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658章 许诺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658章 许诺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正当名单上的人聚集在这间大仓库挺厚拉林大尉的讲解,八百多战争孤儿,他们下了飞机后,旋即被地勤人员统一接到另一间仓库。

苏联的民政部门对这批孩子高度重视,虽然计划上机群是在凌晨两点左右抵达,他们在九月一日就抵达五号机场。战士条件下孩子也必须立刻运到靠谱的地域,他们将用客车带孩子们去往东方,去乌拉尔地区,送到那里的儿童学校统一管理起来。

乌拉尔地区也是苏联的兵员地之一,当地几乎所有的20岁到28岁的男子几乎征召完毕,苏军已经在提高征兵年龄上限。

高烈度的战争带来了巨大的人员损失,母亲哭着送走征召上前线的儿子,不久后,当地治安警察一脸忧愁的送来信件,那是牺牲士兵的死亡证明。

爱子为国捐躯,再多的歌颂都难以磨平家庭的创伤。这一时刻,苏联当局有意许可这些英雄家庭优先领养战争孤儿,即安抚人心有减轻了民政管理的负担。

照顾孤儿,这是负责任大国的义务之一,苏联对此的态度更加坚决,战事条件下,只要是战争孤儿,孩子们所需的一切即便国家很艰难都由国家负责,甚至还能提供很不错的物质帮助,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活着。

他们能吃饱饭住得温暖,但家人全部罹难,那种挥之不去的创伤,只怕需要半个世纪才能磨平。

战争状态下,谁又能注意到孩子们的情感呢?当务之急就是把孩子带到绝对安全之地。

孩子们排着队,他们穿着的衣物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从德军死尸上扒下来的衣服拼凑改造的。长久的飞行又因为是夜里着陆,大家的精神都很糟糕。

孩子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飞行,他们对未来根本没有概念,站在机场上,呼啸的北风弄得人蜷缩发抖。

图拉比戈梅利冷上不少,孩子们衣着不多,瘦小的身体使得抗寒能力更弱。

几十名年轻的女民政人员接待了这些孩子们,如同驱赶一群小羊羔,将他们带入了一幢温暖的仓库中。

自现在起,八百余名战争孤儿开始由相关机构全权负责,无论男孩女孩,第一时间换上了统一又崭新的衣服——苏联小学的冬季校服。

紧接着,每人一块面包一碗热汤,他们按照年龄约五十人为一组,突击分成了十九个班级。

按照计划,所有的孩子不得不在机场仓库糟糕的环境过夜,待天亮后,将有五十辆客车开赴机场,浩荡的车队以乌拉尔地区为目标开始伟大的旅程。

很多人要在天亮后离开,而杨明志受到的是特别命令,即便夜再黑,此身也必须快速离开。

很快的,拉林大尉宣布起了佩里娅·柳娜的归宿,也就是杨明志的义女柳红秀的安排。

名单上的众多人,杨明志和杨桃因为加入了白俄罗斯国籍,自然就拥有了苏联国籍。这里唯一的特别正是柳红秀,她苏联一直享有着留学签证,她是各种意义上的中国人。

1942年九月,随着中国驻苏联的大使和一票工作人员全部迁移到了古比雪夫,莫斯科城里已经没有一个中国人。

古比雪夫作为战时首都,莫斯科则成为战争前线的超大兵营。

莫斯科始终面临着空袭危险,滞留这里的外国人,恐怕就只剩下外国记者和联络办事处的代表。

话说柳红秀奇迹般的获救,苏联方面按照外交义务通知了中国方面,也就仅此而已了。

毕竟在漫长的历史中,她真的不过是个小人物。波及整个地球的世界大战,一个还不到十五岁的孩子,她的意义又有多大呢?

