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仙侠版水浒 > 第四百四十三章 战场上的一众皇子

仙侠版水浒 第四百四十三章 战场上的一众皇子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广袤的辽西大地上,蜿蜒曲折的河套如繁星点点,镶嵌其间,从高空俯瞰,它们宛若大地肌肤上细腻的脉络,错综复杂,宽窄不一,交织成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在这片土地上,河床裸露的砾石、岸边坚韧的杂草、点缀其间的野花、偶尔肆虐的洪水与淤积的泥土,共同构成了辽西河套独有的生态景观。

辽西走廊,这条背倚群山、面朝大海的狭长地带,以其起伏的丘陵与险峻的地势,成为了连接榆关(即山海关)内外不可或缺的咽喉要道。

自古以来,无论是秦汉的雄浑、明清的辉煌,还是近代的风云变幻,辽西走廊始终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无数英雄豪杰在此留下了传奇故事,从先秦时期中原势力首次通过此地深入东北,实施有效统治,到燕昭王派遣秦开大将沿走廊东征西讨,拓展疆土,无一不彰显着辽西走廊的重要地位。

燕国征服东胡与箕子朝鲜,不仅为燕国在东北设立了郡县,更标志着中原文明与东北文化的首次深度融合。

此后,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东汉末年的世家大族兴起,西晋末年的中原动荡,辽西走廊再次成为流民迁徙的重要通道,他们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而慕容鲜卑,这个游牧民族在汉人的涌入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农牧并存管理模式,既保留了自身的尚武精神,又吸收了中原的农耕文明,这种创新性的结合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埋下了伏笔。

辽西走廊,这条战略价值无可估量的通道,见证了无数次关内与关外政权的激烈博弈。

每当中原政权衰弱,关外的游牧势力便虎视眈眈;

而当中原王朝强盛之时,则对东北充满了征服的渴望。

从三国时期曹操远征乌桓,到隋唐两代征讨高句丽,辽西走廊始终是军事行动的必经之路。

而明朝末年,关宁锦防线的建立更是将辽西走廊的军事意义推向了巅峰。

自打孙承宗一手缔造关宁锦防线以来,这条防线就成了清军越不过去的障碍,堪称固若金汤。

明军在此与后金政权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双方为了争夺这条战略要道的控制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直到后来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投清,明朝才彻底失去了辽西走廊,清军入关,标志着明朝在辽西走廊的防线彻底崩溃,也预示着明朝的灭亡。

辽西走廊,这条见证了无数荣辱兴衰的古道,如今将再次见证历史。

想当初,还是水泊梁山的大元帝国,才打下燕京,周围全都是虎视眈眈的敌人,形势极为糟糕,江鸿飞还是坚持派人去将平滦营三州给打了下来。

后来,江鸿飞更是抓住金人的懈怠,派人打通了辽西走廊。

在那之后,完颜宗望和接替完颜宗望的完颜宗辅,始终想将锦州给夺回去,遏制住大元军,不让大元军从辽西走廊进入草原,对金国产生威胁。

可江鸿飞先派大将赵立,后派大将岳飞,逐步在辽西走廊上建立了关宁锦防线。

——不得不说,在防御方面,赵立比岳飞付出得还要多。

这次伐金,江鸿飞也是明确了岳飞和赵立的职责。

前者,负责伐金;

后者,负责继续依托关宁锦防线守住辽西走廊,不给金人任何反击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金国由于始终都没能夺下锦州,只能在锦州上方建立大量的堡寨,想以此防御住大元军,不让大元军出关。

金国给这些堡寨起名“盘锦”。

驻守在盘锦的金国最高军事统帅正是完颜阿骨打的第三子完颜宗辅,也是金国现在首屈一指的大将。

这些年,岳飞一直在研究怎么打破盘锦防线,怎么伐金。

如今,岳飞多年筹谋的战略即将付诸实践。

至于为何岳飞甫一归至锦州军区,仅三日便雷厉风行地采取行动?

