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88章 天子逃亡,险阻重重

舍弟诸葛亮 第788章 天子逃亡,险阻重重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协见耿纪是真心帮自己出主意,戒心也就进一步降低了,转而真心求教对方。

此时此刻,他是真的希望耿纪帮他指出一条更靠谱的逃跑路线。

而耿纪也没有含糊,他知道陛下对他的信任建立起来颇为不易。

自己和韦晃,这两年谋划联络忠义、反抗曹操,也是如履薄冰,一直愤懑不平。现在机会终于到了眼前,自然要抓住。

原本历史上,耿纪和韦晃等人,是在邺城发动了兵变,但他们没有正规军,只能靠各家的家丁临时武装起来,殊死一搏,最后彻底被曹操扑灭了。

而这一世,曹操似乎已经不打算离开雒阳了,而此前哪怕曹操不在雒阳的时候,荀彧也是一直在的。有其他曹操阵营高层镇场,在雒阳直接兵变的成功率几乎无限趋近于零,他们自然也就不敢犯这个傻。

所以这一世,耿纪韦晃等人一开始打的主意,就是“如果刘备军靠近了,他们就找机会抢了天子突围,找地方暂避,确保天子安全,躲过雒阳攻城战,避免最后关头被曹操劫持”。

这个操作方向上,跟刘协自己的意图,倒是不谋而合了。

耿纪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便诚恳地向皇帝分析:

“陛下应该知道,雒阳周边,共有八关。雒南三关既然有徐晃巡防,关山险峻无法偷越,剩下的也就只有五个关了。

其中西侧的函崤之险,是通往曹操控制的关中腹地,陛下也说过绝不会在迁都去长安,自然可以不用看。同理,前往黄河上游的小平津,是通往河东的,也不用看。

正东方和东北方,就剩下虎牢关、旋门关这两座陆上关隘,以及登船渡黄河、顺流前往下游的孟津渡。陛下要想与太尉联络,只能在这个方向上想办法。”

耿纪这几段话,还算是铺垫,希望帮皇帝梳理一下地理基础。

这些刘协倒也知道,所以很快就吩咐耿纪:“这些无须赘述,卿只说这正东和东北三关,具体该选哪一处,届时可以躲避雒阳大战的兵火。

这些地方,似乎也不好走吧?而且朕听说,宗伯在东边的军队,距离雒阳还很远,远不如南边从南阳郡北上的兵马,距离雒阳不过百余里了。”

刘协这个担忧,也是非常现实的。雒南三关虽然难走,但黄忠距离雒阳近呀!

雒南三关以外的土地,都已经被刘备军占领了。只要打破徐晃守的关,南线的刘备军就直接进入伊洛平原了。

但东线呢?那里刘备军可没打到虎牢关外呢!

过年之前,刘备军在河南战场的最后一件重大战果,就是攻破了睢阳,随后全占了梁郡。但在刘备军面前的,还有东郡的濮阳,以及整个陈留郡。

刘备要打穿濮阳,再攻破陈留,最后打到官渡、酸枣,才能摸到虎牢关。

算下来,无论哪条路,至少都有二百五十里以上,远的有接近三百里。这还没算过了虎牢关之后、再到雒阳城还有二百多里地。加起来至少是四百五十里到五百里!

(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河南濮阳到郑州原阳县,或是从山东菏泽到郑州中牟县,这两条路大约都是130公里。)

这跟南线的全程仅仅一百多里完全不能同日而语,总里程相差了四倍!逃跑难度自然也是陡增。

不过耿纪却是深思熟虑过的,倒不是说他有多聪明,而是这事儿他已经筹划了很久了。所以面对天子的担忧,他诚恳地分析道:

