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737章 南风一扫胡尘静

舍弟诸葛亮 第737章 南风一扫胡尘静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左将军恕罪!我等负责侧翼包抄围歼扶余军,却没能阻止尉仇台突围!”

随着公孙康身死,扶余军崩溃,整个战场很快进入了追亡逐北的扫尾阶段。成片成片的扶余军将士被围歼、弃械投降。

但徐盛和素利搜杀了半晌,直到战场渐渐安静下来,他们才发现没有能捉到尉仇台,也没有发现尉仇台的尸首。一番查问后,估计尉仇台疑似逃脱了。他应该是抛弃了国主的仪仗和衣冠甲胄,这才能低调策马撤走。

徐盛和素利便有些不好意思,来向赵云汇报。

赵云抬手制止了众将的惋惜之言,很是豁达地开导:“没事儿,扶余国就在那儿,跑不了。其主力已经被我军歼灭,剩下的百姓也不可能躲进深山,此战之后,扶余国必能被我大汉吞并。

没能在战场上杀了尉仇台,也不是坏事,只可惜没能活捉。后续他若是不逃,就派人去传讯示好,只要他投降,可以请主公封他一个侯,让扶余全土内附汉化即可。

反正公孙康已死,大汉和扶余人没什么不死不休的矛盾,他们应该认清形势。现在,还是先想想怎么尽快让将士们恢复精力,追击高句丽人吧——我估计高句丽人得知这儿两路友军完败,肯定会选择逃跑的。”

众将闻言也就不再纠结,全都认清了形势,也真心接受了赵云的开导。

公孙康是大汉子民,为了对抗故国朝廷的统治,宁可逃到化外。那大汉统治者肯定会保留对公孙康涉足土地的强宣称,哪怕追到天涯海角也有理由追击。

但尉仇台原本就不是大汉子民,天生是化外蛮夷。这种人只要肯汉化,也就没多大仇怨。他小舅子一死,这团乱麻也就解开了。他应该看得清自己和赵云如今的实力对比。

另外,今日之战,按照反汉联军原本的规划,应该是三方夹击赵云、差不多前后脚赶到战场。

但赵云主动北上迎击了厥机,而厥机和尉仇台又临时变招、开始相互靠拢,所以从结果来看,最终的战场要比敌军一开始预想的位置靠北很多。

尉仇台在向厥机靠拢的时候,自然也会越来越远离南边的高句丽军。所以战役打到最后,就从三方合击变成了辽西鲜卑和扶余军前后脚葫芦娃一个个送,而高句丽军今天都赶不到了。

按照这个时间线推演下去,高句丽军不用几个时辰,就会得到快马斥候的探报,告诉他们辽西鲜卑和扶余军都已经崩溃了,这种情况下,高句丽军肯定不会再主动来白给,而是会立刻选择撤退。

赵云要想利益最大化,就得想想怎么追击敌人。

所以仅仅是稍微捋了一下现状后,随军谋士辛毗就帮赵云出了一条主意:

“扶余国就在那里,跑不掉,十天半月之内去收服都没问题。但高句丽军如果不追,不用三五天就会退回深山密林之中。

所以眼下第一要务还是要赶紧分兵追击高句丽军,然后再来接收扶余领土。好在高句丽军多有轻装步卒,行动肯定不如骑兵迅捷。

难得他们此番被骗到了这苇岭高地,方圆二百里地势都还算平缓,我军一定要在敌军逃离苇岭高地、回到山区之前灭之!

将军不如把守营的骑兵都利用起来,再让血战疲惫的骑兵回营替换,或许能更快破敌。”

赵云今日来决战,也不是把所有部队都带上的,他还稍微留了几千人守家。

毕竟大军的粮草辎重也需要保护,要是全部出击老巢都不要了,被敌人绕后偷袭那就崩盘了。

所以现在要持续作战,让部队轮换休息,肯定是最稳妥的办法。

赵云立刻批准了这点建议,让今日之战折损消耗最严重的部队,立刻回营休整,把守家的部队轮替出来,用于出击。

今日之战,上午打辽西鲜卑,下午打扶余军,整整鏖战了一整天,还奔袭赶路了好几十里,部队实在是太疲惫了。

眼下不管如何,所有军队先准备回营休整,其他的慢慢再说。

……

大军撤回出击营地后,疲惫的将士很快就各自回帐倒头便睡。

守营的将士倒是有提前为全军准备饭菜,休息之前,大伙儿好歹能吃口热的。

主力睡觉之后,赵云就吩咐之前留守营地的校尉管统,带上那三四千守家的轻骑兵,连夜去追击、骚扰高句丽军。

“高句丽人肯定已经得到消息、转而后撤了,但他们不会跑得太快。管校尉,你就带这四千人去,缠住高句丽军,但不要寻求决战,只要骚扰拖住,等我军主力明日再慢慢来追。”

