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875章 部队暂时的困境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875章 部队暂时的困境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从他担任师长开始,巴尔岑就算着时间。他时刻准备着接受上级的调令,无论部队是否真的准备后,他必是毫无怨言的带领部队奔赴前线。事实上突然待在安全的后方,巴尔岑反正很不适应。

这个持续战斗长达十四个月的快要四十岁男人,他渴望的依旧是作战,仿佛牺牲在战场才是自己的归宿。

他一直在等待着上级的调令,这种等待在进入十月份后变得越来越迫切。

毕竟他需要知晓,自己的部队到了哪一天算是训练完毕,并转入第20集团军的战斗序列中。

直到十月六日大清早,他师部的通讯兵接到了一份来自军区司令部的一份冗长的命令报道。

“这就是新的任命?很快要奔赴前线了?”

巴尔岑兴奋的阅览电报,惊讶的发现自己的324师,还有两个老伙计的部队,三个步兵师都要加入第39集团军。

这还不算完,巴尔岑还要奉命去招募一批有特殊技能的新兵,这些人将直接在彼尔姆大学和市内的许多中学招募。

待冗长的命令文件看完,他已经知道了一切。

最后他把文件交给师政委鲍里索夫:“您看吧,急电,看过之后立刻销毁。”

鲍里索夫,一位仅比巴尔岑年轻两岁的师级政委,他仔细一看后当场不再淡定:“师长,我们或许不该销毁它。”

“为何?”

“这是斯大林同志的命令,我们……”

“这倒也是,只是暂时严密保管。”巴尔岑想想说,“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得到了一个极度关键的发展时间。再说,我们还将得到全新的武装。我们将得到别列科夫将军的新发明!”

“是您的老上司吗?”鲍里索夫问。

“对!仅仅几十天前,我还在他的指挥下经历了一场胜利的恶战。我整个九月份的努力,都是希望咱们的324师变得和近卫284师一样秀,我想不到,别列科夫将军也是这么想的。全面换装新式武器?很有意思,亲爱的鲍里索夫同志,我想经过新的作战后,咱们部队就要加上近卫或是红旗的头衔了。在那之前,千万不能出岔子。”

鲍里索夫点点头,他看完文件之后,当着巴尔岑的面,就将其扔进指挥部办公室内的保险柜里。

拥有保险柜钥匙的,只有师部的几位高级人员。

事情不需要多余的人知道,324师两个最高级别人员知晓这就足够了。

因为这份命令,巴尔岑不得不对接下来的工作做出一番调整。

命令的内容是喜人的,它预示着自己极有可能和别列科夫将军再见上面。毕竟现在的巴尔岑,他觉得自己担任这个324师师长,无论未来如何,自己都鲜有机会和老上司兼亲密战友见面了。

现实的情况远超他的预想,很显然,324师和另外两个师一定是被作为实验性部队,必是要在未来的战争中显露头角。

命令文件并没有提及本时空“火星行动”的具体发动时间,只是提到一个笼统的时间概念,也就是324师的训练时间不多于两个月。

如此一来新编的324师就拥有了做多三个月的训练时间,这在当下的时局是非常罕见的。

时间!巴尔岑最缺的就是时间。

现在自己得到了很关键的时间,还得到了另一重大利好消息——到彼尔姆市的大学中学招募一批年满十八岁的志愿兵,由他们担任技术兵种。

继承自近卫284师的效率,巴尔岑在得到新命令后,赶在当天上午就召开师部会议。

会上,他在说明了上级紧急命令,无疑这道命令引起轩然大波。

来者都是师部的高级人员,人数也是屈指可数。

听得命令后,大家的表情是出奇一致的兴奋。

军队要换装新最新的兵器?要达到立下战功的近卫284师的水平?

其实当下的324师,除却一些基层军官是上过战场的老兵,其余人等几乎都是初次那枪的新兵。新兵们不知近卫284师是怎样的存在,略知一二的军官们,从师长巴尔岑的一些列奇怪操作中,算是领略了一二。合着要比肩那个传奇部队,首先要经过斯巴达式的体能训练!

