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638章 新机场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638章 新机场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同志们,我们要离开沼泽地,但这绝非是永久离开。上级完全认同我们的会议理念,将游击共和国建成各个友邻游击队的物资仓库!上级体恤我们在艰难环境中生产自救的精神,他们依旧非常担忧我们会遭遇困难。

在战役期间,第101远程航空团对我们进行多次空投,极大程度支援了我们的作战。

现在,上级有意将这种支援常态化。常态化的基础就是修筑一座机场,使得运输机能稳定起降!”

毕竟这次会议也很重要,三大集体农庄的代表又齐聚这里。从感情上来说,他们不希望司令去莫斯科,从国家大义而言,也只有像司令这样的人才,才能帮助国家早一天答应战争。

他们担心的根本就是一大批人才离开后,游击共和国何去何从。就算大会上定下了未来一整年的战略计划,可那个计划难道不过于乐观吗?到1943年底红军真的能解放基辅?

就算这将是事实,谁又能保证未来十二个月,德军不会再发动一次类似于类似于ruhe行动的围剿?届时没有别列科夫将军的指挥,部队能否稳操胜券?一切充满了未知。

一切又充满希望!

“同志们,我们建成一座机场后,就和后方建立起一条空中走廊。我们所需的面粉、药品、衣物、被褥、弹药、燃油,就能够源源不断的运来。我们的大量伤病员,还有许多年幼的战争孤儿,都能运到安全的后方。

后方也能运来许多优秀的军官,甚至是成建制的正规军部队。就像是跳伞而来的福明同志,以及伞兵233旅。

我知道,随着我的离开,广大军民一定会普遍很担心,部队没有我指挥以后打仗的自信心问题。你们真是太高看我的价值了。

难道我就是完美无缺的么?战役期间我也软弱过,也曾不自信。扪心自问,我更善于打信心十足的仗,一旦陷入困境,我也会惶恐。而在那种时刻,是我们的副司令耶夫洛夫少将执意继续进攻,也正是他的坚持,我们在列奇察和敌人鏖战,客观上保证了红十月、茨冈人大队,以及大量的难民,总计多达近四万人的撤离。

所以,诸位绝对不要依赖我!

当我离开后,耶夫洛夫同志就是这里的最高军事指挥。在日常生活上,柳得巴廖夫同志有着近二十年管理城市的经验,这一点我们可以完全放心。在思想建设与内部保卫上,萨林奇金同志是绝对的专家。

即便没有我,游击共和国也能运行的很好。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飞机的频繁起降,我们的实力只会越来越强大。

我的态度始终不移,只要我们沿着大会定下的发展战略办事,以后只会越来越好。”

这番话很大程度的褒奖了耶夫洛夫,因为在杨明志看来,斯拉夫人对于强者的个人崇拜,简直属于他们的民族性格。

按照正常的规定,耶夫洛夫完全有资格代替杨明志的职位。

“同志们,这一去可不是永别,毕竟我是游击共和国的重要缔造者这一点毋庸置疑。以后你们工作上有什么问题,肯定是要联络游击运动指挥部的。如果我们的总指挥波诺马连科拿捏得不好,无论我会在怎样的部门工作,他定会找上我。我会提供一些帮助。

但在军事问题上,耶夫洛夫将有绝对实权,请诸位认真听从他的命令。”

“别列科夫,您的话言中了!”耶夫洛夫站起身,“我将作为新的军事指挥,我会努力生人这一职位。但是我也不是什么全能者,您的离开意味着正职司令和参谋长的缺席,您说,我难道不担心吗?”

“那就让耶莲京娜担任您的助手。”

“嘿,我们是说正经呢?”

“哦对不起,我倒是觉得那位女同志能有更大作为。目前军队里女兵数量非常多,女兵将有更多的话语权。耶莲京娜也是老兵,以后你们开军事会议,请务必叫上她。”

“好吧……”

耶夫洛夫和耶莲京娜有着亲密关系,游击共和国已经人尽皆知,大家都相信,等到战争结束这两位一定回去领取结婚证。因涉及到私人问题,耶夫洛夫不愿多言。

很显然,修筑一个机场不仅仅是上级的命令,对游击共和国的长远发展有着巨大的利好。

机场是必须立刻开始修建,当杨明志说明,领袖仅仅给了大家不到十天的时间,只见许多人脸上,有浮现出疑虑于不自信。

“怎么?是不是觉得时间太短了?请注意,这是领袖的命令,我们必须完成!”

