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661章 敌人的生命就值两块面包

拉林大尉在这个食堂吃过多次,他自诩和这群厨师关系很不错,奈何这群人今天是铁了心的要收巨款。

他要了六公斤面包,还有一桶红菜汤,食堂还提供了一些酸黄瓜,所需费用高达351卢布。

这个价格实在奇葩,面包如今是战略物资,国营食堂对此疯长物价达到五十倍,而酸黄瓜的价格才提高了两倍。

“你们的良心全给了酸黄瓜。”

工作人员并不生气,351卢布在和平时期就是一笔巨款。至于现在?有再多的钱还是粮食实在。

车上虽然还有些罐头,今天的拉林实在是不想吃罐头,再说了如果自己怠慢了别列科夫中将,万一他向领袖抱怨此事可就糟了。

拉林大尉摇了摇牙,他掏出钱包,仔细清点一番后给了食堂七张50面值的卢布。他仔细看看钱包,里面还有一些戈比硬币。

在打了一个响指后,那些等待就餐的士兵全部围了过来,如此阵仗,惊得柜台的食堂职工们还以为他们要搞事。

大尉示意他的部下:“这顿饭基本我请客,你们摸摸衣兜,把零钱拿出来。”

就这样,大尉以各种面值的戈比硬币,加起来竟有二十多枚。

他支付钞票时很是爽快,现在拿着一叠营地,非常郑重的交到职工手里:“硬币折合一卢布。你们很幸运,如果我们全部用戈比支付这顿饭钱,钱比面包还要重!”

食堂知道这是内务部的家伙们成心恶心自己,那有如何呢?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日子还是照样过。

不过一个月以来,还没有人来此掏钱吃饭,来者即便是略有熟悉的拉林大尉,该收钱还是要收的。

他们口口声声说高物价是上级的规定,所谓避免人们疯抢“战略粮食”,导致破坏了配给制原则。其实呢,谁还没有些小九九。

值得让内务部的家伙们如此破费,恐怕就是那四个奇怪的人吧。

杨明志大衣盖着军装,唯有那顶军帽和内务部的完全不同。军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只要不故意暴露,他身上任何显露自己中将身份的东西都不存在。

他的穿着甚至还很简陋,尤其是脚上踩着的那双苏军旧靴子。

其他三人的情况也很糟糕。就算是娜塔莎,她的军装也满是补丁,科斯佳压根是便装。

很显然,十多名内务部士兵带着四名奇怪的人,直接驱车跑到步兵学校老校舍吃饭,真是个怪事。

学校食堂没有跟着搬迁,所有职工继续做饭,以供应数以千计工人的巨大胃口。

再说了,在食堂工作可是个肥差。谁都知道当下配给制之严苛,如果调换单位,还能享受偷吃饱餐的特别待遇嘛?

他们懒的搭理那个奇怪的黑头发的鞑靼人,以及另外三个孩子。内务部的人办差,他们还按照食堂的规定支付了巨额饭钱。

这样食堂对上级有了交代,甚至还能瞒报一些。所谓一大群内务部士兵办差,他们人很多,吃了很多面包。如此食堂就能偷偷扣一部分,让所有职工合理的饱餐一顿。

对此拉林大尉不懂他们的花花肠子,就算现在物资吃紧,一公斤面包哪里有50卢布?

大尉懒的纠结,他只想早点完成任务,只要干得好,上级的奖金天知道多少。

当然,他在内卫部队里有这大尉军衔,工资有近400卢布。他还有职位奖金,每个月又有近100卢布。这是当前的收入,当前的状态,基本能保证收入月月上涨。

大尉还经常的出公差,每次公差都有不同额度的奖金,他没有向杨明志透露,完成任务将中将最终送到克里姆林宫外门,即可得到1000卢奖金。当然还有额外奖金,只要斯大林高兴,那是一个妙不可言的期待。

比起前线的战士、一线奋战的同属内务部的战友们,拉林大尉实在太幸福了。他不用在前线拼命,自然享受不到击毁坦克奖金五百的待遇,但生命不受威胁不是最好的么?

再说了,许诺士兵杀敌一人奖励一百,战役期间钱到了士兵手里又有何用?根本花不出去。

如今开始执行新政策,士兵薪酬奖金可发给家属,那有如何呢?又不会增加家属的粮食配给量,50卢布买一个面包,杀一个敌人等于两公斤面包。

敌人的生命就值两块儿面包?真是讽刺。

于是乎,所有人得到丰盛一餐,杨明志如厕归来,只见自己的位置前,放好了一叠切好的面包块,另有一碗热汤。话说这饭在他这个中国人看来的确很一般,老毛子没有那么多华丽的烹饪技巧,对此杨明志不多想,空气中飘荡的诱人香气勾引出他的馋虫。

他也刻意的看了看对面而坐的拉林大尉的表情,那人是热脸相迎的,就是给人很别扭的感情——这家伙在苦笑吧?!

