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二百零二章 大明的五年计划【求全定】

但是如果能够用自己恳诚的态度从明军这里获得一些精良的铠甲和兵器,也是能够让阿巴斯在抵御萨班卡拉人的战斗中增加几分胜算。

“你效忠大明,本将自然是非常欢迎!”

“不过你刚才说的,让我大明将士帮助拜黑城抵抗那个什么萨班?这是大大不妥的!”

汤和听完阿巴斯的话后,脸上露出非常严肃的申请深情说道。

马鲁阿里和阿巴斯的二人神情各异。

阿巴斯脸上没有多少失望,他本来对人数不多的明军就没有抱多少希望。

马鲁阿里脸上则是写满了失望和焦急,如果没有明军强大的武力保护,萨班卡拉的领主阿尤布兹轻轻松松就能够占领拜尔黑城。

“我在下西洋之前,陛下和英王殿下就已经嘱咐过,只要展示大明的威武,又要彰显大明的仁德,你说的这个什么萨班,并没有冒犯大明,轻启战端不利于大明的威望!”

汤和这话说的,虽然是在拒绝阿巴斯的请求。

但是在汤和的内心当中,已经对于当前的局势有了自己的预判。

真实的情况是,汤和在下西洋之前,朱瀚已经再三嘱咐过他,可以寻找合适的时机,在波斯这里占据一块永久的领地,获得一部分当地波斯人的支持,建立大明波斯都护府,也就是实际的殖民地。

只不过汤和心中作为一个华夏人,知道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象征,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不能够让这些波斯人看出自己对波斯土地的意图。

而且汤和率领的舰队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建立于波斯的直接贸易,听他们说这个萨班卡拉的势力很庞大,如果能够与大明和平相处,那必然会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贸易伙伴。

汤和初来乍到,局势不明,自然不可能轻易站在拜尔黑城一方与萨班卡拉为敌。

“遵命大人!”

马鲁阿里在劝说无效之后,只能带着阿巴斯退了出去。

大明舰队这一次抵达拜尔黑城,虽然没有给阿巴斯答应提供兵马助战,但还是在商业贸易当中给予了阿巴斯许多的好处。

其中大明商船运输来的大批瓷器白糖茶叶和南洋的大批香料,无不让拜黑城的商人们为之疯狂。

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阿巴斯就通过这些来拜黑城进货的波斯商人那里,抽取到了巨额的税金。

半个月的收入,几乎抵上了阿巴斯之前大半年的税负。

阿巴斯的金库收入大涨,立刻花钱从外边雇用了许多突厥和呼罗珊人雇佣军。

这些突厥人和呼罗珊人,主要居住在波斯的东北部一带,那里常年战乱有大批的部落战是,成为各方势力的雇佣军。

利用手中的金钱,阿巴斯迅速把自己的兵力从一万多人暴增到了两万多人。

与此同时,阿巴斯还不忘继续讨好结交大明舰队的主将汤和,各种的波斯宝石骏马和美女几乎天天都会派人送给汤和,其目的无非想要购买一些大明军队装备的那种轻便铠甲。

大明在朱瀚的带领下,已经有了更加精良的高炉炼钢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去除钢铁中的硫磷等杂质,而且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不同配比的钢材。

再加上江南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在钢厂的旁边驾驶上几台水车,利用水力就能够轻松的把列出的钢铁打造成的需要的型材。

仅仅在洪武四年,应天府的钢铁制造就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大明军队的盔甲需求。

其余各地的工厂作坊也能够生产大批便宜又耐用的简易板甲。

这些板甲基本只有一个胸甲和少量的肩甲和手臂甲,相对于大明卫所军对于装备的全装铠甲来说,实在是有些简陋不堪。

但是这些轻便的铠甲,对于海军来讲却又非常的合适。

海上航行的环境潮湿,拥有复杂结构的全装铠甲,非常难以养护。

而这些简易版的板甲,因为结构简单轻便,用力来防护保养,也不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