她身为留学生,苏联方面有义务保证她的安全,并保证她能够完成学业。

但这个孩子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留学生,她的胸口挂着一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因为她突击担任雷达兵并完成预警立功,荣誉毋庸置疑。

苏联和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截然不同,斯大林和他的亲密战友,普遍认为列宁的理想必须实现,那是一个伟大的梦想,为了快点实现它也必须实用些非常手段,即便斯大林搞出了大国沙文主义。

大量的国际学校建立有着多方面的考虑,苏联当局基本负责了这些留学生日常的一切消费。

战争爆发,苏联大量的学习加入东进大潮,所有的国际学校也是如此。

西部地区的国际学校纷纷迁移到乌拉尔山地区,柳红秀一年来的经历的确传奇,但她已经平安着陆到了图拉,未来她必须去往乌拉尔,在新的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因为那才是她的义务。

拉林大尉的嗓音很洪亮,名单上所有人的安排宣读完毕,他看看表,时间也才凌晨零点半。

少女的脸颊流露出不舍,她一直本能般的站在杨明志的身边,听到了对自己的安排,情不自禁的抓起了杨明志的手。

乌拉尔地区在哪里她真的太清楚了,结合刚刚大尉的解释,假若以后自己在乌拉尔,义父在新西伯利亚,那可是相隔两千公里啊!

她紧握着杨明志的手,抬起那忧伤的小脑袋,“义父?”

“怎么了?你……”

柳红秀的眼睛很大,她笑起来的样子很是喜人,忧愁的模样令人怜惜。杨明志看着她的眼睛,只见两行热泪从那双宝石般的眼睛涌出,化作两行热泪。

杨明志能感受她的悲伤,再说了,又是和战友分别,谁又能坦然呢?

“亲爱的,你别哭嘛。”

这番安慰反倒加重了女孩的悲伤,此时此刻她无所顾忌,直接扑在杨明志的身上,闷闷的哭起来,泪水沾湿了衣服。

“妹妹,你别伤心了,这都是我们的命运呐!”杨桃试图安慰这只悲伤的小鸟,结果她自己的眼角也挂上了泪珠。

男人悲伤时总是深沉的,会痛哭的往往是女人。

痛哭的柳红秀带动了许多人的情感,拉夫连季、叶甫根尼还有巴尔岑,情不自禁的聚在杨明志的身边。

见得那几位来了,杨明志轻轻抚着女孩的肩膀将她推开,接着半跪着身子,这一幕真的恍若父亲安抚伤心的女儿。呵呵,他们毕竟都是中国人,在场的其他人看来,他们的关系真的太像是父女了。

杨明志睁大了双眼面色严肃:“亲爱的,无论如何你都是留学生,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当战争结束了,你学成而归,你必须回去报效中国。不要忘了你来苏联学习是为了什么!”

“可是,您救了我的命。以后我会在乌拉尔,我会好好学习。您会在哪里?我担心,我们以后再也不会见面了!”

“不会的。”杨明志微笑着摇摇头:“我们还会见面的,以后你还会得到些我的故事。我将有更大的前途,以后我还会打听你的事,如果你不是安心努力的学习,我会非常生气的。听着,我们不是永别,不过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经常见到你。”

听他这么一说,柳红秀的心情好了一点点。

“你现在还小,也许等你长大后,我还有机会做你的老师。到时候教授你的就是更高端的知识,在此之前你必须以优异成绩十年级毕业。只有如此,你猜能够理解吸收更深奥的知识,才有资格做的我学生!”

“那么,如果我十年级毕业了,您会推荐我上大学么?我……我想学习更多的知识。”

“这需要看你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我没有权力推荐你上大学。”

杨明志还笑着揉着柳红秀的小脑袋,他的话真的令女孩莫名其妙。

“义父,您在说什么?统一考试是什么?如果我要上一所大学,我要通过入学考试。”

“啊?”突然间,一种强烈的违和感油然而生。

这一刻,杨明志意识到,这个时代苏联根本不存在高考这一概念吗?目测应该是的。他拼命的回想,马上想到了娜塔莎。

那还是战争爆发前是九年级学生,其实相当于他认知概念上的“高二”。自己从没听说过娜塔莎说过什么类似于高考的考试,只是所谓取得了上大学的资格。究竟如何获得这一资格,她从未说明。

