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明说书人

从辽东离开后,朱元璋和马秀英一路向西,来到了草原。

天苍苍,野茫茫,天似穹庐。

朱元璋来到草原上,顿时有种豪迈从内心油然而生,这里是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和朱瀚把蒙元人从中原赶到草原,然后带领大明将士来到草原,将蒙元灭亡。

如今到了洪武十年,以前战斗过的痕迹全都消失不见,变成了一座座城池和工厂,无数的牛羊马肆意的在草原上啃食、生长。

和辽东的重工业集群不同,草原上是另外一种色彩,这里是纺织业的天堂,自从朱瀚发明了羊毛衫以后,草原上的羊毛就成为了无数人眼中‘可以生长的金币’,保暖、御寒,没有膻味……许多商人在草原上投资建厂,放牧养羊……

朱元璋知道,草原上养羊的人大多都是商人,像牛、马,家禽,则是官府牵头来做的,商人需要利益,而官府则是保证人们的生活更好,如今朱元璋已经能把这种商业上的事看的很开了,而且也有效的区分了商人和官府之间的区别。

商业的发展,会让大明充满向外扩张的野心,官府则只需要保障百姓的利益,这就足够了。

在草原上吃了顿烧烤,朱元璋觉得无论是自己的手艺还是马秀英的烤肉技巧,都不如朱瀚,呆了两天,朱元璋觉得索然无味,视察了一下当地的工厂,对在场的商人鼓励一番后,就踏上了继续西行的路程。

朱元璋要巡视的,是整个大明以及海外领土,自然不会在一个地方呆太久时间。

……

此时的应天,朱瀚很是休闲。

赵敏还在对刘三娘进行着攻坚,朱瀚在看热闹的同时,也没忘正事。

罗贯中回来了。

这位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家,因为朱瀚的缘故,原有的人生轨迹已经发生改变,现在的他虽然挂着翰林院编撰的官职,可实际上却更像是朱瀚的管家,帮朱瀚处理着商业事宜的同时,也在朱瀚的引导下开始写了。

施耐庵已经死了,《水浒传》的后续以及书稿的整理,是罗贯中做的,毕竟是施耐庵的弟子,他有这個资格,而且他的《三国演义》已经写的差不多了,很多战例基本上都是套用的大明的例子。

比如,把鄱阳湖水战改编成了赤壁之战……对于写的这种春秋笔法,到处套用历史典故的行为,他并没有太多排斥。

写,只是为了娱乐大众,又不是写实,怎么写都不是问题。

但是,只是单纯的写,让别人看……有点不太好,毕竟现在大明识字的人太少,看的话流传的并不是很大,所以朱瀚把罗贯中喊过来,是要开创另外一种方式。

说书!

罗贯中第一次听到后,就有些惊讶。

朱瀚的脑子怎么想的,他怎么可以想得到这么多点子。

正在罗贯中夸赞朱瀚思维扩散时,朱瀚却摆摆手说道:“说书只是一种方式而已,你们也可以将其改编成戏曲,这也是一种扩大知名度的渠道,只要百姓需要,我们就能去做。”

罗贯中急忙低头纳拜:“臣谨记殿下教诲,只是这说书的方式,殿下可有指教?”

“有!”

朱瀚招招手,示意罗贯中凑过来:“最重要的,是要断章,比如水浒传里面的武松打虎,到关键处便可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断章。”

“好,好!”

罗贯中的小眼睛也亮了起来,朱瀚的提议太对他胃口了,写嘛,为了赚钱把断章做好,不寒碜。

“当然,在说书时不是念,而是要带着情绪去读……”

看着给他出主意的朱瀚,罗贯中越发觉得,如果让朱瀚去写书,就没他什么事了。

这主意出的……谁能忍得住?