“但是时间真的太短了,司令同志!”站起说话的事波多维奇,关于机场的事,他最有发言权。

“咦?我记得我们在鲶鱼村修机场时,好像就用了一星期时间。波博斯基同志,您一直是村长,您应该知晓。”

“的确是一星期,波多维奇同志的战斗机的确能在那种简陋机场起飞。只是……”

“难道是担忧人力不足?”杨明志伸着脑袋面露一丝不悦,“我们真的必须执行斯大林同志的命令!即便命令有些苛刻,我们也必须完成!说吧,究竟是那些困难,我们集思广益。”

“还是我说吧。”波多维奇站起身:“最大的问题是松软的土壤。我所驾驶的n153战斗机非常轻便,松软的草地就能起降。然而根据领袖的电报,新的机场将能够起降诸如里2这样的大型运输机。如果土地不够坚硬结实,它的轮胎陷入地里,飞机有很大概率在起降时发生严重事故!我们这里到处是松软的土地,几天前又下了一场小雨,恐怕到了九月份雨会更多!”

“我懂您的意思了。的确,对于重型飞机,松软或容易积水的跑道真是一场灾难。”

诸如本时空的b29轰炸机,它往往以六十吨的沉重姿态起飞。承载如此大的重量完全倚靠三组起落架的轮胎罢了。很小的地面接触面积带来了巨大压强,一般的土地根本不能承载如此沉重巨大的飞机!

杨明志对b29具体技术参数了解有限,倒是会议室里有人对里2飞机的几乎所有参数了如指掌。

他问飞行员伊万诺夫:“同志,如果我们修建一座跑道足够结实的机场,里2飞机能否正常起降。”

“完全可以!我最后一次执行任务是从图拉军用机场起飞,那里有十条跑道,却只有三条是水泥路面,其余皆为草地。只要草地足够结实,里2飞机的起降畅通无阻。”

“很好!那么您认为……”杨明志突然捏起下巴,突然想到一件事,迅速摸过脑袋转向令人人:“对了,契科夫同志,那些缴获的三号突击炮,至少还有一辆能开动吧。”

“当然,它们只是单纯的没油,给其填满燃油依旧可以作战。”

真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杨明志继续问到伊万诺夫:“如果我们修建一条跑道,突击炮能毫无障碍的奔驰,我是不是可以认为,运输机也能安稳起降?”

“是!即便是满载起飞的运输机,也没有突击炮沉重。”

“好,我决定了,机场就在霍姆尼奇建设!我们就在城市废墟中修建一座机场。”

“什么?您这么快就决定地点了?”反应最大的正是萨林奇金,他本以为关于机场选址,会用掉整整一天用于讨论。

“我想最合适的地点莫过于霍姆尼奇了。”

“哦我亲爱的战友,我很欣赏您的果断。现在请告诉我们您的理由吧。”

杨明志为何选择霍姆尼奇城市废墟,他基于两方面考虑。

第一,那片区域之所以能建造一座城镇,绝非是苏联当局执意而为,建城之前地质队肯定做了勘探,以确定该地域土地坚硬适合修筑各类建筑。

第二,时至今日,建筑废墟中还有大量的砖头瓦砾。这些东西不能盖房子,却能作为土壤填充物。压实之后的土地,能进一步承载运输机的重量!

