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532章 难民转运行动(下)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532章 难民转运行动(下)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2:08 来源:蚂蚁文学

到了晚上十一点,一支连夜行动的难民队伍,和城北郊外的苏军哨兵遭遇。

哨兵惊讶于这个时间难民还在艰难前进。人既然来了,迎接他们的就是大量的粮食和洁净的凉白开。

新来的人有一千人,他们的到来令刚欲休息的拉夫连季大为吃惊。

“这么晚了,他们还在移动,若是后夜还有人来,我也甭想好好睡觉。真是见鬼,我要是精神萎靡,部队还怎么指挥。”

发点牢骚,拉夫连季还是不得不亲自去瞧瞧新到的难民。他一直忙到监督米罗什尼科的人将难民安顿好,折腾到凌晨一点,他才拖着疲倦的身体睡觉。

唯一能让拉夫连季安心的,正是司令发来的电报。拉夫连季对转运难民有自己一套肤浅的想法,那就是待到天明,不管城里难民有多少,全部发一些粮食,打发他们继续向南走。实在是简单粗暴的让列奇察守军,甩掉了难民这一巨大抱负。

然司令的计划更为周密,其中的许多细节,令拉夫连季自愧不如。

简而言之,正是他想当然了,没有想到,难民毕竟不是军人,更不是游击共和国经过特殊体能训练的军人。长期在此指挥打仗,拉夫连季简直高看了所有的苏军部队。

广大的难民在吃饱喝足后,就以原来的村子为单位聚在一起。

白俄罗斯也是地广人稀,冬季又非常寒冷,灰狼棕熊野猪也比较多。单独一户人家独居是不可思议的,人们自古以来喜欢聚居在一起,即便是不同的家族,聚合而成的自然村,他们仿佛就是一个整体。

难民中存在着紧密的人际关系,这对接下来的一百余公里的迁徙至关重要!

也是这种独特的文化风俗,被列宁认为比较容易实现农村的集体农庄化。以往的自然聚落也进入苏联时代,立刻变了一个个农庄。

德军入侵了,原有的农庄体系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德军选定村庄,以代理人或少量驻军的方式,来控制村庄。

叛徒被处决,驻村德军被消灭,人民选出了他们的新村长,又选出了农庄苏维埃代表。虽然他们在迁移,其农庄的框架又都基本恢复了。

拉夫连季的职务使得他只对军事最上心,但看到难民们已经存在了这种社会结构,他估摸着,难民回到沼泽地,他们的生活会迅速步入正轨。那么,就必须催促这些人行动。

就在难民们休息时,数以千计的士兵正轮流值班。他们突然成了一个个大厨,用缴获的面粉揉成团,摊在一直被炙烤的金属板上。

且说那金属板,正是从装甲卡车上卸下来,它们居然成了厨具。

整个后半夜,没有新的难民群抵达。

夜幕渐渐结束,太阳照常升起。

早晨五点,整个世界笼罩在一层薄雾中,而在沼泽地就是非常厚实的雾团。

晨雾中,一支人数庞大的难民群,结束了他们的睡眠,又开始艰难的行进。这支难民群大部分人已经没有口粮,带队的游击队员向大家许多:“人民们,你们即将抵达列奇察!等待你们的是最后三公里,加速前进吧!那里有吃不完的面包!”

其实这种饥饿的难民群,最忌讳的就是被煽动。饥饿是会引起恐惧的,大量的人同时恐惧,就会引起恐慌。而游击队员的许诺,不但是勾出馋虫,亦是激发起难民对生存的渴望。

于是乎,这支人数愣是达到八千人,也就是昨日游击小队长所谓的最大难民群。他们已经知道正确的方向,队首的人们突然开始加速。他们的举动立刻引发后续人员的躁动,旋即跟着狂奔起来。

护送他们的游击队员始料未及,本是井然有序的队伍突然陷入混乱,队伍根本就不分主次向着列奇察狂奔,就仿佛他们不是去列奇察吃饭,而是攻打城市的冲锋士兵,这份气势令游击队员们赶紧,他们根本就不是饿肚子的人。

城市的西北方向突然传来震动,不久又听到轰鸣声。

对战斗非常敏感的城内驻军大吃一惊,拉夫连季亦是被卫兵唤醒。

“长官……长官……西北方向有情况,可能……”

“啊?难道法西斯打来了?”

