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626章 岩盐带来了改变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626章 岩盐带来了改变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或许萨林奇金保留了什么!他令维尔京将此时告知杨桃,定是意在让夫妻二人做好心理准备。

杨明志估摸着离开的日子已经不远,甚至迫在眉睫了。

莫非开完会,给游击共和国定好策略后,自己的工作就圆满完成,被召到莫斯科?那么在离开前,一系列工作都要做好!

月光透过虚掩的木窗,照在床铺上。幽蓝的微光下,看着妻子熟睡的笑脸,杨明志若有所思。

“已经四个月了,再有两个月,你走路都会步履蹒跚。再待在沼泽地的确非常糟糕。走吧,走吧,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好好生活。”

……

晨号照时吹响,时间已是早晨六点。

一夜熟睡,杨明志的精神状态得以恢复,他没有立刻起床,而是侧卧着身子,继续看着妻子熟睡的笑脸,就是这么甜甜的看着。

直到门外一阵嘈杂声,一名卫兵轻拍木门,以俄语向屋内喊道:“司令同志!有一个重大好消息!副司令请您赶紧到指挥部去。”

嘈杂惊醒了杨桃,也令杨明志有些不耐烦。

“什么?什么好消息。阿布拉姆,我现在脑子很乱,眼睛惺忪!”

“是盐!恭喜您司令同志,盐矿那边,我们终于挖到矿层了!”

“什么?”

惊愕之中,杨明志猛地挺起身板,再将毯子给妻子盖好后,整个人一个机灵瞬间下地,仅用六十秒就穿好军装。

杠上的木门被从内部打开,惺忪睡眼荡然无存,杨明志站在门前,瞪着双眼好似铜铃。

“阿布拉姆,真的是盐吗?”

“是!电报不会有错,他们发来了多分电报。我想,盐矿那边已经开始庆祝了。”

“快走!”杨明志刚要离开,侧目看到屋内,妻子已经坐起,神情竟流露一丝不悦与遗憾。“亲爱的,你也快起来吧。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咱们终于挖到盐矿了。你到医院,立刻将此事告知所有人。”

“我会的。”

嫁给一个兢兢业业的丈夫,杨桃即满足又自豪。但身为女人的她,是多么渴望多多陪在丈夫身边。

他太忙了!要指挥打仗,还要抓经济建设。这段时间重大事件太多太多,他整个人往往要在指挥部里过夜,只为第一时间获悉紧急军事情报。

“或许我们到了苏联的首都,你就不用这么拼命,我们也能活得安稳许多。”望着丈夫狂奔而去的背影,杨桃微微一笑。

毕竟有盐了,如果是腌酸菜那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只是这些白俄罗斯人一样技术高超。

长久以来,杨桃对盐的认知有限。她只知道海边的人们煮盐,然后贩售到内地,到了遥远的地方,一张貉子皮才能换一点盐。即便盐很珍贵,父母每年都要腌制一些白菜萝卜过冬食用。

能直接在地下挖出大量的盐?!杨桃迅速换好衣服,麻溜的奔赴医院宣布这一好消息。

比起杨桃,杨明志的精神状态可谓亢奋!几天以来,自己最关注的事莫过于挖盐。

他匆匆跑进指挥部,直接大声嚷嚷:“盐矿那边什么情况?相关电报在哪里?!”

“在这里!”正在踱步的耶夫洛夫指着桌案上的一些文件,“就是这些了。”

什么时候挖到了矿层,什么时候第一篮子矿石运到地面,文件上写的非常详细。女通讯兵娟秀的俄文手写体的确漂亮,文字的背后却是振奋人心的事实。

杨明志无法控制自己颤抖的双手,甚至整个人都在发抖。

“您……是不是非常兴奋?”耶夫洛夫试探性的问。

“兴奋?当然!我太兴奋了。快!备车,现在狂奔到挖掘现场还来得及。”

“您真是太兴奋了。”耶夫洛夫直接站到门口,摇头说:“还是想想会议的事吧!关于盐矿的事,您再看看后面的一些电报,您不用亲自跑到现场。就是现在,已经有邮差背着硕大的矿石正向着这里策马狂奔呢!”

急匆匆看着后面的文件,杨明志确实看到了安东诺夫的许诺。

不错,当杨明志抵达指挥部时,一块重大十五公斤的岩盐被塞进一个麻布口袋,已经由骑马的士兵送到了鲶鱼村。

杨明志听从耶夫洛夫的意见,包括福明在内,大家就在指挥部里等着。他刚安生了区区二十分钟,萨林奇金也兴致勃勃的跑来,其奔跑时晃动的肚腩,煞是滑稽。

大家都是等待这块矿石的,随着一阵战马的嘶鸣,货物平安运达。

那是一名第21游击旅的士兵,他拎着一个土黄色麻布口袋,气喘吁吁地跑进指挥部办公室。

“司令……司令同志,还有副司令同志。所有的长官们!盐!这里面就是盐!”