首先当然是兵行诡道,速战速决,也就是兵贵神速。

岳飞深知,狡诈的金人肯定在锦州安插了不少细作,正如大元帝国的探子早已深植金军内部。

毕竟,完颜宗辅也是金国的宿将,从完颜阿骨打反辽开始,他就统帅金军作战,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而岳飞此番自京师归来,携万余各类精锐,其中不乏大元高官,此举无疑昭示着大元即将对金发起攻势。

为防止金人提前布防,岳飞决定不给敌人丝毫喘息之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盘锦,即便金人得知大元意图,亦难阻其锋。

再者,岳飞对盘锦之战的准备已历十载春秋,其详尽周密,无以复加。

锦州军区亦无需额外筹备,只待一声令下,即可发起攻势。

此外,临离京之前,江鸿飞就已经给岳飞吃了定心丸。

江鸿飞当着好几位宰执大臣的面说:“卿可放胆前行,战事缘由,自有文臣打理,卿勿需挂怀。”

此言如春风化雨,坚定了岳飞的决心。

于是,岳飞归至锦州,即刻封锁消息,厉兵秣马三日。

如今,一切准备就绪,他巧妙布置,全军看似例行武装拉练,实则除留两万精兵固守锦州天险外,余众已整装待发。

与此同时,云中与松亭关两大军区,在朱武与王禀的率领下,亦蓄势待发,准备北上伐金呼应岳飞伐金。

换而言之,在金国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甚至是在金国高层还在忙着内斗的情况下,大元军已经悄然的开始伐金了……

……

夜幕低垂,月光如洗。

先锋营悄然穿越辽西走廊。

所以先锋营的将士均未燃火把,以避免暴露行踪。

砂石路上,每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对于未曾历此艰辛的江载而言,更是苦不堪言。

江载喘息未定,向岳云诉苦:“岳将军,这般疾行,何时是个头?何不骑马以减负担?”

岳云闻言,神色严峻:“灵马乃战场之根本,若此刻耗尽其力,何以应战?”

江载欲言又止,环顾四周,只见将士们皆手牵灵马,默默前行,无人懈怠。

岳云虽对江载的娇弱略有微词,但江载毕竟是他的搭档,两人是一套班子,不和睦,会影响第一营的战力,所以他耐心地对江载解释:“我军以马为翼,精锐非常,兵甲皆载于马上,以减负重。反观他军,如火炮营,需拖拽千斤重炮,搬运之艰辛,非亲历不知其难。然全军上下,皆知战时之重,不敢稍有懈怠,违者必受军法严惩。”

江载听后,心中羞愧难当,决心不再言苦。

时光流转,寅时将近,先锋营终抵盘锦防线前哨杏林堡。

此刻,众人虽疲惫不堪,但无一人掉队,江载亦咬紧牙关,紧跟队伍。

这时,岳云突然来到江载身边,对快累虚脱了的江载说:“情况不对啊,前面就是杏林堡,若只是拉练,让杏林堡的金狗看到我等,都统应该就会下令撤兵了,可这次却没有如此,只怕要真打了啊。”

岳云到底是一员极其优秀的将领,他敏锐的察觉到了,他爹岳飞这次,只怕要动真格的了。

江载心下一惊,难以置信道:“要真打?!”

岳云道:“你我速速整军,做好开战的准备,不然,容易坏我军大事!”

江载有些慌了,不知道该怎么整军,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战前动员。

还好,高梁到底陪江鸿飞打了很多的仗,她这次不仅给江载派来了大元帝国年轻一代的第一高手高宠,还给江载派了几个熟悉军队的小校。

在这几个小校的帮助下,江载配合岳云迅速整好军,又做好战前动员。

猛然间,天际被“轰隆隆”的炮声撕裂,震耳欲聋,随即,大元军战士的怒吼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

岳云瞬间洞悉局势,疾呼道:“那是‘神威大将军炮’!步炮协同!这次真不是演习!”