面包进了肚子,就是口感有些怪怪的。

突然间杨明志意识到,他吃的是波多利斯克制造,而非游击共和国的产品。口感塞拉拉的,就好似加了些奇葩玩意儿。

不对,他们就是给面包加料了!

顿时他脑子里浮现出很多糟糕的情况,例如说目前还处于被包围状态的列宁格勒,军民依旧啃食加了木屑的面包。

给面包加木屑并非战争时期不得已为之,俄国缺乏香料,为了给面包增加点异香,用特殊树木的锯末做填充物是合理的手段。战时,这类填充物加个量就多。

只是这么做了,口感真的有些别扭。

它终究是面包,不是么。既然这顿饭是拉林大尉请客,杨明志很识趣的啥也不说,他明白自己必须低调。

吃几口面包,再喝一口菜汤,对于他这个饿了十多小时的肠胃,就是一种享受。他还吃了点莫斯科式的酸黄瓜,和白俄罗斯的差别略大,甚至还有一丝怪味儿。

鬼知道这酸黄瓜是储藏了多久!

杨明志风卷残云一般把自己的一餐吃的干干净净,他看看其他人,妻子依旧在细嚼慢咽,娜塔莎和科斯佳吃饭就更文雅了。

要不说当兵的多半孔武有力,吃饭的姿态就如同一群狼,唯有他们的头狼,这位支付了整顿饭钱的拉林大尉面色有些不悦。

“嘿,大尉同志。”

“将军同志,您有吩咐。”

“我就问您一件事。您买了这些丰盛的早餐,花了多少钱?似乎很多。”

“很多?”这话直接说到大尉心坎,他苦笑着摇摇头:“是啊,的确很多,一共花了351卢布。您能想到这是怎样概念么?!这些过国营食堂的家伙们,振振有词的瞎胡搞。”

“我没有听错?!真是一笔巨款呐。”

杨明志的确非常惊讶,且说他一年多前随着军列初入白俄罗斯,那时候是四月份他担任特种反坦克营营长一职,军衔还是中尉。那时候的他每月的津贴还不足100卢布,放在1940年,这比津贴相当于两个产业工人的月收入。

似乎津贴很有限,实则卢布的购买力非常强大,再者这个时期的卢布并非信用货币,它和国际金价直接挂钩,也就是所谓的金卢布。他还记得,以前拿着津贴在叶卡捷琳堡里逛游了一天,没了一些生活用品,尤其是给妻子置办一些必须的衣物用品,里外里才花了三十卢布。期间甚至还乘了公交车,合计就花了20戈比。

“现在情况不同了、如今很多物资紧缺,百货商店里许多商品属于有价无货。明码标价的面包还是一卢布一公斤,前提是能买得到。商店里是那个样子,真想不到这里也是一样。”

“供不应求的时候涨价也是一种调节机制嘛。”

大尉遗憾的摇摇头:“至少是遏制了大部分潜在的投机者。您知道吗,有些人趁这这个机会倒弄粮食,对于这种人,发现就从速判罪了。我不懂经济,我很讨厌那些冒着生命危险破坏国家经济的家伙们。他们可以自称有着现实需求,那些行为就是敌人的帮凶无疑,”

大尉没把问题说透彻,杨明志认真地听,基本能分析出个门道。苏联的全面计划经济体质也必须需要货币,因为这一时代,货币还是衡量公民劳动报酬的媒介,再说它又和黄金挂钩,等同于苏联在以有天然货币著称的黄金,来衡量公民的劳动所得。

有道是再多的金子,当饥荒发生时,它的价值还不如一顿饱饭。

很显然,内务部肯定处决了一批投机倒把份子。仅靠杀人这种粗暴的方式维持秩序当然不行,联盟施行战时配给制,再故意令所有国营机构提高粮食价格,在加强内政管理。投机倒把份子获得粮食的渠道极大受限,且各类成本定是居高不下,最终的价格高到公民无法接受。

也就是说,全面战争状态下,当局就是有意让公民买不起商品粮,安安心心用粮票兑换发放的配给粮。至于有人愿意出高价购买,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当下流通的1938年版卢布,其汇率和国际金价挂钩,斯大林不打算改汇率,它的币值对外因为是用“黄金卢布”,故而非常坚挺。对内,超发钞票,等同于人民手中的财富已经贬值。而这种贬值,正是联盟能维持战争的财政本源。

巨额资金买一点粮食,意味着国库能得到更多的钱,这对战时苏联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很有益处。

然而这里面一定会滋生一些猫腻,就比如现在,杨明志哪里会相信,拉林大尉会非常高兴的掏出这351卢布。

本着自己的一些经验,这群内务部的家伙们办差,其上级肯定要拨些行动经费的,甚至还是比很大的经费。

杨明志继续问:“谢谢您的邀请。您支付了一笔巨款,也许您最后并不会有什么损失吧?”

