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学士相助,边疆异动

朱瀚点头赞许,随即转向负责后勤的王将军:“王将军,粮草辎重乃大军命脉,你务必确保补给线畅通无阻,同时加强营地周边的警戒,防止敌军偷袭。”

王将军躬身应命:“末将领命,定当全力以赴,确保大军无后顾之忧。”

部署完毕,朱瀚站在地图前,凝视着边疆的每一寸土地,心中暗自盘算着敌军的动向。

与此同时,在京城中,太子朱标正在东宫与几位心腹幕僚商议朝中之事。

“诸位,瀚王叔与棣王叔已在朝中提出设立都察院的建议,并得到了父皇的赞许。此乃清除贪腐、整肃朝纲的大好时机。”朱标的语气中充满了决心。

一位老练的幕僚上前一步,躬身道:“殿下所言极是。然朝中贪腐根深蒂固,非一日之功可除。殿下需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朱标点头赞同:“先生所言甚是。孤欲亲自前往瀚王叔与棣王叔府上,再次表明孤支持改革之决心,并询问他们有何具体需要孤协助之处。”

众幕僚闻言,纷纷表示赞同。次日清晨,朱标带着几位心腹幕僚,分别前往朱瀚与朱棣的府邸。在朱瀚的书房中,朱标再次见到了这位威严而又不失亲和的叔王。

“瀚王叔,孤此次前来,一是为了再次表明孤对改革之支持,二是想问问王叔有何具体需要孤协助之处。”朱标的话语中充满了诚挚。

朱瀚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殿下厚爱,臣弟感激不尽。目前都察院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但朝中仍有许多顽固势力对改革持反对态度。臣弟希望殿下能在朝堂上多加声援,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支持。”朱瀚的话语中既有请求也有期待。

朱标郑重地点了点头:“瀚王叔放心,孤定当全力以赴。孤会在朝堂上据理力争,为改革扫清障碍。”

随后,朱标又前往朱棣的府邸,与这位智谋过人的叔王商议改革之事。在朱棣的书房中,两人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谈。

“棣王叔,孤深知您对改革亦有独到见解。不知您认为目前改革最大的阻力何在?”朱标开门见山地问道。

朱棣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殿下所言极是。改革之路确实充满荆棘。臣弟以为,最大的阻力莫过于朝中那些既得利益者。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手段阻挠改革。”

朱标闻言,眉头紧锁:“那依棣王叔之见,当如何破局?”

朱棣沉吟片刻后道:“殿下需联合朝中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改革洪流。同时,对那些顽固不化的既得利益者,也要采取必要的手段予以打击。”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棣王叔所言极是,孤明白了。孤会尽力联合朝中支持改革的力量,共同对抗那些阻碍改革的既得利益者。”

朱棣点头,语气中透露出几分赞许:“殿下有此决心,乃是大明之幸。臣弟愿为殿下出谋画策,助殿下顺利完成改革大业。”

朱标站起身来,拱手道:“有棣王叔相助,孤心中甚安。孤会记住今日之谈,必当全力以赴。”

两人又交谈了片刻,朱标便起身告辞,带着心腹幕僚离开了朱棣的府邸。回到东宫后,朱标立刻召集幕僚们商议如何进一步推动改革,并准备在朝堂上为改革争取更多的支持。

与此同时,边疆的战场上,朱瀚正亲自督战,指挥着大军抵御敌军的进攻。他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紧盯着战场上的每一个动向。

“张将军,敌军攻势凶猛,我们必须稳住阵脚,不可自乱阵脚。”朱瀚沉声对身旁的张将军说道。

张将军点头,神色坚定:“王爷放心,末将已命令各营加强防守,同时派出斥候探查敌军动向,一旦有变,我们便能迅速应对。”

朱瀚点头,心中稍感安慰。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双方互有伤亡,但朱瀚凭借着过人的智谋和将士们的英勇,成功地守住了阵地。夜幕降临,敌军见无机可乘,只好撤退。

朱瀚站在高台上,望着敌军远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回到营帐中,朱瀚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接下来的战略部署。只有制定出周密的计划,才能确保边疆的安宁和将士们的安全。

“诸位将领,敌军虽然暂时撤退,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他们很可能会卷土重来,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朱瀚沉声对将领们说道。

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朱瀚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他的指挥和决策总能让他们信服。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朱瀚亲自督战,指挥着大军加固防线、修筑工事、筹集粮草。同时,他还派出斥候深入敌后,收集情报,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而在京城中,太子朱标也在为改革而忙碌着。他频繁地召见朝中支持改革的重臣,与他们商议如何进一步推动改革。同时,他还亲自前往皇宫,向父皇朱元璋汇报改革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

“父皇,儿臣正全力推动改革之事,但朝中阻力重重,许多既得利益者不惜一切手段阻挠改革。”朱标在朱元璋面前躬身禀报道。

朱元璋闻言,眉头紧锁。

“标儿,你有这份决心和勇气,父皇很欣慰。但改革之事需谨慎行事,不可操之过急。你要联合朝中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对抗那些阻碍改革的人。”朱元璋沉声对朱标说道。

朱标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父皇的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儿臣定当谨慎行事,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改革。”

朱元璋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标儿,你长大了,懂得深思熟虑,朕心甚慰。记住,改革非一日之功,需有恒心和毅力。同时,你也要学会借力打力,利用朝中的清流之士和忠臣,共同对抗那些贪腐之徒。”