管统曾是袁谭麾下的部将,也是赵云这次带来的众多部将中,实战功绩履历最拉垮的。所以这次决战,赵云带了徐盛、张著出击,只让管统守家。

当年袁绍死后、袁谭还没投靠刘备之前,袁谭军直接跟曹操交手过几战。管统凡是领兵出战,遇到曹军大将,几乎次次都是败绩。于禁、乐进、李典都有过欺负袁谭的经历,也都从袁谭的青州军头上刷过功劳、官爵。

这样的履历,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所以赵云让守家,他也丝毫不敢有任何想法。

如今难得捞到了一个机会,管统只是觉得意外之喜,受宠若惊。

哪怕赵云要求他只骚扰迟滞,不能强攻,他也没觉得不妥。

管统只是出于谨慎,又细细追问了一句:“不知我军主力多久能追上来?我又需要迟滞高句丽人多久?”

赵云想了想:“苇岭高地,东西二百里,南北三百余里。如果高句丽人不沿来路撤退,而是只求最快回到山里,往正东边撤,那只要行一百余里,就能回到山区。

但是如果他们往来路撤退,往东南偏南撤退,要走二百里才能离开平原。所以你的迟滞,主要是得逼迫高句丽人的撤退方向,先绕去东边堵住,让高句丽人不敢往正东撤。

然后,每天记得三次向我汇报动向,告知敌我位置、敌军当前的撤退方向。这样我的大军到时候才好尾随紧追。”

管统领会了这些要求细节,连忙顿首表示绝对严格执行。

然后,他就连夜带着之前守营的骑兵,紧追高句丽人而去。

高句丽人也果然知道了友军惨败、并且转入撤军了。但他们有很多步兵,夜里不可能完全不睡觉强行军,当天走到半夜,勉强在苇岭台地偏东南某处不知名的原野上歇了两个时辰,天没亮就继续跑路。

而刚刚上路后不久,高句丽人就发现了管统的四千轻骑,已经追上了他们。

高句丽军主帅一开始不明虚实,不辨敌军多寡,唯恐这是赵云的主力,所以不敢轻动,唯恐加速撤回会导致敌军背刺冲杀、全军崩溃。

所以他非常稳妥地选择了列阵等待,以长枪弓弩为主力保持戒备。

耗到天色彻底大亮之后,高句丽军才大致摸清管统的兵力,知道这只是赵云派来骚扰牵制的一支偏师。

但得知了真相并没能让高句丽将士们好受些,反而陷入了更大的困扰和恐惧。

“将军!赵云这是不打算放过我军了,虽然此刻来的只是先锋,但赵云的主力肯定会后继追来,我军该当如何撤退?”

几名部将纷纷向主帅请示。

那高句丽军此番领兵的主帅,乃是该国世子,也是国主的长子。他也是一筹莫展,只能约束部队尽量不要露出破绽,只是列阵缓缓而退。

管统见敌军继续撤退,也尝试了几次骚扰。

不过他带来的都是轻骑兵,甲胄非常单薄。而高句丽人的射术倒是不错,以弓弩居外,跟他对射,管统付出了一些伤亡后,也就不敢冒进。

历史上,从长白山区到三韩半岛地带,当地的东夷人射击水平都是很不错的。他们虽然不是骑射游牧,但都是世代渔猎。

从夏商之时,古人最初造字,造出“夷”字,就是指持弓之人,说的就是东部山林里的渔猎民族。

一直到近代,哪怕到了明清之际,朝鲜军备废弛,但有一说一,他们的鸟枪营战力还是不错的,也在明清战争中狙杀过清军的大将、王公贝勒。再到现代,韩国人在射箭运动项目上的成绩也还是不错的。