“我们不知道,但是肯定有一大群人,他们在向我们狂奔。”

本是迷糊中的拉夫连季瞬间清醒,他将指挥部又设在城市,等于说德军要是突然出现,那么他的位置就首当其中。

“迎战!通知弟兄们准备战斗!管他们是什么,万一是德军就给我狠狠打回去。”

此刻的城市里已经住下了四千多难民,还有一些牛羊。刚刚苏醒的难民被许多天亮后每个人都能得到大量粮食,他们兴奋的苏醒,却看到广大苏军战士,居然抱着枪向城市西北角拥去。

一时间,城市内也陷入混乱,大量的难民还管什么粮食,就仿佛德军杀过来了,他们屈从于本能开始先南移动。

听了传令兵的紧急汇报,拉夫连季真可谓大吃一惊:“什么?难民要出城?我的粮食还没发,他们想不拿粮食就南下?非得饿死他们!通讯兵!给南边的各部队发电报,严防难民乱跑。通知第二团,立刻离开森林,紧急移动到城南,用刺刀迫使难民停止逃亡。”

不管德军是不是杀来了,若苏军内部先陷入混乱,德军就是胜利了一般。难民发生骚乱,实在是拉夫连季最不希望看到的,他最怕的就是这种情况,真是恨不得有某种方式,让难民一秒钟全部移动到后方沼泽地。

两支独立团,兵力三千人,他们的行动非常迅速,其大部分兵力移动到城西北,枪口一致对外。

来者何人,战士们不晓得,他们都听到呐喊声越来越近,战士们也愈发的感觉蹊跷。

德军冲锋时是不会呐喊的,莫非是友军?不止一个战士在咒骂雾气的不合时宜。

不过,当最前排的士兵看清雾气中的身影后,确定来者不是敌人。

“都镇定,他们不是敌人!”一名排长大声吼着,乌龙事件没有发生。

被饥饿冲昏头脑的难民们,直接和大量持枪的士兵撞在一起。

之前空投的物资中,有一小批苏军的夏季军装,数量不多才一千余套。这些衣服大部分分给独立团和第17游击旅中立国战功的士兵,算是一种特别奖励。

难民们在看到近在眼前的人,他们身着都是红军的制式军装,出于震撼,反而一个个冷静下来。

守城士兵的主体移动到城西北,他们兵力很多,第一时间控制住了躁动的八千难民,局势完全稳定下来。

拉夫连季已经和护送难民的游击队完成了交涉,也就是所谓的交接。已经有三支游击小队抵达列奇察,他们完成护送任务后,补充一些粮食和弹药,就要回到北方继续作战。

对于他们,拉夫连季也是给予了不小的优待。介于游击队非常缺乏机枪,拉夫连季直接批下去缴获的三十挺机枪,每挺机枪再陪十盒子油纸包好的原装机枪弹。对此游击队员们真是千恩万谢,一番胜利的拥抱后,拉夫连季的心思,又全然回归难民这里。

他知道,早晨来了八千人,几个小时内,还会有数千人抵达。无论如何,今日必有两万人要经过列奇察!

拉夫连季领着自己的卫兵走在布满难民的大路上,长达四公里的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坐下来休息的人。他们大部分是抱着“锅盔”大口咀嚼,有的则是喝面粥。道路的两侧支起缴获的几口大锅,第17游击旅的官兵化身炊事兵,他们就是把面粉倒入锅里,再放进一些腌制数个月的咸鱼,切成碎块的土豆,乃至少量的酸菜罐头,便是一锅咸粥。

最先抵达的难民群,连同入夜后抵达的那些,他们组成了多达四千人的群体,并于早晨八点整,开始向南移动。

难民们赶着自己的马车,他们的财物并没有被列奇察的苏军征用,反而马车上堆放了一些面粉和新鲜土豆。介于难民群内部已经被组织成一个个团体,苏军也就不必派遣多少人护送。

不过,就在他们刚刚开始动身时,多达四千人的向列奇察迅速给养的武装民夫,在走过一百多公里后,终于抵达列奇察。

两支队伍正好在中途相遇,难民的队伍排成了一条长达五公里的长龙,武装民夫的队伍亦是非常的长。如果此刻有飞机鸟瞰,飞行员必可看到地面之上,存在一条异常繁忙的交通线。

两支队伍有各自的任务,他们擦肩而过,一番寒暄就各自专注于自己的任务。

最好奇的,莫过于难民队伍中的孩子。年纪尚可的孩子,无一例外的被游击队征召,甚至包括女孩。他们不要的孩子即是幼童,以及襁褓中的婴儿。年幼的孩子统统被命令坐在马车上,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注视着和他们擦肩而过的背着枪械的叔叔阿姨们。

