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627章 为了战略冬储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627章 为了战略冬储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白俄罗斯的湖泊河流极其繁多,利用水域资源养鱼早已有之。

1990年,即苏联解体前夕,这时的白俄罗斯鲜鱼饲养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5万吨。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经济动荡下的白俄罗斯养鱼量持续降低。

她毕竟是一个小国,在苏联时期大规模养鱼,是为了尽量满足全联盟的渔获需求。苏联解体后,作为一个仅有八百万人口的小国,她狭窄的市场没有太大的渔获需求,每年的渔获产量,就保持在0.4万吨左右。

产量萎缩到苏联时期的四分之一,这其中,有近20%,就是进行河道捕捞所得。

无论是养殖还是捕捞,白俄罗斯的渔获有七成是鲤鱼。甚至特意从中国进口草鱼鲢鱼和鳙鱼(也归类为鲤鱼)。除此外,大部分是欧洲鲈鱼六须鲶鱼和欧洲鲟。

而在鲶鱼村,以及广袤的普里佩特沼泽,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之成为鲶鱼的乐土。

对于这一带的鱼雷资源,长久担任戈梅利市高级官员的柳得巴廖夫比较清楚。结合一年来的捕捞经验,此地捞到的鱼类,第一就是六须鲶鱼,其次则是多个亚种的欧洲鲈鱼。本该是比例最多的鲤鱼,因地理因素,本地的湖泽中数量不多。

杨明志想要大规模捕鱼,有了稳定的食盐供应,捞上多少鱼都能将其制作为耐储腌鱼。

包括新设的七个集体农庄,合计多达十支村苏维埃代表团,都撸起袖子,就在会议上做出表态,宣誓各自的存在必定能够打好“捕鱼战役”。

人民的热情被调动起来,柳得巴廖夫甚是欣慰。

他并非是绝对乐观的人,因担忧大家盲目的自信,这番就又站起来,摆起双手,不合时宜的说:“同志们,你们还是不要过于兴奋。如果是用炸鱼手段捕鱼,我们的确会收获颇丰。不过毕竟我们捕捞的是野生鱼,它们的数量不会很多。那么,我们能补到很多鱼,指望量变变成质变,还是过于乐观了。”

这番话点醒了站在台上跟着乐呵的杨明志。是啊,这里又不是大海,就是有鱼群,其规模也不大。

杨明志拍拍手:“我们的最高苏维埃同志说得很在理啊。我们集中捕鱼的确收获颇丰,诸位还是不要太乐观的以为鱼肉产量能比马铃薯多。当然,鱼肉是越多越好,如果能熬出大量的鱼油,我们还能再制作一批土肥皂呢!

鱼肉将是我们能得到的数量最多的肉食,除此外,一切能吃的我们都不该放过。”

“对!您爱吃的蒲公英,我们也可以派人去挖。”耶夫洛夫站起身调侃,他的话引得许多知情者嗤笑。

“没错,我们的确该挖蒲公英,它可以作为药材又是一种蔬菜。”

“不过在我们这里,孩子们更喜欢吹蒲公英的绒球,看其漫天飞舞的美妙景象。”

杨明志摆摆手:“它的确可以吃,能帮助我们度过困难时期。除了它,现在正值秋季,我们也该大规模的采集蘑菇,晾晒烘干或者腌制起来。还有那些高大的红松也该结果了,当我们的伐木工砍倒大树,一定得把松果搜集一下,炒制后的松子也能吃。”

实际上,例如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地菜”,即荠菜,它的原产地就是白俄罗斯所在的东欧,和中国一样,这种野菜在沼泽地也一样到处都是。

另有苦菊琉璃苣小蓟等,其产量很少。

很可惜,杨明志仅仅是因为个人喜好,以及特别好分辨的缘故,对于蒲公英特别上心。

他开启了话匣子,那些土生土长的白俄罗斯乡村人民,马上列举出了一大堆他不知道的名词,仔细听其描述,竟是一堆野菜的名字。其中最熟悉的,就莫过于荠菜了。

野菜的产量注定远不如渔获,蘑菇的产量也是如此。唯有渔获才是最重要的辅食和最大的蛋白质来源,那么关系到腌制鱼肉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摆在台前。