可以说无论远程武器装备换了多少代,这些蛮夷在这一领域还是有一技之长的,属于单一技能专精点到头了。

管统的部队如果人数规模够大,能直接莽上去,那倒是可以顶着最初的远程攻击伤亡灭了对方。但他人数既不多,又是轻甲,便只能保持距离。

好在,管统只要在旁边陪跑,高句丽军就不能快速行军,只能让弓弩手在外侧持弓戒备慢慢走,体力消耗也会非常巨大。如此一来,不过一天,还是会被赵云追上。

他们此时此刻这种姿态,就像是当初刘邦从白登山里出来时,陈平就劝刘邦让汉军弓箭手全部居于外侧,持弓而行,一旦看到冒顿单于的骑兵有异动逼近,就立刻放箭。

但这种姿态,行军注定是不快的,而且刘邦有大雾帮忙,今时今日的高句丽人却没有。

管统就这样硬耗了高句丽人一天,当第二天的朝阳再次升起时,还没退回高山密林之中的高句丽军终于绝望了。

因为他们看到赵云也带着轻重骑兵赶到了战场。

高句丽世子不想直接坐以待毙,还是勉强摆出了少量长矛兵为先锋、甬道间杂以灵活机动的神射手辅助的前锋军阵,试图顶住赵云的追击。

赵云如果不冲上来,那就用弓弩手对射,如果冲上来,就变阵让弓弩手退下,长枪兵死扛。

而赵云看了这个部署,立刻就下令两翼包抄,让铁骑拉扯、寻找合适的空挡,然后奋力突击一波。

“这些高句丽人也没有什么甲胄,他们的枪矛军阵看起来也不甚严整,士卒军纪远不如大汉。看来唯一可畏者,就只是他们的神射。但我军以铁甲重骑为先锋冲击,足可尽破敌军神射!”

赵云部署之前,还如此语气轻松地跟部将们分析,跟随的几名部将闻言也都深以为然,被赵将军的气概所感,军心愈发振奋。

后续的过程,就没什么可赘述的了。

在赵云的包抄拉扯之下,高句丽军很快陷入了应对失据、疲于变阵的状态。

终于被赵云看准一个破绽,然后果断派出胸甲重骑全力冲锋。

高句丽人变阵不及,长枪兵方阵并没有立刻掉头过来、整齐划一应对赵云的冲刺。倒是始终警惕戒备的高句丽弓箭手们,依然能临阵射出三四轮箭雨。

不过,让这些高句丽神射手们毕生难忘的一幕,很快就上演了。

密集的箭雨,精准度似乎比赵云之前遇到过的战役都要更高一些,但是却没什么卵用。

叮叮当当的声响中,无数箭矢直接被整块水锻灌钢打造的胸甲和披肩、甲裙弹开,赵云那些重甲骑兵,几乎没有付出什么伤亡,就硬生生冲了上去。

高句丽人的长枪兵,战意和纪律,都远不如汉军,他们只有弓弩手这一个兵种拿得出手。

赵云的铁骑冲到近前后,很快便是砍瓜切菜一般的屠戮。

高句丽长枪兵军阵被杀开几个缺口后,剩下的士卒一看身侧有袍泽战死,侧翼空门大开,直接就乱了。

不少士兵一哄而散,往后潮水般退去,还冲乱了友军的阵脚。

赵云跟吃饭喝水一般轻易,就击溃了当面的那个高句丽人军阵。

而居于中军的高句丽世子,眼看自己的前锋败得如此快、如此彻底,也是完全惊得目瞪口呆。

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完全不惧怕弓弩抛射覆盖的铁骑的?自己是不是在深山老林里住得太久,以至于跟这个时代脱节了?

好在他还算识时务,而且也没有气节、面子方面的包袱。

眼看被打得这样毫无还手之力,连理论上翻盘的可能性都不存在,高句丽世子在赵云杀穿他第二个军阵之前,就果断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立刻下令全军投降!让汉左将军别杀了!也不要撤退!撤退也跑不掉的,只会被赵云背刺掩杀,到时候死人更多!”

高句丽世子的这条命令,让周边乍一听到此言的部将们,都错愕不已。

但在短暂的思索后,他们也纷纷回过味儿来,意识到世子说的才是正理。

高句丽军也好,高句丽国也好,需要的是尽快及时止损,否则就他们那点人口,整个国家都能被这一战杀得元气大伤。

“我等愿降!我等愿降啊!”

“赵将军别杀了!”

在短暂的混乱后,赵云眼看成片成片的高句丽军将士主动弃械、偃旗息鼓。他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及时收住手,才没造出更多无谓的杀孽。

“怎么这么不经打?不过他们倒是好运气,死伤的比例居然比辽西鲜卑和扶余人还少得多。”

赵云心中暗忖,这些蛮夷真是命好,还捡回一条命。

不过,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赵云长枪一招,吩咐身边亲卫把投降的高句丽军主要将领都绑缚了,控制住局面,然后慢慢收缴对方抛弃的武器,打扫战场。

不过半个多时辰,一万多将近两万人的高句丽残军就完全被赵云控制了。

突围逃出去的溃兵比例,也远低于之前辽西鲜卑和扶余军,几乎是成建制地被围歼迫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