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825章 绝望曹贼,西征求存

舍弟诸葛亮 第825章 绝望曹贼,西征求存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元让!是朕害了你啊!”

并州被刘备军夺取后不久,晋阳城失守的消息就传回了长安和弘农。

身在弘农的曹操听说后,不由悲从中来。

当年跟他一起起兵的同辈兄弟,至此已经一个都不剩了。

夏侯渊多年前就死在汉中,曹洪死在丢失冀州的时候,曹仁死在雒阳城失守时,如今夏侯惇又死在晋阳。

曹操已经没有可信任的、又有将才的远方堂兄弟可用了。将来的最终之战,他只能亲自上阵,最多再加上一些子侄辈的曹家人才。

哪怕是子侄辈,其实也凋零了不少,曹真死在虎牢关,夏侯尚早就死在了巴西。只有曹彰、曹休还在。其余夏侯霸、夏侯楙都没经过考验,不知道将才如何。

其他外姓部将,有点名声的,也只剩一个乐进了。连李典也死在了河洛之战时,比曹仁还早死一些。

最后,就是一些外姓部将的二代人才了,比如乐进的儿子乐綝,如今也二十来岁在军中任职。已经战死的许褚的儿子许仪,还有庞德的儿子庞会,都算是凑合能用。

再往后,就只有指望司马家那些文官出身的,如今也都拿来带兵堵漏。

兵微将寡,人才凋零,已经到了极致。

所以,值此黄初二年深秋之际,曹操不得不考虑进一步加速他的计划了。

“河东和并州一丢,继续守住函谷关也毫无意义了,一旦明年临晋那边的防线,被蒲坂津的敌军突破,建立起巩固的滩头阵地,敌军随时都有可能迂回绕到华阴背后,切断潼关至弘农、函谷的我军后路。

到时候在函谷和弘农留兵再多,也只是白白给敌军包围送俘虏罢了。为今之计,与其再在这儿多留兵,不如把兵力都堆到临晋一线,以求黄河防线能维持得更久一些。

函谷关这边,刘备不来攻则罢,如果真强攻了,丢给他也就算了,拖延点时间,利用崤函道逐次后撤即可。”

在确认夏侯惇死讯后不久,曹操就生出了这样的心思,并且很快坚定了决心。

直接在函谷关和弘农一兵一卒都不留、完全放弃,那他还是舍不得的。因为这些地方毕竟还能用来以空间换时间,拖延刘备。而且崤函道足够狭窄,无路可绕,只要最后面的潼关不被偷,前面的部队不会被绕后断归路。

但是,只保留最小限度的兵力,确保被强攻不敌时也能尽快遁逃,这就是曹操的底线了。

这个兵力多少的限度,就在于确保临晋那边万一被突破、这边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后立刻跑,能确保撤到潼关。不能人多拥堵、或是剩余的物资太多,导致来不及运走、最终资敌。

曹操估计,眼下打完并州之战,刘备应该也略显疲敝了,而且冬季大雪封山,不适宜攻坚,所以这个冬天刘备应该是不会进攻的。

可来年开春后,刘备必然会在蒲坂津和临晋之间强渡黄河,到时候,函谷关和弘农就只能逐次放弃了。

曹操这边,自从今年年初宣布让曹丕监国,并且又肃清了一批内部的不服者,加上中间夏天的时候,还被甘宁和王平牵制了不少兵力、费了好大劲才把陇西的缺口重新堵住。

所以今年这大半年里,曹操其实没能做成多少事,反而一直被刘备牵着走,跟个救火队似的。

这也没办法,谁让他已经风雨飘摇,处处漏风了呢。

事到如今,漏终于是全部堵住了,但外围也没什么飞地可以留兵把守了,曹操只剩下最后一块腹心之地可以守。

曹操知道,再一味想着堵漏、稳住局面,最终他将什么都不剩,眼下已经到了必须启动西征逃命计划的时候了,那样才能为曹家留下一点种子。

“子桓以太子身份监国也有大半年了,到了明年正月,朕就传位给他,让他名正言顺执掌全部政务。然后朕亲自领兵,以太上皇身份督军亲征,死守临晋和潼关。

然后再让子文(曹彰)领兵西征,争取打通道路逃往西域。如今已是深秋,不利于千里远征,但是可以先到武威等地,肃清当地侵扰的羌人。明年开春暖和之后,再谋求恢复张掖、酒泉,直到玉门关。

后续能走多远,就要看朕能在这儿坚持多久、为子文多争取多少时间了。”

