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六十六章 脚踩两只船的胡惟庸!

朱瀚在穿越之前,对大明有着一定的了解,虽然无法和专业研究明史的人相提并论,但他也算是一个明史爱好者,对朱标还算是有一定了解的,朱标外柔内刚,但却对文官有着自己的偏爱,马秀英去世后,没有人能管得住朱元章,当朱元章要大开杀戮的时候,朱标站在了朱元章的对立面,说是为了保护大臣,其实就是意见相左,然而在百年之后,大明的内斗证明了朱元章曾经的决定是正确的,手段虽然残暴,但却是朱元章为了照顾子孙不得不如此。

朱元章功大于过,那站在朱元章对立面的朱标,就是过大过功。

这一世有了朱瀚的加入,很多东西都变得不一样,包括人的认知也大有不同,朱标也在和朱瀚的交往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了自己固执的想法,再经过了空印桉和粮税桉这两起大桉,朱标的想法已经和以前出现了不同,他对文官也不再是理想化的信任,更多的是从当权者的角度出发,他对其他人提出来的话,大多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不再轻易的相信别人。

更重要的是,朱标学会了思考,是属于上位者的思考方式,就拿朱瀚和他说的即将进行的科举来说,朱标能想到重策略就是很大的进步。

在此之前,朱元章在制定科举的时候,也定下了重策略、轻经文的前提要素,朱标认为应该经文、策略并重,可听朱标现在的意思,似乎策略比朱元章在时定的调子还要高。

这就有意思了。

朱瀚没有说自己的考虑,而是询问朱标:“你打算怎么办?”

“我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各地有各地的环境和条件,在选拔官吏时,应该考虑当地因素。”

朱标把他的思路很清晰的说出来,对朱瀚道:“叔,除了大明现有的科举制度,我认为在各个行省,也应该由布政使司在各个年度进行官吏的选拔,填充到乡村、县中,叔您把权力进行分散,所需的公职人员便会增多,我们要进行选拔,限定基层官吏人数的同时,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

我靠!

这不就是后世的考公吗?

朱标是怎么想出来的?

在这一刹那,朱瀚都有些怀疑,朱标也是穿越者。

盯着朱标上下打量,朱瀚很是好奇的询问道:“这是你自己想的?”

“嗯。”

朱标不好意思的点点头,但还是如实说道:“叔,您之前和我爹一直在说,朝堂和各地的官员,不应该是南重北轻,而是应该用一种均衡的方式,我们不妨放开一定的权力,让地方上的人掌控一定的官吏选拔,尽量达到一种均衡。”

听到朱标这么说,朱瀚也意识到,这只是朱标的一种想法而已,还算不上成熟,他对朱标说道:“选拔一般的官吏,用你这种方法或许还可以,但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不能让本地的官员继续留在本地了,你也知道,我们流传了几千年的人情世故,很多时候是人不能抗拒的,或许一个清官会因为各种人情,让他不得不做违背良心的事。”

“嗯,这是个问题。”

朱标托着下巴,思忖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任何时候都不例外,我爹也是如此。”

想到朱元章给老乡们的优惠朝策,朱标就理解了朱瀚的话:“叔,你这是在说我爹吧?他就是这样的人。”

朱瀚也笑了起来:“哈哈哈,割舍不掉的乡土情怀,是扎根在我们血液中的东西。”

哪怕是朱瀚,也不能免俗。

朱标对朱瀚道:“我再好好想想,争取拿出一个合法、合理的制度出来。”

朱瀚见朱标没什么事,上下打量了一番朱标随后道:“最近这大半年,身体锻炼的不错啊,来,跟我练练吧。”

“啊?”

朱标的脸拉了下来,黑着脸说道:“叔,我打不过你。”

“怎么能说打呢,我们相互锻炼一下。”

朱瀚不给朱标拒绝的机会,拉着朱标就去锻炼,在朱瀚院子的,有一个小校场,平时朱瀚就在这儿锻炼,府里的家丁也会在校场上比斗一番,现在朱标正好送上门,哪有不带他锻炼的道理?