伏着讲台,杨明志问道萨林奇金:“关于建设一个食盐精制厂,您应该拿出方案了吧。”

“当然!现在看来此事不但非常重要,已经迫在眉睫了。”

萨林奇金也是那种追究效率的人,他郑重其事的向左右人保证,食盐精炼工厂,最快可在三天后开始投产。

白俄罗斯这片地界,古代曾是一片浅海,沧海桑田后,水分蒸发,剩下的盐分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储存,逐渐变成了“盐化石”。

纯净的岩盐几乎全是氯化钠,因分子结构井然有序而无色透明。

不过现在发觉的矿场挖出的岩盐,它呈现一种天然红黄色,这是因为其中混有少量硫化物和其他杂质。

萨林奇金对化工生产一窍不通,好在游击共和国里有高人。

他可以请化学实验室的总负责人资历丰富的化学教授伊万诺夫,来讲解这件事。

只不过这位伊万诺夫满口的专业词汇,让大家听的云里梦里,终归这一套说辞,就是讲解如何把岩盐变成纯净的食用盐。

既然理论上完全可以实现,下一步只要把工厂突击盖好,即便是一个简陋的工厂,盐也能开始量产。

杨明志又回到讲台,萨林奇金的许诺真是令人振奋。

“好吧,同志们,可能到了八月二十日,食盐就能量产了。所以在会议结束后,大规模的捕鱼行动也该开始。我们终将解决粮食问题,接下来,该是解决牛羊与马匹的粮食问题。

在我看来,粮食总体还是紧张的,喂马的精细饲料就不必了。黄豆和黑豆,还是留着我们自己吃。沃曼斯基同志,您怎么看?”

“我。”爱马如命的沃曼斯基站起来,又刻意看了一眼志同道合的萨林奇金。

“的确,本来那些空投的谷物就是有限给士兵吃的,我们在养马的时候,只给从事了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的马匹喂食一些豆子和麦子。除此外,它们的食物一直是青草。

我虽然爱马,做过骑兵,我也知道人毕竟是人。如果严冬凛冽,那些马匹也是特殊的食物储备。

但我们一直需要畜力,为了养活这些牲畜,我们理应大规模的割草储备起来。”

“我记得,你们一直在做这项工作。”

“对。我们黑土村掌管了绝大部分马匹,所有受伤的马匹也在我们这里的兽医院治疗。包括诸如以为死亡累死的马,也多是在黑土村进行处理。现在,存放干草饲料最多的也是我们黑土村。”

“凛冬将至啊!”杨明志稍稍叹口气,“每一年的冬季都是一次考验。据我所知,一匹马只有吃掉数量惊人的草料才能安全越冬,若是以麦谷为食,需求量就小很多。历次作战缴获中,我们现有的马匹,应该还有一千匹?”

“目前还有的……”沃曼斯基想了想,肯定的说:“是一千五百匹。我不得不承认,它们的数量真是非常庞大,而且都是些优秀的驮载用马匹。以我的观察经验,一匹劳作的马,比如拉车等工作,一天必须吃掉七公斤草料。而安静不工作的马,只需两公斤就足够了。

即便如此,我们的冬季实在漫长。我们……我们最多应该……”

不等拿着笔记本演算的沃曼斯基得到结论,萨林奇金直接替他回答:“我们需要1500吨干草!如果所有马匹在冬季都忙于工作,我们的确需要这么多数量。”

“啊!1500吨,这个数量有些多。我们现存的干草储备才300吨,看来我们还得加紧工作!”

杨明志咳嗽两声:“如果……如果我们宰杀掉一些劣马,腌制成马肉以备过冬,即缓解了草料问题,也缓解了士兵的肉食问题。”

然而,在看到沃曼斯基和萨林奇金这两张怨念极深的脸后,他意识到自己提出了一个非常糟糕的馊主意。

“司令同志!”沃曼斯基焦急的为马匹请命:“它们是我们的重要工具,除非意外情况,我们绝不可杀马!尤其是冬季,道路被积雪覆盖,最高效的运输方式,恐怕就是马拉雪橇了!再说我们根本没到那种严重的地步!您完全不用担心我们,等今天的会议开完,我就动员村民,去更远一些的地方收割青草。嗯,还有突击的大规模放牧,争取在入冬前,把所有的马养的膘肥体壮!”