“陛下担忧往东跑路途太远,而且虎牢关同样有重兵,难以偷越,周围山势也同样险峻,这些臣也不否认。但往东跑,却有几桩独到的好处,而那些困难,也不是不能克服。

首先,眼下太尉的勤王大军,在东线距离雒阳至少是四五百里,这一点确实不假。但臣估计,春耕农忙结束后,太尉就会在东线发起新的攻势。

想来陈县已无利可守,那里的曹军肯定会很快不支。陈县被太尉夺取后,曹军在东部的防区将彻底割裂成南北两块,濮阳、陈留等地未必会死守到底。

就算他们想死守到底,太尉也可以分兵绕过坚城,直扑虎牢关下,骚扰威胁。而曹操对于深入骚扰的敌军,是完全没法阻拦的,只能任由他们来去自由。

所以到时候,太尉实打实控制的郡县,与雒阳之间的距离,至少能比现在缩短一两百里。如果其绕城而过的骑兵直扑虎牢关外,那么他们距离雒阳,将缩短到只剩二百里,比现在的四五百里短了六成。

到时候陛下往东跑所需转移的距离,跟往南跑相比,也就没有四五倍可以相差了,最多只相差一倍。”

刘协听了这部分分析,对于往东跑的靠谱程度的担忧,果然缓解了一大截。

一百多里和四五百里比起来,四五百里确实太坑了。但如果只是二百多里,那还是可以考虑的。

刘协频频点头,并不说话,鼓励耿纪继续分析下去。

耿纪又说:“而往东跑,还有一桩好处,就是不一定要翻越雄关险山,而可以指望顺流而下、走黄河水路突破!曹贼在陆上关隘、险山设防严密,但黄河河面上却未必能彻底严防死守。

更何况,太尉的水军远比曹操的水军强,如果陛下有办法送出去消息,请太尉派兵接应。到时候太尉的骑兵绕过濮阳、陈留坚城,不顾粮道直扑虎牢关外护驾。

再以周瑜的水军,沿黄河逆流而上,通过虎牢关以北的黄河河面,接应陛下。那么,只要陛下能行到虎牢关以西的黄河河面上,后续就不用担心了,就安全了。”

刘协听着听着,眼神也不由亮了起来。

原先他很茫然,觉得往东逃离曹操的控制区,是件千难万难的事情。他完全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思绪,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

但被耿纪这么一拆解,把一个无从下手的大事,拆分成了好几个分阶段的小目标,这事儿看起来就靠谱不少。

原来,自己只要能上船,逃上黄河河面,顺流而下。

然后,也不用真的从河面上突破曹军在虎牢关以北的河面封锁,他只要开船到虎牢关以西几十里的地方,等着周瑜的水军突破曹操的巡河封锁队,主动把天子接走就行了!

这么一看,水陆并行,最短只要走上一百五十多里,就逃出生天了!而且,不用经过任何雄关险隘,也不用亲自打破黄河水面上的封锁线!

这事儿有搞头!

刘协的心,变得无比热切,他从来没看到希望离他那么近。

内心燥热了许久,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最终刘协还是很快发现了几个问题。

不过这次他已经没那么颓废了,而是摆出非常积极的心态,想跟耿纪探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就算只要水陆交替,往东行一百五十里就可能逃脱,那也不是容易做到的。朕又如何找机会、找借口出城呢?又如何弄到船只,在黄河河面上航行完这段路程呢?

曹操不会轻易许朕出城的,就算出城,也不会放朕前往孟津渡这样的港口要隘的。”

耿纪听到皇帝的这个疑问时,稍稍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一咬牙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此事倒也不难,臣和韦晃谋划月余,帮陛下想到了一个出城的借口,而且曹操肯定是会破例答应的。”

刘协不由一喜,连忙说:“哦?卿速速说来听听!只要可行,卿便是大汉中兴的功臣!朕许你将来必能位列三公!”