倒是团级指挥官们,巴尔岑很乐意和他们讲讲284师经过的战斗。说实在的,巴尔岑不是合格的说书人,他朴实的话一样给予大家震撼,以及一些人的怀疑。

副师长和其他几位高级人员是完全相信的,如若不是经历过大战,师长如何把战斗描述的惟妙惟肖呢?

面对满堂的聒噪,巴尔岑狠劲敲敲桌子:“同志们,现在我们部队面临着诸多问题。有军械不足问题、后勤保障问题,还有诸如通讯系统薄弱问题。即便我们通过高强度训练,把大量新兵训练得善于奔跑,缺乏以上的情况,他们的水平依旧窳劣。

或许,别列科夫将军的新兵器能够送抵,在见到实物之前,我们不要报以完全的希望我们必须务实。现阶段,我们还用现有的装备训练。

关于后勤问题,这一点上级一直在对我们有所加强,我们也应该放心。”

这时候,副师长谢苗诺夫举起手。

“同志,您有什么意见吗?”巴尔岑问。

“是的,还是关于我们的后勤问题。现在,战士们每天都要经历严苛的体能训练,大家都能理解您的苦衷,但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粮食消耗总是很大的。我们现在的粮食供应都是由彼尔姆州负责的,他们已经针对我们提出很多抗议,比如说批评我们是喂不饱的准备冬眠的熊。”

大家都懂这是什么意思,所谓冬眠之前熊会疯狂进食,以确保有足够脂肪挨过漫漫寒冬。

指挥部办公室一片嗤笑声。

巴尔岑耸耸肩,故作遗憾的说:“那也没有办法,除非他们给咱们的都是面包。可惜,因为咱们还没有上战场,后勤部门就给了大量土豆。就算这样,训练也是不能耽搁的。”

“可是,吃土豆的饱腹感有了,那种东西可不如面包有能量。师长同志,因为这个原因,各个营区的公共厕所,那里的场面一直非常壮观。”

此言一出,办公室内又是一片大笑。

师政委鲍里索夫强忍住表情,最后还是笑出声……

巴尔岑见状也只好忍俊不禁,他实在知晓各营区是什么糟糕的状况,最后憋出一句话:“至少,那是很多肥田的好东西。”

这句话,更是引得最为强烈的笑声。

新编324师的现状就是这样,部队里鲜有高级知识分子,那些广大的士兵,他们往往上了几年学就被迫辍学,并在集体农庄里做农活。苏联一直在努力实现全民的基础教育,而逝去的沙俄时期几乎到处是文盲。

普及教育是需要时间的,遂到了卫国战争时期的艰苦阶段,随着初期部队的灾难性损失,新补充、新建成的部队,就不要指望这些人都多高的素质。

目前,部队里综合素质最高的当属负责思想觉悟建设工作的鲍里索夫和他的亲密战友们,接着就是巴尔岑了。

巴尔岑,他好歹是上到七年级,因年纪过大就直接参军,他有着很长的军龄,并在开战之日担任了连长职务。

待气氛平稳后,巴尔岑清清嗓子嚷嚷:“让他们随便抱怨去吧!我们就这样训练,因为我在白俄罗斯沼泽也是这样训兵的。在那个可怕的地方,我可是吃了一年多的土豆。这一问题到此为止!谢苗诺夫同志,我一门心思的紧抓部队训练,其他的事由您和鲍里索夫同志负责。”

“好的,我会继续向他们要面包。”

巴尔岑满意的点点头:“唉~这就对了。我也有些担心,就冲着刚刚我们的对话,一个厕所问题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这种低俗的笑话还是少说为妙。我检讨,我不该笑。”

“是。”冷静下来的鲍里索夫说:“这就说明我们部队的思想觉悟建设和道德素质工作的欠缺,我需要检讨。”

