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801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801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剑从天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2: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到郭嘉吟诗,程忠真是惊呆了,没想到这后生竟如此有才,随口一句就是千古绝响。

而看到程忠那目瞪口呆的模样,郭嘉哈哈大笑。

“给事中谬赞了。”

“这诗非我所作,乃是从大将军处听来。”

“那日与大将军探讨国事,谈及推行新政之艰难,他有感而发吟出此句,我一听便觉妙不可言,印象深刻,当即牢记于心。今日触景生情,便不自觉吟诵出来。”

“什么?!”

“竟是大将军所作?!”

程忠本来滚圆的眼睛顿时又瞪大了三分,几乎凸了出来,根本没法相信。

在他的认知里,大将军苏曜出身微寒,纵横沙场,冲锋陷阵,杀人无数,乃是个不折不扣的铁血武将。

那大将军能搞出这么多新政改革,在他看来都已经是天纵奇才。

现在,郭嘉告诉他,那个总是吊儿郎当,说话也时常没个正形的大将军苏曜竟然还有如此高的诗词造诣?

这怎么可能?!

郭嘉看着程忠那震惊到几乎石化的模样,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再一想起自己当时初听此诗时的场景,似乎也没好上太多。

一念及此,郭嘉微微摇头,拿起葫芦又给自己来了一口,缓缓说道:

“起初,我与你一般,也难以相信。”

“毕竟大将军在战场上的赫赫威名,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能想到他竟还有这般细腻的文人情怀,能吟出如此绝妙诗句。”

“可随着与大将军相处日久,我才发现,他的才华远不止于此。”

“君不见大将军推行的新政,无论是科举制、均田制,还是改组都察院、推行考成法,桩桩件件都展现出他非凡的远见卓识和对天下局势的深刻洞察。”

“就拿科举制来说,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给了我等寒门子弟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这等气魄,放眼古今,又有几人能及?”

郭嘉站起身来,仰起脖子再闷一口,在屋内来回踱步,神情愈发激动:

“还有那均田制,意在让耕者有其田,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这是多少仁人志士梦寐以求却又难以实现的理想,大将军却敢率先尝试,这份勇气与担当,亦是令人钦佩不已。”

“至于改组都察院和推行考成法,更是直击官场积弊,让那些尸位素餐、贪赃枉法之徒无所遁形。”

“这一系列举措,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每一项都关乎着大汉的兴衰荣辱,若非有大才之人,如何能构思出如此宏伟的蓝图?”

程忠听得是心潮澎湃,本来,他投降苏曜,更多还是形势所迫,如今听郭嘉这么一说,心中顿时生起一丝敬仰之意。

他站起身来,对着北方拱手行礼:

“大将军真乃当世奇人也!程某今日才知,自己之前对大将军的认知,实在是太过浅薄。能效力大将军麾下,实乃程某三生有幸啊!”

“是啊,能追随大将军,绝对是我等之福。”

郭嘉一边踱步,一边晃了晃手中酒葫芦,点头道:

“如今,我等肩负查办弘农杨氏案的重任,办好此案,这不仅是对我们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大将军信任的回应!”

“杨彪倘若敢在科举考试中动手脚,那便是他自寻死路,我们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将他的罪行公之于众,还朝堂一片清明!”

见郭嘉话归正题,程忠也是重重点头:“都御史放心,程某定当全力以赴!”

“不过这科举考试事关重大,杨彪若要动手,必定极为隐秘,我们又该如何察觉呢?”

随着话题深入核心,郭嘉停下脚步,沉思片刻后说:“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布局了。”

“科举考试的考官人选,朝廷尚未公布,但杨彪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他肯定会想尽办法安插自己的人进去。”

“故而,我们可以先从考官的选拔入手,密切关注那些与杨彪关系密切的官员,看他们近期的举动是否异常。”

说着,郭嘉走到桌前,拿起一支毛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名字:

“这些人是我之前重点考察的目标,他们都是杨彪的门生故吏,平日里与他来往密切,此次科举,极有可能成为考官。”

“我们必须要安排人手,暗中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他们有任何违规操作的迹象,立刻上报。”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杨彪关系密切的考生。”

郭嘉继续说道:

“杨彪的门生故吏众多,谁家没几个想要当官孩子?”

“曾经,他们只需要得到长官的举荐便能出仕,如今则要与那些寒窗苦读的寒门学子同台竞争,少不得有人会动歪脑筋,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助自家子弟上榜。”

“这些人,也都是重点提防对象!”

“越是出身名门,却越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这一次要把他们统统看住了。”

“一旦他们走关系,或者是搞作弊,咱们就可以主动出击。”

“再者,科举考试的试卷保管也是重中之重。”

郭嘉目光如炬,看向程忠:

“杨彪他们若想作弊,也极有可能会在试卷上做文章,或是提前获取考题,或是篡改答卷。”

“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不能错过。”

见郭嘉心思缜密,程忠也听得慎重点头。

但是很快,他又发现了一个麻烦:

“都御史考虑周全,面面俱到,确实令人佩服,不过只是这监控的人手,我们从何处调配呢?”

“监控科举,这非审计司职责,而是监察司的工作,想要插手怕是没那么容易吧?”

“况且即便介入,但如今都御史可用之人却是不多,且也并不那么牢靠。”

“这你就不必担心了,我自有办法。”

郭嘉自信满满:

“科举乃是大将军最重视的事情,御史大夫王允亲自下令,都察院全员皆要全力配合此次监察科举事宜,审计司与监察司虽职责不同,但如今在这用人之际,在这关乎天下的大事之上,我们两司则会协同一致。”

“但是都察院如今在京满共也没有多少人吧?”

“那考生可是有近两万人之众。”

“监察官员也就罢了,考生真的监督的过来吗?”

“还要兼顾考卷等种种环节,这恐怕非常困难吧。”

郭嘉闻言微微皱眉,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思索片刻后开口道:

“明日我会亲自拜访蔡邕。”

“这三个月来他受大将军命筹办科举,常驻太学,与诸多士子打交道,对考生的情况定是了如指掌,更是一手设计诸多科举细节。若能得到他的协助,我们便能事半功倍。”

“最后,你莫忘了,大将军身边还有一支精锐之师——锦衣卫。”

“他们行事果敢,手段凌厉,且对大将军忠心耿耿,在京中有颇多眼线,最适合做这种监视的工作。”

“我这就修书一封,向大将军请示,调派锦衣卫协助我们监察科举!”

程忠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旋即又有些担忧:

“锦衣卫虽然强大,但毕竟是军方势力,介入科举监察,恐怕会引人非议啊。”

“而且,如今距离科举开考已不足四日,而大将军尚远在并州之地。”

“算算脚程,这一来一回的请示,恐怕怎么都来不及了呀。”

程忠的话让郭嘉手中的笔微微一顿,心中快速思索一些事急从权的方法,但多少都会有隐患。

就在两人商讨抉择,考虑该如何取舍之时,突然间只听“砰”的一声,大门打开。

在那摇曳的烛光中,王凌大步而来:

“都御史,给事中,两位真是废寝忘食啊。”

“不过,不用担心。”

“大将军有令,命我星夜兼程赶回洛阳,全力协助都察院监察此次科举,莫使那鬼魅魍魉有可乘之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