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六十三章 鬼吹灯和死鬼吹灯

早朝散去,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李善长瞬间被大臣们包围,开始向李善长询问对策。

“韩国公,这可怎生是好?殿下没把我们当人啊!”

“殿下怎会如此?是不是因为英王殿下所致的?”

“应该如此,英王殿下刚正不阿,他提出的想法,殿下不可能不遵从。”

“就算遵从,也不能这般遵从啊,这把我们当成什么了?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就要背上一辈子的污点,骂名也在身上,以后还怎么抬得起头来?还不如死了算了。”

“英王此举,是为了让我们以这些人为鉴,让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如果我们心中无私念,又何必畏惧呢?”

“如果是英王,我没意见,可关键是英王只负责出主意,在执行的时候另有他人呐!”

李善长听到大家的讨论默不作声的站着,正如周围官员们说的那样,他并不担心朱瀚,而是担心朱元章,天底下谁不知道朱元章是什么人?现在的警示录只是为了警示贪官污吏,朱瀚的出发点不错,李善长也认同朱瀚这么做。

可问题是……以后朱元章会不会还这般遵守规矩?

万一朱元章大怒之下,把所有官员的一点小错误也记录其中怎么办?

在朝堂上反对朱标,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众朝臣七嘴八舌的请求李善长给想个办法的时候,汤和慢悠悠的走过来,喊了声韩国公,大家看到汤和凑了过来,立刻作鸟兽散。

这是大明最大的特务头子,谁也不想沾上他。

李善长也不想和汤和打什么交道,他觉得汤和这个人充满危险,和他走的太近,会让他在群臣中处于被孤立的地位,这样的人和他多说一句话都得想清楚,以免给自己或者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面对汤和,李善长用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说道:

“不知信国公找我有何要事?”

李善长敬而远之,汤和更不想和李善长有太多牵扯,他直接了当的对李善长道:“韩国公何必揣着明白装湖涂?我们聊的事情,是今天太子殿下说的《警示录》,你担心的事情,英王殿下已经说到了,不知韩国公有没有时间听一听?”

朱瀚说到了?

李善长听到后顿时来了兴趣,对汤和询问道:“英王怎么说?”

汤和:“英王只说了一句话,让我转赠给韩国公:大明已非昨日之大明,陛下外出巡视本土与海外,陛下亦不是曾经的陛下。”

这就是让李善长把心放回肚子里,不要想太多有的没的:“韩国公,《警示录》是为百官敲响警钟而编撰,绝非为一己私利,如果想让《警示录》保持他应有的威慑,哪怕是陛下都不会轻易的让他失去应有的作用。”

听完汤和的话,李善长心中有些不赞同。

就老朱那一点就炸的炮仗脾气,天知道他能做出来什么,朱元章自己都不见得能控制他的脾气,其他人又有什么办法呢?

不过,汤和是在转述朱瀚说的话,李善长也只能露出虚心的样子:“臣受教了,我回去后好好研究一下英王殿下的话,争取在下一次朝会时,为太子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出来。”

朱瀚的意思是,编撰《警示录》的初衷是好的,现在朱元章不在谷内,在考虑对《警示录》的编撰时,可是暂时忽略朱元章,就算以后发生变化,那也是等朱元章回来以后才有的,李善长哪里听不懂朱瀚的意思,这是在逼迫李善长一定要把《警示录》的编撰工作推行下去,如果李善长无法完成,那朱瀚就会找人代替他去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面对朱瀚的逼迫,李善长哪里还有拒绝的余地?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按照朱瀚的想法去做,朱瀚万一发火,可是比朱元章还要难伺候。

李善长的担心,汤和也有,可相较于朱元章,汤和更愿意信任朱瀚,在汤和看来,就没有朱瀚解决不了的事情。

朝堂上的大桉很快要画上句号,可一些官员听说,自己犯的桉子要被编撰到书中,用以警醒世人,有些人的心理防线一下子便坍塌了啊。

如果自己的名字被写到《警示录》里面,那自己还有何面目苟活于世?

