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八百九十二章 朝堂发难!太子欲做和事佬

张将军站起身来,拱手道:“王爷放心,末将已命斥候严密监视敌军动向,一旦有变,定能迅速应对。”

李将军也接过话茬:“末将已加强营地防御,确保万无一失。只是,朝中局势复杂多变,王爷还需早作打算。”

朱瀚微微点头,沉声道:“朝中之事,我自有安排。你们只需守好边疆,确保大明的疆土安宁。记住,我们的使命不仅在于战场上的胜利,更在于守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将领们齐声应和,士气高昂。朱瀚望着他们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次日清晨,京城内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朝臣们纷纷入宫,准备参加早朝。朱棣也早早来到宫中,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清流之士们则聚集在一起,低声商议着对策。一位年长的清流领袖沉声道:“诸位,今日早朝,我们必须团结一致,揭露朱棣的罪行,为朝纲清明尽一份力。”

众清流之士纷纷点头,眼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早朝开始,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地扫视着下方的朝臣。朱棣与朱瀚分列两旁,气氛紧张而凝重。

清流之士中一位年轻朝臣站了出来,高声奏道:“陛下,微臣有本启奏。近年来,朝中贪腐之风盛行,尤以四皇子朱棣为甚。微臣手中握有确凿证据,恳请陛下明察。”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哗然。朱棣面色微变,但很快恢复了镇定。他微微一笑,拱手道:“陛下,微臣行事光明磊落,从无贪腐之行。此等无端指责,实乃小人构陷。恳请陛下明鉴。”

朱元璋眉头紧锁,沉声道:“此事关乎重大,必须详查。朱棣,你且退下,待朕查明真相后,再做定夺。”

朱棣闻言,面不改色,缓缓退至一旁,心中却已暗自盘算着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势。此次发难,背后必有朱瀚的推手,但表面上的镇定是他此刻最需要的伪装。

朱元璋的目光扫过朝堂,最终落在朱瀚身上,沉声问道:“瀚弟,对此事你有何看法?”

朱瀚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后,语气平和而坚定地说:“陛下,微臣以为,朝中贪腐之事,实乃国家之大患,不可不察。微臣虽与朱棣殿下素有政见不合,但在清除贪腐、整肃朝纲一事上,微臣愿与朱棣殿下共谋大计,以正国家风气。”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朱棣心中虽惊,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微笑,心中暗赞朱瀚的机智与大局观。他随即上前一步,附和道:“瀚王所言极是,儿臣亦愿与瀚王携手,共除朝中蛀虫,还我大明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你二人能如此同心协力,实乃国家之幸。此事,朕自会派人详查,务求公正严明。”

这时,一位年长的清流之士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微臣以为,清查贪腐非一日之功,需设立专门机构,长期监督,方能根除此患。”

朱元璋沉吟片刻,缓缓道:“卿家所言有理,此事关乎国家根本,确需慎重考虑。朕意已决,即日起设立都察院,专司监察百官之职,卿等可有何合适人选推荐?”

清流之士们闻言,纷纷上前,推荐自己心中合适的人选。朝堂之上,一时之间讨论热烈,气氛活跃。

朱瀚与朱棣站在一旁,默默观察着这一切。朱瀚心中暗自思量,这次清流之士的发难,虽是他一手策划,但目的并非仅仅为了打击朱棣,更是为了借机推动朝中的改革,为太子将来登基铺平道路。

朱棣则目光闪烁,心中盘算着如何利用这次机会,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终于,朝堂上的讨论渐渐平息,朱元璋宣布退朝。朱瀚与朱棣并肩走出大殿,两人之间的气氛略显微妙。

朱棣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瀚王今日之举,实乃高明。朱某佩服。”

朱瀚微微一笑,回应道:“朱棣殿下过誉了。今日之举,实为朝中大局着想,非为个人恩怨。望殿下能以此为契机,与我一同整肃朝纲,共谋国家未来。”

朱棣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随即笑道:“瀚王言之有理,朱某自当全力配合。”

两人心照不宣地结束了对话,各自离去。朱瀚心中明白,虽然今日朝堂之上看似和谐,但背后的暗流涌动却从未停歇。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朱棣的反击。

与此同时,在皇宫的另一角,太子朱标正静静地听着一位老臣的汇报。老臣面色凝重地汇报着朝堂上的种种变故,以及朱瀚与朱棣之间的微妙关系。

朱标听完汇报后,沉默片刻,然后缓缓道:“先生所言,孤皆已铭记于心。孤知父皇对朝中贪腐之事深恶痛绝,孤身为储君,自当以国家为重,助父皇清除此患。然朱瀚叔王与朱棣叔王之间的恩怨纠葛,孤亦不愿见之。望先生能助孤调和二叔之间关系,共谋国家大计。”

老臣闻言,躬身行礼道:“殿下仁德之心,老臣佩服。老臣自当竭尽所能,为殿下分忧解难。”

朱标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智慧。他轻声对老臣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孤需更加用心,方能不负父皇与诸位叔王的期望。只是,朝中局势复杂多变,孤恐力有不逮,还望先生多多指点。”

老臣连忙躬身行礼,语气恭敬而诚恳:“殿下言重了。老臣虽不才,但定当竭尽所能,辅佐殿下。只是,殿下需明白,治理国家非一日之功,需有耐心与智慧,方能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朱标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问道:“先生以为,瀚王叔与四弟之间,可有调和之可能?”