说书这个行当,在后世也是师徒的口口相传,没有记录成文本,朱瀚在后世也是听说书睡觉,他不知道什么技巧,但怎么说、如何说,朱瀚能表达出来,这么做也算是给说书人立下一个口口相传的规矩。

至于如何把说书这一行当发扬光大,朱瀚觉得只要自己开好了头,后面会有人去做好这件事的,时代的洪流也不会让一个行当停滞不前。

在把说书的技巧告诉罗贯中后,朱瀚又对罗贯中说道:“俗话说,饱暖思淫欲,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铑铯皮,但他们吃饱饭就会去追求新的事物,这说书就是满足人大脑的一个行当,也算是满足人的精神世界,不仅是说书,你写的也同样如此,所以你现在做的事,也关乎着咱大明百姓的文化生活水平,你身上的担子可是不轻。”

朱瀚一开始只是说了一下这个行当,但到最后的时候,给这一行当来了个升华,让罗贯中一下子紧张起来。

教化万民……这可不是简单的说一句话就可以做的事情啊。

万一没说好,那捅的窟窿可是比天大,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罗贯中认为他没有能力扛下这么重的担子。

罗贯中卑微的站在朱瀚面前,诚惶诚恐的说道:“殿下您错爱,臣能力浅薄,恐难以胜任,还请殿下另选他人。”

“怎么不行?觉得自己没这个能力吗?”

朱瀚看着罗贯中,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个管家能力挺全面的,但就是胆子太小:“既然你觉得自己不行,那我去找别人吧,唉……本来我看你师父写的《水浒传》有点感悟,想摘出其中的一段写一本新的呢,既然你不想做,那我再想想办法吧。”

显得很失落的样子,罗贯中一听就不淡定了。

要说天下最懂水浒传的人,除了施耐庵就是他罗贯中了,现在施耐庵已经死了,那最懂《水浒传》的人……

罗贯中:没错,正是在下。

看到朱瀚不想用自己,罗贯中赶紧说道:“殿下,这件事您应该用我,先生已逝,我负责整理他的文稿和校正,臣不说大话,如今天底下要说最了解《水浒传》的人,就是我了,请殿下告诉微臣,您想写什么,我一定全力以赴。”

朱瀚见激将成功,但还是装作不信任罗贯中的样子,狐疑的询问了一声:“真的?”

“微臣愿立军令状!”

罗贯中生怕朱瀚忘记自己,对他说道:“臣如果完不成殿下您的任务,愿接受任何惩罚!”

朱瀚怀疑罗贯中的能力,这最让他接受不了,咱好歹也是一个写的,而且已经功成名就,天下还有谁比自己的能力强?

所以,面对朱瀚所说任务,罗贯中认为‘舍我其谁’

“好,那咱交给你。”

朱瀚也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似得,从一旁的桌子上拿出来一个大纲,郑重其事的交给罗贯中:“这是大纲,我需要你来写,明白了吗?”

大纲?

罗贯中不假思索的接过来,看到书名后,眼睛就亮了起来。

金瓶梅!

好名字啊!这名字一听就能让人眼前一亮。

罗贯中自己写了一本,又整理过一本,他非常清楚,这有黄金三章之说,就是说开头一定要吸引人,这是一本书的卖点之一。

但在黄金三章之前,还有更让人眼前一亮的点,那就是书名。

一本书能有个好书名,更能吸引读者来消费。

金瓶梅就很不错。

等罗贯中扫了眼大纲后,才发现金瓶梅是三个女人的名字……而这本书的主角,竟然是西门庆。

再仔细看几眼,罗贯中的脸立刻红了起来,说话也有些含糊不清,他看着朱瀚,带着羞赧说道:“殿下。这、这读书是文雅之事,怎么能满书尽是污秽之事?”

如果让别人知道,这种满是苟且之事的书是他罗贯中写的,必然会被天下读书人耻笑。

此时的罗贯中无比后悔,自己在不知道朱瀚让自己写什么书之前,为什么要把话说的这么满呢?

还立军令状,罗贯中很庆幸当初没有说什么请取某项上人头之类的话,否则现在脑袋已经分家了。

“什么叫污秽之事?你长这么大没干过吗?”