朱标躬身行礼,恭敬地答道:“儿臣明白,定不负父皇厚望。”

退出御书房后,朱标心中充满了决心和斗志。他立刻召集了心腹幕僚,商议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诸位,父皇已经明确表态支持我们的改革,这是我们的大好机会。”朱标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接下来,我们要分头行动,一方面继续加强与朝中清流之士的联系,争取他们的全力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开始着手调查那些贪腐官员的证据,为将来的清算做好准备。”

一位老练的幕僚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英明。不过,我们在行动时还需格外小心,以免打草惊蛇,让那些贪腐之徒有所察觉。”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先生所言极是。我们在行动时确实需要谨慎行事,但也不能畏首畏尾。我们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快地收集证据,为改革扫清障碍。”

另一位幕僚补充道:“殿下,我们还可以利用京城的舆论力量,通过清流之士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赢得更广泛的支持。”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此计甚妙!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公开的辩论和集会,让清流之士和贪腐之徒在朝堂上正面交锋,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他们的真面目。”

众幕僚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便开始分头行动。

朱标亲自前往了几位重要的清流之士家中,与他们商议具体的行动计划。

与此同时,在边疆的战场上,朱瀚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新的战役。

“张将军,我们的斥候已经探明敌军的动向,他们正在集结重兵,准备对我们发动新一轮的进攻。”朱瀚站在高台上,凝视着远方的敌军阵地,沉声对张将军说道。

张将军神色严峻,拱手道:“王爷,末将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迎敌。”

朱瀚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决绝:“好!我们这次要主动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传令下去,全军整备,明日一早,我们便向敌军发动攻击!”

张将军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振奋,高声应道:“末将领命!即刻传令下去,全军准备,明日誓要痛击敌军!”

朱瀚点头,目光扫过众将领,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将领,此战关系重大,不仅关乎边疆安宁,更关乎朝中改革的成败。我们务必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众将领齐声应和,士气高昂。朱瀚转身对身旁的李副将道:“李副将,你率领精锐斥候,继续深入敌后,务必探明敌军所有动向,特别是他们的补给线和指挥所位置。”

李副将领命,正欲退下,朱瀚又补充道:“记住,安全第一,情报务必准确无误。”

李副将躬身行礼,坚定道:“末将明白,定不负王爷所托。”

部署完毕,朱瀚独自站在营帐外,望着星空,心中思绪万千。

次日清晨,随着一声令下,朱瀚率领大军向敌军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势。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双方将士浴血奋战。

朱瀚骑在高头大马上,手持长枪,亲自冲锋陷阵。他目光如炬,每一枪都精准地刺向敌军的要害之处,所向披靡。

“王爷威武!”士兵们见状,士气大振,纷纷跟随朱瀚奋勇杀敌。

战至中午,敌军渐渐不支,开始溃败。朱瀚乘胜追击,率军深入敌阵,直捣黄龙。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赶来,神色紧张地禀报道:“王爷,敌军主力突然向南方撤退,似乎有诈!”

朱瀚眉头紧锁,迅速分析战局。

“传令下去,”朱瀚沉声道,“全军保持警惕,不可轻敌。张将军,你率一部兵力追击敌军主力;李副将,你带领斥候继续探查敌情,特别是注意敌军是否有伏兵。”

将领们领命而去,朱瀚则亲自督战,确保大军行动有序不乱。

不久,张将军传来捷报,称已成功击溃敌军主力,并斩杀敌军大将数名。然而,李副将也传来紧急情报,称在敌军撤退路线上发现大量伏兵迹象。

朱瀚闻言,心中一凛。他立刻意识到,这是朱棣设下的圈套。他迅速调整战术,命令大军改道而行,避开敌军伏击圈。

“王爷英明!”将领们纷纷赞叹道。若非朱瀚及时识破敌军诡计,大军恐怕已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经过一番激战,朱瀚终于率军成功击败敌军,并收复了失地。他站在高处,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心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对将士们牺牲的哀悼。

“传令下去,”朱瀚沉声道,“即刻打扫战场,救治伤员。同时,加强警戒,防止敌军卷土重来。”

将领们领命而去,朱瀚则独自站在高处,凝视着远方。

与此同时,在京城中,太子朱标正焦急地等待着边疆的战报。

不久,一名太监匆匆步入东宫,手中拿着一封边疆急报。朱标连忙接过急报,仔细阅读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太好了!瀚王叔大获全胜!”朱标激动地站起身来,对身旁的心腹幕僚道,“速速将这一喜讯告知朝中重臣和清流之士们,让他们也安心一些。”

心腹幕僚领命而去,朱标则继续留在书房中,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推动改革进程。

不久,朝中重臣和清流之士们纷纷前来祝贺朱标和朱瀚的胜利。他们深知这场胜利对朝中改革的重大意义,因此纷纷表示将继续全力支持改革事业。

朱标一一感谢他们的支持,并鼓励他们继续为改革事业贡献力量。同时,他也向众人透露了下一步的改革计划,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众人纷纷献言献策,气氛热烈而融洽。与此同时,在朱棣的府邸中,他得知边疆战败的消息后脸色铁青。“传令下去,”朱棣咬牙切齿地命令道,“立刻加强京城的防守和情报收集工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