“我……我完全认同。很抱歉,刚刚扯了一个骚主意。”

杨明志深深记得那个位面,关于保卢斯和他的第六集团军最后时光的糟糕历史。

第六集团军三十万人被包围,实际被包围的部队数量更多。那些为德军服务的民夫主要有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构成,另有一批波兰人罗马尼亚人等等。

只有少部分的德军实现了机械化和摩托化,大部分的步兵师的后勤模式,和一战时期别无二致。

当保卢斯坚持抵抗时,每天获得的空中补给才区区六吨,更可气的是,这六吨物资里弹药占主要!军粮已经被吃完,加上民夫在内的五十万人需要吃饭!

每个步兵师至少有着三千匹的军马,他们在饥寒交迫中开始大股杀马充饥。至少保卢斯的情况比一百多年前的拿破仑好很多,战败的法军在风雪中艰难撤退,军粮吃完又面对库图佐夫的坚壁清野战术,真的发生了析骸而爨的惨剧。

军马的必要时的确是重要的粮食来源,现在的游击共和国的确犯不着生存性的杀马充饥,留给沼泽地内现有的八万余军民,还有时间!

面相整个游击共和国的扩大会议,到第三天基本接近尾声。

这一天,针对各类物资储备的问题,多方人员进行了一方谋划,其战略简而言之便是,倾尽所能,在入冬前搜集所有能得到的粮食,然后以食盐腌制为主要手段储藏起来。

通过举手表决,大家一致通过了增减大批露天粮仓,开挖大量地窖,尤其是针对铁匠村三公里的那个小土坡,所谓“黑山”,对固有的涵洞型粮仓,必须深入挖掘。

确定下来的几大必须研讨的示意,终于在这一天全部研讨完毕,并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公开的会议终于结束,但指挥部内的会议还要继续召开。

杨明志为整个游击共和国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战略,也仅仅是游击共和国一隅罢了。

全联盟的游击运动必须听从远在莫斯科的游击运动指挥部的调度,权限所限,杨明志根本不能暂为客人的三个大型游击部队发号施令。不仅如此,就在公开会议结束的当晚,科夫帕克布马日科夫和卡尔马诺夫,联合说明了他们一直诉求的东西——粮食和弹药。

“你们也太着急了。”坐在指挥部内,翘起二郎腿的杨明志一副不耐烦的模样。“难道就不能再缓缓吗?我们刚刚开完大会,要对会议文件进行总结。会议制定的一些新政策将在明天执行,指挥部现在很忙,整个游击共和国都很忙。”

科夫帕克虽是坐着,整个人恰是浑身不自在。他终于站起身,说:“游击共和国很忙,我们也很忙。我的部队全面撤回来,到今天已经是第七天了。这段日子我一直关注着部队的休整,我非常感谢沼泽地同志们的倾力奉献,但是我们是时候撤离了。”

他们毕竟是客军,战役结束之后,第63集团军对他们的管辖也就暂停了。

他们的活动区主要在布良斯克绍斯特卡和苏梅等地,不得不说,那里的战斗环境可比沼泽地险恶多了,究其原因,那里靠近德军的进攻锋线,他们所要面对的是大量的德军精锐部队。

一开始,杨明志希望他们在完成任务后早点离开,即便送给他们一些粮食弹药,长久来看,不用多养活两三万人,己方后勤压力能极大缓解。因为战役中63集团军伤亡恐怖,事到如今要是马上催促他们离开,游击共和国的战斗力将暴跌。

此一时彼一时,杨明志倒是乐意他们再多逗留一阵子,比如说逗留到九月份。

那当然是不可能!他们离开自己的游击区,那些为数不多的留守部队难以施展什么战斗力,对德军后勤的破坏力度也是一个暴跌,客观上,这些游击队主力在沼泽地逗留的时间越长,北方战场的一线德军遭遇的后方破坏就少许多,又会导致朱可夫和科涅夫的部队面临压力更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