但对于柳红秀,细节问题她实际知道不少。

这一时代,苏联执行的是七年义务教育,之后的三个学年,学生需要支付学费。娜塔莎之所以上到了九年级,而非义务教育结束就会农庄做普通庄员,正是因为她学习好,农庄集体给她众筹学费。她自己也很争气,在列奇察中学一直是奖学金的获益者。

一个优秀的人,在许多领域都是优秀的。如果不是战争,她一旦完成了某大学的入学考试被成功录取,苏联教育部门会减免一些学费,农庄集体还会给她众筹学费,接着又是争取奖学金的老模式。

苏联当前没有统一高考,来自于工农阶层的学生上完十个学年,要么通过目标大学的入学考试,要么通过特别的介绍入学的途径。

不过对于留学生而言,他们上大学几乎用不着入学考试,毕竟本时空可以到苏联上大学的外国人,其身份都不会普通。

柳红秀的身份当然也很特别,她是中国军人的孩子,如今中国和苏联更是一条战壕上的战友。即便如此,她并不相信当局会为自己开绿灯,再说她来苏联是有着极大的抱负,通过考试获得入学资格,这也是对自身价值的承认。

唯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她——学费。

柳红秀需要一个许诺:“义父,能答应我一个请求么?”

“当然可以,只要我能做到。”

“上大学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但学费是个大问题,应该还是一笔巨款呢。我不太相信我的亲生父亲和他的战友们能拿出那么一大笔钱,但是您可以。”

“应该的!”杨明志回答的非常爽快,紧接着,面前的女孩竟浮现笑容。

她的笑有着多重意思,父亲给孩子支付学费理所当然,杨明志继续说:“我是你义父,你是我义女。再说了,我们是同一个民族,更有着共同的信仰。”

柳红秀和他的父亲是自己人,他们必是未来中国的栋梁,如今的资助,杨明志觉得那是自己的义务。

如果仅仅是履行义务,还不至于那么心安理得,柳红秀渴望上大学,目的是得到更多的知识,她拼命的学习是为了更伟大的目标——为了中国的复兴。

全新的中国和她的五亿人民站起来了,届时,也只有苏联会因为自身战略考虑,愿意帮助还有60%的人处于中古时代的中国,突击建立起最基本的工业实力。

未来的中苏双方理所当然会有蜜月期吧,届时全新的中国输送数一万五千名留学生到苏联学习,他们学成归国,无条件地服从分配,奔赴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后来成为发展工业和全面建立科研体系的骨干力量。

杨明志从不知道历史上有一个名叫柳红秀的孩子,也许仅仅是历史的一个意外,使得这个本应死于战争的孩子活了下来。也许她本来就熬过了战争艰难活命,并成为中国大规模建设的一颗意义重大也默默无闻的螺丝钉,就像那个时代的千万人,一腔热忱渴望国家复兴。

想要学习更高端的知识只是只能上大学,学费就是巨大的门槛。

现在的杨明志非常有底气,他相信斯大林急需自己满脑子的知识,以帮助苏联打赢战争,那么作为交换,得到一些报酬是理所当然的。

杨明志可不傻,如果仅仅是渴望财富,便显露一点势利之徒做派,斯大林会非常高兴。很显然,斯大林最担心的是什么,杨明志非常清楚,只要不刺斯大林某方面的逆鳞,那么获取大笔现金不就理所当然?

给柳红秀支付全部学费,真可谓轻轻松松。

但是仅仅如此就够了么?

柳红秀的请求直击杨明志心里柔软的部分,他不是没有想到战争结束以后的日子。

到了那个时候我有可能去中国吗?斯大林会放我走?再说了,我去了中国就是最合适的么?我对于中国最大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扪心自问,杨明志终于明白到,假若未来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到了苏联,那么自己可以作为教授,把满脑子知识的一切教会他们,甚至一些超时代的知识,还能自掏腰包给自己的学生支付学费。

未来国际大趋势是不会变的,只是其中的小变数谁又知晓?

在这里,杨明志郑重的向柳红秀许诺:“你要好好学习,我就是你在苏联的亲人,一切困难你就联络我。”

“嗯!”女孩站直了身子,她擦一把泪水,突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想了想,最终以俄语说道:“遵命!司令同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