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五十章 马秀英:你想和朱瀚一样?

“每年铺设三百五十里的铁路,的确少了些。”

朱元璋对铁轨的铺设速度有些不满,一年才三百五十里,自己还能不能看到这条贯穿东西的铁路大动脉出现?

怎么才能加快铺设铁路的速度?

想了想,最后发现还是人口,有了足够多的人口,他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扩张!

如今的欧洲,有接近百万的战俘,朱元璋想把那些人都拉到北方草原,让他们帮忙铺设铁路。

马秀英看出来朱元璋的心切,她同样明白铁路大动脉对大明的重要性,但她同样也清楚,这种事情急不得,看着心情很是急迫的朱元璋,马秀英安慰道:“不要太心急,现在一年只能铺设三百五十里的铁路,那是因为我们的原材料不足,工人的熟练度也没有达到标准,以后他们熟练了,说不定我们能抽调出更多的人,铺设更多的铁路。”

马秀英的安慰,让朱元璋的心情稍微好了一点,但他还是说道:“建厂房,咱要建更多的炼钢厂,把所有能动的人力都动起来!七五不太愿意用本土的矿石……现在咱顾不了那么多了,大不了以后有机会,把挖空的矿山再填进去就是!”

朱瀚不太愿意动用国内的资源,认为他们占领了海外的土地,其中掠夺资源就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朱元璋又是急性子,当然不愿拖着,他决定先开采国内的矿产,以后大不了再把海外的矿石拉过来埋到地下嘛。

如果让朱瀚知道朱元璋的想法,肯定会对他伸出大拇指,能这么想也是没谁了啊。

辽东发展的很好,重工业区已经形成,朱元璋就算再着急,也得符合现实情况的发展,朱元璋又不由得说道:“蓝玉也不知道干啥吃的,打下罗马那么久,他怎么不想着搞发展?准备在外面当土皇帝是吗?不行,咱给他写封信,好好地骂他一顿。”

“……”

马秀英:蓝玉现在还不知道火车是什么东西吧?

但现在的朱元璋显然不考虑这些,他就想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至于其他的根本不考虑。

至于骂蓝玉……想骂就骂吧。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而且蓝玉也是贱皮子,不被骂两句他心里也不安稳。

写完骂蓝玉的信以后,朱元璋又把从应天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告诉了马秀英:“咱让标儿监国,七五辅佐,这俩人在朝堂上,直接放手不管了,朝堂政务基本上都不插手。”

朱元璋很不满,他觉得朱标作为太子,作为未来的皇帝,他理应勤政,而不是把所有政务交给大臣。

大臣再有能力,和皇家毕竟不是一条心,朱标和朱瀚怎么能把朝堂大事交给百官来做?就算交给他们,朱标也得了解一下嘛。

听到朱元璋说起家事,那……马秀英就不能再当做听不到了,朝堂上的事她不参与,但朱元璋经常在她耳边念叨,马秀英对朝堂上的事还算了解。

“你抱怨什么,七五以前就和你说过,要把朝堂政务分开处理,是你自己非要大权独揽。”

先把朱元璋抱怨一顿,然后又说道:“七五这么做,是为了照顾标儿,现在标儿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他像你似得处理政务,他身体会被累垮的。”

朱元璋强行辩解道:“那七五不会……”

本来想说七五应该帮忙处理更多政务,但话说到一半他就说不下去了啊。

就朱瀚那性格,他现在能留在应天帮着朱标,这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再指望他干更多的活……那简直是异想天开。

马秀英对朱元璋说道:“你是皇帝,标儿是太子,你想怎么做事,却不能要求标儿和你一样。”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当皇帝的方式,朱元璋也不能强求朱标做的和他一模一样。

见马秀英是这种态度,朱元璋想再说什么来捍卫自己的观点,却又不得不闭嘴。

在讲道理这方面,朱元璋不是马秀英对手。

想了想,朱元璋说道:“算了,七五和标儿怎么做咱不管了,但如果让咱知道他们做的不好,咱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胡搞!”

