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713章 喀山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713章 喀山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包厢之内一盏黄灯照着昏暗的光,杨桃侧着身子,因为天黑,她已无法去看窗外景致,她吃过晚餐一副慵懒的样子却丝毫没有睡意。

她见得自己的丈夫就盘腿坐在床铺,无视着车厢晃动,继续拿着笔记本画着据说我新式武器的草图。

“哥,光线这么暗,你别画了。”

“呵呵,现在我有的是时间,时间则能荒废呢?”

“要不,你和那两个人聊聊天,或者是扑克牌消遣?”

“我可不要。那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你看我现在,我感觉把图画好,等到了新西伯利亚,波波夫还有那几个年轻人,他们将迅速看懂的。”

“好吧。”

既然睡不着那就不要再躺着。杨桃缓缓爬起来,背靠着木墙盘腿而坐。

白天的时候天空就一片阴霾,到了夜里,窗外完全是漆黑一片。

“哥,再过几个小时我们就到喀山了。”

“嗯,怎么了。”

“你……你对那个城市了解吗?似乎,那是一个大城市。”

“当然,那里就是一座大城市,还是对苏联非常重要的大城市。”

“唉?你还了解多少?”

“怎么?是无聊了?”杨明志轻轻放下笔记本,妻子对喀山的追问,顿时让他来了些许精神。

他挠挠头,话匣子旋即打开。

“喀山就是个大城市,数百年前它就存在了。喀山本来是蒙古人建立的国家,当俄罗斯还是公国的时候,两国可是打了一百年的战争,最终老毛子征服了那里。不过这都是四百年前的事了,现在,喀山应该还有许多蒙古人后裔。”

“咦?居然还有这种事?咱们中国也有蒙古人,我真是不知道,蒙古人都快逼近莫斯科了?”

“何止是莫斯科,成吉思汗你可知道?那个人的子孙一直打到了现在德国。后来蒙古人统治了俄罗斯二百年,教会了他们扩张还有大一统的理念。所以老毛子本来就是活跃在欧洲的民族,他们拼命的扩张,最终和中国接壤。但是扩张是一种侵略,俄罗斯民族也曾深深的伤害了咱们。”

“是嘛?真是这样?他们居然曾伤害过我们?”杨桃瞪大了双眼。

看着妻子的眼睛,杨明志觉得有时候知道的少一些,糊涂一些,对个人还是不错的。他一直觉得,妻子有民族主义的倾向。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家人罹难同胞被屠戮,即便是做敌人治下的顺民也不过是任人宰割的肥羊。松散的群众聚集一起,万众一心成就强有力的拳头,此乃救国之道。

不过,把这种凝聚起来的力量用来故意伤害另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便是不耻与罪恶。

杨明志耸耸肩:“是的,沙皇俄国伤害过我们,现在,俄国的老百姓消灭了他们残暴的皇帝,苏联是庶民的胜利。大家都曾是贫苦的老百姓,所以十多个国家的贫苦百姓共同建立起一个联盟,成为人类历史的第一次,并给予其他国家受苦受难的百姓巨大的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斯大林你是见过的,那个人就是苏联老百姓认可的领导人。你看看他,无视敌人的轰炸,一直坚持在莫斯科,他没有撤退,所以军队也不会撤退。”

杨桃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我至少懂一点,军官身先士卒,下面的小兵会非常勇敢。联盟的领袖站在战争第一线,数百万军人也会勇敢吧。所以,以后你前往不要再想着身先士卒了,实在太危险了。”

“好的,我答应你。”

看着丈夫的微笑,杨桃感觉自己很安全:“还是继续说说喀山吧。”

“好吧!喀山还是个很大的工业城市,能制造飞机、坦克等等。城市居民很多,可能城市里的年轻男人都入伍了,现在工厂里劳作的都是女人。我猜,男人打仗,女人负责后勤,大部分城市都是这样的模式。”

刚刚有些舒坦的杨桃突觉一阵恶寒:“你……你跟我说过一件事。今年征兵入伍的年轻人,几乎都不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大概是这样,的确非常残酷。虽然说胜利必然是我们的,并不意味着只要坐着不动就能等到胜利,胜利需要人去推动。总要有人付出牺牲,他们的牺牲换来其他人的生存。他们的牺牲非常伟大。”

