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倾听百姓心声

朱标闻言,露出几分笑意:“此言有理。商会的初衷便是为百姓与商贾谋利,自然不能完全由官府操控。皇叔,您看呢?”

朱瀚轻抚须髯,目光淡然却透着锋铓:“既然是为商贾而设,当然要听从他们的声音。不过,这商会可不仅是商贾的代言之地,更是朝廷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各地乡贤、商界代表需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制衡。”

几名商贾面面相觑,眼中透着敬佩。一名年轻些的商人忍不住问道:“王爷所言极是,可这商会若牵涉朝廷事务,我们这些小商贩是否还能有一席之地?”

朱标笑着答道:“放心,本宫与皇叔已经拟定章程,商会将分为不同等级,无论是大商贾,还是普通的货郎,只要有实际诉求,皆可提出。并且,商会每月都会向朝廷呈报民意,确保每一分银两都用得其所。”

年长商人激动地站起身,眼中含泪:“殿下若真能做到,小人代表京畿的商贾们,向殿下与王爷磕头拜谢!”

朱标连忙上前搀扶,语气坚定:“你们安心,此策若不能惠及百姓与商贾,本宫绝不会推行。”

京城的商会正式成立。清晨的商会大院内,挂着红绸的匾额熠熠生辉,上书“京畿商会”四字。院内人头攒动,来自京畿各地的商贾齐聚一堂,连往日忙碌的货郎也难掩兴奋之情。

朱标与朱瀚亲自前来主持揭牌仪式。朱标站在高台之上,目光炯炯,声音洪亮:“诸位,京畿商会今日正式成立!从此,凡与商税、货运相关之事,皆可由商会汇总上报。本宫与皇叔会亲自审阅每一份建议,确保民声不被埋没!”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朱瀚缓步上前,目光沉稳,语气温和:“商会不仅是商贾的议事之所,更是朝廷与百姓的纽带。希望诸位团结一致,共同为京畿的繁荣出力。”

一名年轻商贾激动地站起身,高呼道:“太子仁德,王爷英明!有了商会,我们的日子定会越来越好!”

另一名商贾接着说道:“殿下,若此策能推行天下,百姓定会感恩戴德,齐心协力为朝廷效力!”

朱标听罢,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诸位的支持,本宫铭记在心。但这只是开始,未来若有不足之处,还请诸位直言。朝廷愿为百姓谋利,也希望百姓能为大明繁荣出力。”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商会揭牌仪式结束后,朱标与朱瀚一同巡视商会内务。看到每一项细致的安排与章程,他们心中都松了口气。

临近傍晚,朱瀚与朱标站在高台上,俯瞰着熙熙攘攘的商会大院,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显得格外庄严。

朱瀚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今日虽已初见成效,但要真正惠及天下,仍需付出更多心血。”

朱标目光坚定,轻轻点头:“皇叔放心,定会竭尽所能,不负百姓所望。”

黄昏时分,京畿商会的院内渐渐安静下来,朱标和朱瀚走在回衙的路上。

街道两旁,小贩们收拾摊位,灯笼的微光摇曳在寒风中,给冬日添了几分温暖。

朱标走得很慢,目光偶尔停留在沿街的店铺上。

他轻声道:“皇叔,商会已然设立,但我总觉得,单靠一纸章程,难以彻底打消百姓的疑虑。他们或许还在观望,怕这只是昙花一现。”

朱瀚嘴角带笑,语气却透着几分考究:“标儿,你说得不错。百姓的信任不是靠言辞换来的,需要用事实去证明。商会才刚起步,章程再完善,若没有实实在在的成效,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朱标若有所思地停下脚步,回头望向商会的方向,目光沉静。

他突然道:“皇叔,不如这样,我们选几位商会成员作为试点,直接由他们上奏商税的相关问题,并亲自参与解决。这种有实绩的举措或许能更快让百姓信服。”

朱瀚缓步走到他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标儿,你总是急于求成。不过,你这法子倒也可行。民意若能通过商会直达朝廷,再由你亲自处理,确实能事半功倍。但有一点你需谨记,凡事要透明,切莫让外人觉得商会沦为富商的工具。”

朱标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皇叔所言极是,透明公正乃商会立足之本。明日我便召集商会的骨干成员,与他们详细商议此事。”

第二天一早,京畿商会内的议事堂里,气氛格外热烈。

商会的骨干成员齐聚一堂,纷纷对商税局与商会的合作提出建议。朱标端坐堂上,神色肃然,而朱瀚则静静坐在一旁,偶尔以目光示意。

一名来自通州的盐商率先发言:“殿下,王爷,小人斗胆提议,这商会既然是为商贾谋利,便应当将货物流通的成本公开透明。每一项税费都该明文列出,且不得私设任何关卡,这样商贾们才敢放手去做生意。”

朱标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那盐商见状,稍稍放松了些许,接着道:“以往我们通州的货物运到京城,明面上只需缴一笔商税,可实际上,每经过一道关卡,便要交额外的费用。这些费用没有凭据,商人们虽心中不忿,却无处申诉。”

朱标听罢,目光微沉,缓缓说道:“你提得很好。既然朝廷推行商税局,便是为了杜绝此类乱象。如今京畿试点既然已经展开,本宫会要求商税局设立统一的税收账簿,所有税费都需详细记录,并公示于商会大厅。若再有人私设关卡,便是与朝廷为敌。”

此话一出,堂中顿时一片哗然。许多商贾面面相觑,似乎没想到朱标竟如此果断。

一名年轻的瓷器商连忙起身道:“殿下若真能做到这一点,我等商贾必定鼎力支持!不过,殿下,这账簿虽可杜绝隐性收费,但是否能请商税局定期派人巡查?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公平。”

朱瀚这时终于开口,语气虽不重,却极有分量:“商税局的确需要巡查,但更重要的是,商会自身必须具备监督的能力。若你们商会无法自律,巡查再多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本王提议,在商会内部设立监督小组,由商贾自行推选代表,与朝廷派遣的税官共同核查账簿。”

商会的一名老绸缎商闻言,恍然大悟般点头:“王爷所言极是!商会本就是百姓的组织,若自己都不能约束自身,又如何敢奢求朝廷信任?小人愿意第一个报名加入监督小组,为百姓出一份力!”