说着,杨明志赶紧把桌上被标注得花花绿绿的地区地图折起来,士兵旋即将沉重的货物放在干净的桌案上。麻袋吸引了所有指挥部内在场人员的关注,所有人暂停手中工作,纷纷凑过来,以求见证奇迹的时刻。

该来的一定回来,毫无拖泥带水。

麻布口袋被迅速打开,一块硕大的半透明晶体,浮现在众人面前。

因为一路电报,晶体遭遇麻布的摩擦,晶体外层附着一层粉末。

说起来,人类的婴儿接触外界物体,总是本能的将其放进嘴里,以判定它能不能吃。这一刻,看着这一坨晶体,杨明志情不自禁的伸出右手,轻轻一扣,就从晶体上剥离细小的一块,并果断放进嘴里。

他的举动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怎么样?什么味道?”耶夫洛夫焦急的问。

看着这位焦急神情,几天前被他愚弄的事实猛然浮在杨明志眼前。只见他突然捂住自己的脖子,故意翻白眼,整个人摇摇晃晃,做出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

“啊!别列科夫,您……难道这东西有毒?!卫兵!快来!”萨林奇金大惊失色,尤其是那位运货的士兵,直接懵了,就仿佛自己给货物投毒!

在意识到他们被吓了一跳,故意瘫软的杨明志不过被架着的胳膊猛地站直,放肆的哈哈大笑。

“嘿,你到底有没有事?!你刚刚是怎么回事?”完全糊涂的萨林奇金紧张质问。

“哦真对不起,惊得您了!萨林奇金同志,我只是给副司令开个玩笑罢了,作为一个回敬。唉,很可惜,我没有吓到他。”

“停止拙劣的演技吧!”耶夫洛夫木着个老脸:“这并不好笑。说说看,这块石头什么问道。”

“现在我可以确定了,这东西就是盐矿晶体,它不仅咸,还有苦味,这里面除了食盐还有许多杂质。我们终于挖到盐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尝试品尝了一些,大家得到了完全相同的结论。至此,萨林奇金也明白杨明志搞出闹剧的缘由,撂下一句“不可理喻”后,继续沉浸在挖到盐矿的欢愉中。

会议按时召开,只是在会议一开场,这一块巨大的岩盐矿石,向所有与会者展示!

身为司令的杨明志,精神饱满的向大家宣布:“诸位看到的就是岩盐矿石!就在今日凌晨,我们已经挖到了矿层,那是在地下二十六米深的矿层。从凌晨开始,我们开采盐矿的工作正式开始了。”

欢呼声如期而至,现在的杨明志已经没有一开始见到矿石的狂喜,他沉浸在大家的喜悦中,会议也不得不向后推迟一些。

更令人兴奋的,根据最新收到的电报,盐矿方面声称,他们持续挖掘四个小时,运到地面的矿石已重达三吨!

固然矿石中含有大量杂质,至少其中的一大半是人类必须的氯化钠和氯化钾,三吨矿石最后可得两吨食用盐。这是区区几个小时的挖掘结果,只要持续下去,矿石将堆积如山!

会场的气氛非常热烈,而第三天的会议按计划就是重点解决游击共和国物资储备问题。

所谓未雨绸缪,时间已经是八月中旬,早晨的低温扔把人冻醒,只有中午时分气温能飙升到二十五度。气候已经进入秋季,整个世界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例如一些榉树和橡树,它们的叶子开始变黄,唯有最为常见的红松,墨绿的针叶如故,只是不会再发新芽。

或许整个游击共和国,没有谁比杨明志更对粮食问题上心。中国人对于粮食的重视,可在登峰造极的美食品种方面窥见一斑。一旦灾荒年月,人们会尝试吃掉树皮根茎和野草以求果腹。灾荒不会经常出现,冬季的严寒则是实实在在的。

恐怕对于饥饿的恐惧已经深入基因,他们不像西方人那般在教堂中祈祷灾荒过去,而是依靠祖先流传的经验,每一户家庭本能的在祥和时期囤积粮食。对于囤积粮食的固执与坚持,中国人可谓世界第一。

所以当杨明志再度向所有与会代表宣布自己的理念,众人看来,司令不畏惧德军的任何精锐部队,唯有一个——寒冷冬季带来的饥寒交迫。

怎么办?疯狂的囤积粮食!

