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583章 城镇的底细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583章 城镇的底细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柳得巴廖夫的论述是准确的,在战争之前,利尔楚奇镇的确有一万居民。

白罗斯的人口分布是这样的,当1939年苏联收复二十年前被波兰占领的西白罗斯,该国近九百万人口,大部分分布在明斯克莫吉廖夫和波洛茨克这样的北方城市。

白罗斯的南部,尤其是平斯克到戈梅利的铁路南部,更是人烟稀少。

在森林中出现了一个名为利尔楚奇的大型城镇。该城镇居民的构成,自然主要是白罗斯族和乌克兰族。

因为历史上整个欧洲对于犹太民族的迫害,一些犹太人宜居到白罗斯和乌克兰交界处的森林定居,也就合情合理。

德军终究是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这里!

在1941年,数千名苏军溃兵撤入城镇,城镇苏维埃也动员了一些民兵。然而,仅靠简陋的武器,如何能够抵挡进击德军的装甲洪流?

何况,ss的“帝国师”,在追击从维捷布斯克口袋逃出的苏军,他们顺便路过了这个城镇。

一支“帝国师”的偏师,和两个团兵力的国防军部队,仅用五个小时就拿下了整个城镇。

“帝国师”后来于北方的森林,一处小型平原,歼灭了一支苏军士兵。这些苏军,正是一年前脱离撤退的库兹涅佐夫第六机械化军溃兵的第32集团军的残部。甚至其中还有上千名不想继续如丧家之犬逃命的284师的官兵。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明志和这个利尔楚奇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假如去年这个城镇的守军能更好的抵挡住进击的敌人,那么,最终撤到沼泽地的苏军,很可能再增加五六千人。

过去的一切不能假设!

科夫帕克兵团于早晨八点后启程,因为带有大量非战斗人员,整个队伍没有笔直的向着目标直扑。

部队进行了分兵,韦尔希戈拉的侦察队直线突进,大部队则向南挺近茂密森林,最终迂回到利尔楚奇南方的森林中。

根据估测,高速又轻装前进的侦察队,将在当日傍晚抵达城镇外围。如果没有做好十足的隐蔽,和守军发生交火也是必然的。所以韦尔希戈拉得到命令,除非自身遭遇袭击,方可进行反击。且反击的力度也只是将敌人打退为止,侦察队的任务只有一个,尽量不暴露自身,努力获得侦察情报。

至于大部队,科夫帕克不认为能在傍晚前抵达目标。瞧瞧部队的现状,大量临时制造的担架躺着数以百计的伤病员。数百人的平民,拎着篮子背着行囊拉着小板车,甚至还有人牵着少量牛羊,磨磨蹭蹭的跟着军队走。

伤员和平民,他们就算是行军的累赘,也真是一个人也不能舍弃。

就在会议的时候,自己被部下的众志成城感动。现在的科夫帕克,渐渐对未来有些担心。

倒是基层的战士们,大家精神状况还凑合。

政委鲁德涅夫为了提高士气,带头唱起了《国际歌》。

这首歌几乎所有的苏联公民都会唱,它是号召贫苦人民进行阶级革命的,亦是象征着苏联的奋斗目标。只是当前的战争,完全是种族之间的战争,斯拉夫民族在绝境中反击着。

介于兵团中的官兵几乎都是乌克兰人,其中也不乏老哥萨克。士兵们接着便传唱起《草原啊草原》《塔强卡》,这类曲调更富有激情的战歌。

歌曲令战士们精神抖擞,巴尔岑却有些担心。

他质询道:“同志,我担心这片森林中也存在少量敌人。您放纵士兵唱歌,歌声难道不会引起敌人发觉?”

科夫帕克完全不以为意:“这片森林是白罗斯和乌克兰的分界线,与其考虑德国人,还不如考虑会遇到多少头熊或鹿。”

“但是,您对这片森林详细了解吗?还是仅凭我们手里粗糙的地区地图?万一森林中还有散落的村庄,而村庄里正好有敌人?”

“村庄?敌人?我完全不担心,届时派上一点士兵,歼灭村里敌人,带走所有村民,我们的队伍不就更加壮大了?我们当前的任务之一,就是尽可能的解救人民。”

巴尔岑点点头:“的确如此。只是我担心会有敌人的通讯兵藏匿村子里,一旦……”

“您杞人忧天了!”

科夫帕克打断了巴尔岑的话,不过他寻思了一下,觉得顾问的话实在有些道理。

这两位又对前景商讨的一下。

“您既然是63集团军的直属侦察兵,既然您非常担心,何不带些战士脱离大部队侦查?”

