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仙侠版水浒 >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三年!

仙侠版水浒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三年!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1: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鸿飞一行凯旋还京的速度很快。

因为江鸿飞想在十月一日,也就是大元帝国的国庆日之前赶回元大都举行大一统的大典。

九月十七,江鸿飞的行宫就走到了东京汴梁城。

东京留守唐恪亲自出城到郊外迎接江鸿飞,江鸿飞乘坐着色彩斑斓的七宝辇车,从兴宋门入城。

汴梁城的百姓皆夹道观看,无不欣喜雀跃。

自从五年前,被江鸿飞任命为东京留守了之后,唐恪兢兢业业,用心治理中原地区,用心治理黄河,将他当初在赵宋王朝当宰相时没能使上的本事全都用上了。

唐恪向世人证明了,他并不是无能,只是之前他没有遇到好的君主,他这匹千里马才无法发挥他的本事。

如今,经过唐恪的治理,中原地区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昌盛,黄河也已经不再发作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唐恪报了江鸿飞的知遇之恩。

江鸿飞立于七宝辇车之上,金冠玉带,威仪赫赫,目光扫过这历经沧桑又重焕生机的汴梁城,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豪情与感慨。他轻轻抬手,向两旁欢呼的百姓致意,那举手投足间,既有帝王的尊贵,又不失对子民的温厚。

随行的队伍缓缓穿过汴梁城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商贩的叫卖声、孩童的欢笑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江鸿飞心中暗自欣慰,他知道,这一切的繁荣与和谐,是他与唐恪等一众忠臣良将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大元帝国强大国力的体现。

江鸿飞用上传音秘法朗声道:“朕今日在此,昭告天下,大元帝国一统四海,万民归心。愿我大元子民,携手共进,共创盛世,让这片土地永远繁荣昌盛,让大元之名,响彻寰宇!”

江鸿飞的声音,清晰地回荡在街道上空,温暖了每一个听者的心房。

百姓们闻言,更是激动不已,纷纷跪拜,高呼万岁,声浪如潮,响彻云霄。

行至皇城脚下,唐恪躬身请江鸿飞下辇,然后唐恪落后半步跟在江鸿飞的身边步入宫门。

殿内早已布置妥当,为迎接江鸿飞的到来,唐恪特意准备了三百个美人。

这不是唐恪强迫来的,而是那些达官贵胄、豪门大户、士绅望族在听说江鸿飞要路过汴梁城后,主动将他们各家的女儿送来,供礼部挑选的。

唐恪等通过层层筛选,为江鸿飞选出来了这些相貌端庄、品行一流的女子。

曾经的赵宋王朝的皇宫,也被唐恪等人重新粉饰、布置过了。

甚至就连赵佶的艮岳万岁山,都被唐恪等人重新装饰过了。

这么说吧,江鸿飞就算是留在东京汴梁城不走了,这里都够江鸿飞用了。

浪费?

不。

这不是浪费。

而是态度。

而且,唐恪已经想好了,等江鸿飞走后,他就按照江鸿飞原来交代的,将赵宋王朝的皇宫和艮岳万岁山对外开放,收取观赏费用,用以赚取维护这些地方的费用,也为朝廷搞一些创收。

江鸿飞站在宫中的高台上眺望汴梁城。

雕梁画栋间,烛光摇曳,映照出一幅幅国泰民安的美好图景。

江鸿飞对唐恪说:“爱卿干得不错。你治理有方,实乃我大元之幸,百姓之福。中原的复兴,黄河的安澜,皆是爱卿的功劳。你在赵宋时,不能一展所长,非你无能,实宋主无能也。”

唐恪闻言,眼眶微湿,连忙躬身行礼,心中既有激动也有惶恐。

唐恪说:“陛下谬赞,臣不过尽忠职守,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中原之兴,实乃陛下英明领导,万民归心之果。”

唐恪又说:“陛下隆恩,臣万死难报。臣之所为,皆是分内之事,只愿陛下圣体康健,大元帝国万世昌隆。”

唐恪的言辞恳切,眼中闪烁着对江鸿飞的忠诚与敬仰。

江鸿飞深知,他所取得的一切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位臣民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像唐恪这样忠诚能干的大臣的辅佐。

江鸿飞心想:“我虽然完成了大一统,但还任重而道远。”

