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 > 第一百三十一章 悠闲的战争岁月(三)

“东主,酒楼完工怕是还要延后一段时日了。木料、漆料奇缺,砖石更是一块也无,人手也不是很充足,本地一些民家,都给政府招募建房修路去了,我们也不能给高价和政府抢人不是?这样一来,就……”劳司吉让员工给大伙上了一壶马黛茶,介绍起了餐馆如今的建设状况。

徐浩闻言眉头一蹙,抬头看了看尚未完全封顶的房屋——这还是库房呢,餐馆大厅还没影呢——叹了口气,说道:“这不怪你,是我思虑不周,伊瓜苏港现今虽已有两千余民人,可是百废待兴,用工之处甚多,这餐馆确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建起来的,你也不用太过自责,这事我明白。”

说到这里,徐浩盘算着这事还得着落在戈什金这人的头上,再说他结识此人的目的之一不就是因为他手底下有大量的劳务工么,当然这人的灰色身份对于经营餐饮娱乐业的徐浩也是个不小的诱惑。因此,在左思右想之后,徐浩还是决定去找戈什金谈一下,这家伙现在应该在郊外工地上忙活吧。

徐浩很快就穿过已成一个大工地的伊瓜苏镇,跑到了郊外正在兴建的火车站旁,找到了戈什金本人。这厮这会正在给先期抵达这里的几百名罗斯劳务工训话——

“你们多是来自南部阿斯特拉罕省的穷光蛋,想想你们在老家时的日子,趴在贫瘠的流沙堆上,用祈求和渴望的目光望着大海,想要获得自己期待的食物。结果如何呢?或许你们中的有些人会对北方人——喏,就是那帮在平整地基的沃洛格达人和阿尔汉格尔斯克人——有些优越感,觉得即使是贫瘠的南方沙地也远非北方的处女密林可比,阿斯特拉罕省喂养的牲口比阿尔汉格尔斯克多20倍,海里的鱼要丰富10倍,一个西瓜只卖半个戈比,按理说这里是不会产生任何向外的移民的愿望的,人民也应是安居乐业的!可事情怎么会如此简单呢?在自然恩赐慷慨的地方,立刻就会出现凶暴的贵族和贪婪的商人,并把所有一切都取之一空!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他们为每百鲱鱼付5到10个戈比,实际上一百鲱鱼可以卖到40甚至50戈比,这类买卖把渔民们置于何等困难的境地,你们甚至连捕鱼工具、盐和维修船只的费用都凑不大齐,更别提缴纳沉重的赋税了,所以你们逃亡了,来到了东岸……”

“好吧,我知道你们已经厌倦了一遍又一遍地回忆贫困的阿斯特拉罕或北部冻土地带的生活,

现在你们都已经来到了东岸,这里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你们以后可以去饭馆里看看,工人和农民们在那里快活地消遣,你马上就会觉得,你已经从野蛮的罗斯跨入了文明世界的门槛。在俄罗斯的小酒馆里,除了木头条凳之外什么也没有,你只能一直喝最粗劣、最廉价的酒喝到失去知觉,这就是你的全部快乐;但在东岸的酒馆里,摆着雅致的家具,高大的窗户上挂着豪华的窗幔,乐队奏着欢快的音乐,打扮得很漂亮的意大利女人以其演唱或风骚吸引着顾客。”戈什金说到这里,底下的罗斯劳务工里已经响起了一阵哄笑。

看到听众反应还算热烈,颇具鼓动和演讲天赋的戈什金继续卖力地宣传道:“在明亮的酒馆大厅里,在长桌两旁坐着100个工人,他们衣着良好、富有礼貌,喝酒只是为了消遣,很少有喝到失去知觉的地步,因为这里豪华而舒适的环境、动听的音乐及给人的高雅的印象,都在使你时刻得到比喝酒更好的享受。但是,在享受这一切之前,你首先需要赚钱,赚到足够的钱!如果你——尤里,别看着我,你这混小子平时就知道偷懒——一个月只能挣一两个卢布,去掉吃喝以后连半个戈比也没剩下,那么你还是趁早死了这条心吧,你不配享受这一切。而要怎么赚钱呢?很简单,好好干活,干更多的活!只有这一条路,没别的捷径可走!可怜虫们,戈什金给了你们一条惠泽后世子孙的康庄大道,你们若还敢偷懒,我会用皮鞭狠狠地抽你们的脊背的,我保证!现在,都给我去干活,干得越多,钱拿得越多,快行动吧,别磨蹭了,不然今天中午的酒一律取消!”