“同志们,我们打赢了一场战役,自身损失很大。数量惊人的难民涌入,他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变成最基本的民兵,他们的胃口则必须满足。

当冬季到来,任何的粮食种植都将暂停,难道我们要依靠现有的马铃薯度过冬季吗?是的,通过统计部门的计算,现有粮仓中的面粉马铃薯和黄豆,足够十万人吃到明年春天。但是这就足够了吗?”

目前,粮仓的管理是由柳得巴廖夫差人负责,他举手站起身,以人格保证:“司令同志,请您放心。也请所有的同志们放心。虽然因大雨的原因我们损失了一些马铃薯,那些发芽的块茎又被扔进田地,迫使其利用最后的温暖期继续生长。除此外,我们现有的粮食的确足够十万人吃到明年春季。再说了,到了九月低,我们还能对一些农田进行强行收获,新收获的小马铃薯能继续维持我们的库存。”

柳得巴廖夫给大家吃了一记定心丸,杨明志则不这么看。

“如果不出现任何意外,粮食的确够吃。可是诸位不要忘了,沼泽地的周边盘踞着大量敌人。我们未来的核心策略就是组织生产扩张实力,不主动发起大规模战役。但敌人进攻,我们拼尽全力反击。

请注意,我们的地理位置地热是知晓的。一旦德国空军针对沼泽地轰炸,一旦粮仓受损,我们的粮食有可能出现供给障碍。

或许有人会说,德军的轰炸又算什么?如果出现粮食损失,只要减少一些配给,冬季还是能平安过去的。

我想说,这种思想就是一种错误!

再说了,我们很快要派遣小分队到远方,去寻找藏起来的平民,或是偷袭被德军占领的小村子,把村民迁到这里。我们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对粮食的需求也只会更大。

我们虽然不能再收一季马铃薯,但我们可以大规模的捕鱼,大规模的采集蘑菇和各类野菜!

尤其是捕鱼,我们可以像一年前的秋季,复刻一次‘炸鱼行动’。”

顾名思义,“炸鱼行动”就是直接向水里扔爆炸物。

与会的代表着只有三大集体农庄的代表和一些老军官知道此事。萨林奇金在审阅游击共和国保存的早期资料,获悉杨明志曾在一年前干过这件事,他们甚至捞到了几条巨型六须鲶鱼。

鲶鱼村的得名,即是在村西的普里佩特河畔,那里的湿地河道中栖息着大量鲶鱼。当然村子也利用现成的池塘饲养鲶鱼,鲜鱼丰富了军民的餐桌,提供了珍贵的蛋白质。

通过空投的食盐,他们也腌制了许多咸鱼,如今耐储的咸鱼干终于被吃完了。

结合开始挖掘盐矿的事实,萨林奇金顿时眼前一亮。

他猛地站起,质问道:“司令同志,您该不会是想大规模的腌制鱼肉吧!”

“您……您猜对了!”

无论是否会发现盐矿,杨明志早就萌生了大规模腌制鱼肉和酸菜过冬的想法。

为什么不腌制呢?白俄罗斯人喜欢吃酸食,因为在长久的历史中,本地人过冬没什么蔬菜,就大规模的将萝卜洋白菜和黄瓜做成腌酸菜。尤其是腌黄瓜,可谓一绝。

他们对腌制食物从不陌生,甚至大量迁入的难民,其中上年纪的妇女,都是做腌菜的高手!

唯一限制腌菜的障碍就是食盐。

特殊时期已经顾不上那么多,杨明志本想着,拿出库存的两吨盐,制作大量的腌菜和腌鱼。这类非常咸的食物,即可增加食物储备,又成为盐分的主要提供者。

现在,一切都变了。

“可能我们上午的会议结束,盐矿方面就能挖出十吨矿石。诸位绝对不要担忧战士们的思想觉悟,他们实际挖掘量恐怕比我估计的更高!所以我们只要发动人力大规模捕鱼,我们再不用担忧鱼肉会腐烂变质。”

“唉!这个您放心,我们会拼命捞鱼!”激动的卡维茨基站起身说,“这一带的渔业资源一直非常丰富,只要您下达命令,我会组织人手展开大规模行动。说不定我们腌制的鱼肉,就足够十万人吃到明年的了!”

卡维茨基本人就是去年“炸鱼行动”任务的指挥者,他的解释因而很有份量。

乐观的情绪在会场蔓延,听其所言,就仿佛无数大鱼在第聂伯河在索日河在普里佩特河游荡。只需要乘着木筏向水里扔手榴弹,接着拿着准备好的捞网,把震昏过去翻白肚的渔获捞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