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明,只此一家!

燕京城是北方的军事重镇,自然也是锦衣卫聚集的地方,燕京城内的一切风吹草动,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得知,然后汇集成册,向应天的锦衣卫总部报备。

汤和得知了傅友德的驻北大军动静后,也第一时间向朱元章汇报。

朱元章看到后,并没有责怪傅友德,反而非常满意:“傅友德还是有点脑子的,知道咱以后的皇宫在燕京,他没有强行留下捣乱。”

汤和也认为傅友德做的没问题,只是对姚广孝有些意见:“老傅没问题,就是那个姚广孝……做的有些过分,陛下还没下令让驻北大军迁移,他反而自作主张,这种目中无君父的人,不好用。”

“如果好用,还让七五带在身边干啥?咱不拿过来就用了吗?”

朱元章倒是看的透彻,对汤和道:“这小子交给七五和标儿就是,该训斥的要训斥,该奖励的也要奖励,这小和尚一门心思的想要进入朝堂,不能太顺,也不能太倒霉,要不然这么一个人才就废了。”

怎么去提携一个人,朱元章已经驾驭的炉火纯青。

姚广孝就像煮熟的鸭子似得,根本飞不走。

朱元章对汤和道:“继续盯着燕京,乱子应该不会很大,但要小心防范,有些人会趁此机会谋私利,这种人抓住一个查处一个,绝不姑息!”

之前的空印桉和粮税桉,给朱元章提了个醒,他知道了再高压的政策,也会有人冒险贪腐,现在改造燕京城这么大的任务,其他人岂会不动心?

所以要盯着这一块,因为朱瀚和朱标不许搞连坐那套,朱元章虽然认为朱瀚这么做有点妇人之仁,但却可以很好地维护大明律的公平性,朱元章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汤和作为跟随朱元章最早的一批老人,自然对朱元章的性格了解,朱元章和朱瀚两兄弟,都是对贪腐深恶痛绝的人,所以一定要杜绝这种不正之风。

“陛下放心,就算真有蛀虫出现,我也绝不让他们好过。”

汤和自然同样对贪腐深恶痛绝,他对朱元章说道:“咱以前,深受那些贪官污吏的荼毒,还有各种刁钻小人为难我们,如果不是他们……“

如果不是那些人,汤和和朱元章,或许会老老实实的过一辈子。

朱元章明白汤和的意思,他非常认同的点点头,然后说道:“不说其他的了,咱得向前看,那啥……以后咱好好管理,让咱大明海晏河清,不受官府的欺压,七五告诉咱,咱大明的官府,最大的职能是服务百姓,最主要的目的,是让百姓活的更舒适。”

让百姓活的更好。

汤和激动地有点热泪盈眶:“如果咱大明……早出现五十年,该多好啊。”

“不可能!”

朱元章的回答更加霸气,他对汤和说道:“如果不是有七五,哪个王朝也不会像咱今天的大明!”

大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是啊,七五……他是苦命的孩子,和您一样。”

汤和擦了擦眼眶,对朱元章说道:“是我着相了,只想着现在的生活好,却忘记是谁让咱生活好的了,还请陛下恕罪。”

“这有啥好恕罪的,你说的是实话,咱也时常这么想。”

朱元章看着汤和,尤其是看到汤和的头发已经有花白的迹象了,笑着对汤和说道:“老哥,你可得保养好身体,咱大明不能少了你!咱活他个一百年,好好看看咱大明江山的变化。”

汤和赶忙道:“陛下万万年。”

“什么狗屁万万年,哪个人又能活万万年?咱只要在咱活着的时候,把事情做好,这就足够了!以后到了那边,见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那成吉思汗,咱也丝毫不惧!”

“这是自然,咱大明的江山,哪个皇帝也没咱打的多!”

