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二百三十四章 朱瀚对大明的社会改造

「是的,当年汉武帝就用这个办法充实边疆,我们大明也可以有样学样,而且不会像汉武帝那样在民间惹出民怨。」朱瀚笑着说。

当年汉武帝为了充实边疆,把许多的下层人口都给发配到了蛮荒之地,其中主要是在汉朝地位低下的赘婿,奴隶和商人等。

而大明现在把无业流民给充实边疆,提供的条件远远超过汉武帝当年的条件。

「除了这个之外,咱们还可以把这些人发去充军,只不过我们大明军队都要求有一定的纪律和道德,这些人大多都是无奈,实在是不能当大用,但是可以发配到东胜州去!」朱瀚笑眯眯的说道。

东胜州,也就是大洋彼岸的新大陆。

胡大海的儿子胡关住设定,一部分明军士兵在东胜州已经打开了局面,掌控了许多的殷族人部落。

但是相对于数以百万计的殷族人口,胡关住手下的数千明军,远远是不够的。

大明要想同化新大陆的殷族人,首要的第一个条件,就必须拥有充足的人口。

仅仅依靠数千明军士兵,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同化的任务。

而大明境内的这些无业流民,虽然一个个品行不端,但是如果把他们给扔到一片蛮荒陌生的新大陆,他们必然会为了生存听命于明军。

「实在是一个好主意!」

老哥朱元璋顿时高兴的拍掌叫好。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立刻从朱瀚这里学会了举一反三。

「咱们不仅可以把这些无业流民给充军到东明州,还可以把各地牢狱当中的重刑犯也给发配到那里去,反正这些人天天关在牢狱当中吃闲饭,实在是便宜他们了!」朱元璋说道。

封建社会的牢狱管理能力,远远落后于现代社会,根本不可能做到像现代社会那样的劳动改造模式。

为了防止犯人逃跑,也为了防止犯人之间相互发生冲突搞出人命,大明朝所有的牢狱都采取严格的牢房制度。

所有的犯人都被关押在牢房当中,不得随意走动,当然也不可能把他们放出去组织什么劳动生产。

所以这一大批人,在朱元璋的眼中就是妥妥的吃闲饭。

如果能够把这些人发配到新大陆东胜州,那他们浑身上下的为非作歹能力,就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利用。

胡关住已经接二连三上了奏表,东胜州的殷族部落实在是野蛮无比,除了归顺明军的部落,还有一些开化进步之外,其余的部落全都处于茹毛饮血的状态。

注意!

胡关住在奏章当中说的茹毛饮血,并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妥妥的描述。

此时新大陆上的殷族人,特别是北美洲的殷族人,大多处于原始社会晚期的生存状态。

各个部落之间相互争斗,对于捕获的奴隶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往往都是杀了祭天,或者就给生吞活剥。

吃人肉,对于北美的殷族人来说是一个显示自己英勇的壮举。

就这么一群野蛮原始部落,大明的这一群牢狱罪犯跟他们相比,那都是妥妥讲文明的大善人。

所以用大明的罪犯去新大陆开拓,完全是可行。

「好啊,老哥,你这个主意也正合我意!」

朱元璋的话,其实就是朱瀚接下来就要讲的。

现在好了,兄弟两个人想到一起去了,他们相视一笑,立刻就把这件事情给定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

朱元璋就把李善长,刘伯温,施耐庵等京师官员召集到了皇极殿。

当朱元璋把自己想要彻底收拾帮会无业流民群体的想法说出来之后,所有的大臣们都是感到一阵惊讶。

他们都觉得这种事情其实相对于国家大事来说,仅仅是一个小事。

这些帮会流民,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没有断绝过的。

现在大明想要搞这种行动,恐怕会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最终也很难取得极佳的效果。