耿纪已经是九卿之一的少府了,刘协要拉拢他全力卖命救驾,当然也就许诺了三公的荣衔。

三公已经被曹操废了,但是没关系,刘备那边还保留了三公。只要刘协逃出去,正式宣布恢复三公制度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耿纪这才说道:“陛下可以向曹操表示,愿意立其女为皇后,但伏皇后新丧还不满两月,连断七之日都没到,其尸骨未寒,陛下可以说自己夜被梦魇所困,想要出城去北邙山祭奠伏皇后,然后再回来另立新后,以求心安。

而只要陛下出城往北,到了北邙山,臣和韦晃作为帮助曹操劝陛下立其女为后的功臣,或许有机会随行,负责监视、保护陛下。到时候,哪怕随扈兵马不完全由我们掌握,但我们至少可以找个机会,让陛下偷偷溜掉。

然后陛下就沿着北邙山中小道,以快马快速往东奔逃,可最快速度抵达洛水与黄河交界之处,也就是成皋城西。

到了那里,陛下再想骑快马逃跑,便不可能了,因为必须渡过洛水。但臣可以提前安排伪装成民船的轻快小船,在当地提前隐蔽。陛下抵达后,立刻就登船,由洛水口顺流汇入黄河往东再行数十里,就有可能得到周瑜接应——

当然,前提是我们确实联络上了大宗伯,约定好了日期,周瑜也确实以水军来接应,提前打破了曹军在虎牢关以北的黄河河面封锁线。”

耿纪把他和韦晃商量了一个半月的计划,彻底和盘托出。

刘协越听越觉得这事儿有戏,似乎完全照着执行,就真能逃出生天了。

祭奠皇后伏寿、以求换个心安别做噩梦、然后才好安安心心立新皇后,这个出雒阳城去北邙山的借口太完美了!

不过,代价也是很沉重的……跟随了自己十几年的发妻,被曹操害死了。自己最后居然要借助发妻之死,以祭奠她为名,才找到逃命的机会。

他刘协,需要靠妻子的死来逃命!作为男人,实在是丢人。

他也忍不住想,要是皇后没死呢?是不是自己就跑不了了?这些计划,也就从头都没有可能性了?

想着想着,刘协不由又伤感叹息起来。

耿纪见皇帝伤心上了,不由有些急切,连忙劝他赶紧做决定:“陛下!臣借故支开左右,与陛下私聊,名义上是为了保全陛下的颜面,若是耽误太久,曹操安排的近侍必然怀疑!此法可行与否,还请陛下尽快决断,不可拖延了!”

被这么一提醒,刘协也猛然醒悟,觉得不能再优柔寡断了。

但是,他作为皇帝,也本能地反感臣下催促自己。这些年来,他已经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思维惯式:只要是催着皇帝做决定的,那都是欺君之臣。自古只有皇帝乾纲独断的,哪有做臣子的催逼皇帝的?

加上刚才耿纪开出的条件,刘协多长了个心眼,突然就想到一种可能性:

“嗯?耿少府,你倒是图穷匕见得快,朕差点忘了,你肩负的使命,就是帮曹操劝说朕,立他的女儿为新皇后吧!原来是在这儿等着给朕设计呢!朕要行此策,岂不是要先答应‘祭奠了伏皇后后,立刻就封曹操的女儿为皇后’!

不会这才是你的目的吧!如果朕去了北邙山,也祭奠完了,最后却没找到机会逃脱,那朕回到雒阳之后,就要乖乖封曹操之女为后了!”

耿纪原本也是一腔忠义,至少是一腔反曹的愤懑之心。没想到皇帝到了决策关头,居然这样多疑了一下,顿时让他如一盆冰水浇了个透心凉。

他自问是冒着全家被族灭的风险,来护驾筹划这事儿的,皇帝居然怀疑他的真实目的是“曲线帮曹家女封后”。

太寒心了!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和韦晃,都是“曹操心腹、相府旧吏”出身,皇帝觉得他们可能是跟曹操一条心的,那也不奇怪。

毕竟刘协被曹操玩弄于股掌之中那么多年了,早就疑神疑鬼了。如果不是自己和韦晃一直表现得对曹操忠心,今天他也捞不到这个见驾的机会。

耿纪不知道怎么解释,只是潸然泪下,长叹一声:“这种事情,是能开玩笑的么?臣如果想讨好曹操立功,敢拿这种事情来诓骗?

臣已官至少府,何至于拿三族夷灭的危险,来博取官位上的更进一步?陛下的猜忌,实在令人心寒,就当今日之事,不曾发生过,也无不可!”