“哈哈哈哈……”

朱元章不喜欢被人拍马屁,但汤和说的这些他很乐意接受,倒不是说汤和十分擅长拍马屁,而是汤和与朱元章说话时,没有技巧全凭感情。

……

朝堂之上,朱标正在对一标人马进行送别。

这支队伍中,包括兵部以及工部、农部、财部等朝堂各个要害部门的成员,他们此次出行,没有其他事情,只有一件事:绘图。

以前的地图,已经不能满足大明的需求,大明版图日益扩张,已经大的无边无际。

朱元章倒是去外面转了一圈,回来以后也和朱标说了现如今大明国土面积的广袤,朱标听了以后心里很痒,他很想知道如今大明的国土面积到底有多大。

大明的远征将士,每到一处都会把当地的地图缴获,但缴获的地图,有很多是不能连在一起的,所以朱标就准备重新对地图进行测绘,做一张完整的地图出来。

所以,他组建了一支囊括各个部门的队伍,要他们前往全国各地,对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经济发展、人口、耕地都做一个详细的记录,以后就算是在朝堂大殿中,也能对天下各处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朱标的计划,得到了朱瀚和朱元章的赞同,朱元章觉得朱标长大了,越来越有皇帝风范,这对他今后的计划是非常有帮助的。

朱瀚则同样对朱标的想法非常赞同,并且给朱标提了不少优秀的建议。

朱标现在的做法,和以前朱瀚在后世所了解的人口普查差不多,因为后世有卫星了,可以直接拍卫星图片来做地图,但现在……不行,必须要依靠人力来完成这件事。

朱瀚告诉朱标,这件事要常态化去做,前期可以二十年做一次,等以后人口逐渐平稳,可以十年就要搞一次调研,这种做法对大明掌控各个地区来说,是最有效的办法。

朱元章在旁边帮腔:“标儿,这件事你多和你叔多聊聊,他想法多,你想尽快成长,就要从你叔这里多学习。”

这件事还需要说么?

朱瀚翻了个白眼,朱元章就在给自己找存在感,然后顺便多休息一下,现在的朱标就是朱元章的工具人,各种鼓励和激励,更像是朱元章在对朱标进行的pua。

朱瀚看破不说破,而且朱瀚自己也认为,朱标比朱元章更适合管理大明,但朱标太小了,他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成长。

别的不说,就说朱标提起的全国范围内的地理位置普查等一系列的工作,如果换成朱元章的话,他的做法或许更简单粗暴,没有朱标安排得全面。

……

春分时节,朱标在东宫宴请去全国搞调研和测绘的人,他的表情非常严肃。

而坐在宴席上的各部官员,基本上都是年轻人,这是给他们历练的机会,也是朱标为将来自己执政拉起来的重要班底。

“诸位,今日我派你们到全国各处调研、测绘,了解地方的真实情况,这是对你们的考验,也是对我的考验!”

朱标一句话,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语重心长的说道:“如今,我大明国土广袤,远超汉唐,哪怕当年的蒙元,也不如我大明如今的国土,我父皇前往大明巡视,走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而你们……则需要更久,我不奢求大家走完大明所有国土,但对我大明本土以及周边地区,一定要掌握起来,要为我大明本土未来的国土防御,打下坚实基础。”

听到朱标的话,大家不以为然。

大家清楚,朱标说的大明本土,就是未来的华夏之国,但华夏外面,还有更多都是大明的土地,就算有外敌……那也能算外敌吗?

“居安思危,大家不要忘了,前朝是怎么消亡的。”

朱标看着一些人的眼睛,慢悠悠的说道:“你们想的没错,蒙元的覆灭,是因为他们内部的动乱,并且压榨百姓,弄得天下民不聊生,可如今的大明,还需要担心官逼民反的事情吗?”

大明的敌人,不在内部,而是在外部。

而且大明的敌人不是现在,而是将来。

朱标用‘居安思危’这四个字一表达,其他人就明白什么意思了啊。

华夏之国,是大明的根本,务必要保证华夏的安全。

有明白过来的臣子立刻对朱标道:“请太子殿下放心,臣必定殚精竭虑,为殿下效力!”

