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867章 会议(七)逃兵问题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867章 会议(七)逃兵问题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科涅夫所言的士兵叛逃问题就是一个事实!至于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科涅夫他其实非常了解,但是现在,他也知道事实是无法说出口的。

事实上,造成士兵叛逃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德军水准比较高超的宣传。

双方在白天互相开开火,到了夜晚,双方又都拉出高音喇叭,苏军喊德语,德军喊俄语,都是希望对方投降。

在宣传对战上,明显德军更胜一筹。

德军的宣传机器就是为了鼓动苏军士兵叛逃,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德军确实取得了不错效果。

对于最基层的一线战士,他们伤心之处便是,当战争爆发后,整个军队和国家没有对战争做出迅速反应。军队经历的是什么?撤退!失败!可怕的损失!

战士们听到的又是什么?

战斗到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敢有退却者立即枪毙!

普通的苏军士兵是人,不是生来成为战争机器,再在战争中当做一次性的消耗品使用掉。可是,他们现在的处境就是非常恶劣的。

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大量一线部队,他们的兵力无法得到有效补充,许多步兵师的作战兵力维持在六千人左右。

士兵的生活用品方面的情况就更加恶劣。

许多士兵穿着破旧的制服,一件套头衫,一定破了几个洞的船形帽。他们的脚上没有穿袜子,取而代之的是裹脚布。士兵身上唯一光鲜亮丽的装饰便是船形帽上的红五星,当然,部分士兵的胸前还挂着勋章。

他们的伙食状况颇为一般,主食就是煮土豆,只有偶尔才能吃掉面包。

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理说苏联是制度性的将面包优先供应军队。

结症依旧是物资运输问题。

虽然苏军解放了勒热夫和瑟乔夫卡,德军又不是傻子,德军战术后撤前先是竭尽所能炸毁铁路,他们发现苏军开始修复铁路后,又出动空军进行轰炸。哪怕这种轰炸的效果极其有限,德军还是用这种方法影响苏军的物资调运。

至少在九月份,这条关键的铁路并没有发挥出很好的效能。不过在可见的十月份,它的作用会迅速提高。

只可惜,要把军列运来的物资输送到分散在各地的官兵手里,它真是个技术活。

经过一场恶战后,损失最大的加里宁方面军又和德军打了一个月的拉锯战。前线部队需要的物资大部分就是通过马车,从勒热夫的卸货地运到一线。

苏军哪里有美军那般土豪,美陆军几乎都是坐着卡车和威力吉普跑路,苏军能实现步兵的骡马化就是幸事。

实际哪里是如此!相当多的苏军步兵师是战时仓促组建,他们的马匹装备量不高,士兵们还如十九世纪那般,再远的长途行军,他们都必须背着所有的家当。

难道这些士兵真的非常乐意蹲在前线战壕,去打着随着都能死亡的战斗?

军队指挥部只能通过空洞的口号激发部队的战斗意志,偶尔会有文工团前来慰问演出,让泥巴和硝烟中摸爬滚打的士兵看到打扮得很漂亮的姑娘,他们趋于崩溃的心这才稍稍平静下来。

然而,德军的飞机总在阵地上方空投大量数以万计的花花绿绿的传单,这里无非都是鼓吹德军的胜利,以及苏军的失败。

德军印刷这些传单,就是希望苏军士兵相信,跑到德军那里才是唯一的活命方法。

这种德军摆出胜利者高高在上的态度的文章,很多时候只会激发苏军士兵的逆反。那么德军文章里对于德军那边幸福生活的描述,就非常容易让苏军士兵沦陷。

什么逃到德军那里的苏军士兵,可以得到很多面包和黄油,可以安排工作,还有各种各样的福利。只要高举着传单跑向德军战壕,德军就不会开枪,任何带着传单投诚的人,生命都能得到保证。

斯大林批评科涅夫治军不严,实际真的是错怪他了。

无论是加里宁方面军还是西方面军,整个九月份,德军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派出飞机撒传单。到了夜里,德军使用大功率扩音喇叭,一遍又一遍的讲着他们的投降政策。

对此,科涅夫的办法非常有限。

如果可以有办法让敌人闭嘴,他早就做了。如今他也只能从内部下手。

科涅夫到了西方面军后,他发现士兵逃亡的情况比加里宁方面军更为严重,这恐怕就是前任对该问题意识不到位?