说白了,朱元璋还是不愿意相信除了‘老朱家’以外的人,朱瀚可以这么做,可一旦被他发现这么做对大明没有好处,他会第一时间去阻止朱瀚这么做。

毕竟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明,朱元璋不想他有任何的动荡。

马秀英却说道:“有七五在,只会越来越好,再说……七五这些年虽然淡出朝堂,可谁又能忘记七五的手段?”

铁腕治军,朱瀚用他的方式打造出了横扫世界的大明军队。

从严治官,如今朱元璋对百官的治理政令,基本上都是根据朱瀚提出的基础上加以修改的。

谁如果小觑了朱瀚,最后只会让自己难看。

被马秀英这么一说,朱元璋也没办法再反驳了,现在应天的朝局和他想象中的不太一样,让朱元璋有些狂躁:“行了、行了,咱不管了行了吧?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咱也不管朝堂上的那些腌臜事了,明天我们去逛街、去玩!七五在外面怎么玩的,咱就怎么玩。”

“……”

马秀英的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看着朱元璋道:“七五出去玩的时候,会找几個异邦女子,陛下也想找是么?”

你朱元璋私下里玩就算了,马秀英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你竟然当着我的面,说要去找异邦女子?

真当我马秀英没一点脾气是吗?

“……”

朱元璋立刻有些麻爪,他慌忙解释:“咱,咱不是这个意思,咱、咱是想带着你一起去逛街,妹子你不是挺喜欢逛街的嘛?咱、咱没想着找异邦女人,真没有!”

“哼哼。”

马秀英冷哼一声,留给朱元璋一个白眼,然后转身离开。

现在的朱元璋有点后悔。

自己出来巡视天下就出来嘛,带着马秀英好像有很多事情不能做啊。

“也怪咱自己……好端端的,为啥要在妹子面前口不择言呢?”

朱元璋和马秀英夫妻二人出来巡视,虽然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天下的巡视上,但两人在闲暇之余,还是会出来逛街的。

因为昨天朱元璋口不择言的缘故,马秀英一开始并没给朱元璋好脸色,但很快购物的快乐就让马秀英脸上露出笑容,至于昨晚发生的不愉快也很快便烟消云散。

马秀英享受着购物的乐趣,朱元璋在旁边虽然不用亲自拎包,但这种漫无目的的逛街,也着实让朱元璋的铁脚板感到有些痛。

朱元璋:我为什么要带着马秀英呢?

……

朱元璋和马秀英来逛街,虽然可以享受逛街的乐趣,但买的东西却不是给两人买的,而是去探望在孤儿院的孤儿。

因为连年战乱的缘故,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因战乱而失去双亲的孤儿,其中有男有女,朱瀚在得知这一情况,立刻去和朱元璋商量,他以行省为单位建立孤儿院,收养因战争而失去双亲的孤儿,无论男女,皆传授知识……

当然,女人读书这件事朱元璋一开始是反对的,可朱瀚在谈论事情的时候是在饭桌上,马秀英也在,她听到朱元璋的反对后,脸色变得不好看起来,朱元璋为了夜晚的和谐,所以立刻改变主意,大手一挥:读书!都读书!咱大明的子民无论男女,都应读书,马秀英这才满意起来。

包括朱瀚在内,马秀英和朱元璋,以及他的亲属、义子,包括勋贵都对这些孤儿院进行了很大的资助,反正留着钱也没什么用,留在手里就像一堆金属,不如拿出来资助孩童。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行省的孤儿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明皇家福利院,而朱元璋是所有福利院的名誉院长。

也就是说,生活在福利院的孩子,都是朱元璋的‘孩子’。

这也是朱元璋愿意花钱的原因之一,收养孤儿和当初收义子的想法是一样的,让他们以自己为纽带,团结在他身边,而如今这么多孤儿院,里面的孩子文武兼修,朱元璋也不奢求每个人都成才,他们能在基层做出的成绩及格,这前期的投资就不算亏。

这次来辽东,朱元璋要去孤儿院里转转,毕竟他是名誉院长,自己‘孩子’怎么着也得去看看不是么?