“不是为我,是为华夏,为大明,为天下黎民百姓。”

朱标端起酒杯,看着在场的诸位臣子,朗声说道:“诸位都是我大明肱股之臣,经此历练,日后必然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材,请诸位多多费心,本宫不会忘记大家的功劳!”

功必赏,过必罚。

朱标算是给诸位臣子许诺,只要他们发挥出色,未来的各部丞相不会少得了他们,甚至进入内阁也不是不可能。

听到朱标的允诺,大家变得更加热情。

其中一人开口道:“殿下,如今海外已经平定,大明外部却一直疏于管理,英王和陛下虽然多派遣大明学子去海外,可他们毕竟没有经历过打磨,管理起来是否方便?我们是不是要把海外的土地统一管理起来?”

海外的管理模式就两个字:粗犷!

之所以这么做,主要还是朱瀚的原因,他不想让大明的文官太早的进入到对海外的管理中心,这些文官大多都是读圣贤书的,心中本能的有那种文人悲天悯人的情怀。

可是,海外的那些土地,是伴随着血与火的掠夺的,朱瀚要用十年或者二十年的时间,把海外的财富挖掘出来,并且将这些财富带到华夏来,这是朱瀚要做的事情,一旦那些文官到了海外,他们必定不会绝对的服从朱瀚的命令。

既然如此,那不如让海外的将士先多掠夺一些。

就算派出去了十万学子,那又能如何?

分散到海外各地,一个地方又能有多少人?

还是士兵占据绝对的主力。

朱标听到那位官员的话,想了想说道:“不是我们不派,而是不能!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海外的资源,尽可能的把华夏建设好,建设成为一个带路人,而且现在的官员,大大的不足,我们只能让海外的土地先野蛮生长,等我们的人才足够,才更方便运作到海外。”

“不是如此。”

这人似乎认死理,他认为自己思考的对,思考的问题对大明有利,他就坚持自己的观点:“海外远离华夏,人心易变,他们万一有自立为王的打算,我们当如何?而且我听闻,海外的将领在外征战,对将士多有赏赐,不少海外征战的将士,回来以后都变成了乡中富户,那些将领得到的更多,如此多的钱财散落出去,那些将领有贰心该当如何?”

“这件事,我父皇和英王自有断论,我们不讨论这些。”

朱标大手一挥,拒绝了他的再次提请:“海外将领大都是与我父皇征战天下之人,忠心自然无需考虑,请相信他们。”

开什么玩笑,海外的将领都是被朱元章精挑细选出来的,忠诚必然没有问题。

至于将领捞钱这件事,朱元章和朱瀚都知道,但他们都没当回事,正是因为那四个字:藏富于民。

民众有钱,这是朱瀚的终极目标,但他们也要考虑谁能成为带头人?

思来想去,只有那些跟着打天下的老将军们最合适,原因无他:唯听话尔!

那些将领无条件的相信朱瀚和朱元章,以后万一有需要他们把钱拿出来的时候,这些人必然会无条件的响应朱瀚和朱元章的命令。

再说,叛乱这种事……想都不要想。

海外的将领,五年就要轮换一次,他们根本没有长时间掌兵的机会,还担心他们会叛乱?

根本不可能!

而且朱标也听出来了,这位大臣提及海外存在的问题,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升文官的话语权,因为朱瀚一直在想方设法的压低文官的话语权,这让很多文官对此不满,他们看到朱标温文尔雅,认为只要不触及他的底线,就可以想方设法的提升他们的话语权,要不然文官治天下的传统,在大明就要消失了啊。

朱标看着在座的诸位大臣,心中感慨道:“七五叔说的没错,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他们的心太脏,不如军士用的爽快。”

至于以后……朱标也不担心,因为朱瀚提及了一个新式学堂,让朱标对未来充满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