而且在海上小小的空间里,需要接舷战肉搏的时候,这些轻便的简易板甲,也比沉重的全装甲更能够适应海上作战。

大明士兵们在拜尔黑港登陆的时候,许多人就随身穿着这种简易的板甲。

这种一提示的钢铁板甲,可比拜尔黑城士兵们装备的锁子甲防护比较强的多。

阿巴斯作为拜尔黑城的领主,面对萨拉比卡的威胁,自然想要把士兵们的装备水平提高一些。

对于阿巴斯想要购买一批大明简易板甲的举动,汤和并不意外。

来到波斯这里半个多月的时间,汤和对于波斯这里的士兵训练和装备水平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认知。

波斯本地的士兵装备的武器远远比不上大明士兵,只不过他们本地的铁矿石品质很高,做出来的武器只是简单的工艺,就能够轻便精良。

所以拜尔黑城想要采购大明的简易板甲,是一个明智的行为。

“阿巴斯想要多少铠甲!?”汤和向作为翻译的马鲁阿里问。

“将军,阿巴斯领主想要一千套胸甲!每一套胸甲,他愿意出十个金币!”马鲁阿里在询问之后问道。

十个金币,按照波斯本地的价格来说,能够购买到一套非常精良的锁子甲。

大明士兵穿戴的这些胸甲,一个个寒光闪闪,坚固异常,在波斯这里轻轻松松就可以卖到十个金币。

所以阿巴斯在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内心是非常忐忑的,唯恐这位大明将领不肯答应这么便宜的价格卖给自己这些盔甲。

但是汤和的反应却非常的干脆,立刻就答应了阿巴斯的这个请求,不仅如此,他对于一千套盔甲的数量表示了不认同。

“我大明的盔甲,质量天下第一,你们如果想要买的话只买一千套,怎么够最少也得两千套。”

“如果钱不太够的话也没有问题,可以先赊着或者用商品抵偿这些货款。”

汤和友善又大方的态度,让阿巴斯和马鲁阿里都大喜过望。

其实这是朱瀚交给汤和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先利用商贸逐渐控制这些波斯封建领主,然后再慢慢把大明的势力培养起来,等到大明能够在波斯这里说一不二的时候,再施展自己强有力的铁腕整合波斯地区,全归顺到波斯都护府治理体系。

“不过把这些盔甲卖给你,也有一个条件需要你先答应。”汤和紧接着又是。

“不知道是什么条件?”阿巴斯立刻问。

阿巴斯想着这些富庶的大明人来到波斯做生意,提出的条件无非就是对于税和货源而已。

不过汤和提出的条件,却大大出乎阿巴斯的意外。

“你们城外的海上,有一座荒芜的小岛,只要把它转卖给我大明舰队,当做停泊驻扎的休整之地,那这些两千套盔甲就可以卖给你们!”汤和缓缓的说道。

一听见竟然是这么一个条件,阿巴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他和所说的那个岛屿在拜尔黑城外五六里的大海中,那个岛屿贫瘠不堪,上面只有一口,苦涩的水井,而且岛上还时不时冒出鬼火和黑油。

波斯人对于这个岛屿并不喜欢,甚至把它称为魔鬼岛。

而且这个岛屿也太小了,东西南北总长不过一里路。

阿巴斯毫不犹豫把这个岛屿转让给了汤和代表的大明王朝。

双方立刻达成了这一笔双赢的交易。

作为拜黑城的领主阿巴斯,不仅利用于大明的贸易扩大了军队,而且还购买了这一批非常坚固实用的铠甲,整个拜尔黑城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加。

这有了底气之后,拜尔黑城的人说话都是硬气了不少。

萨拉比卡的领主阿尤布兹,再一次派人前来召唤阿巴斯去宣誓效忠的时候,阿巴斯毫不犹豫拒绝了萨拉比卡人的强横。

萨拉比卡的使者意识到了阿巴斯前后态度的变化,派人在暗中打听其中的缘故。

很快就得知了拜尔黑城最近军事力量的变化。

“我的主人阿尤布兹作为萨拉比卡的领主,是所有波斯人的保护者,你们如果一意孤行,不肯向获得真主必佑的阿尤布兹宣誓效忠,那么将来必然会承受我主人的无尽怒火,整个半黑城也将陷入死亡与饥饿!”萨拉比卡的使者,在临行之前向阿巴斯做出了最后的警戒和威胁。

不过阿巴斯却毫不在意,他现在军事实力大涨,已经不是简单的从一万增加到两万人的数量级别增长,在获得那一批明军的优质铠甲之后,阿巴斯觉得自己手下这两万大军相当于普通的三万人波斯士兵。

萨拉比卡的地盘虽然大,兵力也有将近十万,但顶多只能出动三到四万人来威胁拜尔黑城。

人数相当的情况下,阿巴斯有充足的信心能够守卫拜尔黑城。

“真主保佑虔诚者,而我就是波斯最虔诚的人!”

