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七十七章 回归祖国的方法!(上)

同归。

当这两个字从小杨口中说出的一刹那。

坐在他身边的陈省身与李景均二人的呼吸,都随之停滞了片刻,心脏砰砰的跳了起来。

别看小杨的年龄比他和李景均小了十多岁,在三人中属于当之无愧的“小弟”。

但实际上。

在如今的所有留美华人中,小杨和另一个分道扬镳的小李,其实是地位与成就最高的两名学者——因为他们刚拿过了诺贝尔奖。

同时他们的年轻又不是那种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二十岁或者三十岁,而是年富力强的临近四十。

同时正因如此。

小杨和小李也是最难被说动回国的学者之一,属于各种意义上的华人最高峰。

结果没想到。

如今随着《Physical Review Letters》这篇论文的问世,小杨居然硬生生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这可是他父亲杨武之都没劝动的木头呢。

实际上不仅仅是小杨,现场这三人任意一方做出的决定一旦传出去,都可能会引起巨大的社会讨论。

毕竟

陈省身和李景均的能力也不是盖的。

如今陈省身在国际上的名气甚至还要超过了已经回国的华罗庚,属于华人数学界当之无愧的一哥,当代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

李景均在后世的名气可能要比陈省身小点儿,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同样影响力极广,属于群体遗传学开山鼻祖类型的人物。

后世倘若有人问华夏为什么没有出过流派祖师,很多人都会将李景均作为反驳的答案摆在对方面前,由此可见其地位之特殊了。

还有很多人熟知的随机双盲实验,这个概念其实也是出自李景均之手

不久前小杨为了方便解释论文概念,特意提到了沃森的DNA双螺旋结构,而沃森在遗传方面就曾经向李景均请教过知识。

如今DNA的研究逐渐被重视化,李景均的地位也几乎每日都在升高。

不夸张的说。

现场这三人能够任意回国一个,都足以令国内感到欢欣鼓舞。

如今三人都动了回归大陆的念头

这显然算是远超预期的消息了。

“.”

接着过了片刻。

李景均深吸一口气,对陈省身和小杨说道:

“省身,小杨,大家愿意回国是好事儿,不过具体如何操作我认为咱们还是要讨论讨论。”

“毕竟.海对面是不可能随便就放咱们回国的,那些人猴精着呢。”

“当年光亚罗庚他们回国尚且如此艰难,我估摸着咱们这次也不会轻松到哪儿去。”

听闻此言。

陈省身和小杨齐齐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

如今这个时期很多学者之所以选择留在海对面,除了早先提及的各类理由之外,还有一个隐性的原因便是

海对面必然会对想要回国的爱国留学生下绊子。

而且你能力越强,下的绊子通常就越狠。

当然了。

这年头海对面相对还要那么一点儿脸,拦阻手段方面的上限通常就是软禁,和后世某些极端手段相比要稍微柔和那么一小丢丢。

但是

对于想要回国的爱国学者来说,这也确实是个实打实需要考虑的阻碍。

况且海对面之所以没有选择威胁生命,很大部分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有一定的顾虑,比如说“大国”的矜持、国际上的舆论、留学生本身交际圈的影响等等

而这种顾虑看似牢固,其实是很薄弱的。

谁都说不准啥时候角楼那边一急眼或者一开窍,明白了老虎搏兔尚需全力的道理,保不齐就戳破了这层窗户纸。

尤其是目前的陈省身和小杨几人,对于海对面的价值还真不比当初的钱五师等人要低多少。

所以如何做好回国的万全之策,确实是陈省身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谋定而后动嘛。

小半分钟后。

陈省身忽然想起来了什么,不由再次看向了李景均,对他问道:

“对了,景均,国内这些天有联络你吗?信里当初说的事儿有没有告诉你会怎么落实?”

李景均轻轻摇了摇头:

“还没有。”

陈省身所说的【事儿】自然便是当初那份信上提到的内容,当时信里除了告诉李景均不用担心他回国后的工作外,还提到了让他尽可能的招些华夏留学生一起回国。

信中承诺不管李景均能带回来多少人,国内都可以把这些留学生平稳的送回本土。

不过除了承诺外信中并没有提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因此陈省身等人多多少少也是有些顾虑的。

更重要的是.

如果这种事情不搞清楚详细的方案,李景均他们也不敢去拉其他华人同胞不是?

自己出了事还好说,但要是坑了同胞那他们可就真的要羞愧致死了。

而就在陈省身表情有些晦暗莫名之际。

不远处的草坪上忽然匆匆出现了一位男子。

此人年纪大概三十上下,很标准的犹太人肤色,手中提着个公文包,大老远的便开始东张西望了起来。

此时这片小树林周围没什么人,陈省身一眼便发现了对方的踪迹:

“唔,亚当?”

接着他又想到了什么,转头对李景均和小杨补充了一句:

“这位是我的弟子兼助理,史密斯·亚当,美籍犹太人。”

李景均会意的点了点头。

他们三人目前都有招收研究生的资格,同时学校也通常会为他们配备一位助理,这在留美学者中很常见。

亚当明显是为了自己来的,所以陈省身便朝他挥了挥手:

“嘿,亚当,我在这儿!”

亚当很快通过声音的方位看向了小树林,见到陈省身后顿时神色一喜。

只见他一路小跑到了树林边,对陈省身说道:

“呼教授,我可算找到您了,收发室的塔利亚女士还跟我说您往南边去了呢。”

陈省身朝他点了点头:

“亚当,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吗?”

亚当闻言表情立马严肃了几分,说道:

“嗯,是有件事儿——刚才有位MIT来的学者想要拜访您,但联系不上您本人。”

“所以我就让他先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出来找您了,您看看要不要见见他?”

