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三百零八章 太子应该很好对付

朱瀚和朱元璋聊的都是海外的事,至于朱标如何处理那些在国内搞土地兼并的勋贵,俩人是一点都没提。

他们两个也是心大,说交给朱标就交给朱标。

在朱标主动向他们汇报之前,两人是一句话都不问。

朱标自己也知道,朱元璋和朱瀚这次交给他的任务意义重大,所以没有轻易下手,而是依旧云淡风轻,该处理政务就处理政务,该去政务堂找李善长就去找李善长,甚至在休闲的时候,还能带着太子妃去郊外游玩一圈,似乎没把处理土地兼并的事放在心上。

唐胜宗等一众勋贵,一开始还有些提心吊胆,可看到朱标没有推动这件事,悬着的心也逐渐放了下来,纷纷扬言:太子不过是走个过场,他不敢,也没有资格处理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勋贵。

说的好像真的一样。

朱标如果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没有面对勋贵的勇气,那朱元璋就白培养他这么多年。

现在的朱标在干什么?

他在等!

等搜集证据!

……

这天,赵庸像往常一样,来到东宫帮助朱标处理政务。

朱标也像平时一样,有问题就问,然后拿出处理意见和办法。

忙了一天,赵庸把今天处理的政务分门别类的放好,然后向朱标请辞:“殿下,时辰不早了,臣先回去了。”

再晚,皇宫就要关门了,到时候他出不去,少不了麻烦。

所以赵庸在离开的时候,通常都会在皇宫关门之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以往的时候,朱标如果在处理政务,就会回应一声让赵庸离开,但这次不同,在赵庸说自己要离开的时候,朱标却直接出言阻止:“南雄侯,稍安勿躁。”

“嗯?”

赵庸刚想转身离开,听到朱标的话却猛然顿住。

按照惯例,朱标现在都会让赵庸离开,可突然把他叫住,赵庸还有些不习惯,转过身看着朱标:“殿下,还有什么事情么?”

“你先等等。”

朱标低下头继续处理公务,赵庸站在旁边,站立不安。

等朱标批改完手中的奏折,这才放下笔,抬起头看向赵庸,看到赵庸站立不安的样子,笑着说道:“怎么了南雄侯,让你留下你还紧张吗?”

“没、没有。”

赵庸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解释道:“殿下,天色已经不早了,皇宫的门按时关闭,我担心在关门前没有离开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没什么好麻烦的,到时候我让人送你出去就是。”朱标坐在椅子上,看着赵庸上下打量,看得赵庸心里麻爪,赵庸心里有鬼,对朱标道:“殿下,您有什么事直接安排臣就好,臣一定为您办好。”

朱标没有回答赵庸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南雄侯,过去这么久了,你难道就没有什么想和我说的么?”

赵庸心里一咯噔,想到心中的龌龊,顿时紧张起来,但他还是习惯性的认为朱标不过是个小孩子,他就算想对付自己,也不敢做的太过分。

再想想跟随朱标的这些年,朱标一直都是温文尔雅的性格,也没见他红过脸,这样的太子应该很好对付。

赵庸心中顿时安稳不少,躬身对朱标说道:“还请太子殿下明示。”

明示?

朱标看着躬身面向自己的赵庸,心中冷笑不已。

他看上去对自己恭恭敬敬,实际上对自己一点都没有尊重,既然赵庸是这个态度,那朱标认为他也没什么好客气的了啊。

“南雄侯,我记得你是庐州人吧?后来跟随大哥赵亨驻守巢湖,等我父亲打到巢湖,你就投靠了我父亲,然后追随着父亲南征北战,大明建国后,你被封为南雄侯。”

朱标把赵庸的历史说了一遍,赵庸老老实实的站在那儿,低头恭顺的听着朱标的话:“后来,你回到了庐州,最近我在应天,听到了一个消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请南雄侯为我解惑。”

赵庸也知道最近应天府流传着的关于他的消息,但赵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担心,站在原地一声不吭,等待着朱标继续说下去。

“南雄侯,庐州的那位叫张弛的人,是你小舅子媳妇家的人是吧?”