老臣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瀚王与棣王之间,虽有政见不合,但皆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殿下若能从中斡旋,以大局为重,或能寻得和解之道。只是,此事需得巧妙处理,不可操之过急。”

朱标轻轻叹了口气,眉宇间闪过一丝忧虑:“孤亦知此事不易,但孤身为储君,自当勇于担当。孤欲亲自拜访他们二位,探其心意,先生以为如何?”

老臣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殿下此举,实乃英明之至。亲自拜访,不仅能彰显殿下之诚意,亦能深入了解二位王爷之心思。只是,殿下需备好言辞,以免适得其反。”

朱标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于是,他站起身来,对老臣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孤这就去准备。还望先生能助孤草拟一份拜帖,以表孤之诚意。”

与此同时,在朱瀚的书房中,他正在与几位心腹幕僚商议对策。赵参军匆匆步入,神色略显焦急:“王爷,宫中传来消息,太子殿下欲亲自拜访您与棣王殿下,意在调和二位之间的矛盾。”

朱瀚闻言,眉头微皱,随即又舒展开来。他沉吟片刻,对赵参军说道:“太子此举,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不过,他既能有此心意,我自然不能拂了他的面子。你即刻准备一份回帖,言辞需诚恳而恭敬,表明我对太子的敬重与感激。”

赵参军领命而去,书房内再次陷入沉思。朱瀚深知,太子的拜访不仅是对他的一次考验,更是他巩固自己地位、争取朝中支持的大好机会。他必须精心准备,确保此次会面能够圆满成功。

不久,赵参军带着回帖归来,朱瀚仔细审阅后,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站起身来,对众幕僚说道:“太子亲自拜访,足见其诚意与决心。我等亦需以诚相待,共谋大明之未来。你们即刻准备车马,明日一早,我便亲自前往东宫,拜访太子殿下。”

次日清晨,朱瀚带着赵参军及几位心腹幕僚,乘坐马车前往东宫。一路上,他反复思量着即将与太子的对话,以及如何借此次会面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到达东宫后,朱瀚被引入太子书房。太子朱标早已等候多时,见朱瀚到来,连忙起身相迎,态度极为恭敬:“瀚王叔远道而来,孤有失远迎,还望瀚王叔恕罪。”

朱瀚连忙还礼,笑道:“太子殿下言重了。本王闻殿下欲亲自拜访,心中甚是感动。特来拜见殿下,共商国是。”

两人分宾主落座后,朱标开门见山地说道:“瀚王叔,孤此次请王叔前来,实乃有一事相求。朝中局势复杂多变,孤深知瀚王叔与棣王叔皆为社稷着想,只是政见不合。孤欲请王叔以大局为重,与棣王叔化解恩怨,共谋大明之未来。”

朱瀚闻言,心中暗自赞叹太子的智慧与勇气。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臣弟与棣王殿下虽有政见不合,但皆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臣弟愿以大局为重,与棣王殿下化干戈为玉帛,共谋大明之未来。”

朱标闻言大喜,连忙起身向朱瀚深深一揖:“瀚王叔深明大义,孤代父皇与大明江山谢过瀚王叔。”

朱瀚连忙扶起太子,笑道:“殿下言重了。身为皇室一员,自当为大明江山社稷尽忠职守。”

“瀚王叔所言极是,朝中确实需要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清除腐败,重振朝纲。”太子朱标语气坚定地说道,“只是,改革之路必然充满艰难险阻,不知瀚王叔可有良策?”

朱瀚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答道:“殿下所言甚是,改革之路虽难,但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方法,定能克服一切困难。本王建议,首先应从整顿吏治入手,严惩贪腐官员,树立清廉之风。同时,加强法制建设,让百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太子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之色,他紧紧握住朱瀚的手,感激地说道:“瀚王叔之言,如同拨云见日,让孤看到了希望。孤定当全力支持瀚王叔的改革之举,共同为大明江山社稷贡献力量。”

朱瀚轻轻拍了拍太子的手背,语重心长地说道:“殿下有此决心,实乃大明之幸。”

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一名太监小心翼翼地通报:“殿下,棣王殿下求见。”

太子朱标闻言,眉头微皱,显然对朱棣的突然到访感到意外。他转头看向朱瀚,似乎在征询意见。

朱瀚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几分自信与从容:“殿下不妨请棣王殿下进来,让我们共商国是。”

太子朱标点了点头,对太监吩咐道:“快请棣王殿下进来。”

不久,朱棣步入书房,见到朱瀚也在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但他很快恢复了镇定,向太子躬身行礼道:“臣弟参见太子殿下,见过瀚王叔。”

太子朱标站起身,温和地笑道:“棣王弟免礼,快请坐。孤正与瀚王叔商议朝中改革之事,棣王弟来得正好,不妨一同参详。”

朱棣在太子下首坐下,目光在朱瀚身上停留了片刻,随即笑道:“太子殿下与瀚王叔共商国是,实乃大明之福。臣弟虽不才,但也愿为朝中改革尽一份绵薄之力。”

朱瀚微微一笑,看向朱棣说道:“棣王弟言重了。朝中改革非一人之力所能成,需你我三人齐心协力,方能共克时艰。”

太子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他点头道:“瀚王叔与棣王弟所言极是。朝中改革之事,孤已下定决心,必当全力推动。只是,改革之路险阻重重,还需二位叔王多多费心。”

朱瀚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殿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殿下完成朝中改革,确保大明江山稳固。”

朱棣也适时接过话茬,语气中透露出几分诚恳:“太子殿下,瀚王叔所言极是。臣弟虽与瀚王叔政见时有不合,但在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上,臣弟定当全力支持,与瀚王叔并肩作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