为了避免更多的叛逃,科涅夫想出一些办法。

前沿阵地附近可能的逃亡之路都埋设地雷,这既能阻止己方士兵叛逃,一样也是阻止敌人的破坏者潜入。

由内务部负责建立的反撤退小组也在西方面军设置,他们的工作只有一个——抓逃兵。

但凡被抓住的逃兵统统关进惩戒营,人数够多了就变成一个连,甚至一个营,作为下次作战的先锋部队。算是以此作为曾经逃跑的赎罪。

对于基层军官,那些排长或是军士长之类的人,他们的部下出现一例逃兵,科涅夫又令,这种人不再适合做军官,直接降级为列兵。

如若基层部队出现超过三人的集体逃亡,排长还将被军事法庭审判!

这套做法自斯大林下达那倒命令后,旋即在所有方面军施行。科涅夫算是照章办事,殊不知,斯大林格勒方向,那里的苏军对待逃兵的态度更为强硬。科涅夫这里是很少处决逃兵的,而铁木辛哥那里,仅九月份,他就下令枪毙三百名逃兵!

如果大家都坚信战争的胜利属于苏联,那么就没有那么多逃兵。

事实上,苏军数百万基层士兵的心态非常微妙。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是1942年才入伍的,他们获悉的都是苏军在1941年的一系列惨败。

恐怕只有等到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了,士兵们战胜强敌之信心才能逐渐建立起来。

毕竟人是趋利避害的生物,同时也是感性的。如果他们认定苏联将要战败,那么逃到敌人那里当一条狗去苟活,不失为一种活命的办法,虽然已经没有什么廉耻可言了。

若是大家都认定德国必败,有谁会自愿叛逃到必然失败的敌人那里?哪怕是战死了,他们也会慷慨赴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阵营必将胜利。

自开战以来,逃兵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苏联。

到了现在,科涅夫觉得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了。他知道斯大林不爱听这个,还是要说清楚这一残酷的现实。

“现在的问题是,我采取了许多种办法还是没能很好的遏制住逃兵问题。我想,我还需要更多办法,可是……”

斯大林狠狠的敲敲桌子:“您就是太仁慈了!对待逃兵和叛徒,我看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枪毙。”

“这……我担心,军心会乱。”

“不!您就是太仁慈了,科涅夫同志。依我看,你的问题就是杀的人不够多。那些逃兵和叛国者算什么?他们还算是苏联公民吗?不!他们属于侵略者的帮凶,已经属于敌人的范畴。对于敌人,我看统统枪毙没有问题。”

科涅夫点点头,这件事本来经过自己的励精图治,什么又是摆地雷阵,又是频频的开会,加里宁方面军的逃兵问题才有所缓解。

现在自己跑到隔壁的方面军任职,是否需要些残酷手段遏制叛逃之风?

突然,朱可夫发话了:“关于逃兵的问题上,这件事确实非常棘手。”

“哦?您有什么见解吗?”斯大林急切的问。

“是的,我们必须遏制住它。我关心的并非是一天逃跑多少人,是否造成一个月叛逃一个师。在我看来,就是每月逃走六千人,我们再多招募一万人就够了。问题的最关键根本不在于此,而是在于这些叛徒会供述给敌人情报。尤其是我们行将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的情报!我们在地下七十米开这个会议,就是为了避免情报泄露。但情报还是要传达到各个师手里,如若某个士兵获悉了情况而把情报作为邀功的筹码叛逃,我们这里就无隐私可谈了。”

“啊!这是个大问题!”斯大林猛地提起精神:“看起来,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件事。战役施行前,我们最好不要出现一例逃兵。”