江鸿飞让唐恪免礼平身,让唐恪等一众臣子轮番上前陈献……

虽然唐恪等人准备得很充分,期待江鸿飞能在汴梁城多住几日,但江鸿飞还是只在汴梁城住了两日,便继续北上了。

让唐恪等人以及东京的达官贵胄、豪门大户、士绅望族欣慰的是,江鸿飞将他们献的三百个美人带走了。

十月二十四。

江鸿飞一行改走水路返回了元大都。

监国的江修、宰相王伦、枢密使陈遘、同枢密院使朱武、尚书左丞李纲、尚书右丞柴进等,全都出城百里相迎。

一见到江鸿飞,王伦就率百官朝贺,他在贺表中极尽吹捧之语:“陛峻明堂,既揭平朔之号;轩藏石鼓,仍题复古之名。锺虞铭金,则应牧野誓师之时;印章篆玉,则示大元大兴之兆。承九清之命,而整神霄阴相之旅;建三辰之旗,而向太一下临之方……”

江鸿飞一看就知道,这肯定不是王伦写的,他哪有这种水平?

欢迎仪式场面搞得很宏大,鸣鼓吹笙,元大都的人,差不多全都出来,迎接江鸿飞凯旋还京。

江鸿飞回到皇宫后,下达御笔,要求朝廷给所有有功人士加官封爵,御笔原文是这样写的:

“朕上承天命,下寄万民之愿,幸不辱命,得安华夏之生灵。所赖庙堂之策,集此不世之勋。当有酬庸,以昭异数,可依下项:王伦除太傅、进封楚国公;陈遘除太保,仍与一子推恩;朱武、李纲、柴进、石宝、鲁智深、韩世忠、孙静、吴用、公孙胜、乔道清等各进官二等以上,并依恩例加勋封。令铸天罡地煞功臣榜,以示大元臣子,在大元统一之时,所立功勋……”

第二天,根据江鸿飞的意思,朝廷正式下达诏书。

值得一提的是,江鸿飞还解下一条玉带赏赐给王伦。

对于王伦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这表明,王伦作为宰相,在为大元帝国开疆拓土方面取得的功绩。

有人愤愤不平,觉得王伦也没干什么,为什么会得首功?

错了。

王伦最大的功劳就是,他在江鸿飞御驾亲征后,帮江鸿飞稳住了大元帝国的一切。

无过,就是有大功。

试想一下。

假如江鸿飞在外争战时,后院着火,江鸿飞这仗还能打下去吗?

实际上,论能力,王伦已经不太适合管理偌大的大元帝国了,许惯忠、萧嘉穗、李纲、陈遘、赵鼎等不少人,其实都比王伦更适合当这个宰相。

可江鸿飞却始终让王伦当这个宰相。

究其原因就是,王伦够忠诚,对江鸿飞一点威胁都没有。

还有就是,江鸿飞也得向自己的那些老兄弟、老部下展示,自己不是卸磨杀驴的人,不会杀功臣的。

而且,王伦经过江鸿飞的点拨,以及对江鸿飞越来越有信心,而招揽了大量的谋士。

比如,这次被江鸿飞带回来的陈箍桶,就被王伦揽入麾下。

事实证明,江鸿飞用对了人。

王伦、朱武、柴进、蒋敬、萧让、裴宣、李应等,虽然大多都称不上是大才,但他们贵在忠心耿耿。

而且,这些人能力虽然不够,但他们可以招揽能力够的人给他们当幕僚嘛。

所以,江鸿飞举贤不避亲,将这些人全都放在了重要的岗位上。

事实证明,江鸿飞的这一决策是对的,这既安抚了人心,又巧妙地平衡了权力结构。

关键,大元帝国的人,皆言江鸿飞圣明,既赏罚分明,又不失仁厚之道。

当然,朝堂之上,也难免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皆在暗中窥视,企图在权力洗牌中分得一杯羹。

对此,江鸿飞直截了当地敲打这些野心勃勃之人。

次日,江鸿飞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鼓励农耕、鼓励工业革命,发展商业,提升国力。

江鸿飞又特设“谏议大夫”一职,广开言路,鼓励百官直言进谏,以集思广益,共谋国事。

此举一出,朝野震动,皆赞陛下英明,国家有望。

与此同时,江鸿飞也未曾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他亲自前往太庙,为阵亡将士祈福,并下令修建“忠烈祠”,以表彰那些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将士,让他们的英名永垂青史。