刘协被他这番剖析一点,也意识到自己多疑了,对方如果只是想讨好曹操立功,犯不着玩得这么大。

就算帮曹操的女儿立了皇后,那点功劳又够耿纪韦晃等人捞多少好处?这点好处,值得开那么大的玩笑、布那么夸张的局么?哪怕是假的,哪怕提前明着告诉曹操是假的,报备过了,也不至于。

犯不着,利益和风险完全不成正比。

谁会拿全家死绝掉脑袋的危险,来换事成之后升官一级半级的?而且又不是多有实权的官。

眼见耿纪心灰意冷,想要辞别,刘协也终于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赶紧上前拉住耿纪,对其做了个土揖回礼,表示自己的歉意:

“卿与韦司马都是忠义之士,日月可鉴,朕一时多疑,卿切勿见怪。此事朕已有决断,再无猜疑!请卿速速行之!后续但有进展,都可以假借另立皇后之事求见,到时候但以隐语与朕交谈即可!”

耿纪见皇帝都道歉了,自然也不会端着。

作为皇帝,肯对臣下作个土揖,已经是极限礼遇,不可能指望皇帝对臣子作对等的时揖。

耿纪也连忙表态,表示不敢当陛下重礼,陛下既然还愿意相信臣下,他自然还会效力。

今日时间仓促,再聊下去就惹人怀疑了,君臣赶紧结束密谋,然后刘协就让左右那些曹操安插的近侍宫女重新回到近前服侍。

而耿纪曾经屏退左右、跟皇帝私聊的消息,也早就在这场私聊结束之前,就传到了曹操耳朵里。

所以耿纪出宫之后,还得立刻去找曹操汇报。

曹操还是那么老奸巨猾,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只是跟耿纪随口聊天,聊着聊着,就问起耿纪和皇帝说了些什么——问的时候,曹操也绝不表露“我知道你屏退了左右私聊”这一点。

而耿纪也不动声色地主动交代了:“属下让陛下屏退了左右,给陛下留了点面子,说了些比较直白失礼的话,晓以利害,最后,陛下答应了另立丞相之女为皇后。

属下也是担心那些权衡利害的话,让左右听了,会让陛下愈发颜面扫地、导致陛下为了脸面不好答应。如今没有更多人听见,陛下保住了面子,才答应了。”

曹操一听这大事儿倒是办成了,他女儿能当皇后,以后能更加全面地监控刘协。如此一来,耿纪找皇帝私聊这个小瑕疵,也就没什么好追究的了。

只要自己的女儿当了皇后,以后皇帝的行踪再无丝毫隐秘可言,皇帝想跟其他反曹的人接触,绝对会被新皇后发现的。

曹操最担心的内外勾结渠道,即将随着他自己女儿的上位,彻底堵死!到时候就能松一口气了!

曹操得意之下,也不忘又追问些细节,比如问耿纪、他到底是怎么“威逼利诱”天子,才让天子松口的。

好在,这个问题耿纪早就想好了说辞,刚才也跟刘协最终对了口供——而且事实上也不用对口供,因为曹操面子还是会给刘协留的,将来也不至于去问刘协“当初耿纪到底怎么威胁你的”。

所以,耿纪把他准备的劝说词说了一遍,曹操也就信了。

最终,耿纪提到自己答应天子的条件、立新皇后之前,天子要去北邙山一趟,祭奠旧皇后。

曹操听了,眉头皱了许久,觉得不太爽利。

但一想到再横生枝节推脱的话,自己女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当上新皇后,如今前方战事紧急,自己必须抓紧彻底掌控后方,不至于引爆隐患。

“罢了,只要节儿当上皇后,天子那边就彻底滴水不漏了,为了尽早实现这一点,就让天子最后肆意妄为一次吧。”

曹操最终还是一咬牙,答应了这事儿,允许刘协在伏皇后断七之日过后(死后第七七四十九天),择机出城去一趟北邙山祭奠。

但是,祭奠完伏皇后回来,就必须立曹节为新皇后!刘协要是敢只祭奠不办事,那就等着曹操更严厉的报复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