朱标见状,面露欣慰之色,朗声道:“很好!有如此觉悟,本宫甚感欣慰。你们放心,本宫与皇叔一定会确保此事公平透明,绝不会让商会成为少数人的工具。”

一天清晨,朱标正在案前批阅商会提交的奏报,忽然有侍卫来报:“殿下,京郊一批商贾特意进城求见,说是要呈上一件特殊的礼物。”

朱标略感诧异,亲自来到正堂迎接。只见几名商贾抬着一面锦旗缓缓走来,上书“太子仁德,王爷英明”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为首的一名年长商人激动地跪下,颤声说道:“殿下,王爷,我等今日送来此旗,实在是为感激朝廷的公正与体恤。这段时日,商会设立,商税清明,百姓之福,实乃千载难逢!”

朱标连忙将他扶起,语气温和:“诸位父老,你们的心意本宫收下了。但这不过是朝廷该做之事,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才是本宫真正的心愿。”

朱瀚站在一旁,目光深沉,缓缓说道:“锦旗虽美,但若想真正让百姓铭记朝廷的善意,还需更长远的举措。标儿,接下来我们要将京畿试点的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他地方,让更多百姓受益。”

朱标坚定地点了点头:“皇叔放心,一定会全力以赴。”

两人看着商贾们满脸的感激之情,心中皆感慨万千。

几日后,朱标召集京畿各地的乡贤与商贾代表,在商会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意座谈会。

大堂内,来自京畿各地的乡贤与商贾代表整齐落座,他们神情各异,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满怀期待,还有的低声交谈着。

朱标端坐主位,身旁则是朱瀚,他的神色依旧如往常那般沉稳而威严。

朱标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缓缓开口:“各位父老乡亲,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正是为了听取你们的心声。商税改革已在京畿试点初见成效,但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本宫与皇叔都深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今日座谈,诸位尽可畅所欲言。”

此话一出,堂中先是一片寂静,许多人低头不语,似在斟酌如何开口。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拱手说道:“殿下,老朽是京畿乡下的农户。这几年粮价起伏,百姓日子越发艰难。听闻殿下推行商税改革,我想问一句,这项政策,真能惠及咱们这些庄稼汉吗?”

朱标听罢,神色认真地站起身,语气温和:“老人家,你提得好。商税改革确实以商贾为主,但归根结底,百姓才是朝廷政策的根本。商税清明之后,货物流通更便捷,粮价稳定自然指日可待。京畿百姓若有任何受商税影响的难处,本宫定会尽全力解决。”

老人听后,感激地点了点头,重新坐下。这时,一名身穿青布长袍的年轻商人站起,拱手说道:“殿下,小人来自顺天府。这些年来,我们那里虽产粮,却因路途遥远,加上层层关卡,粮价迟迟抬不上去。商税改革是否能惠及外府?又要多久才能推行到我们那里?”

朱标正欲开口,朱瀚微微一笑,先一步说道:“顺天府的情况,本王也曾耳闻。外府关卡繁多,确实是百姓与商贾的困扰之一。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京畿作为试点,是为探索最佳方法。待京畿试点成熟,我们会逐步推广,确保每一府州都能受益。”

年轻商人急忙追问:“王爷,那推广需要多久?若拖上三五年,小人恐怕等不起。”

朱标目光坚定,接过话题:“不需要三五年。本宫计划以半年为期,整理京畿试点的经验,随后推向顺天及周边府州。若改革能顺利推行,本宫向你承诺,明年此时,顺天府的粮食定会畅通无阻。”

听到这里,堂中许多人纷纷点头,议论声也逐渐热烈起来。

人群中,一名年纪稍长的布商站起,拱手说道:“殿下,王爷,小人有一事不解。商会虽为商贾设立,但如今乡民也纷纷入会,这是否会造成商会职责的混乱?”

朱标沉吟片刻,微微一笑:“你提的问题很重要。商会的确是为商贾服务,但百姓与商贾的利益从来不是割裂的。百姓需要物资,商贾需要市场,两者本是共生之道。商会接纳乡民,不是混淆职责,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百姓的需求,这样改革才能更加贴近民意。”

那布商点了点头,似有所悟,重新坐下。

这时,一名年轻的书生突然起身,朗声说道:“殿下,小人虽是读书人,但看到朝廷如今锐意改革,心中十分敬佩。若改革之策需要人手,小人愿抛弃功名,协助朝廷推广新政!”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引得堂中众人纷纷侧目。朱标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缓缓说道:“你的志向,本宫记下了。但你可知,这条路并不轻松?推广改革,需走遍千山万水,倾听百姓心声,甚至可能面对阻碍与误解。”

书生毫不犹豫地跪地说道:“殿下,若能为百姓谋福,纵使千难万险,小人也绝不后退!”

朱标走下主位,亲手将他扶起,语气郑重:“好!有你这样的年轻人,朝廷的未来更添几分希望。本宫欢迎你加入商会,协助推广新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