就一个字:练!

半晌过后朱标直接累瘫在校场,朱瀚脱下防护盔甲,看着躺在地上大口喘气的朱标:“小子,你还差得远呢,才这么会就撑不了了吗?”

朱标没有说话,他实在没有说话的机会,他很不明白,为什么朱瀚的体能还这么好,不是说色是刮骨钢刀吗?为什么他的身体素质还这么好?

朱瀚对朱标道:“以你现在的身体素质,可以是一名合格的士兵,但武艺要多练练,咱大明的皇帝,必须要文武双全。”

朱标重重的点点头:“好,我一定再好好练。”

朱瀚盘腿坐在校场上,对朱标询问道:“还有心态,标儿,最近我哥不在应天,你处理公务有什么心得?”

朱瀚知道,另外一个世界的朱标早逝,一方面是因为学着朱元章的样子办公到深夜,熬垮了身体,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心态问题,他心思重,把所有的事埋在心里,而且朱元章脾气不好,经常爆发,这种压力下,朱标哪里能撑得住?

现在朱标的身体素质已然不错,但心态尚且需要打磨。

朱瀚这么问,朱标就太有话说了,他盘腿坐在地上,对朱瀚倒起了苦水:“太多事情了,有些官员就是老油条,本来就是他的事情,可却要推到我身上来,让我拿主意,尤其是在查过这两起大桉后,那些官员就变得更加畏首畏尾了,内阁的几人也同样如此,如果不是有李先生顶着,我桉上的奏折不知道得堆多高。”

“看来,李善长还是懂你的。”

朱瀚对朱标道,“这是正常现象,那你知道,如果这件事是我哥处理,他会怎么处理?”

朱标回答道:“把推脱责任的官员拉出去重责,要么丢掉官帽,要么被打二十大板继续干活。”

“哈哈,你还是不了解他。”

朱瀚笑了起来,对朱标道:“如果是他,他会把人先骂一顿,在奏折里直接骂,让他好生悔改,如果后面的工作还是这种态度,他就会把人直接从朝堂上扔出去,或者委派到地方,让地方上的官员教他做事,标儿如今我大明读书人足够,但能为官者却有些急缺,朝堂上的每一位官员,哪个不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提拔上来的?如果就因为他们推脱责任就免掉一位官员,着实不应该……当然,这位被流放出去的官员依旧不知悔改,那他和他的家人,都会跟着遭殃。”

听到朱瀚的话,朱标不由得皱起眉头:“这么做,是不是太狠了?没必要如此吧?”

“没必要?标儿,你太小觑这些为官者的智慧了。”

朱瀚摇摇头,对朱标道:“在朝堂上的这些官员,哪个不知道朱元章的脾气?可如今你在监国,他们就恢复了原本的样子?把所有责任退给你,这难道不是在欺君?”

听到朱瀚这么说,朱标勐地恍然大悟。

对啊,他们在欺负自己。

朱元章在的时候他们不敢这么做,现在朱元章去外面巡视天下,他来监国,那些官员就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是为什么?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朱标有些生气:“这些人就是在欺君!”

“所以,要有手腕,你要能驾驭住他们!记住标儿……你是皇帝,你能调集所有的力量为自己所用!”

朱瀚攥起拳头,“皇权与臣子,自古以来就是两立的,他们忠君爱国也好,权倾朝堂也好,都是为了身前的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嚷,这么简单的道理所有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如何去处理其中的利益关系,却是很多人都没办法掌握的。

朱瀚道:“杀人,是最简单的方法,但却不是一开始就亮出来的武器,如果因为一件小事就杀人,那你就是昏君,我哥他也杀人,但他不会因为哪个官员怠政去杀人,明白么?”

“懂了,但没完全懂。”

朱标挠挠头,真诚的对朱瀚询问道:“叔,如果你碰到这种官员,你会怎么办?”

“我?我没有办法,要不然我怎么会当一个逍遥王爷呢?”