“MIT的学者?”

陈省身顿时皱起了眉头,脑海中飞快的过着自己认识的人:

“我没在MIT有什么熟人啊”

MIT便是麻省理工的缩写,也就是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陈省身早些年在汉堡大学进修,后来去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待了两年,重新赴美后先在芝加哥大学当了十年导师,去年年初又到了伯克利担任教授。

所以他和MIT确实没什么交集,简单的人际圈中也没几个朋友在MIT工作的。

亚当则看了他一眼,弱弱的说道:

“教授,那位访客叫做约翰·屈润普,我查过藤校黄页了,他的身份确实是MIT加速器实验室的主任”

“约翰·屈润普?”

陈省身又愣了几秒钟,总感觉自己似乎在哪儿听说过这个名字。

不过这种出神的状态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陈省身便骤然想到了什么。

只见他从小杨手中取过了那本《Physical Review Letters》,飞快的翻动了几下,很快锁定了某一个栏目:

“约翰·屈润普,《Physical Review Letters》外审编辑之一,这篇论文的主审人?”

看到这里。

陈省身忍不住抬头望向了李景均和小杨,三人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出了一个想法:

这个约翰·屈润普.说不定会给他们带来某些特殊的消息!

“我想起来了。”

接着李景均忽然又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回忆起了自己早先听说的一件事:

“据说这位屈润普先生和赵忠尧的关系也很好,当年国内第一台静电加速器就有他的帮助呢,难道说.”

李景均的话没说完,不过现场的其他人两人都当即理解了他的想法:

难道说.

这个约翰·屈润普,真的与大陆有关系?

随后陈省身不由看向了自己的学生兼助理亚当,问道:

“亚当,约翰先生还在我办公室?”

“没错。”

“那快带我去见他!”

说罢。

陈省身便收拾好自己的公文包等东西,一行人快步离开了小树林。

收发室所在的位置位于伯克利大学的东南角,距离办公区域并不算远——毕竟为了方便教职工收取快件嘛。

因此十多分钟不到。

一行人便来到了陈省身办公室所在的二楼。

抵达办公室入口后,亚当很识趣的推后了一步:

“教授,我就不随您进去了。”

“辛苦了,亚当。”

陈省身拍了拍亚当的肩膀表示感谢,随后带着李景均和小杨走近了屋内。

陈省身的办公室不算大,大概也就十平米的样子,内部摆着一张办公桌和一个小书架,左边有个小壁炉,地面上铺着张神色的毛毯,很明显的西式办公室风格。

此时此刻。

屋内的座椅上正坐着一位有些斑秃的白人男子,手中拿着本《春秋》看的津津有味——虽然拿反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听到了开门的动静声。

在陈省身等人入屋的时候,白人男子也下意识扭头看向了门外。

见到陈省身等人后他微微一怔,旋即便猛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快步走到了陈省身面前:

“陈教授,你好,我是约翰·屈润普,很抱歉没有征得您的同意就私下翻阅了您的书”

陈省身闻言笑着摆了摆手:

“没关系,约翰先生,如果您对华夏文化感兴趣的话,我待会儿可以送您几本书的。”

“比如说《孔子》、《诗经》、《金瓶梅》、《论语》这些.”

不动声色的将约翰的尴尬抹去后,陈省身又主动与约翰握了个手:

“对了,正式介绍一下,鄙人陈省身,伯克利大学数学系教授。”

“这两位是我的好友兼同胞,李景均和杨振宁先生。”

约翰则很客气的与几人依次握手,在听到小杨的名字时还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毕竟他也是搞理论物理的,越是同行越能理解小杨的成就之高与能力之强,更别说小杨获得的诺奖也是约翰的毕生追求。

客套完毕后。

陈省身招呼着几人落座,从桌上拿了个热水壶,主动给三人倒了杯水,同时对约翰问道:

“约翰先生,不知道您今天大驾光临是为了.”

约翰抬头看了他一眼,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陈教授,您看过今天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了吗?”

陈省身轻轻点了点头,将自己从收发室带回的那本杂志放到了约翰面前:

“约翰先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您就是这篇论文的外审编辑吧?”

约翰朝他露出了一道【和聪明人说话就是愉快】的笑容:

“正是,我在大陆的几位朋友信得过我,所以就将这篇论文发到了我手里进行发布。”

“怎么样,内容是不是很有意思?”

听闻此言,一旁进屋后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小杨开口了:

“有意思?这可不仅仅是有意思那么简单——约翰先生,一个礼拜之内,物理学界估计就要迎来一次大地震了。”

“届时这篇论文、贵期刊的古兹密特先生,以及约翰先生你本人.恐怕都会登上各大物理媒体的头版头条吧?——恭喜你们了。”

面对小杨的恭喜,约翰却少见的显得很淡定:

“杨先生,这只是投资带来的些许回报罢了。”

“我们期刊冒着风险接收发表了这篇期刊,那么享受它带来的红利自然也是正常的。”

“倒是杨先生你们.不知道看完这篇论文之后,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呢?”

陈省身三人彼此对视了一眼,随后齐齐看向了约翰:

“约翰先生,你所指的特殊想法是.”

约翰的目光缓缓从三人的面庞上扫过,接着整个人忽然无比警惕的走到门边,将耳朵贴在门后听了一会儿。

确定周围没有人走动后,他重新回到了座位上,从身上掏出了一把钢笔,写下了几个字:

“比如说回国?为你们的国家贡献一份力?”

现场顿时一肃。

尽管早就对约翰到来的目的有所猜测,但此时听到如此直白的问题后,陈省身小杨等人的心中不由还是重重一跳。

这次组织上准备的中间人.

居然是约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