向北方运输给养的武装民夫,其中女性比例非常大。她们多数已经有了孩子,基于母爱的本能,看着刚刚脱离战火的孩子们,她们自然流露出怜爱神色,就这么微笑着瞧着,惹得不少孩子害羞勾下头。

战火中的温馨是多么的宝贵,武装民夫已经看到燃起烟雾的城市,这就是所谓的列奇察,很多人还是头一次来到这里。城市已经满目疮痍,而民夫们赶着大量物资抵达城市,又赫然发现,城市大街小巷,真是成了巨大的难民营!

刚刚离开的难民群,将首先以霍姆尼奇兵站为目标。他们毕竟是普通人,指望他们一天行军五十公里根本不现实。所以在苏军的人员转运计划内,首批难民会用两天时间抵达霍姆尼奇,他们必须在中途过夜。

所以,他们在二十三日上午启程,最快也是在二十四日下午或傍晚,抵达霍姆尼奇。二十三日晚,他们将在霍姆尼奇以北的森林边缘过夜,那里即为杜布拉维察村废墟,也是月初时期骑兵营的埋伏地。杜布拉维察村废墟已经存放了一些物资,霍姆尼奇兵站的总负责人科尔金临危受命,他要在兵站这一节点,做好迎接两万人临时休整的准备,而那个村庄废墟附近,就是难民必经的休息地。

他们已经携带了足够多的口粮,抵达杜布拉维察村废墟,他们会稍稍休整,得到少量给养。再到了霍姆尼奇,他们还能得到更多的补充。

霍姆尼奇到游击共和国的铁匠村,本就有一条修筑好路,虽然有些曲折,马车可是能在该路上快速行进。难民一旦抵达霍姆尼奇,他们的行动将变得异常迅速。甚至一些难民会首先向西南方向抵达黑土村,并直接加入黑土农庄,成为庄员。更有一部分,可直接乘坐小火车,高速运抵核心的铁匠村。

游击共和国已经调运了所有的马车,以运输这些难民。当然,难民数量过于庞大,报告中的两千个孩子,自然是优先运输。其次是苏军战士中的伤病员,乃至难民中的病号。大部分难民,还是依靠两条腿,走进安全之地。

且说那运输物资的四千人,他们是所谓民兵团,团长分别是巴甫洛夫和帕夫洛娃。因为德军的偷袭部队仅仅一天就被揍的全面撤退,本是作为预备队的这四千人,因为精力非常充沛,亦是有着上战场保家卫国的渴望,自然被派遣突击北上。

他们的士气相当高涨,运输大量的物资,或许就是其士气高涨才效率奇高。他们护送的一百辆各式马车,带着大量物资抵达了列奇察,但看到遍地难民和城市的断壁残垣,心情瞬间跌落下来。

物资抵达城市,自然由米罗什尼科等人处理。

两位团长第一时间前往列奇察苏军的指挥所,向最高指挥官交差。

“哈哈,你们来的真是太及时了!我们需要这些粮食,大量的土豆将挽救很多人的生命!尤其是你们带来的马车,我是太喜欢马车了!”拉夫连季因为兴奋,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女团长帕夫洛娃是个放得开的人,她很佩服乔舒雅和萨哈诺娃,同样是女人,她们带领着女同胞们打得德军抱头鼠窜,真是令人羡慕的巾帼英雄。

“长官,我们到达这里,是希望参与到城市的防卫。我们已经把物资运到了,接下来,就给我们安排防区吧。”

“啊?不!不!我记得您应该是帕夫洛娃同志,您是负责鲶鱼村守卫的。我没收到上级给你们的守城命令,所以……”

“可是,我很希望!”

“不!您的觉悟很高,可是命令就是命令。我收到了上级针对你们的调度命令。”

拉夫连季收到了杨明志的命令,即这支武装民夫的运输队,他们抵达列奇察后不可休息,离开用各种方式,抢救性的带走缴获的一切物资。马车优先进行孩子和伤病员的运输。

所以,他们卸下土豆和少量弹药,空出来的马车要装着所有的孩子,其余马车全部装载缴获空投的物资。

“无论你们内心里是否认同,你们立刻执行该命令。如有怠慢,会上军事法庭!”

“遵命!”两位团长异口同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