时艰,确保改革期间朝野安宁。”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对两位侄子的信任与期望。他沉吟片刻,继续说道:“瀚弟,标儿,朕知你二人皆是忠心耿耿,才智过人。然则,朝中局势复杂多变,改革之路必非坦途。朕望你二人能相互扶持,共谋大计,为大明江山稳固贡献心力。”

朱瀚与朱标齐声应道:“臣(儿臣)遵旨,定不负陛下厚望。”

随后,朱元璋话锋一转,提及朝中另一桩要事:“近来,朕闻北方边境时有不稳,虽有边将镇守,但朕心仍忧。瀚弟,你曾在军中历练多年,对军事颇有见地,以为此事当如何应对?”

朱瀚闻言,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答道:“陛下,北方边境不稳,实乃内忧外患交织所致。臣以为,当双管齐下,一则加强边防,提升军备,确保边境安宁;二则安抚民心,减轻边民负担,以稳根基。此外,还应加强与周边部族的沟通,以和为贵,避免无谓的冲突。”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瀚弟所言,深得朕心。标儿,你身为储君,亦需对军事有所了解,日后方可统御万军,安定四方。”

朱标连忙躬身答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定当虚心学习,不负父皇期望。”

君臣三人又就朝中诸事商议良久,直至夜幕降临,方始告退。朱瀚与朱标并肩走出御书房,心中皆是沉甸甸的责任感。

走在回廊上,朱瀚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今日陛下所提之事,你需牢记于心。军事乃国家根本,不可不察。”

朱标点头应道:“瀚王叔放心,侄儿定当勤勉学习,不负父皇与瀚王叔的期望。”

两人正说话间,一名侍从匆匆走来,躬身禀报道:“殿下,兵部有紧急军报传来,请二位殿下速往兵部商议。”

朱瀚与朱标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决绝。朱瀚沉声道:“速去兵部。”

兵部大堂内,灯火通明,几位将领正焦急地等待着。见朱瀚与朱标到来,连忙上前行礼。朱瀚挥手示意免礼,直接问道:“紧急军报所言何事?”

一位将领连忙呈上军报,神色严峻:“回禀殿下,近日北方边境有部族异动,似有侵扰边境之意。我军已加强戒备,但兵力分散,恐难以应对大规模侵袭。”

朱瀚接过军报,迅速浏览一遍,眉头紧锁。他沉吟片刻,转头对朱标说道:“标儿,此事关乎大明安危,你我需即刻商议对策。”

朱标点头,神色坚定:“瀚王叔所言极是,侄儿愿与瀚王叔共商大计。”

两人随即与兵部将领们围坐一堂,就边境局势、兵力部署、后勤保障等事宜进行了深入讨论。朱瀚凭借其丰富的军事经验,提出了多项切实可行的建议;朱标则展现出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局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讨论持续至深夜,最终制定出一套详尽的应对方案。朱瀚与朱标相视一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信心与决心。朱瀚沉声道:“明日一早,你我便将方案呈报给陛下,务必确保边境安宁。”

朱标点头应道:“瀚王叔放心,侄儿定当全力以赴。”

朱瀚与朱标并肩走出兵部大堂,夜色已深,但两人的心中却充满了紧迫与决心。回到王府,朱瀚并未直接休息,而是召来了几位心腹幕僚,再次细细推敲起应对北方边境局势的方案。

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朱瀚凝重的面容。他缓缓展开地图,手指在北方边境线上滑动,沉声道:“诸位,北方部族异动,非小事一桩。我们需制定一套万全之策,既要确保边境安宁,又要避免不必要的战争。”

一位年长的幕僚凑近地图,眉头紧锁:“殿下所言极是。但边境辽阔,兵力分散,若集中一处,他处恐有疏漏。”

朱瀚点头,目光深邃:“确实如此。我意,可先派遣精锐斥候,深入敌后,探明其虚实及意图。同时,加强边境各要塞的防御工事,确保一旦战事爆发,能迅速反应。”

另一位幕僚补充道:“殿下,我们还需考虑后勤保障。粮草、军械需提前筹备,确保前线无忧。”

朱瀚点头,看向负责后勤的幕僚:“此事便交予你全权负责。务必确保物资充足,运输畅通无阻。”

讨论逐渐深入,各项细节逐一敲定。朱瀚深知,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无数将士的生死与国家的安危,因此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次日清晨,朱瀚与朱标早早入宫,将昨夜商讨的方案详细呈报给朱元璋。朱元璋听后,面色凝重,但眼中也闪过一丝赞许:“瀚弟、标儿,你二人行事周密,朕心甚慰。此方案可行,即刻传令下去,着手准备。”

朱瀚与朱标领命,心中满是激动与责任。退朝后,朱瀚又匆匆赶往兵部,亲自督促各项准备工作。而朱标则返回东宫,着手协调朝中各方力量,确保改革与边防两不误。

数日后,北方边境的局势逐渐明朗。朱瀚派遣的斥候传回密报,证实部族异动乃因连年干旱,食物短缺所致,并非有意挑衅大明。朱元璋闻讯,心中稍安,但仍命朱瀚继续密切关注,以防不测。

这一日,朱瀚在兵部处理完公务,正准备返回王府,却在宫门外偶遇了太子朱标。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地并肩步入御花园。

“瀚王叔,近日边防之事可有新进展?”朱标轻声问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关切。

朱瀚微微点头,神色稍缓:“幸得斥候得力,已探明北方部族异动之因。目前看来,尚无大规模战事之忧。但边防不可松懈,仍需加强戒备。”

朱标闻言,轻轻松了口气:“如此便好。瀚王叔连日操劳,也要注意休息才是。”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标的肩膀:“殿下亦是。你我肩上担子都不轻,但只要齐心协力,定能共克时艰。”

两人边走边谈,不觉间已至御花园深处。朱瀚停下脚步,望着满园春色,心中却仍想着朝中之事:“标儿,边防之事虽暂告一段落,但朝中改革之事仍需加紧推进。你那边进展如何?”

朱标沉吟片刻,答道:“瀚王叔放心,改革之事正有序进行。户部试点已初见成效,朝中贪腐之风似有收敛。但阻力亦不小,不少既得利益者暗中阻挠。”

朱瀚闻言,眉头微皱:“此事我早有预料。改革之路本就充满荆棘,但只要心中有民,手中有策,便无惧任何挑战。殿下需坚定决心,切勿半途而废。”

朱标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瀚王叔教诲的是。标儿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与瀚王叔所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