算了,毁灭吧。

也有些官员不想自杀,他们也不想让自己遗臭万年,所以纷纷上奏,说自己为大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朱标不可以卸磨杀驴……但他们的奏折,连诏狱都没有走出去。

都这个时候了还考虑自己的名誉?

狗屁!

进了诏狱只剩下遗臭万年,根本不再有什么名誉!

如今看守诏狱的狱卒,他们也很头疼,每天都要想尽办法阻止里面的人自杀,甚至都要十二个时辰都要有人在旁边看守,生怕出了问题……朱瀚下令,要极力避免官员的自杀行为,并且要以心理辅导为主,让他们放下心中的担子,好好接受改造,争取洗清革面重新做人……

话说的很好听,可这些狱卒哪里有这么好的口才?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官员灌醉,和他们称兄道弟,用这种方式让官员逐渐放下心理负担……

朱瀚在得知这件事后,也不由得摇头苦笑。

狱警团队专业化、有文化化……

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要普及读书的概念,让大家都去上学。

朱瀚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要达到后世的文化普及程度,真的是道阻且长。

如何普及文化知识?

也是普及知识的一部分。

朱瀚拿着繁体字版的鬼吹灯,不由得挠挠头。

这本书挺不错,但里面的一些故事,要通过精简和修改,这件事别人不能做,哪怕交给罗贯中去做都不行,要不然他也不知道什么是飞机,什么是汤姆逊冲锋枪啊。

……

朱瀚在家魔改《鬼吹灯》,恰巧赵敏有事来寻朱瀚,直截了当的对朱瀚说,她想涉及商地产业,从纺织厂中得来的利润,投入到对南城的改造当中去。

房地产……朝阳产业啊。

不得不说,赵敏还真有点做生意的天赋,但就是不知道她是自己想到的,还是通过别人的讲解才意识到的这一点。

询问过一番这才知道,自从建纺纱厂时被沉万三摆了一道,让赵敏深以为耻,所以这些日子她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扩展自己的商业版图,然后赵敏就发现,南城的房子盖的很差,有不少地方还是用茅草搭建的。

南城的百姓有钱吗?

有。

但不多。

一旦自家多几张嘴吃饭,那么这家人就没办法拿出钱财来盖房子。

他们没有钱,但赵敏又钱啊!

赵敏有朱瀚做靠山,无论是买入还是卖出,她的货款银两向来结算的很快,沉万三投资进来的钱还没花多少呢,赵敏记住了朱瀚说过的话,钱放在手里只是一堆没用的金属,只有流通起来才能称作为钱。

钱是一种工具,衡量国家信用的一种工具。

赵敏可以把钱投出去,对南城进行改造,百姓们没有钱……那就慢慢还嘛,在自己工厂打工,也不需要缴纳利息,每个月用工资的一半来还钱就是。

没有利息的房地产商人,这算什么房地产商?

朱瀚听完赵敏的计划后,不由得笑了起来:“你要改造南城,自己掏钱往外花不说,还不要利息,你这是当老板呢,还是当大善人呢?”

“什么大善人?在商言商,我又不傻。”

赵敏对朱瀚小觑自己很是不满,对朱瀚解释道:“百姓如今的房子,只是一个平房,占地面面积比较大,而且还住不了多少人,我准备把每家每户改造成二层或者三层的小楼,上面住人,下面放东西,再给他们来上一个院子,这就足够了,把房子盖高,缩减院子的面积,我就可以腾出来一部分地方改造成商贸街,让商铺进驻,再说了从老百姓身上能刮下来什么油水?要找还得找那些有钱的商人,我能从他们身上赚到的更多。”

“好。”

朱瀚看着赵敏,对她询问道:“既然你都有这么一个完善的想法了,那你去做不就好了?来找我有什么事?”