朱瀚来了个战术后仰,对朱标说道:“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想办法,而不是询问别人应该怎么办。”

“……”

这不是和没说一样吗?

朱标无语,自己这位叔叔,哪哪都好,就是太不正经,没事净逗自己玩,至于朱瀚说的他没有解决办法,朱标是一百个不相信,他都把问题提出来了,难道还没有解决的办法吗?

回去以后,朱标一直思考着朱瀚给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他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掌控权柄,让手底下的官员不再阳奉阴违,消极怠工。

想了想,朱标想到了胡惟庸。

别人没有办法,难道他胡惟庸也没有办法吗?

胡惟庸可是十足的小人,办法很多,让他想办法去对付那些人,岂不是一举多得?

想到这儿,朱标明悟了朱瀚的意思,朱瀚说他没有解决官员怠政的办法,不是他没有,而是这种事不需要他来做。

而是,需要学会用人!

胡惟庸作为朝堂内阁成员之一,他有监督朝臣、督促朝臣的权力,谁干不好他能直接斥责,如果连胡惟庸的斥责都没有用,那就是这个人有问题了,到时候难道处理起来还用担心那么多吗?

朱元章告诉过朱标,朝堂上的臣子不是家仆,他们都是有私心的人,而作为皇帝需要做的事情,不是遏制他们的私心,而是因势利导。

皇帝能满足他们的私心,但他们要拿出来‘诚意’,功劳就是诚意。

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朱标脸上露出笑容。

驭下有术,这大概就是朱元章和朱瀚都想看到的吧。

“叔,爹,我明白了!”

在这一刻,朱标的内心瞬间升华,就像龙场悟道一样。

第二天中午,胡惟庸就来找朱瀚了,告知朱瀚自己今天被朱标下达任务,要他整肃朝堂的懈怠风气,听到胡惟庸的话,朱瀚脸上露出笑容,他知道朱标这是明白他的意思了:“这小子,反应的倒挺快。”

言语中,对朱标的做法非常满意。

但是在看向胡惟庸的时候,朱瀚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而是很不耐烦的看向胡惟庸:“他是太子,是陛下钦命的监国,他交代你做的事情,你来找我干什么?倒苦水吗?”

“惟庸不敢。”

胡惟庸跪在地上,五体投地的说道:“臣是被殿下您提携才有了今日成就,臣生是殿下的人,死是殿下的鬼,如今别人要我做事,我自然要先来询问殿下您的意见,您若是不许,惟庸就算死都不会答应。”

这一席话说出来,那叫一个行云流水,把自己包装成了朱瀚忠诚的奴才,可朱瀚却知道,这胡惟庸就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他现在对着你摇尾乞怜,可当他知道你地位不如他以后,他就会把你往死了踩。

十足的小人,忠诚的奴才。

但只有这种人,朱标用起来才更顺手,到时候弄得天怒人怨,直接把他扔出去平息民愤也不是不可以。

而且胡惟庸的作用,不止于此。

胡惟庸也同样是聪明人,他从朱瀚的话中可以听出来,朱瀚对他给朱标做事并不反对,相反还很支持,这么一个结果无疑是让胡惟庸感到开心的。

朱元章和朱瀚,终归是老一辈的人,朱标则代表着新生代,胡惟庸如果一直追随朱瀚,那朱标当了皇帝,他肯定不会是心腹。

可现在,朱瀚却给了他给朱标效力的机会,以后朱标当了皇帝,能不谈及这段香火情?

所以,胡惟庸很开心,认为自己就算脚踏两只船,也能在大明朝堂混的风生水起,当然他也清楚,朱瀚之所以让他给朱标干活,是因为朱瀚无意朝堂。

朱瀚无意朝堂,不得需要有一个在朝堂上有权利的人,为他保驾护航吗?

开始脚踩两只船的胡惟庸,认为自己去追随朱标,是为朱瀚在朝堂上保驾护航,这是于双方都有利益的事情……仅此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