“我正有此意。现在您的侦察队在远处行动,就有我的人充当兵团侦查队,也算是我尽了本职工作。”

于是乎,巴尔岑就带着麾下六十多战士,甚至包括娜塔莎的狙击组脱离大部队,并按照以往的惯例,与队前一公里以外侦查。

那么说,这片东西走向的漫长森林中,真的没有村庄?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就算这里是极端的待开发,不代表没有人类涉足。

巴尔岑领着人走了两个小时,与上午十一点,赫然发现了林子里有人活动。

通过望远镜观察,证明那绝对是采集蘑菇的农村妇女,其戴着头巾挎篮子的模样说明了一切。

五个侦察兵不费吹灰之力控制了这三个农妇,安抚其精神后,不曾想农妇居然老泪纵横。她们都是年逾五十的人了,见到游击队后,立刻供述了她们知道的一切。

现在,一个名为普雷巴拉维奇的村子,浮现的巴尔岑的面前。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立刻将其拿下。

在农妇的带领下,巴尔岑成功找到了这个小村子,旋即展开军事进攻。

战斗来的毫无征兆,村民还在日常劳作,村里带着黄蓝袖章的伪军士兵无所事事的抽着烟,无情的枪弹便开始横飞。

是谁打响了第一颗子弹已经无从而知,娜塔莎倒是到了两枪,皆是爆头击杀。

击毙叛徒的事实并不能让她高兴,反而有种难以说出口的不悦感。然伪军也是敌人,伊戈尔忠实的记录下娜塔莎战绩升到402人。

战斗只用了四分钟就结束了,合计十五个伪军士兵死亡八人,剩下的全部投降。

苏军一举解救了六十多个村民,巴尔岑也突击审讯了投降的伪军,试图得到重要情报。

伪军汇报了自己的来头,连同死了的人,他们都从南方而来,他们全是乌克兰人!

普雷巴拉维奇村的情况和之前的布克察村非常相似,德军需要有人来代替他们管理村庄,遂令一小撮来自乌克兰的伪军驻扎这里。德军不指望这些人有何作为,这个村子也没有丝毫的战略价值。伪军的存在,就是给德军充当眼线,以针对周围森林的游击队。

这片森林真的存在游击队?

在科夫帕克兵团转战这里之前,森林中确实存在游击队。

并非所有的村民都愿意为德国人服务!通过伪军的供述,巴尔岑获悉除了这个村子,森林中还存在至少两个村庄,皆沿着普里佩特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乌博尔特河排列。

伪军的供述相当令人满意。

巴尔岑继续追问一个知情者:“告诉我,这附近的最大城镇利尔楚奇的情况。那里是不是有德国人!那里的守军有多少?”

伪军一听当场就懵了,他们只有十五人,被几十名游击队员打败,真是败的合情合理。难道游击队还指望这点人去攻击那个城镇?!

“呵呵,你们真是疯了!您们难道一无所知?!”

俘虏的傲慢令巴尔岑非常愤怒,他估摸着,也许是俘虏深知免不了一死,故意这么激怒他?

“正是不知道,才问你!快说!”

“你们……你们真是一群疯子。难道你们指望仅用一百人就区袭击那个城镇?你们难道不知道,那个利尔楚奇现在有两千多个德国人?”

这一情况,倒是令巴尔岑颇为吃惊。

“两千人?德军为何要重兵守卫那个城镇?”

“为什么?游击队在北方有了大动作,难道乌克兰的德国人会袖手旁观?那个利尔楚奇归南边的德国人管理,我们也是听从乌克兰民族委员会的命令。现在,你们踏足的土地,已经是乌克兰的领土。”

巴尔岑点点头,显然这个乌克兰伪军其实是知晓很多事情。除却这个人,他便下令按照叛国罪,处决其余的六个人。

当看到同伴的惨死,刚刚还一副不屑模样的伪军士兵瞬间怂了,立刻表示自己会真诚的说明所了解的一切,只求给个活路。

这个人是否能活命,他当然必死无疑。

大部队在正午十二点终于抵达这个村庄,并以此作为休息地。

那个祈活的叛徒终究还是被枪决,而他临死前已经供出了大量情报,对于毫无利用价值的叛徒,这便是归宿。

兵团实际已经获悉了负责这一区域防御的德军番号。

第620师,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该师的任务和诸如707师734师如出一辙,负责后方的防卫。