“当然有事,水泥和钢筋……这两个盖房子用的东西,我要用。”

赵敏看着朱瀚,娇滴滴的说道:“我找不到其他人,只能来找你了啊。”

“要钢筋水泥啊,这好说……沙子什么的都好说。”

朱瀚笑眯眯的看着赵敏,对她说道:“不过你也知道,这钢筋水泥可都是紧俏的商品,没有官府的相应批文,是不可能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当做商用的,你难道要不劳而获吗?”

“死鬼!”

赵敏主动贴到朱瀚面前,千娇百媚的在朱瀚额头上点了一下,然后说道:“吹灯!”

“吹什么吹?开着!”

朱瀚抱着赵敏就往里屋走,里屋是私密房间,哪怕点着蜡烛也不会被外人看到,赵敏死死抱住朱瀚的脖子不松手,开心不已。

一阵小风从窗户的缝隙中吹进屋中,桌子上的《鬼吹灯》文稿簌簌作响。

而在里屋,一声声死鬼让人不由感到目眩神迷。

……

第二天一早,朱瀚想多眯一会,不想起床,赵敏倒是从内而外的透露着水嫩,去吃饭的时候,刘三娘看着千娇百媚的赵敏,心中不由得骂了一句‘狐狸精’,然后更是直截了当的对她提醒道:“你倒是克制些,每次回到家都要夜夜笙歌。”

赵敏不好意思的吐了下舌头,刘三娘说的有道理,但这种私底下的事,总不能在饭桌上说啊。

“哟,你还不好意思了么?”

刘三娘白了眼赵敏,然后低下头继续吃饭。

赵敏倒是来了兴趣,对刘三娘说道:“姐姐,夫君又学到了不少新的招式,我等下细细与你说,妹妹不在家的时候,你正好也试试。”

“……我不听,我不听。”

刘三娘那叫一个恼!

我让你节制些,你却要把我一起拉下水?

朱瀚晚起了一会,但外面有人却不想让他晚起,李善长一大早就来找他,无奈的朱瀚只能起床迎接,李善长见到朱瀚的第一句话便是道歉:“英王,若非心中焦急,我也不会再这个时候来打扰您,还请见谅。”

朱瀚却摆摆手道:“老李,咱兄弟说这个就生分了,有什么话直接说就是,你是为《警示录》来的?”

“是。”

李善长点点头,对朱瀚道:“信国公把您的话已经转与我,但我心里还是不太确定,想来请教英王,还望英王为老朽解惑。”

“好说,好说。”

朱瀚点点头,对李善长说道:“其实,我放心的让标儿去编撰《警示录》,就是在考虑清楚我哥应有的反应后才下的决定,如今我哥已经到了海外,海外将领多奢靡,金银和美人每个人都占有很多,陛下却没有对他们进行斥责和贬谪,这说明我哥如今不再那么的小家子气,况且《警示录》是怎么用的?这是一柄有威慑力的利剑,那老李你说,剑在什么时候最有威慑力?”

李善长眼睛里散发着精芒:“……没有落下的时候才最有威慑力。”

“这就对了嘛,你都明白的道理,我哥会不明白?他的脾气老李你是知道的,无论再怎么暴怒,他都不会失去理智,这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朱瀚说完,看到李善长还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说道:“老李,你来找我,是担心那些在诏狱中的官吏吧?你担心他们出来后背负骂名,就此一蹶不振是吗?”

李善长点点头,对朱瀚道:“不知英王有没有办法,给他们一线希望?他们违背了律法就要按照大明的律法进行处置,可……要给罪不至死的人一线希望啊,还望英王殿下海涵,给他们一线生机。”

朱瀚看着李善长表露出来的意思,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也不是没有办法,我们只要再编撰一本《悔过录》,只要他们改过自新,我们就可以为他们正名……当然,这个正名很苛刻,我们不可能然每个有罪过的人都能写入《悔过录》中。”

“足够了,这就足够了。”李善长喜上眉梢,对朱瀚躬身拜谢:“臣代那些诏狱中的官吏,感谢英王殿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