朱标看着赵庸,“我听说,他在庐州购置了不少田亩,并且说是为你在做事?是不是这样?”

“张弛是谁?臣不认识。”

赵庸没有承认,而是再次躬身对朱标说道:“还请殿下明察。”

明察?

朱标暗自摇头,赵庸还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我不需要明察,我只需要知道事实,南雄侯,我再给你一个机会,告诉我,张弛是不是你安排的?”

“不是!”

之前已经选择不承认,现在赵庸更不会改口。

咬死不承认,就不怕朱标能拿自己怎么样。

再说那个叫张弛的,死了就死了,赵庸一点都不心疼。

朱标看着赵庸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反而轻松起来:“不愧是和我父亲一起征战天下的文武双全的猛将,不过……如果南雄侯的小舅子和张弛也能像你一样,那就好多了的。”

“……”

赵庸脸色猛地一变,难看极了啊。

他没想到,朱标竟然绕过他直接动手,他怎么可以这么做?

“来人。”

朱标话音落下,门外的宫中禁卫便走进来,朱标看着赵庸:“送南雄侯去见他小舅子和张弛,他们老乡好久不见,是应该好好聊聊了,也让咱们的南雄侯好好想清楚,是有人阳奉阴违,还是有人授意为之!”

赵庸抬头看向朱标,他突然发现,自己从朱标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一面。

以前的朱标,温文尔雅,在赵庸心中他就是个谦谦君子,可现在赵庸却发现,现在的朱标和他认知中的朱标,完全就是两个人。

朱标的眼睛中,多了一分他从没见过的东西。

这种神色,是他在朱瀚眼睛里、朱元璋眼睛里看到过的。

狠辣!果决!坚定!

看的赵庸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让赵庸突然意识到,眼前的太子殿下,似乎和自己印象中的并不相同。

龙生龙,凤生凤。

朱瀚和朱元璋都是人中龙虎凤,他们老朱家的下一代,又怎么可能是碌碌无为之辈呢?

赵庸此时的心里特别的懊悔,懊悔的不是自己说了谎话,而是自己小觑了朱标。

“殿下,臣告退!”

这一次,赵庸说的真心实意。

朱标却对此无动于衷,自己已经给赵庸机会了,可惜他没有把握住,那就不能怪朱标了!

自作自受,活该!

同时朱标也看出来,赵庸对自己的小觑不是个例。

包括唐胜宗那群武将勋贵,都多多少少有看不起自己的意思。

看不起朱标,这好说,朱标挺喜欢这种被人小觑的感觉,用朱瀚的话说,这叫扮猪吃老虎。

这样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会简单很多,对手会因为小觑你,而主动把缺点露出来。。

送走了赵庸后,朱标便把矛头指向了以冯胜为首的武将勋贵们,但是他不着急,时间拖的越久,从那些勋贵身上割下来的肉就越多,朱标现在想找的,就是一个机会。

当然,如果有人过来向朱标主动承认,并且袒露事实和真相,朱标也会对他们网开一面。

毕竟朱瀚和朱元璋把这件事交给朱标去做,要的就是让朱标立威,然后再看朱标处理问题的手段,这两样做好了,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朱瀚和朱元璋也不会过多的关注。

……

朱标在寻找对付勋贵群体的机会,那些勋贵中也有明白人,也一直在寻找着从朱标身上打开突破口的机会。

比如,冯胜。

和原来的历史中有所不同,在原本的历史中,冯胜的哥哥冯用并没有战死,现在被封为郢国公活得好好的,如今正在大明北境的东线殖民高句丽呢。

冯胜和冯用比起来,都差了一截,而冯用是军中唯一可以和徐达五五开的帅才,朱元璋也没有因为冯用的死而对冯胜做出什么补偿,将他封为宋国公已经是天大的荣幸。

不过,冯胜有一点是冯用比不了的,他很谨慎……说难听点就是太犹豫。

自从得知朱瀚和朱元璋把彻查土地兼并的事交给朱标去做后。

冯胜就一直很小心,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他的眼线却始终盯着赵庸。

在一开始的时候,冯胜和其他人一样,没有把朱标当回事,可很快他就警醒起来:如果朱标一事无成,朱瀚和朱元璋又怎么会用对付武将勋贵的事交给朱标?