“您不必自责了。”巴尔岑摇摇头,“我们是将要上战场的部队,同志们,到时候咱们一万人可是要和敌人拼命的。我很遗憾,可能许多战士会牺牲,我们肯定没有时间把大家训练成到道德的圣人,就像雅罗斯拉夫一样,那是不切实际的。我只希望大家都能变得勇敢,无愧于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期待。

当然,我也不是说道德建设和思想品德的学习就可以弱化,部队里的学习小组建设工作还要加强,这就是鲍里索夫您的工作了。”

“是的,我会竭力办好。”

“唉,归根结底我们是缺乏一批知识分子,很显然上级是注意到了这一点。上级要我们到彼尔姆市招募一批适龄的学生参军,这是即刻要办的事,我想这些高素质人才加入,情况会有所改观。”

“啊!难道您真的要接收一批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副师长谢苗诺夫质问。

“对的,这是上级的命令,我们必须执行。”

“的确,我们必须执行,但是……我很怀疑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他们能有什么作用,都是一些孩子。”

“您这样看他们?”巴尔岑当即就摇晃起脑袋:“在白俄罗斯的沼泽,那些十五岁的男孩往往是最勇敢的战士,包括斯佩洛斯金娜,那个孩子大家都听说过。”

“我知道!”谢苗诺夫亦是摇摇头:“她是您以前的部下,您已经说过太多次了。我承认,很多男孩都是勇敢的,可是招募他们参战真的对么?这里不是游击队,我们是后方,时局难道已经危及到我们必须招募孩子入伍的地步?”

“所以,上级要我们招募年满十八岁的学生。再说我们招募的是技术兵种,不是冲锋陷阵的一线战士,这种人只能到学校里招募。”

“师长说的很对。”师政委鲍里索夫指正说:“关于招募刚刚成年的男孩当兵这件事是否合理,终归他们已经成年,是时候尽苏联公民保卫国家的义务。我们要去学校招募志愿兵,我想这个年龄的学生,相当多的已经加入了列宁共青团,他们一定会踊跃参军。”

关于到学校中招募志愿兵的事,“命令”中关于这一任务条款的描述就比较模糊。

志愿兵是要招募的,招多少人,在哪所学校招人,它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它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求,要到彼尔姆大学和各个中学招人,同样的这道命令也不仅仅给了324师。

巴尔岑立刻回应:“所以,我们应该回应他们的爱国热情,给他们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机会。我们需要技术兵种,部队需要通信兵,炮兵那里也需要懂得数学的人才。很抱歉,我的知识水平非常有限,这件事上,鲍里索夫同志,我需要您的建议。”

整个324师里,唯有师政委鲍里索夫接受过高等教育,也因此他才能担任当下的重要职务。

鲍里索夫想想说:“现在,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要问您,师长同志。”

“您请说。”巴尔岑回答。

“我们需要制定一个简要的征兵章程,这个章程我会亲自编纂成文件。现在我需要得到一个数字,我们究竟要招募多少人。”

招募多少人?事发突然巴尔岑哪里有时间去想。

巴尔岑随口一说:“那就一百人吧!如果不行,至少也得在五十人以上。”

一百人!碍于师长的面子,鲍里索夫没有当面说出巴尔岑的狮子大开口。

他亦是脑子转得很快之人,这便说:“我们的确应该努力招募人才。以我的经验,我们就不要奢望能在彼尔姆大学招募多少人才。如果那里有人才,他们早就入伍了。剩下的大学生,他们大多是从事与军队建设毫不相干的专业,我们招募这种人参军没有意义。”

“啊?”巴尔岑慌了神;“那可怎么办?这样我们难道连五十人也招募不到?上级的命令是……”

“您不要担心,我们目前就只能去中学招募了。根据我军的现状,我们实际需要招募一批数学成绩或是物理成绩好的学生,亦或是有其他有利于军队建设的学生。所以我们招募不是随意的招募,哪怕适龄的学生们报名意愿强烈,我们还是只要其中的人才。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必须宁缺毋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