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87章 曹贼弑后,刘协觉醒

舍弟诸葛亮 第787章 曹贼弑后,刘协觉醒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荀彧的百般劝阻下,曹操虽然还是非常担心雒阳朝廷里、会有人响应刘备,但还是暂时打消了再次迁都的念头。

只是在过完年后,进一步加强雒阳皇宫的禁卫,对皇帝和其他皇亲国戚的监视,也愈发严密了。

对面的刘备,正在忙着变法改革、推进吏治和财税的进步,功业愈发蒸蒸日上。而曹操这边,却什么都做不了,大量精力都放在了严防死守的内耗上。

大过年的,才刚刚过完上元节,雒阳皇宫的宿卫就又加强了。天子的行动范围,也进一步被限制。

一些原本可以借故见到皇帝的官员,在新形势下,也越来越难见到皇帝,尤其是皇帝那些后妃的家眷,也不被允许入宫探视——曹操可不想这时候再出一个董承,他对于外戚的提防,绝对是最严格,戒心也最重的。

这一系列的变化,皇帝和他身边的人,感受自然也是非常明显。

尤其是皇后伏寿,她本就在前几年迁都回雒阳时,死了父亲。伏完当时病重经不起折腾,最后死在了许县。这一切旧怨,都让伏寿对曹操颇为仇恨。

但当初伏完毕竟是病亡,曹操也找不到伏家的罪过,何况伏寿的母亲还是桓帝的女儿、公主,所以伏家其他人这几年并没有遭到清算。伏寿之前还可以和兄弟相见,她那些娘家亲戚还能入宫探望。

现在曹操提升了安保等级,伏家一个亲戚都进不来了,伏寿愈发感受到孤独和恐惧。这一切,都促使她找机会跟夫君刘协商议,找机会破局。

伏寿不止一次跟皇帝提到:“陛下,曹贼逼迫越来越急,越来越严,真要留在雒阳城内,等到宗伯勤王大军打到这儿,以曹贼的丧心病狂,只怕到时候他活不了,他也会拉着皇家垫背。不如早做打算,设法在危急之际逃出雒阳……”

刘协听了这话时,第一反应还是反对,他误以为自己的妻子也是在劝自己迁都:“连你都要劝朕迁都么?朕早就对天下人说过,这辈子就定都雒阳了!当年董卓之苦朕吃够了!死也不会再迁都的!”

伏寿立刻解释:“臣妾不是劝陛下迁都,臣妾岂能不知陛下心意?但危急时刻,暂时离京避祸,又怎能等于迁都?

当年十常侍之乱时,宫中大火,杀戮遍地,陛下当时还是陈留王,不也跟弘农王一起,出奔北邙山避难了数日?臣妾只是希望真到了危急时刻,能这样暂避一下。”

刘协听后,这才没那么抵触,但内心也不由愈发纠结痛苦起来,因为他被迫回忆起了很多痛苦的往事。

二十三年前那个夜晚,也就是十常侍杀大将军何进、随后袁绍带着军队进攻皇宫杀宦官的时候。

刘协和刘辩一起,被张让等宦官裹挟着逃出雒阳北宫,去北邙山黄河边流落了一阵子,最后被护驾的军队和赶来的董卓送回雒阳。

当时他兄长才是皇帝,刘协只是陈留王,一个九岁小孩,回宫后几个月,才被董卓立为皇帝。转眼二十三年,他都从九岁长到三十二岁了。

颠沛流离了那么多年,当了那么多年傀儡,难道又要经历一次这种事情?

刘协陷入了痛苦的回忆,过了好一会儿,才忽然拧着眉头,想到了一种让他不快的联想:“当年朕跟皇兄出逃,后来被董卓送回来,立为皇帝。如今朕要是再出逃,岂不是要被宗伯送回来,宗伯岂不是扮演了当年董卓的角色……为何会这样。”

伏寿听了夫君的顾虑,一时也陷入了沉默不语,完全无法回答。

确实,如果按照这个历史模板去套,当皇帝为了避祸而暂时逃离京城时,曹操扮演了当年十常侍的角色,刘备岂不是就成了当年的董卓?那最后到底谁是董卓?

刘协忽然觉得,自己要是跟着曹操再迁都去长安,那曹操就成了董卓、刘备就成了当年讨董的曹操。

而自己要是不去长安,只是在雒阳陷入攻城战前夕,暂时逃出去,等雒阳打完再被刘备护送回来。那曹操就成了十常侍,刘备成了董卓。

不管自己去不去长安,似乎都有一方手握天下兵权的重臣,能类比代入董卓的角色!

那他刘协的活路在哪里?

