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420章 苏君侯帝都献宝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420章 苏君侯帝都献宝

作者:剑从天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0: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印刷术?”

卫明一愣,惊讶道:

“君侯说的可是那捶拓之法?”

“捶拓?”

田韶、刘政和公孙昭等辽东官吏则是听得一脸懵逼。

辽东远离中原,此时不仅仅是文化的荒漠,信息更是闭塞。

牵招见此,当即好为人师的洋洋讲解起来:

“这捶拓之法可是京师名匠之奇技!”

“昔年,今上命蔡伯喈(蔡邕)等人在那太学门外刻立熹平石经之事,诸位当是知晓吧。”

属国都尉公孙昭点了点头:

“那是自然,此乃今上难得之善政。”

“享誉天下的蔡伯喈等大家名士,亲自书石,历经八年,共镌刻四十六碑。

囊括《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全册,听说光那刻字就有二十余万!”

“不但邸报上传颂连连,我更是听闻,自那刻成之后,天下学子便摩肩擦踵,前去观看和临摹之人,每日乘车都足有千乘之数,使那洛阳道路为之堵塞,真乃经学之盛况也。”

经学之盛况,这绝对是没有夸张。

如今普通人读书,都是多以竹简抄录为主。

而手抄典籍,总有错漏,不但在传播过程中一传十十传百,往往诞生极多谬误。

而且各家对经典的解读又多有不同,这些往往都成为了中原名家的不传之秘。

如今四世三公的袁家,最初就是靠研习家学《孟氏易》起家。

这其中的关系,简单来说就像如今自学考试,普通人都是自己在家啃那些字迹模糊不清不说,甚至可能公式都写错了的盗版书,而世家出身的人,则有家传秘籍和详细的历年真题全解等一样。

大家起步都不在一个起跑线。

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是竖立统一的思想,朝廷的对策就是立石经,也就是统一教材是也。

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件。

汉灵帝的熹平石经也就此成为了华夏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开创了后世历代石经之先河。

“没错。”

牵招自豪道:

“不才的恩师,也在其中小小的出了一份力。”

“噢噢噢~”

随着牵招的话语,现场马上传来一阵惊叹之声。

这熹平石经乃是当今皇帝最有名的政绩,他们当然都有所耳闻。

不过,那等中原之盛事,对于他们这些辽东本地的官吏们来说,却又是格外遥远了。

“不过这和那捶拓有什么关系?”田韶皱眉不解。

“诸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牵招呵呵笑道:

“这捶拓之法,正是那熹平石经之后,名匠们为了更加方便地传播经典,所发明的一种复制文字的技术。”

牵招继续解释道: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将湿润的纸张覆盖在石碑或雕版上,再用软锤轻轻敲打,使文字或图案印在纸上,待纸张干燥后,便能得到一份清晰的拓本。”

“如此一法,大大加速了经典的传播速度,使得更多人能够接触到和学习到这些珍贵的典籍。”

田韶等人闻言,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们还是首次听说这种技术,不由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由衷的敬佩。

然回过神后.

“莫非,君侯竟然从那中原带来了这珍贵的雕版?!”公孙昭失声惊呼。

即便首次听闻此术,但只简单了解下那技艺,就知道那敲打刻印要耗费去多少功夫。

朝廷集天下名家与物力,也是耗时八年才刻成那石经。

这捶拓之法想要刻印成版,想来也是要耗费经年吧。

如此珍贵的东西,难道,那苏君侯竟然从中原带了过来吗?

听到公孙昭的惊呼,一个又一个人们回过神来,紧张的望向眼前那年轻的府君。

然而,苏曜却笑了一声:

“捶拓?雕版?”

“那已经是落后的技术了!”

“什么?!”

这一下,不但那些刚刚听说这宝贵捶拓之法的辽东官吏们为之震撼,卫明和牵招等随行之人也是头一次听说。

不,不止如此。

甚至于,几乎就在同一时刻。

京师洛阳城中的朝堂上,也传来了一阵同样的惊呼。

且说到京师洛阳,那刚刚回銮宫中的皇帝本想着该渡过一阵悠闲的时光了。

谁知道,这头一次上朝,却突然得知那冠军侯来人献宝。

这家伙,刘宏一听就乐了。

这臭小子,人都没回来呢,让府中人献個什么宝物?

朕富有四海,佳丽三千,什么没见过。

你有这孝心朕深感欣慰,再也没有你抓紧打胜仗,剿匪平乱,早日回京更好的礼物了。

然而,当他看到那名唤陈质之人献上来的东西时,他当即被提起了浓浓的兴趣。

那是两件东西。

其一是在一娟精美的丝绢上,摆放着大小整齐,密密麻麻排列着一个个小巧的木块,上面刻着一个个方块字,煞是奇巧,让人搞不清是干什么的。

而其二则一目了然,但却是最为令他震撼的东西。

那是一册装帧精良的书籍,封面上赫然写着《论语》二字。

在见到这本书的时候,刘宏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紧接着便着了魔一般,一把抓起,左右翻阅起来。

这越看,他就越是震撼。

半晌后他当即大呼:

“冠军侯从何而来此书?!”

“不过一本书有何震撼?”

“陛下为何如此失态?”

在皇帝紧张翻越书册时,一袭红色朝服的何进皱着眉小声问道。

而很快,他的疑问就有了答案。

论语本身无甚惊奇,那字也不过只能称为工整。

让他们震撼的是这纸!

大汉自然是有纸的。

大名鼎鼎的蔡伦改良造纸术,蔡侯纸享誉天下,便是在后汉时节。

但是,为何如今官民仍多用竹简?

便是因为这蔡侯纸其生产周期长,且太过于粗糙。

蔡侯纸是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蔡侯纸虽然开创了纸张制造的新纪元,但其质地粗糙,不耐保存,变色严重,这样的纤维纸,显然无法全面满足书写和保存的需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