酒对俄罗斯人来说真的是天大的恩物,绝不能少,因此这些劳务工立刻自觉地干活去了,更别提这种酒还是用来自阿斯特拉罕特制秘法酿制的契希尔葡萄酒呢。这种酒由早期的已经获得东岸国民身份俄裔移民酿造,其中一户就居住在伊瓜苏港,并专门建造了一个酒窖。

这个酒窖一度成了罗斯劳务工的主要消遣场所,大家下工后在此坐上一坐,然后请一些识字的人帮大家拆阅一下信件,讲讲家里的事情。说到这一点,戈什金还是比较不错的,他会暂时出资帮助穷困的劳务工往家里带钱,或者接家人过来,或者暂时帮他们度过难关。

比如,曾经有个叫帕维尔的工人收到了妻子来信,信里写道她卖掉了所有东西,而且已经有三天没吃饭了,一个孩子死了,他可爱的女儿也病得很重,很可能就要死去。这个消息令他极为震惊,进而放声大哭——只有俄罗斯的工人才能哭得如此伤心——悲伤损坏了他的视力,一度看不见任何东西,戈什金闻讯后立刻给了他一百多卢布的无息借款,并安排人尽快送回罗斯(虽然不知道来不来得及),同时也给帕维尔放了一些假,工资照发。

戈什金的这些人性化的举措极大收买了手下劳务工的忠诚,使得他对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团体的控制力更上一层楼,有几次在和意大利劳务工火拼的时候,戈什金的手下们敢打敢拼,拿着斧头、木棍就将意大利佬们打得鬼哭狼嚎,由此可见一斑。

徐浩等人不懂俄语,因此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不过很多与戈什金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这厮是一个极具天赋的演说家和鼓动家,刚才多半又是在给工人们灌迷魂汤了。耐心地等戈什金表演完毕后,徐浩带人上前,与其讲明了来意,即让戈什金看看有没有空——最主要的是有没有充足的人手——帮他把粤东菜馆的主体建筑完工了。且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将与其毗连的一座会馆也修建一下,这也是劳司吉的建议,即以后可以招募一些意大利妓女过来做歌舞表演,生意一定非常不错。

老实说,戈什金一听到徐浩的这个请求心里就觉得有些难。盖因目前他们承揽下来的伊南铁路(伊瓜苏港—南胜乡)某段工程量其实也是相当大的,而且因为路途遥远,很多工程机械暂时无法到场——东岸的工程机械体型较大,重量不轻——只能靠人力日夜赶工,因此他这回得把手下每个劳务工的精力狠狠压榨,才有可能如期完工。这时徐浩提出帮他兴建一下饭馆和会馆,即便给的价钱确实相当不错,戈什金心里也是有些不愿意的,不过考虑到结交徐浩这个人以后不定有很多好处,戈什金左思右想之下还是答应了这个请求,赚了徐浩一个人情。至于说戈什金怎么调配人手,更多地压榨罗斯劳务工的干活潜力,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徐浩也管不着。

因此,戈什金心念闪动之下,立刻状似豪迈地笑道:“徐先生放心,我一定会抽调出人手将你的店修好的。今年可能又会有一批来自奥格涅茨省的罗斯劳务工过来,有他们在,铁路工程上面也误不了事,放心吧”

