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744章 舌战群儒,改革迫在眉睫

洛阳,冠军侯府,众人齐聚一堂。

“不可啊君侯!”

“官制改革非同小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且有昔日王莽改制的先例在前,贸然改革恐引发朝野动荡啊!”

听到苏曜想要改革官制的说法,荀彧和钟繇首先便上前表示反对,他们焦急地劝说,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出身名门世家,又身在中枢为官,他们太清楚官制改革对于朝廷的影响了。

这件事一旦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剧烈的混乱和冲突。

昔日王莽篡汉,其兵不血刃的受禅登基,得到了几乎全国世家和前皇室的支持,大家都以为王莽自立新朝,会开创新气象,改革旧政弊端,解决天下难题。

王莽自己也是春风得意,雄心壮志。

结果,后人们都知道,王莽改制最终一地鸡毛,活活作死了自己,引发全国大造反。

后来的光武中兴,虽说是拨乱反正,但是核心问题实际上并未解决,天下的安定不过是因为大乱之后十室九空,全国土地矛盾的危机被动的被化解罢了。

如今,听到自家这苏君侯立女帝就算了,竟然也想玩改制,那真是我滴个老天爷呐,吓死个人嘞!

不但荀彧钟繇这等保皇党人发出明确反对,如王凌和赵云这般的苏曜铁杆也都发声要求苏曜慎重行事:

“君侯,官制改革确实非同小可,需谨慎行事啊。”

王凌也上前一步,好言相劝,赵云也出列走出,拱手说道:

“末将虽不解那朝堂之事,但也深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如今董贼刚刚伏诛,朝局尚未稳定,在此人心思定之时君侯若贸然改革,恐生变乱啊。”

苏曜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他缓缓踱步,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终停留在又不发一言的军师贾诩身上。

“文和,我敬你素有智谋,莫非也跟大家同样看法?”

贾诩深吸口气,苦笑一声:

“下官愚钝,知君侯所行每每皆有深意,不敢妄加质疑。”

“不过,列位同僚所言亦是极有道理的,君侯欲行官制改革,分诸公之权,其志可嘉。”

“然则改革之事,非同小可,需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既要能确实的切中时弊,解决问题,又要顾及各方利益,以免激发不必要的反抗。”

“否则,就如文若和元常所言,恐重蹈王莽旧事,自取灭亡矣。”

见苏曜沉思,贾诩知道冠军侯必是听进了自己的话,心中略有欣慰。

这位苏君侯虽然行事不羁,但却并非傲慢之人,对于不同意见他是可以听的进去的。

故而,在片刻后贾诩又拱手说:

“依诩之见,眼下还是不应操之过急,在掌控全国之前,先不要急于动官制的事情。”

“至于司隶校尉黄琬,我们可将其明升暗降,进九卿或三公之位,以使其让出司隶校尉之职。”

贾诩话音一落,马上周围响起一片赞同之声,听得苏曜哑然一笑:

“文和此言还真是个老成谋国之策。”

“司隶校尉一职,权力过大,必须需得调整,黄琬此人虽有功劳,但近来办事不力,让他进九卿或三公之位,也算是对他的补偿。”

“如此行事,诸公也说不得什么反对,不愧是吾之军师也!”

众人一听,纷纷松了口气,跟着吹捧起来,权当大家没听过那改革官制的事情。

结果,谁知就在一团和气的时候,苏曜却是话锋一转,直接一个但是:

“改革之事,我意已决!”

说完,苏曜环视众人,郑重道:

“如今时局动荡,外有各地诸侯割据之势渐起,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内有衮衮诸公争权夺利,内部倾轧层出不穷。”

“我今骤居高位,朝堂公卿虽慑于我军威不敢明言,但暗流涌动,谁也不知何时便会掀起滔天巨浪。”

“昨日堂堂司隶校尉大牢竟然就能出现这等公然买凶杀人灭口之事。”

“倘若今日我继续容忍这等事情发生,而不加以严惩和改革,那日后这朝堂之上,又会有多少暗箭难防,多少阴谋诡计?”

苏曜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般敲打在众人的心上。

他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继续说道:

“我苏曜虽非圣人,但也知道,乱世需用重典,方能震慑宵小,稳定朝纲。”

“官制改革,势在必行!我不仅要削弱那些权臣的势力,更要建立一套崭新公正的官僚体系,让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以施展抱负,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众人闻言,皆是神色一凛,心中暗自认同苏曜的话。

的确,如今虽然董卓已死,但天下大势并未因此安定下来。

各地诸侯们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对朝廷的权威虽然不算是全然视若无睹,但也已经是选择性的执行。

就连近在咫尺的河东与河内两郡,对于调其入京观礼的诏令都是百般推诿,各说各的困难,就是不予执行。

而朝堂之上,那些从长安解救回来的公卿大臣们虽然表面上对苏曜的提案都纷纷称是,便是拥立女帝也只是争执了一阵后便就此作罢,只是拖延了些时日,先以公主身份监国,待筹备充足,举办登基大典后再行称帝之事。

但实际,显然他们是在行缓兵之计,想要尽可能拖延公主登基的时间,暗中串联反对。

这一次,洛阳城中突然涌出的那些如已死的胡茬男般的居心叵测之辈想来便是他们的计划与试探。

这如果不严厉打击,天知道他们接下来还会在洛阳城中酝酿什么样的阴谋。

若想要尽快结束乱世,苏曜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和时间赛跑,趁着各地诸侯还没有完全军阀化,练出一支庞大的训练有素的部队之前,迅速重整中央权威。

不然,接下来他就将面对如曹操那般的局势,要与一个又一个做大的势力展开大决战,那毫无疑问,战事将迁延日久,全国百姓也将苦不堪言,他实现统一目标的时间也将被大大推后。

“文若、元常,你们担忧改革会引发动荡,我岂能不知?”

苏曜目光转向荀彧和钟繇等人,语气放缓:

“但你们可曾想过,若不改革,这动荡便永远不会平息?”

荀彧和钟繇对视一眼,皆是面露沉思之色。

苏曜继续说道:

“我大汉如今官制繁杂,权责不明,仅掌军国大事、位在三公上的便有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一大票人。”

“有这些超品级、各自开府设衙的将军们再加上录尚书事的阉人和尚书令等,人人都可对朝中大政指手画脚,互不相让,导致政令不通,朝纲不振。”

“更有那地方官制,也是弊端丛生,各郡太守皆司本地军政大权,形如一个个独立王国,世家大族、地方豪强各筑坞堡把持一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这些问题,若不解决,我大汉如何能够复兴,天下如何能够安定?”

“便是我大军把这地都犁了一遍,也不过重复上一轮光武旧事的轮回罢了。”

“更甚者,当我华夏子民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消耗过甚,难保这天下不会便宜了那些虎视眈眈的异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