刘协陷入了深深的怀疑。

当年董卓进京后,可是要行废立之事的,当年自己还有一个兄长可以被废,然后轮到了自己。但现在自己可没有弟弟、儿子了,要是自己被废,谁会被立?

那一刻,虽然不愿意去想,但站在刘协的立场上,刘协还是不由自主想到了宗伯刘备自立的可能性……

这不能怪皇帝,皇帝要这么想,也是很正常的,这只代表他自己的脑内活动。

……

刘协并没有立刻做好“筹备必要时设计逃出雒阳”的计划,但是皇后伏寿,却比他更激进,已经忍不住开始布局了。

皇后能联络到的人并不多,也就一些近侍的官员。

所以,耿纪、韦晃这些原本历史上建安二十二年邺城之乱中动手的骨干,现在伏寿是一个都联络不上的。

伏寿能联络上的,也就是太医令吉平。

因为太医令是经常要进宫,负责帮助皇亲国戚诊病的,曹操不可能隔绝他。

伏寿这几年本来就长期悲伤、抑郁,身体不好,经常需要治疗,也就有很多机会隔着帘子见到吉平。

吉平原本历史上也参与了反曹,自然是有忠义之心的,听皇后说皇帝也有“遇到危险时设法避祸”的想法,吉平便当真了,并没有考虑是否有“皇后背着皇帝私下安排”的可能性。

然后,伏寿和吉平这个小集团,从建安十八年正月底开始,就暗搓搓谋划着一些事情。

可惜,吉平的段位还是太低。他一个太医令,搞政治权谋的水平实在拙劣,虽有忠义之心,还是很快就被曹操破获了。

这一世,吉平倒是没有捞到给曹操治病下毒的机会,他也不是因为下毒穿帮的,纯粹就是因为帮助皇后联络外人,暴露了。

曹操得知后,自然是大怒,立刻把吉平抓来,上了大刑。

对于拥汉派而言,此事唯一的幸运,就只是吉平的落网,并没有牵连到耿纪、韦晃和其他朝中的暗中反曹官员。

因为现在的吉平,确实还没有跟耿纪、韦晃深入合作,哪怕之前有点正常的同僚交往,但那种程度的同僚交往人太多了,被吉平看过病的朝中大臣也太多了,曹操不可能以那个为标准搞株连的。

否则雒阳朝廷就剩不下几个文官了,连曹操自己的心腹,都有很多找吉平看过病的,曹操本人也被吉平看过病。如果以“吉平看过病”为标准就杀人抓人,那就得把朝臣清空了。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只是皇后伏寿被作为主谋,揪了出来。

曹操不知道伏寿背后还有没有刘协。

但就算有,这个案子也只能到此为止。

否则岂不是成了“陛下何故谋反”?

加上曹操也确实没抓到刘协已经直接参与进来的证据,这也算是让曹操稍稍松了口气。

眼下这节骨眼,外有刘备重压,内部是断断不能再出一丁点问题的。曹操只能是选择快刀斩乱麻。

于是,吉平就被曹操先关起来,严刑拷打,但暂时还没杀——曹操最后肯定是要杀吉平的,但不是现在,稍微留几天,这条命还有别的用处。

然后,曹操命令自己的白手套、侍中郗虑,进宫“邀请”皇后伏寿。

伏寿哭天抢地,希望刘协救她,但郗虑坚持把皇后带走,还对刘协保证,只是把皇后带走问话。

过了几天,伏寿就“用药不当,原有病情加重而暴毙”。

随后曹操阵营公布的伏寿死因,是患病期间、被太医令吉平乱用药,导致死亡。

吉平乱开虎狼之药,害死皇后,枭首,夷三族。

至此,曹操终于杀了皇后,也解决了伏家对他的威胁,彻底把外戚之患斩断了。

曹操很清楚,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能帮着皇帝搞事情的,主要也就是外戚了。

因为外戚可以进宫探亲,帮皇帝内外联络带消息,只要外戚都不能进宫,皇帝就彻底被隔绝耳目了。

曹操没有选择公开给皇后定罪再杀,而是毒死,这也是无奈之举。

原本历史上曹操的势力更加庞大,也更不带怕的,可以做得更激进,把皇后“幽闭而死”。说是幽禁后自己死的,其实就是拖到冷宫直接绞死。

这一世,没敢给皇后定罪废黜,看起来温和了一些,但也遗留了一些问题——皇后没罪,就没法大张旗鼓,把她全族都杀了。

原本历史上,伏寿死前是有罪的,所以她“兄弟、宗族共百余人”,都一起被曹操杀了,几乎算是灭门。

现在这一百多口伏家人,总不能都因为千奇百怪的原因暴毙吧?曹操也只能把这些人都先软禁起来,严加看管,等风头过去了,再慢慢想办法分批处理。

看管的理由,也只是照顾这些人的生活起居,怕非常时期有人要害他们。

这个理由也不用公开宣扬,就只是低调实施,尽量“只做不说”。除非是有头铁的非要逼问,再私下里解释一下。

……

皇后伏寿之死,虽然不是明着定罪后再死,但刘协当然也看得出来,那就是非正常死亡。

什么被吉平用错药而死,刘协又不是弱智,这种借口怎么骗得过他?