杨桃轻轻叹口气:“可是,年轻男人都死了,岂不是很多女人会守寡?真是……太残酷了。”

“残酷?的确非常残酷!如果敌人有良心,就该立即挺火,双方坐下来谈判!我想,苏联还有盟国,是会许可德国有条件投降的。这样,大家都不用再死人,多好吧。”

杨桃轻轻的抱着双肩:“是啊,如果小鬼子也立刻投降,结束战争,多好啊。我现在已经不想要求太多,他们立刻离开中国,中止罪行,再进行全面赔偿,我想大家是会接受的。”

“你啊……突然又有些圣母了。”杨明志摇摇头,嗓音也不自觉的大起来:“有道是事情不做绝以后好见面,现在我们指望日本立刻投降,那是不可能的。战争成了这个样子,战争不再是一小撮野心家造成的,而是一个民族彻底陷入疯狂后的结果。日本的老百姓已经陷入疯狂,他们觉得自己的国家应该统治整个世界!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然后滚回他们的小岛去,全民族重新进行思想教育,把野心剥离开,收束到一个棺材里深深埋入地下。”

突然间,杨桃觉得丈夫的话模棱两可:“凭什么。凭什么德国有条件的投降就能接受?听你的意思,德国人也都陷入疯狂了?咱们在白俄罗斯见到了那么多的暴行,死了成千上万无辜老百姓,即便这样还能接受有条件的投降?”

杨明志无奈的耸耸肩:“也许是我错了,有道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撞南墙不回头,德国肯定觉得自己能够打赢,就是付出一千万德国人死亡的代价,他们还是觉得自己能赢。我想,只有那个魔头死了,德国人才会正视自己必将战败的事实。只是到了那个时候,苏联人还有西方的那几个国家,可是不会给德国台阶下的。一切都太迟了。

不过现在呢,德国还是觉得自己能赢。德国以为占领苏联的几个大型城市,控制了许多精华区,苏联就要灭亡?其实不然。

亲爱的,你可知道,俄罗斯打下喀山可是付出巨大代价,现在的斯大林格勒,曾经也是蒙古人的地盘。喀山往南,整个伏尔加河流域都曾是蒙古人的。俄罗斯人用了两百年战争夺下了他。接着有何邻国土耳其打了十场战争。所以,苏联人不怕死不惜死,如果牺牲能换来国家尊严,他们宁可战死。现在,昔日蒙古帝国的地盘成了苏联另一个精华区。”

如果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战败,苏联确实有亡国的危险,所以他们不能战败。就是拼上一千万人的生命能打赢战争,苏联也会接受这个惨胜,然后一亿人同仇敌忾,再组织起数百万由女人和老人组成的军队,打到柏林。”

听到这儿,杨桃已经瑟瑟发抖。她并不是佩服苏联人的毅力,而是觉得,战争上升到数千万人在同一个战场厮杀,这彻底超过了她的想象。如果说沼泽地是全民皆兵所有人都要接受训练,沼泽地是六万人,极限动员四万五千人。苏联难道也按照这个比例?据说苏联快两亿人了,现在控制的也有一亿人。难道说,苏联能极限动员出七千万人?

“真是疯了疯了。哥,历史上绝对没有这样的战争吧?”

杨明志勉强微笑说,“是的,我们正在见证历史。你丈夫我,正在推动历史。”

“好吧,你对喀山还有什么了解吗?”

“没有了,真的没有了。”

杨明志这儿说的是实话,他对喀山就这点了解。

他绝对不知道关于喀山的另一件往事。

1928年,苏联开始兴建一座坦克学校,并在次年开始教学。一战之后,苏联和德国几乎成了“欧洲弃儿”,苏联被资本主义世界排挤,德国被英法等国羞辱,两个国家遂展开大规模合作。

所以,有多名德国军官曾在喀山坦克学校进修,甚至古德里安也曾到这一学校参观考察,以至于被讹传他曾是这里的学员。

苏德双方的坦克作战理论,一开始是非常相似的。

这其中,古德里安和朱可夫,二人对坦克的运用理念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不过苏联的巴甫洛夫大将还是决定违心的用原来那一套。