当然了,戈什金面上这么说,心里也在肉疼。无他,要想让工人们加班加点干活——在接了徐浩的活计后,彻夜赶工已是避免不了的了——除了武力威压外,金钱奖赏也是必不可少的,试问戈什金心里能痛快嘛。不过这也没办法,万事还是着眼未来、朝好的方面想吧,也许以后他徐某人就成了戈什金的贵人呢?这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对了,说到伊南铁路,就不得不提一下巴拉那河中上游。现在无论是陆军部还是交通部,都对通航条件不好(得分段通航)的伊瓜苏—南胜段巴拉那河道伤透了脑筋,因为使用内河小火轮运输时,总是行驶不了太远就会遇到瀑布、浅滩等阻碍航行的物事,导致不得不停船卸货,通过陆路转运后再装船。如此频繁装卸,不但易损坏货物,也大大挤占了人手,加大了工作量,延长了运输时间,因此现在上头已经正式决定开建这条长度不到200公里的铁路,将伊瓜苏港与南胜港连通起来,彻底绕过这段恼人的航路。

当然了,如果后面人力、物力都有富余的话,交通部也不介意将铁路沿着巴拉那河继续向上游延伸,反正那些河道淤塞严重,通航能力有限,不过这应该是很后面的事了。至于说修铁路的劳动力哪来来?很简单,下梅铁路一百多公里已经接近完工了,目前已经可以分批撤出一部分人手过来修路,因此伊南铁路至此上马的条件已经成熟,就等资金和器材到位了。

徐浩与戈什金又随便聊了几句,然后看了看那些穿着破破烂烂的罗斯劳务工,便遣人喊来了劳司吉,让他从地窖里面搬出一些腌牛肉和白酒(自然不是河中大曲了,而是乡村自酿的土酒,不过对罗斯人来说仍然极具吸引力),送到工地上,就说是犒劳大伙了。随后,他便在随从的陪同下,回到了城里。

如此过了数日,戈什金便派人过来干活了,他们使用本地众多的木料以及徐浩废了老大劲才从外界运来的一船建筑材料,卖力地修建起了菜馆和会馆。而徐浩也通过南来北往的内河运输公司水手们得知,现在为了保障巴拉那河的通航,国家开拓总局又在河间地区越境垦殖,分别在伊瓜苏港以南的后世埃斯佩兰萨小镇附近设立了同兴港、在埃尔多拉多城附近设立了朝阳港、在里科港附近设立了南河港、在圣伊格纳西奥城附近设立了合兴港,一共四个沿河港口城市。

目前,这些港口的建设也已经纳入了政府工作计划,移民也已经开始发送。反正截止今年(1661年)7月底,全国国民数量已经正式突破了110万人,达到了116.5万人(明人比例约为47%,白人男子比例下降到10%左右)的历史最高峰,UU看书( .com )人口多的是,不但国内本月新成立的三个县——分别是越溪县,下辖越溪镇、放牛沟乡、两棵树乡、万年乡和三合乡(后世坦博雷斯小镇附近)五个乡镇;永靖县,下辖永靖镇、云梯乡、安东乡、山阳乡四个乡镇;及新安县,下辖新安镇、新定乡、硕项乡、刘家港乡、新河乡五个乡镇——填不满,就连其他新设定居点都能分配到大量人口,这无疑有力支援了东岸人对河间地区的渗透以及对巴拉那河中游以上河段的控制,所以说,人多力量大这句话还真是真理,尤其是在东岸这样一个秩序国家更是如此。

而人口的增多——尤其是二代国民数量的快速膨胀——也使得华夏东岸共和国内部本身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市场。毕竟,她的国民数量不少,人均占有财富数量较多,也不是很排斥消费,那么一些针对内需市场的经济活动逐渐开始兴起也就不奇怪了。徐浩开在首都的蓬莱菜馆生意火爆就已经很是说明了一切,大量早期来到东岸的山东、河北移民现在地位都已不低,子女也是众多,经常带着家人前来这里怀念故乡的味道,由此造成了他生意火爆、日进斗金,继而有实力在平安、青岛、伊瓜苏三地同时各新开一家餐馆(这其中自然也少不得大量融资)。

内需市场的启动,似乎也预示着东岸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当然也更显示了东岸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是如何地悠闲及手有余力(除了军费不足以外),葡萄牙人知道了不知道又该做何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