在江鸿飞的励精图治下,大元帝国继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昌盛,文化百花齐放,边疆也趋于稳定。

这一切,都离不开江鸿飞的深谋远虑与群臣的鼎力支持。

然而,江鸿飞的心中却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与警惕。他深知,权力的游戏从未停止,唯有不断前行,方能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于是,江鸿飞更加勤勉地治理国家,同时也在暗中培养着新一代的人才,以期在自己等人老去之后,大元帝国依旧能够繁荣昌盛,屹立不倒。

大元帝国洪武十二年十月一日。

江鸿飞率领大元帝国的文武百官前往天坛昭告天地,大元帝国完成了大一统,乞求国泰民安、国家强盛、百姓安居乐业。

晨曦初破,天光渐染,紫禁城上空祥云缭绕,似是天意昭昭,预示着盛世之始。

江鸿飞身着十二章纹的龙袍,步履稳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引领着身后浩浩荡荡的队伍,向天坛进发。

百官紧随其后,袍袖飘飘,玉带生辉,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

天坛之内,古木参天,石阶错落有致,直通那庄严神圣的祈年殿。

江鸿飞立于殿前,面向苍穹,双手高举,声音洪亮而庄重:“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今日,大元帝国一统四海,万民归心,此非朕一人之功,实乃天地庇佑,祖宗积德,群臣戮力,百姓勤劳之果也。朕心甚慰,特率百官至此,昭告天地,祈愿我大元帝国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之福祉。”

言毕,鼓乐齐鸣,响彻云霄,仿佛连天地都为之动容。

百官纷纷跪拜,叩首三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浪滚滚,如同潮水般涌向天际,与风共舞,与云同歌。

随后,祭天大典正式开始,江鸿飞亲手点燃香火,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带着他的祈愿与希望,飘向那遥远而神秘的苍穹。他闭目凝神,心中默念:“愿上天垂怜,佑我大元风调雨顺,灾害不生;愿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愿将士英勇善战,守护疆土;愿帝国繁荣昌盛,绵延万世。”

大典结束后,江鸿飞站在天坛之巅,俯瞰着脚下这片辽阔的土地,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有信心,也有决心,带领大元帝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江鸿飞转身对身旁的百官说道:“今日之盛景,乃我辈共同努力之果。然,国家之强盛,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所能及。朕望诸卿,能继续秉持忠诚之心,勤勉治政,为百姓谋福祉,为帝国开太平。如此,则我大元帝国必将如日中天,照耀四方!”

百官闻言,无不激动万分,纷纷表示愿誓死效忠,共筑大元辉煌。

祭拜过天地了之后,江鸿飞在万众期待之下,分别召见了金使和夏使。

在召见金使时,江鸿飞让人历数了完颜宗望、完颜阇母等人所犯罪恶。

这非常好找,江鸿飞让耶律大石等人随便找了一下,完颜宗望、完颜阇母等人对辽人犯下的罪恶就罄竹难书。

江鸿飞将这些证据丢在金使面前,直截了当地说:“斡鲁补、阇母等,罪恶滔天,万死难辞其咎,你朝若因他等执意与我大元为敌,朕奉陪到底;至于岁币,你朝便不用想了,朕有钱,也只会花在朕的子民身上,不会花在强盗身上。”

江鸿飞此言一出,金使的脸色立马就变得很不好看。

但金使却敢怒不敢言。

江鸿飞又说:“宋辽签署《澶渊之盟》,虽能解决一时纷争,却为两国决裂埋下隐患,辽之所以覆灭,亦因此,朕希望你朝,不要图小利,而为自己带来灭国之祸。”

江鸿飞的警告,让金使汗流浃背,诺诺不敢言。

见此,江鸿飞又把话收回来了一些:“当然,若你朝想与我大元和平共处,只需互不侵犯,未必不能长久和平。”

在见夏使时,江鸿飞直接干脆的拒绝李乾顺的求亲,他道:“嫁公主和亲非我汉族之道,你朝若真想和亲,便嫁公主过来罢……”

接着,江鸿飞宣布,休养生息三年,恢复国力、民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