是图哈切夫斯基要求大力发展坦克部队的,并在骑兵中间选出两个骑兵团长,成为最初的坦克兵兵指挥官——朱可夫和巴甫洛夫。

然而,因为图哈切夫斯基被判有罪,他所支持的“坦克击中使用”理论成了实实在在的“错误”,为了自己的前途,巴甫洛夫果断和他划清界限,遂否定“坦克集中使用论”。

时间终于到了1941年,同样都跟喀山坦克学校有缘,古德里安和巴甫洛夫在白俄罗斯有了对战的机会。明明是苏军坦克多一些,奈何集中起来的德国装甲部队重拳出击,击穿苏军防线,完成口袋阵。巴甫洛夫为此惨败付出生命的代价。

而朱可夫一直要求坦克必须击中使用,本来斯大林是反对的,尤其是在第一次勒热夫反击战的坦克兵失败,两人曾大动肝火。然战败的事实确实如此,到了现在,斯大林已经完全认同朱可夫所坚持的理念。

现在喀山坦克学校已经停办,那些教员到了新的学校,担任大量的“坦克兵速成班”教员。

夜渐渐深了,时间即将到达强制熄灯的十点,杨明志终于停下了钢笔,他的草图工作不得不告一段落。看着再度熟睡的妻子甜甜睡相,自个也裹上了毯子……

军列在凌晨两点就抵达喀山了,此刻偌大的喀山火车站正是灯火通明。

喀山本身也是一个交通枢纽,不仅铁路系统发达,伏尔加河航运系统更为发达。

杨明志这是睡熟了,军列通过伏尔加铁路桥时他浑然不知。如若他曾爬起来,就能看到河面上那由灯光排成的长龙!

大量的运输船排成纵队,它们大开着灯光,运载着大量的粮食、弹药,向着下游城市运输。

战争时期的喀山,它的作用仿佛就是“北方的斯大林格勒”,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大量来自于东方和更北方,乃至是从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卸货的英美援助品,纷纷向喀山聚集。

货物抵达这里后,即可通过军列或是货轮,顺着伏尔加河波涛的方向,运抵南方的战时首都古比雪夫。

更多的货物会继续向南运输,尤其是航运,它能大量运输弹药、军粮和新兵,源源不断的补充正在斯大林格勒和周边地区奋战的苏军。

所以,喀山——古比雪夫——斯大林格勒,乃至整个伏尔加河流域,一条苏联的物资大动脉已经形成。

夜已经深了,喀山的几个火车站一片忙碌,所有的铁路工人往往一天只睡六个小时,其他时间全部奉献在工作上。他们挥洒的汗水,累得腰酸陪同,只为准时准点的完成装卸,并保证列车运行处于最佳状态。

火车站最多的人并不是铁路工人,而是大量的新兵。

那些从东方运来的新部队,他们在喀山下车,就是要投入到斯大林格勒血战中。这些年轻人有着五花八门的面孔,其中充斥着大量的中亚、西伯利亚土著居民,其民族属性五花八门。可是他们都穿着同样的军装,拿着相同的武器,投入到同一个战场。

他们热情洋溢,似乎无所谓坐在简陋的火车皮的多日糟糕旅途。因为对于许多新兵,这是他们第一次乘坐火车,更是第一次抵达距离家乡怕是有两三千公里的地方。

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不能想象到,这是自己的首次火车经历,也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

“快跑!你们赶快!”

一辆满载新兵的军列停下,随行军官旋即大吼。

新兵踉踉跄跄的排队奔跑,很快又上了另一辆军列。他们只在喀山停留了不到一小时,开始了最后的旅途。

户外的世界一片热闹,新兵狂奔的脚步打破了夜的宁静,而工厂里持续不断的轰鸣,带给城市街道的确实全天二十四小时的喧闹。

的亏今夜多云,喀山的夜空完全被密云所遮盖,世界故而漆黑的厉害。

其实漆黑的本源还有一个——来自各个工厂高大烟囱的浓烟。

大量的新工厂在开战后半年内建设完毕并迅速投产,到了现在,喀山的所有工业全部向重工业倾斜,重工业产能已经是战前的五倍!喀山也变成了巨大的军火工厂,又因为喀山有着历史悠久的畜牧业,城内的所有棉纺厂被服厂也是效率全满,大量制造毛衣、棉衣,以供应苏军冬季的被服要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