不过,曹操没有跟他撕破脸,刘协也不会主动跟曹操撕破脸。

只是这一次,终于彻底把刘协内心憋闷了许久的愤怒点爆了。

刘协也不管“将来到底是大宗伯像董卓、曹操像十常侍”,还是“曹操像董卓,大宗伯像曹操”。

反正他现在就想跟曹操拼个你死我活,不让曹操好过,哪怕落到大宗伯手中,成为宗伯借刀杀曹操的工具,刘协也在所不惜了。

刘协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在雒阳面临攻城威胁之前,一定要暂时逃出雒阳,投靠宗伯!然后他就要以皇帝身份亲自领着讨逆大军打回京城!哪怕那支大军并不能由他实际指挥!

但是,皇后都死了,外戚都被隔绝了,刘协跟外面的文官联络的机会,几乎被彻底隔断,他还怎么找人商量呢?

雒阳朝廷上,五日一朝的正规大朝会,也被曹操以战事危急,没时间操心那些繁文缛节虚礼为由,暂时停了。

从此雒阳朝廷的军政要务,都直接去丞相府商议解决。

朝会减少到每个月最多两次,十五天一轮。而且朝会本来就是纯公开的礼节性活动,皇帝也没机会私下里跟文官交流。

刘协几乎陷入了绝望。

建安十八年二月剩下的这些日子,以及后续的整个三月里,刘协都暂时没有找到机会。他也只能先隐忍,等风头过去,期待曹操能稍稍放松对他的警惕。

一直拖到四月初,河南河北前线的刘备军即将发起新的攻势,曹操的相当一部分精力,也不得不被军事问题所牵扯,没法再专注于稳定朝局。

这时候,曹操也急了,加上曹操觉得“伏皇后病亡”的事儿也算过去了,皇帝应该不在气头上了,就开始派侍中郗虑,劝皇帝另立皇后。

至于立谁,这个问题似乎没什么可选的,历史上曹操把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了,最后挑了一个立为皇后。

这一世,曹操倒是不至于把那么多女儿都搭进去,或许他也意识到自己地位不稳固,下再多注也未必有用。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一世伏皇后比历史同期早死了两年左右,所以原本历史上曹操要送进宫的三个女儿里,有两个还没成年,至少没到适合婚配的年纪。

因此,曹操就只选了嫡女曹节,希望刘协封其为皇后。

刘协自然是不答应的,也不敢过于直接地拒绝,只是找借口拖延,而且流露出对侍中郗虑的极度厌恶。

为了实现目的,曹操也稍稍放松了朝臣觐见刘协的管制,暗示自己手下那些愿意出力的官员,帮着想方设法劝说皇帝回心转意。

因为曹操自己也意识到了,郗虑这个白手套反复用反复用,都变黑手套了。刘协对这个狗腿子恨意太深,再让郗虑办事,容易起反效果。

当然曹操也不可能把郗虑这条忠心耿耿的狗腿子废了,也不会惩戒郗虑去讨好刘协。

刘协还不配,何况曹操要是真卸磨杀驴,以后他还怎么带队伍?

最多就是暂时冷藏郗虑,换一些人去劝皇帝回心转意。

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没暴露的耿纪、韦晃等人一合计,最后由耿纪求见曹操,表示了自己愿意帮着曹操劝说皇帝,另立皇后。

耿纪、韦晃这两人,之前分别做过丞相府的曹掾和司直,后来虽然都做到了朝廷九卿级别的官职,但也都算是从相府体系里慢慢奋斗上来的。

所以在没有发现这些人有叛变迹象之前,曹操对于这些“相府旧班底”还是挺信赖的。

得知耿纪愿意帮自己劝皇帝回心转意,他也乐于给个机会,就点头了:

“那就有劳季行了,孤记得季行如今是领少府吧?只要你劝得陛下回心转意,点头立小女为皇后,孤自然不会亏待季行,到时候自然另有显职。”

(注:季行是耿纪的字)

曹操也是懒得遮遮掩掩了,直接拿封官许愿激励手下人,事情办成,就再升半级,不只是少府了。

耿纪连忙表示了感恩戴德:“丞相恩遇,属下万死难报!岂敢再求升迁。”