朱瀚瞥了眼罗贯中,撇撇嘴说道:“你老罗又是什么好鸟?秦淮河畔那么多花船,文人雅士没有去过?你老罗没去过吗?”

“我……”

罗贯中被朱瀚问的语噎,辩解道:“殿下怎能凭空污臣清白,臣、臣不过是去欣赏了一下雪月风花。”

“屁的雪月风花,说穿了不还是裤裆里的那点事?”

朱瀚对罗贯中的辩解充满了不屑,对他说道:“你脑子里想的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老罗啊,我没想到你竟然这么的龌龊!”

“我、我……”

罗贯中被朱瀚怼的话都说不全,急得满头大汗。

以前就听说,朱瀚是大明最能言善辩的人,以前罗贯中深有体会,但却没有这次来的深刻。

还说自己想歪了……关键是朱瀚给的大纲就是充满了污秽啊。

再说了,读书人去欣赏一下吹拉弹唱,看一看雪月风花,这不是有助于开阔视野,写出更好的诗篇吗?

罗贯中想为自己辩解,却发现自己找的理由根本不够,只能低下头,向朱瀚承认自己是龌龊的人。

朱瀚对罗贯中说道:“这本书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社会,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开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彻底暴露出大宋时期的肮脏与丑恶,西门庆一方面凭借经济实力交通权贵,行贿钻营,提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依靠政治地位贪赃枉法,为所欲为,扩大非法经营,从而成为集财、权、势于一身的地方一霸,从客观上表明了这个社会的无可救药,也可以让百姓对大宋以及现在的大明做一个比较,让他们看看,谁才是真正为民请命的朝堂。”

“……”

罗贯中听着朱瀚说的话,咂咂嘴……他说的好有道理,可我为什么就不相信呢?

《水浒传》这本书里面,对男女之事描写最多的,就是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朱瀚却把这一段单独拉出来。

罗贯中觉得,朱瀚和自己一样,脑子里都是龌龊的。

朱瀚却没理会罗贯中在想什么,继续说道:“这本书写好了,你会对世情达到一种通明,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这本书以家庭为中心,写一家联系到天下、国家,反映现实社会,这本书想要写好,殊为不易。”

“……”

一开始,罗贯中还觉得朱瀚是在强词夺理,可听朱瀚这么说,为什么觉得自己写这本金瓶梅意义那么大呢?

反应大宋的市井生活, 和大明做对比,罗贯中不由得思考起来……这本书如果真写成了,那将会是鸿篇巨著啊。

隐隐的,罗贯中觉得,这本书写出来以后,会成为一本褒贬不一的书,争执会非常大。

但有争执,自己的名气就会越大,不是么?

朱瀚见罗贯中陷入沉思,就知道他已经动了心思,于是从旁边甩出一本《阳谷县志》:“这本书是前朝的县志,里面有对西门庆的记载,你看看这本书……呵呵,你的师父他也不是什么好人。”

在历史中,西门庆的原型是明初阳谷县西门的大户,深受武大郎和潘氏、金氏的迫害,这是一个苦命的人,也不知道西门庆是得罪了施耐庵,还是施耐庵觉得西门庆太可怜,从自己的书里面给他找存在感。

罗贯中倒是没想那么多,写嘛,就是通俗的让大家去看,更多的是一种杜撰而已,至于原型是谁……书中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是,殿下。”

拿着手中的大纲和县志,罗贯中对朱瀚鞠了一躬,然后很诚恳的说道:“请殿下放心,我回去以后一定好好研究,不辜负殿下的厚望。”

“嗯,有这个信心就好,不用太着急,这本书我们要好好的商量应该怎么写。”

朱瀚对罗贯中招招手,说道:“对这本书,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咱俩可以聊一聊,你说武松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儿,他见到如花似玉的潘金莲,有没有什么想法……”

“这个……我觉得有。”

罗贯中煞有介事的点点头,对朱瀚道:“殿下,你可知我那本书中的曹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