阿巴斯用自己的克制做出了自诩理智的拒绝。

但是,弱小的拜尔黑城领主,阿巴斯无论如何有理有节,在强大的萨拉比卡人面前,通通都属于嚣张跋扈。

弱小者敢拒绝强大者,这本身就是一种挑衅。

萨拉比卡的领主阿尤布兹在得到消息后不禁怒不可遏。

“下令给各地,我要用一支五万人的大军,踏平拜尔黑城!”

“必须要把阿巴斯的头颅挂在拜尔黑城,让他亲眼看着拜尔黑城陷入死亡和火焰!”

阿尤布兹应先知经文当中的寓言,表达了自己对于拜尔黑城志在必得的决心和杀心。

此时正在拜尔黑城驻扎的汤和,还并不知道这座繁荣富庶的波斯小城,不久之后将会陷入可怕的战争。

汤和此时正忙着雇佣当地的波斯苦力,帮助明军建设那座刚刚拿到手的魔鬼岛。

汤和打算把这座小岛建设成一个海上要塞堡垒,利用明军强大的海军力量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大明洪武五年,十一月。

京师,应天府。

城内高大的钟楼连续响了十下,也就意味着时间马上就要到中午。

应天城内的百姓们对于这个新奇的钟楼早已经是见怪不怪,甚至是可以说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熟悉了这个精准的报时机器。

不仅是这个外观非常奇特的钟楼,应天城内最近一年还接连建起了好几座新奇的观星台、喷泉和新华表等一系列高大新奇的建筑。

这些大明独有的新奇建筑,无不时时刻刻彰显大明如今的富庶和强大。

应天府作为大名的京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如果没有淡然处之的心情,恐怕早已经没有心情忙碌正事儿,一天到晚光顾着感慨惊奇了。

也只有那些从其他是州府来的外地人,才会在钟楼报时的时候一个个跑到大街上,向着远处的钟楼举目眺望。

至于那些国外来的番邦使臣和商人,他们在看到大明这些新奇建筑时候反应更是夸张,特别是南洋那些搓耳小国的使者,开始的时候听到这些钟声甚至会跪在地上,向着皇宫的方向磕头,表达自己对天朝上国无上的崇敬。

应天府内的钟声自然也传进了皇宫之内。

“时辰已经到了十点了,咱该说的也已经说了,你们回去之后把今天商量的事情都拿出一个具体的章程,一份儿给咱送到宫里来,一份送到英王那里!”

大明皇帝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对着下面的一众内阁大臣们说道。

历史上的大明朝开始的时候实行的并不是内阁制,而是沿袭唐宋元的宰相制度。

虽然各个朝代并没有设置宰相这个具体的官职,但他们的权力大小都差不多,仅仅是官名不同而已。

内阁制可以很好的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现象,所以大明朝建国不久,朱瀚就立刻建议老哥实行了内阁制度。

今天在皇宫大殿之内落坐的这些人,全部都是大明内阁成员。

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李善长,因为朱瀚的出现,并没有成为大明第一功臣,真要说他具体的功劳,永远比不上朱瀚的一个零头。

至于其他的朱升,刘伯温,施耐庵等人,虽然在如今的大明朝开国中立功不少,但他们连李善长都比不上,更何况是超过朱瀚的功劳。

再比如胡惟庸,宋濂等人的功劳,远远都没有达到进入内阁的实力。

所以这大明的内阁实际上首辅就是朱瀚。

只不过朱瀚实在是懒得管一些日常事务,许多时候并不愿意来皇宫跟李善长等人商议政事。

也就今天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朱瀚才早早来到皇宫内,正襟危坐了一上午。

因为再过一个月,大明洪武五年就将结束,正式踏入洪武六年的门槛。

在大明建国之初,为了保证国策的正确执行,防止出朝令夕改的情况,朱瀚建议老哥朱元璋开启了五年计划执政策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