马秀英也很喜欢孩子,所以她比朱元璋都要开心,到了孤儿院后,朱元璋去看这些孩子上课,马秀英则和孤儿院聘请的妇女一起去了厨房,给孩子们做饭。

做饭讲究的事荤素搭配,要有营养,马秀英炖了一锅热腾腾的红烧肉,炒了一个素菜,然后熬了一锅鱼汤,等马秀英做完这些后,朱元璋已经和孤儿院的孩子们打成了一片。

打饭的时候,和马秀英也围着孤儿院的孩子一起吃饭,朱元璋还不停的往这些孩子碗里夹肉,生怕这些孩子吃不饱。

旁边的顾同致看到朱元璋的动作,虽然能明白朱元璋是为了照顾孩子,但……朱元璋这么做让顾同致很不是滋味。

你把碗里的肉夹给孩子,这不是明摆着说我压榨孩子们伙食么?

顾同致在旁边小声说道:“陛下,皇后娘娘,我们碗里的饭菜自己吃就好,孩子们不能吃那么多肉,要讲究营养均衡。”

听到顾同致的话,朱元璋双眼一瞪:“什么营养均衡?孩子们多吃肉才能长的壮实,你舍不得这两块肉还是怎地?”

“陛下,并非如此,我大明设立福利院,照顾天下孩童,这是天大的好事,又怎么会亏待孩子们呢?”

顾同致对朱元璋解释道,“肉要吃,菜同样也要吃,这样身体才会更好,早晚这些孩童都有鸡子(鸡蛋)吃,晚上也有饭菜,今天我们吃的是肉和大米,明天我们或许就会换成鸡块和糙米饭,务必保证孩子们的健康。”

为了避免朱元璋误会,顾同致解释了很多,朱元璋听到后也不像刚刚那般生气,点头说道:“你这个知州当的有点意思,你是第一个敢不让咱给孩子们夹肉的。”

这是朱元璋的夸奖,顾同致开心之余,还是很谦逊的说道:“臣不过是做到应尽的本分。”

不是功劳,是本分。

就这么一句话,让朱元璋记住了顾同致。

当初安排辽东知州人选的时候,朱瀚也的确思考了一番,辽东作为关外土地,资源丰厚,也是朱瀚心中的一块很适合的‘试验田’,所以主政辽东的官员需要有一定的眼界, 更需要对大明新政有所了解,以前顾同致是跟在朱瀚身边担任掌书记的,加上他原本就有前元进士的学士,朱瀚也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他安排在了辽东,一开始朱瀚还不放心,谁知顾同致做的很出色,朱瀚一直提着的心也逐渐放了下来。

朱元璋和马秀英很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块,一直到了晚上的时候才离开,坐在马车里,朱元璋很开心的攥住马秀英的手,说道:“妹子,咱大明收入的确很高,比历朝历代都要高,哈哈……咱的大明才建立不过九年的时间,却开创了远超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伟业!但是,咱的开销也多啊,就说这些孩子,把他们培养成才,得需要多久呢?”

马秀英倒是提出了不同的想法:“七五太喜欢孩子了,孤儿院中孩子们除了学习,其他的事情都不会做,种地、养牲口,这些那些孩子们理应体验一番,否则他们怎么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呢?要我说,让孩子们在休息之余,学会生活,养鸡、放牛,割草……这些事情他们都应该学着去做。”

“嗯,你说的这倒是可以去做。”

朱元璋认为马秀英说的有道理,对马秀英说道:“七五就是太喜欢孩子,但也不能一味的溺爱,应该让他们多多经历一些,咱回去就做修改,孩子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夫妻二人越说越是深入,到了晚上,朱元璋也没有去欣赏来自高丽的异邦美人,而是陪着马秀英一起休息。

刚刚和马秀英和好,朱元璋可不会这个时候触她的霉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