曹操心中已经定下了成算,他也不打算跟任何人商量这个问题,只准备乾纲独断。

因为他知道,这种事情,跟任何人商量都不可能得到支持的,因为对任何非曹家的人而言,这种事情对他们都没有好处,只对曹家人有好处。

外姓的臣子、武将,刘备打过来时,还是可以选择投降的,死不了。但曹家人没法投降,他们只能往外挣扎求存。

让外姓文武为了曹家人的活命机会,去异域打拼,肯定会遭到重重阻挠,那些人注定要劝曹操收敛、专注于防守关中,慢慢经营,拿那些车轱辘套话稳住他。

所以,这种事情,只能是曹家人做决断。

不过,曹操也很清楚,西征会占用他本就不多的兵力和军需物资,也会导致刘备来年进攻时,正面战场更容易崩溃,但曹操没得选择。

他现在勉强还只剩最后将近十万人的兵力,思前想后,曹操决定再竭泽而渔征发一波乡勇,今年秋收结束后,就把农闲的百姓再拉一批起来,就地死守。这样可以挤占出更多的野战部队,参加西征。

最终盘算之后,曹操决定分出四万人给曹彰、曹休带领,由他们二人西征。

已死的许褚的儿子许仪,也颇有勇武,曹操就让他跟随曹彰,当个护军也好,先锋也好,总之就是负责曹彰的安全。

乐进之子乐綝也跟去好了,这是为了让乐进在最后的关中保卫战时依然出力,避免其跳反,留个他儿子当人质,同时也算是对乐进示好,

让他知道“不管你将来是否投降、下注哪一边,你去了异域的儿子至少能活下来,给你们乐家多留一脉开枝散叶,分散下注”。

……

想明白这一切后,曹操很快就着手调整人事和军事部署。

他第一时间把曹彰招来,说明了自己的全盘计划。

曹彰听说后,也是颇为吃惊,他倒不是觉得不该用兵西征,而是觉得眼下马上就要天冷了,西北苦寒之地,士兵打仗肯定会不适应。

但曹操却提醒儿子:“临近冬季用兵,固然是犯了兵法之忌,但自古以来,我汉人君王,岂有挑这个时候北伐戎狄的?那些戎狄之主,肯定也习惯了,因此疏于防范。

朕又没要你立刻打通西域,趁着今年入冬、风雪变大之前,先把武威以西的地方稍稍肃清,为来年做准备,天气稍暖后,便一路打到玉门关,这有何难?

朕与刘备厮杀缠斗了整整十几年,如今四夷的武力,跟我们汉人的兵马相比,那都是不值一提的。羌人至今连铁质马镫都没有,就算是骑兵作战,他们也比不上我军!

再说了,往常我们汉人骑兵作战,终究是要考虑后勤补给,考虑和后方朝廷的联络,得一路打过去一路建设经营。

你这一次,却可以奔着孤注一掷的想法,随军记得多带工匠、文吏,将来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做好在当地自建长期统治,自成一套班底的准备,不要再想着联络朝廷了。

所以,玉门关内那些前进据点,你还能稍稍经营一些。将来要是杀出玉门关以西,就不用讲什么仁义道德了,哪怕一路上遇到胡人部族,直接屠戮殆尽,将其人口生还者全部抓为奴隶,物资钱粮全部随军带走,烧作白地,也无所谓。

只要不顾后路,不想着和朝廷联络,轻装上阵走到哪杀到哪,大军也就没那么笨重了,会轻松得多。而且玉门关外,没有一个汉人子民,就算有曾经臣服于朝廷的胡人部族,早在桓灵时也都不受汉人朝廷的控制了,这些不归王化之徒,杀再多朕也不会觉得惋惜的。你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曹操一番连哄带鼓励,总算把曹彰的信心彻底鼓动起来。

后世玩过《三国志》战略游戏的都知道,历代游戏里,三国地图最西边两个郡,就只到武威、安定。

至于酒泉、张掖,这些地方理论上属于东汉的河西走廊四郡,但游戏里根本就不会体现,因为早在桓灵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东汉朝廷就没法控制那些地方了。

东汉末年的西凉羌乱,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哪怕是马腾、韩遂势力最昌盛的时候,也就控制到武威附近。

曹操让曹彰分阶段按部就班西征,今年先彻底恢复对武威周边的完全控制,搭建好进攻跳板,来年开春再总攻,一切看起来就更靠谱了。

更关键的是,曹操点破了曹彰心中一个持续已久的顾虑,那就是“担心远征会出现后勤不济”的困难。

现在曹家追求的,已经不是把西域纳入汉人统治的版图,而是要逃命,“换家”。

既然连家都可以搬过去,走到哪儿吃到哪儿,甚至可以一路烧杀掳掠胡人,后勤难题也就自然消解了一大半。

而且曹操还有一个想法,因为过于阴暗,直到此刻他也没和曹彰说,也没必要说——因为这个想法,说不说都不影响执行,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曹操想的是:就算西征路上杀孽过重,过于残暴,那也不会对曹家有任何伤害,反而能阻止刘备将来的追击。