……

客套完之后,次日耿纪便入宫求见了皇帝。

刘协刚见到他的时候,并没有给他好脸色看,属于是不得不见。

直到此刻,刘协还觉得,耿纪这些人,都是曹操的人。

不过耿纪也不急,他花了一些时间,软磨硬泡慢慢取信于皇帝,还假装是要说些不上台面的劝说话,借机屏退了左右——要知道,此时此刻的刘协,可是没权力屏退左右的。连他身边的宦官,很多时候都要时刻保持监视,有大臣见皇帝的时候,他们都得听着。

这些宦官,很多都是曹操派来的,刘协想让他们走都指挥不动。

但耿纪也是曹操派来的,他巧妙地营造出一种“皇帝服软之前也是要面子的,不希望外人听到劝说的细节”的假象,才让那些作为曹操心腹的宦官,愿意给皇帝单独会见的机会。

毕竟,耿纪可是来帮曹操的女儿当皇后的,这种劝人的话题,如果旁听的人太多,刘协也不好意思服软。

最终,终于营造出了短暂的一对一私聊机会。

然后,耿纪终于图穷匕见地给了刘协一个机会:“陛下!丞相专权,天下何人不知,国丈、皇后一门,数年来的遭遇,我等汉臣,又有谁不痛愤!”

刘协听到这话时,震惊了一下,他还以为耿纪是来诈他的:“你不是曹操心腹么,说这些作甚!”

耿纪也不慌,对刘协摊牌道:“臣也知道陛下看不清朝中谁人可信,臣等也都是相府旧人出身,也不怪陛下不信。

但事已至此,陛下难道就没考虑过,非常之时择机避难么?

如果坚持留在雒阳宫中,陛下觉得曹操会容许陛下就在这儿等着刘备的兵马打进来?”

这几句话,刚好击中了刘协内心的要害,他确实想要在宗伯打到雒阳时,避开曹操的直接劫持。

而且,过去一个半月里,他没有任何其他人可以商量,曹操已经隔绝了一切他跟朝臣的私下联络渠道。

所以,哪怕这次是曹操在试探他,刘协也愿意赌了,他就当是病笃乱投医。

哪怕赌输了,暴露了,又如何?他还有什么好失去的么?

曹操最多把他软禁得更加严密,那跟现在也差不多了。

反正曹操总不敢质问他“陛下为何谋反”吧?也不敢直接杀了他吧?

倒是耿纪这些人,他们冒险进来,如果是真心的,一旦暴露,这些人的三族肯定会被曹操夷灭。

相比之下,刘协已经没有东西可以失去了,他赌得起。

“如此说来,卿倒是有办法助朕?”刘协森然反问。

耿纪拱手再拜:“陛下如果真想过要脱困,不知有没有详细想过,该走哪条路避祸,走哪条路与勤王之师会师?”

刘协一愣,居然被问住了,他还真没考虑过这些地理层面的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出刘协的纸上谈兵,他一直都是在那里瞎想空想,并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方案过。

也可能是之前这一切都过于缥缈,他不希望自己痛苦,也就不想对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做过多脑补。

不过好在刘协也算是吃过苦的皇帝,早年也颠沛流离走过不少地方。他的地理认知,比那些一辈子不出皇宫的前辈皇帝,还是要强一些。

他就现场脑补推演了一番,然后说道:“朕听说,宗伯的勤王讨逆大军,如今距离雒阳最近的一路,便是从南阳进攻河南尹的黄忠将军。

黄忠将军去年就已经攻破梁县、阳城等地,如今雒阳八关之中,雒南三关以外的全部县城,都被黄将军扫清了,只要顺着伊水突破伊阙关,或是翻越嵩山突破轘辕关,那路勤王之师就能进入伊洛盆地。

朕如果有机会离开雒阳,或逆伊川而上,经伊阙龙门出关,或巧立名目,假借去往嵩山,而后绕过轘辕关,翻嵩山险要进入宗伯兵马控制的地区,便能脱离险境。”

刘协这个临时想到的计划,从地理上来说,确实是走路最少的。

也确实选了一支刘备麾下兵马中、如今距离雒阳最近的军队投奔,指望这支军队护驾。

但耿纪听了刘协临时想到的逃亡路线,却是摇了摇头。

“从距离上来看,走伊阙龙门或翻越嵩山,进入太尉掌控的郡县,确实是最近的。但伊阙有雄关阻拦,大军巡防严密。嵩山险要,更非常人可以随便翻越。曹操委托徐晃总督雒南三关防务,岂是那么容易翻越的?”

耿纪这番分析,也算是真心实意帮刘协了。

刘协一听果然有点道理,对他的信任也愈发多了几分,便继续追问:“那依卿之见,朕将来如果要躲避雒阳攻城战,当从何处脱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