“我们必须采取一种有效的机制。”科涅夫更是迫不及待的说。

一种有效的机制?斯大林觉得他家都在等着自己睿智的发言,以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斯大林想了想,突然跺脚说:“凯撒对于叛乱士兵的处理办法就是让他们抽签,十一抽杀,用这种办法遏制了叛乱。我想,我们可以效仿。”

十一抽杀?朱可夫完全想不到斯大林会有这种想法,他连忙以不人道为由进行劝阻。

“不人道?他们的叛逃才是一种不人道。干脆这样!”斯大林又灵光一闪,“一个步兵班里有一人叛逃,剩下几人就抽签,凡是中签的那个人就送到惩戒营。您看,我没有搞什么十一抽杀,只是把中签的人关起来而已。”

“可是,中签的人并没有罪,为何要和抓获的逃兵关在一起。”

“真的没罪?”斯大林绷着嘴摇头,“他们有义务阻止战友逃亡,他们应该这么做。既然人逃跑了,他们便是有罪。对了!我应该赋予他们一定权力!但凡发现有士兵叛逃,任何战士都有权将其射杀!这样的射杀以击毙敌人论功!对!就该这样办!我的要求是,军队里不应该出现哪怕一个逃兵。”

这里,杨明志是全程无话的。听听斯大林的话,真是让他不寒而栗。

斯大林果然是性格强硬,关于逃兵问题,他的处理手段更显心狠手辣。或许这里不能说斯大林狠毒,如若放任士兵逃亡,苏军距离自我崩溃也不远了。一支优秀的军队必须有强硬的纪律,时逢极端严峻的战争时期,用残酷手段肃清其中的败类可谓不得已为之。

自从发布了那倒命令,斯大林确实是以身作则,哪怕是遭遇到德军轰炸,他自岿然不动。

既然自己是这样顽强,下属也必须完全,落实到每一个士兵,他们也必须顽强。

“我们必须要让最懦弱的士兵变成最勇敢的英雄,我们必须使用一些有效的手段。刚刚我的想法似乎非常极端,现在我又想了一下,可能这种极端方法是对付现在窘况的有效手段。”

趁着会议,斯大林毅然决然的认为,可以给予基层士兵直接击毙逃兵的权力,而不用上报反撤退小组和战地军事法庭。

他也考虑到会有士兵杀良冒功的行为,便设计,所谓击毙逃兵的士兵将接受组织的调查,确认死者的确是逃兵即奖赏,确认是杀良冒功即惩罚。

而这种“逃兵”的定义是一种狭隘的逃兵,他们不是单纯畏战的人,而是逃向敌人的阵地,具体而言就是叛国者!

一名士兵,击毙一个这样的“逃兵”算作两个杀敌战功。士兵抓获有叛逃思想的人,一经核实,士兵一样得到一个杀敌战功。

在基层中建立相互监督的制度,该制度落实到每一个步兵班。

斯大林觉得,这种极度高压的手段,甚至能遏制住士兵的嘴巴,叛逃思想也就不会口口相传。

但他并不认为这种手段就是单纯的高压强硬,因为,对于那些愿意誓死保卫国家的真正英雄们,有一种手段可以阻止阵线上的战士们叛逃或是畏战开小差,那就是极好的手段,是让他们感觉欣慰的手段。

“所以,我们就这么办!谢谢您,科涅夫同志,您的忠告非常重要。我将起草一份文件,确定这项制止士兵叛逃的命令,在整个1942年都有效,并适用于所有战场。”

现在,轮到科涅夫倍感欣慰了。

科涅夫连忙敬军礼:“谢谢您,斯大林同志。这样,我相信就没有更多人铤而走险背叛祖国。”

斯大林面无表情的摇摇头,接着,他的目光又看向地图。

他整个人面色凝重,大家注视着这位老人瞪大的双目,发现他一直盯着斯摩棱斯克。

沉默了一会儿,斯大林终于开口说话了:“之后的所有行动,我们必须保密,必须竭尽所能避免士兵叛逃到敌人那里,不能让敌人知道我们的目的。朱可夫同志!”

“到!”

“现在,请您告诉我,您计划何时发动战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