「哼,你们是不了解朕的决心!」

朱元璋微微有些不悦的说道。

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听到这话全都一脸凝重紧张。

朱元璋除了在重要的大朝会之外,很少有自称朕的情况。

一般他自称朕的时候,往往都代表他已经真的有些发怒了。

「陛下圣明,必然可一扫千年沉疴,造朗朗乾坤!」胡惟庸在群臣中率先收说道。

所有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应天府之下的一群丐帮胡作非为,胡惟庸这时候可得好好表现。

否则,一旦让陛下和英王怀疑自己跟那些丐帮无赖有什么勾连,那可就不妙了。

「这件事情也仅仅只是开始,昨日我与陛下已经商量过了,铲除这些帮会无赖,想要造一个朗朗乾坤,还是有远远不足的!」朱瀚在旁边缓缓的说道。

李善长,刘伯温,施耐庵等人听到这话,无不更加的震惊。

在他们这些读书人的心目当中,如今的大明已经可以说是冠绝古今的辉煌。

周围的各个敌对势力,在大明的面前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

虽然当年的汉唐,曾经开疆拓土,到达西域万里之遥。

但如今的大明也把海上疆域拓展到了万里之外的天竺和波斯。

而且,盘踞在西域的王保保,势力远远落后于明军,大明在陆地上收复西域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内圣外王,圣人之道也!陛下所言,实在是让臣佩服至极,臣愿意竭尽所能,祝陛下完成此利国利民之举!」李善长在旁边紧跟着说道。

李善长这个人最会察言观色,他知道只要是朱瀚定下来的国策就没有不可能成功的,这个时候只要跟在后面举手赞同就行,提什么反对意见根本就是自找没趣。

「牵涉人员太多,其中良莠不齐,真有一些可怜之人,掺杂其中,也被朝廷给流放充军恐怕会惹起民怨!」刘伯温在旁边皱着眉头,小心翼翼的说道。

他的心智虽然很是聪慧,但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心太软,这种国策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是能够改变一生命运的大事件,他不忍心有人在其中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干大事不拘小节,真要有一些可怜之人混杂在丐帮这种帮会之中,那也是他们的不幸,再者说朝廷把他们流放到南洋和新州,那也是它们逆天改命从良的机会…」朱瀚笑着说道。

不得不说对于那些一无所有的丐帮成员来说,只要度过了艰难险阻的远洋旅程,无论是在南阳还是在新大陆,只要不被瘟疫缠上,那多半真的是逆天改命的好机会。

「这些丐帮成员最会卖可怜,而且他们做龌龊事情的时候手段卑劣,朝廷把他们留在市井当中,的确会让良民无所适从,英王殿下说的对,干大事就要不拘小节,真有一些可怜之人掺杂其中,那他们也只能恨自己当初走错了路!」施耐庵在旁边缓缓地说道。

施耐庵虽然同样是读书人,但是他在最初当官的时候,大多经历是在地方基层,见过许多下层人卑劣的谋生手段。

对于大明将来的社会改造,朱瀚远远不仅是一个改造帮会无赖这一点。

「除了这些之外,我与陛下已经商量好了,从今年开始要在大明推广新生活,也就是大明的新生活运动!」朱瀚自豪的说。

对于现代人来说,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都有比较清晰

的认识。

但是对于李善长刘伯温这些古代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们根本就毫无概念。

朱瀚跟老哥朱元璋商量的大明新生活运动,主要因为如今大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必然会催生将来的资本萌芽。

要想进入更加先进的资本社会,必然要从社会生活上一起改变。

「殿下,这新生活是个什么意思?」刘伯温率先问道。

「顾名思义,从今以后大明的百姓,就必须要改变一些原来的不好习惯,完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朱瀚说道。

「移风易俗,也是圣人赞同的事情,只不过殿下想要如何开展这新生活运动?」李善长在旁边问道。

「很简单,其实无非就是衣食住行!」

朱瀚随后便向他们解释了自己跟老哥商量的大明新生活运动的具体内容。

首先就是衣着方面,因为越来越多的海洋贸易,已经让大明的船员和水手人口极速增加,而在海上的生活当中,束发已经显得非常不方便,所以大明律法当中将要废除原本存在的一个刑罚,那就是髡刑,也就是把头发剃光的刑罚。