这个620师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为德军在乌克兰建立了一个伪政权,在许多地区,德军许可当地人进行有限的民族自治。仅在1942年,德军在乌克兰占领区的统治,总体状况比白罗斯要好许多。

尤其是西部乌克兰,大量的伪军从这里走出,他们多数是担任德军的后勤人员。至于那个名为“乌克兰民族委员会”的伪政权,德军禁止它建立军队,却许可其成立大量伪警察部队。

且说这些乌克兰伪警察,按照正常的历史脉络,在战争后期,德军改变了征兵政策,这群伪警察居然穿上德军制服,充当“德国国防军”士兵。更有许多铁杆反对斯大林的人加入了ss!

德军利用了相当规模的乌克兰人讨厌斯大林政权的情绪,组建的伪警察也成为了打击苏军游击队的利器。

伪警察亦是成为德军搜罗犹太人时的鹰犬,并成为大屠杀的刽子手之一。

不过,这些伪警察对于乌克兰平民无意伤害,毕竟大家对建立一个乌克兰民族政权,使得乌克兰恢复到沙俄统治前的模样,至少不是反对的(反对者要么被逮捕判刑要么成为游击队)。

再说说这个620师。

该师的指挥中枢放在名为奥夫鲁奇的乌克兰小城市,该城就贴着森林区,距离科夫帕克即将针对进攻的利尔楚奇镇,足有六十公里。

奥夫鲁奇距离茫茫普里佩特沼泽的边缘,也仅有三十公里罢了。

该师一直关注着列奇察和其周边地区的战况,生怕盘踞在沼泽地中的游击队南下攻击基辅。

该师的最大任务,正是卫戍南方交通枢纽基辅!就在基辅的周边,德军已经布置了七个师的兵力,它们贴着沼泽地南部边缘排成一字长蛇阵,并建立的一道防御体系。

这些部队不打算北上进入沼泽烂泥中作战,即便基辅当局已经获悉,二百多公里外的友军打了败仗。当战斗白热化时,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正是这群驻扎基辅的德意志大兵。可以说,634师的北上协助剿匪,已经是南方德军在兵力吃紧的情况下勉为其难的尽力而为。

634师落得一个大败亏输,继续涉及沼泽地的战争,不就中了游击队的圈套?

所以直到战事结束,基辅周边的德军正在做的,便是加强防线的防卫,以拱卫铁路枢纽——基辅。

620师派遣一个步兵团北上利尔楚奇,此乃基辅方面唯一的“进攻性防御”之操作。

北上的也不仅仅是该师的步兵团,一千余名伪警察也被派驻,再加上利尔楚奇原本的伪警察和德军驻军,武装人员总兵力居然高达四千人!

刨去武装人员,城镇尚有六千名和平居民生活着。他们大部分是乌克兰人,仅有少量白罗斯人,犹太人是完全消失。

城镇居民依旧在城镇附近的农田种植小麦黑麦土豆。因为原本的集体农庄体系被解散,农民恢复了自耕农状态。曾经被苏联消灭并流放的地主,他们不但回来了,在拿到土地后又成了德军的拥趸。

至于相当数量的无土地农民,又不得不给这些地主打工,亦或者给德国打工,甚至一些城镇妇女以出卖自身的方式获得生存的粮食……

身处战争时期,至少没有发生饥荒,城镇居民不得不在德军统治下低头,苟且的活着虽然屈辱,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居民在春天播撒麦种,待到八月底收获。至于马铃薯,居民今年已经收获了两次。不过大部分的马铃薯被德军征用,留给广大居民的粮食也就勉强糊口罢了。

因此,对于月底的麦收,居民完全不报希望。届时所有的麦仁定被德军征用,人民只能祈祷着,德军会仁慈的留下一些麦穗于田地,并许可捡拾,亦或的在收麦时占领军能多给一些报酬。

利尔楚奇镇的周边三公里大部分为麦田,麦子已经抽穗,距离成熟也就三个星期了。

然北方的局势愈发的敏感,尤其是几天前,大批德国国防军,开着卡车装甲车进驻城镇,就仿佛这里也变成战争前线。顿时闹的满城风雨人心惶惶,居民前传说着普里佩特沼泽的游击队主力将要杀过来。

许多居民担心城镇变成战场,萌生的逃亡的念头。

但伪警察向居民宣布:“德军在白罗斯战场完全击败匪徒,德军进驻城镇,意图在于攻击南逃的匪徒散兵游勇。所有人完全不用担心,继续准备麦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