让朱标立威的机会千千万,用对付武将勋贵群体的方式让朱标立威,这是一步非常冒险的棋。

想明白这些后,冯胜立刻不淡定了啊,他躲在家中思考着自己接下来要如何应对,以至于唐胜宗等武将来找他的时候,他都是闭门不见。

然后,冯胜就派人盯着赵庸,他是不敢派人去盯朱标的,万一被朱元璋知道,那和造反无异,但赵庸每天都会去见朱标,只要他按时回家,冯胜就觉得自己高枕无忧。

一开始盯着的时候没什么事,但很快赵庸就没了消息,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回家,冯胜很快就意识到,赵庸出事了,不出意外,肯定是朱标拿下的赵庸,要不然他怎么会一点消息都没有?

赵庸算是朱标身边唯一的软肋,现在这个软肋没有了,冯胜就没有继续撑下去的意义了啊。

当然,如果是因为其他的事情赵庸出事了,冯胜现在的担心就是多余的,可是冯胜不敢赌!

思考之后,冯胜找了个夜深人静的机会,偷偷摸摸的去见了李善长。

李善长和历史中一样,是朱元璋的大管家,但和历史中不一样的是,他的地位并没有原历史中的那么高。

因为这一世有了朱瀚。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朱瀚才是最适合朱元璋的管家,他只是看到了李善长的能力,把管家的事交给了李善长,这个辅佐朱元璋的机会是朱瀚给的,而不是李善长自己争取过来的。

不过,李善长现在的地位,足够一些人对他尊重。

比如冯胜。

他们算是老乡,平日里相互就有走动,李善长也乐于和这些人交往。

冯胜来找李善长的时候,胡惟庸也在。

“李先生,惟庸。”

冯胜先和两人坐在一块寒暄,胡惟庸见冯胜坐在那没走的意思,知道他有事找李善长,也就没有再多做停留,寒暄几句后就起身告辞,把空间留给李善长和冯胜两人。

离开后的胡惟庸,略加思索就知道冯胜来找李善长的原因了,他不由得摇摇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陛下和英王给了你们康庄大道你们不走,非得和他们对着干,现在明白过来……晚了。”

是真的晚了。

冯胜在胡惟庸离开后,便迫不及待地把他在老家收土地的事告诉了李善长,希望李善长给自己出一些主意,让自己平安渡过此事。

李善长似乎早就知道这件事了,在冯胜说完以后,不由得叹息:“宗异,你糊涂啊!陛下最厌恶有大肆购买土地,而且陛下已经把发财的道路给你们指出来了,让你们去海外谋财,很多人都借助咱大明的商船发了财,这么好的发财机会你不要,为什么非要惦记那几亩田地呢?这点东西才能挣多少钱?”

把钱投到商船队伍中,一年的利润就能抵得上好几年的土地收益,此间利弊谁看不清楚?

冯胜此时也懊悔不已,他如实的对李善长道:“都怪我猪油蒙了心,想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因此想歪了,走错了路,还请李先生帮我。”

帮?

怎么帮?

帮着冯胜和朱元璋对着干?

李善长直接从心里打消了这个念头:帮不了!

刚想开口拒绝,冯胜却扑通一下直接跪在李善长身前,五体投地:“请先生救我!”

冯胜突如其来的一跪,吓了李善长一跳,赶紧上前要搀扶起来冯胜:“宗异,你这是干什么?起来,快起来!”

可任凭李善长怎么拉扯,冯胜就是不起,铁了心的跪在地上求李善长给自己出主意,无奈的李善长只好对冯胜说道:“你先起来,我们慢慢商议,起来!你若是不起,我就权当你没有来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