从此以后,每个人的发型都可以根据自己职业生活的需要随意的改变,对于华夏人来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概念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不过这个法定带来的效果全凭个人意愿,对于大多数人的改变并不算很大。

「从明年开始,大明的军中将会推广新的军服,全部采用最为简洁的裁剪,让大明的军队成为百姓们将来衣着的楷模!」朱瀚继续说道。

当军队进入近代化之后,统一而规整的服装就已经成了军队的必备组成。

让军队开始先进入服装的改革,从而就可以逐渐在民间推广流传开来。

至于食方面,则是这一次新生活运动的重中之重。

「大明新生活不食生水生肉,不吃蝙蝠狐狸鼠獭等容易传播疾病的野味!」

朱瀚作为一个现代人,早就经历过各种奇奇怪怪的生物像人类传播疾病的新闻。

至于衣食住行当中的住,则是要推广全新的砖石水泥土房子。

大明原本的房屋使用的木材太多,在人群密集的城市当中,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非常大的伤亡和损失,所以朱瀚打算在大明全力推广砖石水泥结构的新型房屋。

这些房屋虽然在开始的时候技术不成熟,建设的样子有些丑陋,但只要加以时日,必然可以能够引领大明进入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建筑时代。

而且砖石水泥结构先在民用大展身手,其后发展出来的技术,更是能够在军事领域获得更高的实用价值。

在朱瀚的规划当中,大明将来的军事征服依靠两个强有力的技术,一个就是大明的火药武器,另一个就是先进的堡垒技术。

装备有先进火炮的堡垒,可以让这个时代的任何敌人都望而却步。

大明现在使用的水泥都是朱瀚提供的简易配方,将来必须开拓技术,一边使用一边发展。

至于行,只是要推广应天工坊刚刚试验出来的全新型4轮马车。

这种朱瀚提供图纸的4轮马车,采用了独立悬挂的技术,这样不仅马车行进的时候非常的轻便,易于操控。

而且还拥有极佳的减震性能,与传统的两轮马车相比,简直是在舒服程度上天壤之别。

除此之外,大明对于北方边境的运输,除了原有的运河之外,还将开拓更加成熟的海上运输。

运河是连接南北的生命线,但他的运输效率远远不如海路。

朱瀚可是清楚的知道,中国历史上明清两朝,既受到运河的好处,又受到运

河的许多限制。

所以珠海就要彻底改变这一个情况,不能让一个王朝的命运全部寄托在一条小小的运河上。

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听了朱瀚的描述,全都震惊的目瞪口呆。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人竟然会对一个未来的发展有如此清晰的认识和预测。

「英王殿下天纵奇才,实在是大明之福!」李善长一脸钦佩的说道。

「英王殿下,真可谓是管仲乐毅都比不上的奇才!」作为江南大儒的朱升,辅助的点头。

「英王殿下的这一番布局,可谓是为大明做好了两百年的布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百年之后!」刘伯温发出了自己由衷的赞叹和钦佩。

「臣恭喜陛下,有英王殿下辅助,臣在朝堂之中,不过是浪费俸禄罢了!」施耐庵摇头谦虚说道。

……

对于这些朝廷重臣的交口称赞,朱瀚显得非常的淡定。

毕竟这些关于大明新生活运动的政策,其实都是他抄袭后来人的成功经验罢了。

把这些功劳算在自己头上,总觉得有些底气不是很足。

所以朱瀚便对所有称赞都微微一笑作罢。

但是他的这一幅样子,在李善长刘伯温等人眼中,那更是了不得。

所有人都觉得朱瀚不仅胸中有万千奇才,更是不矜不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