此两点解释,杨明志的决定顿时说服力满满。

这时候飞行员波多维奇又献出助攻:“我想,敌人绝对想不到,我们会在城市废墟区域修建机场!我想终究需要的只是一个飞机的起降区域,我们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废墟的模样,废墟本身就是机场的伪装。”

“可是我们必须修建跑道,我们还要修建一些信号导引设备。否则我们的飞机起降时,如何找到正确的跑到呢?”同为飞行员的伊万诺夫质疑道。

“您说的是跑道指示灯?这个好办?我们在真正的跑道两边挖些整齐排列的土坑,并在土堆里放上柴火,等飞机快抵达时我们点燃柴火。青烟会给飞机标注机场位置,那些排列有序土坑中的明火,就是指示灯。”

“啊真是妙啊!”

杨明志也不禁鼓起掌,飞行员们都是内行,有他们在,很多自己想不到又非常重要的问题,今天便能突击解决。

会议连续开到下午两点,八月二十三日下午三点,行动能力强大的游击共和国,宣布修筑机场行动正式开始!

两辆加满燃油的三号突击炮,由契科夫亲自引领,向着霍姆尼奇兵站奔去。

当前霍姆尼奇兵站的定居点已经有两千余平民定居,又有四百多位民兵驻扎。在九月份之前完成任务,恐怕仅靠这些人员也是不够。

游击共和国最缺乏大型机械,尤其是压路机根本不存在。倒是在以往修路的时候,用到了集体农庄里本就有的压路用石碾子。

石碾子压路模式基本全球通行,只是不同于中国,白俄罗斯这里习惯用马拉的方式,包括他们开垦荒地,也是马拉重犁。

铁匠村一些刚刚结束了捕鱼行动的民兵,摇身一变成为机场建设者。

如果说捕鱼能满足越冬的后顾之忧,机场一旦修好,游击共和国再无什么可担忧的了。

这段时间,一系列的好消息振奋人心。最可怕的战役部队打赢了,盐矿的发现使得食盐供应无比稳定,鱼肉和马铃薯根本吃不完。整个游击共和国正在快速发展,待到机场建成,未来一片大好。

人民迫切需要一座机场,也是因为它是领袖斯大林特别下达的任务。所以,几天之内把机场修好,它压根就是一项政治任务!身为苏联公民,修好机场就是完成领袖的任务。

铁匠村突击动员的两千人,以及村里的四个石碾子。要把跑到修得结实,需要频繁夯地或是重型车辆轧实。

水泥作坊开始突击制造混凝土石碾,硫磺矿场的那些战俘也增加了新的任务,即在发现的花岗岩层,凿出大个头石块。

兵工厂也没有闲着,里固施科夫知道自己可能最快十天后就要去莫斯科了,他在会后第一时间委任副厂长以重任,尔后再给高炉车间交待紧急铸造任务。

平整轧实土地,最高效的莫过于轧路机,而轧路机的工作核心正是那硕大的金属滚筒碾子。

当指挥部给霍姆尼奇兵站战场科尔金发去命令,时间也是下午三点,那里的军民已经开始行动。三号突击炮单纯的赶路,速度还是不错的,只是它将松软曲折的土路压出两条深深的车辙印。突击炮赶在天黑之前抵达,后续的两千工人却不得不在中途过夜。

所以,机场基本是在八月二十四日正式开始修建,并在傍晚时分,城市的南部废墟成了巨大工地。四千余人以强烈的工作热情,用手头五花八门的工具压实土地。

这其中,五个直径达一米,长两米的巨型铁管道,正承担着碾子的工作。

它们就是兵工厂连夜制造的成果,铸造原料就来自拆卸的三号突击炮。部队缴获了八辆突击炮,奈何德军打光了炮弹,它们唯一用武之地就是作为装甲载具罢了。多余的车辆回炉,金属本是打算造火箭炮的,现在修机场的最重要的事,材料全做了巨型滚筒。

每一个滚筒有近一吨,第一个滚筒是用龙门吊吊上卡车,直到中午才运抵。拜开车司机高效率所赐,五个碾子全部投入使用。

它们由多达十匹马拽着,来自黑土村的御夫不停驱赶,完全成了压实路面的中坚力量。

而那两辆先到的突击炮,它们的责任是负责检验。

机场如何才算是修好呢?波多维奇和伊万诺夫联合定下了一个标准,即压实的路面让突击炮自由奔跑,直到其车辙印非常微弱即为合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