岳云迅速调度先锋营,边行军、边开始披挂,战意盎然。

须臾之间,先锋营已全副武装,屹立于杏林堡外。

炮火连天,映红了半边天际,数千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冲上了飞桥,如同猛兽出笼,向杏林堡发起了无畏的冲锋,更有上万步兵,在猛将李逵、鲍旭、项充和李衮的率领下,蓄势待发,只待号令。

岳飞与王贵,早已率领精锐,借海路捷径悄然抵达,面对此景,二人无需多言,王贵直接向岳云与江载下达指令:“速作休整,待步兵破门,你营需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歼敌于堡内!”

岳云与江载闻言,即刻领命,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攻城事宜。

春夜虽至,北风却仍带着刺骨的寒意,长途跋涉让将士们疲惫不堪,眼中闪烁着对休憩的渴望。

然而,目睹着大元将士们奋不顾身,攀登杏林堡城墙,与金人展开殊死搏斗的壮丽景象,即便是身心俱疲的江载,也强打起精神,效仿周围战士,大口吞咽着干粮,同时不忘给自己的战马喂食,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战力。

岳云趁隙向初来乍到的江载细说前情:“杏林堡之守将,乃金国鲁王完颜阇母之子,完颜宗叙,此人乃金太祖与金太宗之侄,曾在大元铁蹄下幸免于难,后主动请缨至此,多年与我军周旋,狡猾且坚韧……”

就在这时,有人喊道:“冲上去了!”

岳云赶紧止住说话,同江载一块看向墙头。

就见,已经化成黑熊的李逵,和鲍旭、项充、李衮在炮火的掩护下,杀上了城头。

江载震惊地看着,巨熊李逵,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两个胆敢当在他前面的金人,接着便向着城墙上人最多的地方杀去。

金军众土兵急待把枪去搠时,哪里拦当得住。

只见黑熊李逵,轮两把板斧,一昧地砍将来,他身边的鲍旭、项充和李衮,也是三个十足的杀神,他们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杀得金人节节败退。

江载吞了一口口水,看着宛如杀神附体一般的李逵心想:“这还是那个整日里在父皇面前插科打诨的莽汉吗?”

其他大元军将士见李逵等人如此勇猛,无不热血沸腾。

这时,有一员小将,也脱颖而出,他实力高强,凶猛善战,在他的带领下,这十几个大元军将士硬生生的在墙头上杀出来了一块不小的阵地。

借着这员小将之威,越来越多的大元军将士从这块阵地上冲上了城头。

借着已经蒙蒙亮的晨曦,江载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个武艺高强、凶猛善战的小将是他三十三兄江现。

江现是江载众多兄弟当中,比较优秀的一个,他文武双全,十二岁就进入军队发展,在从军的过程当中立过不少战功,他们的父皇江鸿飞都当众表扬过江现。

而且,江现的母亲是扈三娘,江鸿飞非常喜爱的一女人,江现的舅舅是飞天虎扈成,负责大元帝国的海上贸易,江现的外公扈荣,是大元帝国的三司副使,帮江鸿飞掌管钱袋子的人之一。

江现从小就勤奋,非常有野心,也是江载的竞争者之一。

可以说,这些年,江现一直积极表现他自己,不论是从文的方面,还是从武的方面,他都不甘落于人后。

不多时,又有几员小将,冲上了城头。

江载一看,他们中的好几个都是他的兄弟。

这时,江载脑中响起了他母后的话。

“吾儿,我虽然不知,你父皇会选谁做他的继承人,但我敢断定,继承他皇位之人,必定要有丰富的从军经验,要了解军队、了解军人,要敢于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若非如此,是绝无可能成为我大元的皇帝的。”

也正是因为听了高梁的这番话,江载才选择前来从军,因为他想证明,他父皇看错了他,他才是他父皇最好的继承人,也只有他能将大元帝国带向更好的未来。

而此刻,看见他的一众兄弟,一开战,就抓住每一个机会来表现他们自己。

江载有些坐不住了。

江载对身边的高宠说:“一会待我先锋营上阵,我二人要身先士卒!”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