因为曹军经过的时候,一路狂杀胡人抢劫物资,把玉门关外杀出几百里无人区,将来刘备的追兵再追过来时,就找不到沿途的落脚补给点了。

半路上可以补给、贸易的部落,都被曹操杀光了,刘备就只能自带补给。这样就能让刘备的追击被极大迟滞,就算刘备最终还是决定要追,但肯定得先花几年休养生息,在西北储备物资。

当然曹操也很清楚,如果他本人也逃去西征,那刘备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追杀他到死,代价再大也绝不会罢休。

所以,曹操本人是必须与长安共存亡的。

只有他本人不跑,仅有一个曹彰跑了。刘备才不至于为了一个曹彰、闹得天下民穷财尽也非立刻追杀不可。

……

曹彰听了父亲的安排后,立刻就去陇西,做远征前的最后安排。

正好曹军在陇西方向,也彻底肃清了甘宁的骚扰,随着深秋时节天气变冷,秦岭也即将进入大雪封山的季节,一直到来年四月份之前,甘宁都是不可能再冒出来的。

这小半年的时间,正好适合曹彰孤注一掷,先打到武威。

而曹彰也确实这么做了,后续的进展也都顺利。

在黄初二年(章武元年)的冬季,曹彰牛刀小试,仗着绝对碾压的兵器技术代差,和中原血战练出来的精锐骑兵,把河西走廊东边半段的羌人部落,肃清掉了大半。

羌人酋长们不是被杀散,就是被整合、充军。

曹操后续只要守家就行了,所以曹操几乎没给自己留骑兵,把至少八成以上的剩余骑兵,都交给了曹彰和曹休、许仪西征。

曹彰动手之后,曹操阵营内部,倒是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庞德的儿子庞会,上表请奏,希望给曹彰当先锋,也跟着一起西征平定羌人,乃至将来平定整个西域。

庞会如此请奏,当然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杀了马腾全家,要是不跑,留着跟曹操守关中,将来万一曹操败了,他肯定会被马超清算。

他当初给曹操纳投名状,就是希望曹操西征的时候,能带上他。

当然这些原因,明面上肯定不能说,因此庞会上书的纸面理由,只是说“臣与父亲久在西凉,素知羌胡之性,若能为西征出力,必能事半功倍”。

庞会的奏表一上,曹操就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了。

不过眼下曹操也不好明着拒绝,所以先回复批准,虚与委蛇,请庞会先来长安觐见,领受兵马。

曹操的旨意里,大致就说“长安这边还有最新凑出来的数千骑兵,原本打算作为派给子文的第二批援军,但缺乏熟悉西凉事务的大将统领”,请庞会来长安交接、把这支部队的兵权也交给他。

为了防止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所以必须御前交接。

庞会收到旨意之后,倒也没太过怀疑。

因为他很清楚,如果曹操真打算把一支原本并非西凉嫡系的骑兵、交给他来统领,

那他本人威望不足,必须要御前明确领旨、曹操也亲自当面跟那支骑兵部队训话,让他们听命于庞会,这样庞会才有可能镇得住场子。

所以庞会也就带着少量亲兵和心腹军官,在冬天时去了一趟长安。

结果,到了长安之后,曹操却改口了。

“军情紧急,战况有变,关羽居然打算寒冬腊月在蒲坂津渡过黄河。

庞会,你立刻带着这三千骑兵,先去临晋增援司马懿,协助司马懿堵住黄河沿岸的防线,务必不能让关羽上岸!

等关羽放弃登陆之后,你再去武威协助子文不迟!”

庞会一听这安排,立刻就傻眼了。

旨意里不是说得好好的,他就是来协助曹彰西征的么?怎么到了之后,变卦成协助司马懿守黄河防线了?

但人已经到了长安,庞会也不好明着抗旨,只好表示自己才疏学浅、别的都不太懂,

只是偏偏在对付西羌的事务上比较专业,希望陛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将自己放在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岗位上。

结果,曹操却抓住机会,直接翻脸了。

“庞会!你抗旨不遵,这是打算拥兵自重么?左右与我拿下!将其旧部交由别将统领!”

开玩笑,曹操怎么能让庞会这种人去西域呢。

庞会要是去了西域,到时候马超拼了命也要追去西域,那不是给曹彰惹祸?

所以,庞会既然不肯带兵守长安或临晋,那就让他在长安城的大牢里,与长安城共存亡吧。

能陪皇帝曹操一起与国都共存亡,他应该感到荣幸才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