拉林大尉一愣:“您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您的上级问及我们再次吃早餐,你们的任务是接我去莫斯科,这是公事。难道上级会让您一个人破费?这不合常理。”

“呵呵……”拉林大尉的老脸浮现意思笑容:“当然,等我们吃完饭了,我会让食堂写个条子,回去后即按照这个进行报销经费。”

“报销?”顿时一股必须熟悉的感觉浮上心头,“万一他们不写呢?”

“那么他们就是疯了!”

杨明志看看左右,接着伸着脖子笑呵呵轻声问:“条子上总不会写着351卢布开销吧?”

大尉没有发声,只是忍俊不禁的点点头,他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全懂了。”杨明志坐正了身子:“您并不比那些人差,甚至还很有谋略。看来我真的是吃了一顿彻彻底底的高价饭,我们可真是前方吃惊后方紧吃。弄得我都有些惭愧。”

“不!”大尉指正说:“反正那些被定在战略物资名单上的商品价格纷纷翻了几十倍,就是再多的钱用处也有限。”

“的确,给予人民的工资,目前还不如一麻袋土豆实在。”

“但是您不一样。您是身份很高级,战争时期您依旧有极好的待遇。我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去食堂就餐,区别在于您吃得极好。如果仅仅是吃饭问题您完全不用担心,您的职务比我高太多,津贴也是极高的。”

“有多高?”

“可能一个月有一千卢布,或者两千,或者更高。毕竟您不是一般的将军,您应该还有其他的一些补贴,甚至是科学技术方面的奖金。您打赢了许多胜仗,奖金加一起也是比巨款。”

“呵呵,听您的那些解释,如今的巨款又有什么用。”杨明志苦笑着摇摇头,“我想天天买牛肉,我倒是能买到啊?”

“不,您的身份可以享受每天吃牛排的待遇。”

“我只是打个比方。算了,在沼泽地我适应了俭朴的生活,每天吃些马铃薯也挺好的。总之谢谢您,莫斯科风味的面包片舒服了我的肠胃。”

杨明志明白,目前苏联的经济问题其实是严重的通货紧缩,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本物资,绝大多数运到了前线,供应一千万军人了,或是运到工厂制造武器弹药。

想要改善人民生活状况,只有加大生产力一条路径,奈何苏联可用的劳动力大部分当了兵,后勤生产女性成了主力军。苏联的生产力快达到她的极限,除非军队继续打胜仗,通过收复失地解放沦陷区百姓,因得到新的劳动力,生产力才能上去。

尤其是粮食供应,美国的援助几乎都是供应军队的军粮,只有在解放了最大粮仓之乌克兰全境,全联盟人民的生活才能开始得到改善。

杨明志并不佩服这些手段,但凡一个靠谱的国家,战时配给制操作都很娴熟。再说苏俄成立伊始在国内战争时搞的比这还极端,那时候货币直接取消,如今,战争的消耗空前,至少公民还是能花大价钱买些东西。

倒是苏联快要解体的那几年,公民手里有钱也买不到货物。造成那种情况的不是战争,是过度的补贴,以及石油经济面对国际萎靡的油价而逐渐本贵,整个联盟的商品市场也跟着陷入混乱。

当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比较正常,何况战争时期更适合计划经济的运作。斯大林和他的亲密战友行动能力很高效,虽然开始出现异变的端倪,一个能够影响国运的庞大特权阶层尚未出现。苏联的所有人为了生存进行这场国家防卫战,固然有腐败,它始终被压制在很低的程度。即便是贪腐分子他们也不是白痴,如果国家完了,他们的一切也跟着完了。

毕竟上至斯大林下到老百姓,敌人进行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毁灭苏联,肉体消灭斯拉夫民族。

民众的确同仇敌忾,面对着重要物资超高的价格,他们选择隐忍。因战争导致的极端经济状态的原因正是物资的绝对匮乏,除非德国投降,这种混乱才能逐渐缓解。(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